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898年《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诞生后,在较长时期内,许多语法学家,沿着《文通》的体例,模仿西方文法,以古文为研究对象,写出一些语法著作。较著名的有:章士钊的《中等国文典》、刘复的《中国文法通论》、杨树达的《高等国文法》、黎锦熙的《比较文法》等。这些著作,大多只在《文通》的基础上稍加修正。但是,陈承泽的《国文法草创》(以下简称《草创》)则是“《马氏文通》以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最有意思的一部讲文言语法的书”。  相似文献   

2.
一朱德熙先生说:“特点因比较而显,没有比较就没有特点。”(《语法答问》第2页)说到古汉语文法,不少人以现代汉语语法作比较。但是,现代汉语是从古汉语发展而来的,两者一脉相承,而语法又是民族语言中最稳定的部分,因此,从宏观上看,差异并不很大。说到其差异,不外是古汉语文法(即文言文法)的疑问代词“谁、何、安”之类做宾语时,须放在动词之前等等。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以古汉语文法同印欧语系文法作一个比较。虽然从古至今,汉语和印欧语系文法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但是其本质特点依然如故,这就使古汉语文法同印欧语系文法具备了比较的条件。象这样比较,既容易显示古汉语文法的特点,又有助于了解古汉语文法学晚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文学史发轫时期(1900—1910),一批以近代大学堂、中学堂、师范学堂"中国文学"科教科书身份出现的中国文学史著作,其内容除传统文章流别外,还包括传统小学、文法、修辞、文章作法等,与现代意义上的文学史模式迥然不同。这种早期文学史"另类"模式的形成是晚清教育改革、近代学术体系变迁、中西交流背景下传统学术复归的精神诉求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西学东渐"的产物,早期中国文学史编撰不免会受到西方、日本外来资源的影响。这其中,来自日本"汉文典"的重大影响往往被学界所忽视。以保存"旧学"为出发点,以"普及汉学"为教育旨归,以中国传统学术为主导,套用西洋语法著作模式外壳的日本"汉文典",最早实现了中西学术的有效整合,并与晚清教育改革"中体西用"的价值观念相契合。日本"汉文典"被迅速引介入华后,不仅对新式国文教育下的文法教学产生重要影响,也为文法教科书及中国文学史编撰提供了借鉴。梳理日本"汉文典"内容、体例模式及其实践路径对早期中国文学史编撰产生的影响,能够明确早期中国文学史如何接受与吸收以"汉文典"为代表的外来资源,以及中西交流背景下传统学术体系如何尝试完成近代转型。  相似文献   

4.
日本广池千九郎的<中国文法>晚出于<马氏文通>4年,并尝试对<马氏文通>进行学术批评.二者文言语法研究内容体例编排特点突出,语法理论体系各自有差异,但或多或少都与西方语法理论有关,同时也注意吸收中国传统训诂成果,尽管程度有所不同.在语法研究方法上,二者划分词类皆以词义为标准,注意语法意义标准,同时也都考虑了汉语文言语法词类划分和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与<马氏文通>一样,广池的比较法也有共时比较、历时比较、中英比较、中日英比较等几类,甚至比前者更为明显.<中国文法>和<马氏文通>文言语法研究理论体系的建立,对我国汉语文言语法和白话语法理论体系的建立功绩巨大,对当今文言语法研究也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5.
吕叔湘、王力、高名凯三位先生以普通语言学为理论指导进行研究工作 ,共同开创了语法时期 ,吕氏《中国文法要略》(《要略》) ,王氏《中国语法纲要》(《纲要》、《中国现代语法》(《语法》)、《中国语法理论》(《理论》) ,高氏《汉语语法论》(《语法论》)便是其间的代表作。朱德熙先生在《汉语语法丛书序》一文指出 :“吕、王二氏的书反映了前半个世纪汉语语法研究所达到的水平。这两部著作 (笔者按 :是指吕氏《要略》和王氏《语法》)几乎是同时出版的 ,同工异曲 ,各有千秋。”而高氏的语法体系同样在我国汉语语法研究和教学中一直产生着深远…  相似文献   

6.
去年十二月,四十多年前初版的《中国文法革新论丛》(以下简称《论丛》,凡引自本书者只注明页码或篇名),列入《汉语语法丛书》的第六种再版了。为此书的再版,胡裕树先生特地写了《重印〈中国文法革新论丛〉序》,指出今天重印这本讨论集子,“是有现实意义和参考作用的”。它的重印,应该引起语言学界的重视,并恰当评估它的学术价值与历史地位。因为这是我国最早的一本集体讨论语法问题的集子,它不只首创了集体讨论的风气,而且注重语言理论同汉语实际的结合。自从《马氏文通》、《新著国语文法》等著作相继出版以来,不少学者都先后意识到,拿国外语法学解释汉语语法事实确实有不够自然之处。二十年代以后,语法学家纷纷  相似文献   

7.
从语法比较走向比较语法学──张静语法学思想述评孙汝建,陈从耘一将比较法用于语法研究,算不上张静为最早,但他写出《语法比较》和《汉语语法问题》两部著作,奠定了汉语比较语法学的基础。翻开汉语语法学史,最早将比较法用于汉语语法研究的第一人当推黎锦熙先生。1...  相似文献   

