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清真     
回族饮食讲究清真。因此,每次去外地参加会议、笔会,我都有些怯,怕吃不好,也怕给主办方添麻烦。有时事先沟通了,主办方要为我一人准备清真餐,或者专门派车拉着我到大街小巷找清真饭馆。这样太麻烦人,也影响团队活动,我心里不是滋味。有时忘了沟通,会上没有准备清真餐,我就只能用水果、素方便面充饥。与会的朋友看不下去了,就千方百计地劝我吃点,说这个菜没有大肉(