8.
《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是汉语语法学的开创著作,也是古代汉语语法学的奠基著作;《新著国语文法》(以下简称《文法》)是现代汉语语法学的奠基著作.这两部著作在汉语语法学史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它们进行研究不仅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两部著作之间有许多相似点,也有许多不同点;相似点中又有不同点,不同点中又有相似点,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关系.相似点反映了《文法》对《文通》的继承,不同点标志着《文法》对《文通》的发展.《文法》对《文通》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就是这两部著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国语文法表》是台湾中小学的教学语法,是指导台湾中小学教材语法内容编写、老师讲解语法知识以及学生测试语法知识的重要依据.文章比较了《国语文法表》和《现代汉语》(黄廖版)在词类划分中的差异,并描写了《国语文法表》的特点:较为完整地采用了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词类划分体系;文法表从使用者角度出发描写细致,便于教师操作;文法表既适用于现代国语,也适用于文言文;台湾方面注重推广文法表.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亚中国、韩国、日本三国出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典"式语法著作。"文典"式语法著作贯穿着一个基本语法理论内核,那就是"品词"体系。在研究具体的语言对象时,东亚三国学者使用"品词"上各有所侧重,按"品词"分类情况不完全一致。站在东亚语史角度,可以看到,东亚三国"文典"式"品词"语法理论体系存在一种非常值得注意的"环流"现象,即由模仿英国"英语文典"等西方"品词"语法理论体系而创造了日语"文典"式"品词"著作理论体系,风行于日本之后,又进入到了东亚中国语、韩国语研究中来。因为特殊的时代关系,日本学者又有机会极力推广"文典"式"品词"著作语法理论体系,对中国和韩国语法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日两国语法学者对"文典"式"品词"语法理论体系局限的反思,是各自国语语法理论体系变革的需要,具有摆脱《英文典》式"品词"语法理论体系束缚,进而建立"东方语法模式"的"东方民族语法研究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1.
《马氏文通》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100多年来,研究《马氏文通》逐渐成为一门显学,研究队伍不断扩大,研究成果不断涌现,论文、著作出版了很多。本文对目前所能知道的、书名中有“马氏文通”四字的18种图书作简要叙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12.
把语法与修辞结合起来描写和研究是马建忠的语法著作<马氏文通>的一大特色.马氏研究语法的方法深受我国传统语文学和欧洲传统语法理论的影响,他在论字(词)和论句读中兼论修辞作用,在论述语法时阐释修辞方法和评论语言风格.马氏的研究方法独具特色,对后世的语法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论述袁本良古汉语语法研究的创新分析与朴实文风:一、传统经典语法著作的现代意义"新"分析;二、古汉语语法专题的另视角"新"分析;三、语料翔实,继承朴学传统;文风朴实,显现学者风范。  相似文献   

14.
自上世纪70年代起,格语法理论便在汉语语法研究中得以运用。该文简要回顾了海外华人语言学者、中国大陆汉语学者以及计算机学者关于汉语格的研究成果,并指出格语法理论对于语义的关注,正好契合了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而讲究意合的特点,因此我们应该将“格”作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大槻文彦是日本著名的国语学家,被称为日本传统国语标准语法学派的主导性人物,在日本汉语语法研究史上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以往研究大多认为他的"折衷文法"主要受到西洋文典的影响.我们认为,其"折衷文法"意识起步于1877年出版的《支那文典》,这本书是1869年在山东刊行的《文学书官话》的日文译本.也就是说,大槻文彦的"折衷文法"应是起步于《文学书官话》,而后确立于1893年出版的《语法指南》,成熟于1897年出版的《广日本文典》.这对大槻之后的汉语品词理论体系和日语品词理论体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讨论《文学书官话》对大槻文彦品词理论体系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马氏文通》是主张“字无定类”的。但是近60年来一直有学者认为《马氏文通》也主张“字有定类”,或者说《马氏文通》既主张“字无定类”又主张“字有定类”。其实.《马氏文通》中只有“字无定类”说,而根本没有“字有定类”说。《马氏文通》既然主张“字无定类”,它就不可能再主张“字有定类”。  相似文献   

17.
吕叔湘对《马氏文通》研究的贡献是他人所不能及的。他的《中国文法要略》继承和发展了《马氏文通》的语法理论 ,他的《重印〈马氏文通〉序》对《马氏文通》进行了极为恰当的总体评价 ,他为孙玄常著《马氏文通札记》所写的批语体现了他对《马氏文通》研究方法的指导 ,他与王海合编的《马氏文通读本》 ,是《马氏文通》迄今为止的最佳版本 ,他的《汉语语法论文集》里也闪烁着《马氏文通》研究的许多珠玉。  相似文献   

18.
当前,基础教学改革进行得轰轰烈烈,语文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语法教学面临着尴尬的局面。因此,高师汉语教学、中学语文中的语法知识教学部分有必要重新定位,需要从教材的编写、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方面去探求更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马氏文通>"承接连字"有关论述的研读,以讨论的方式分析了"承接连字"的有关问题,探讨了<马氏文通>在研究汉语词类连接功能、词类区分标志、复合虚词研究、汉语语法化研究等问题时给我们的启示,并试图提出语法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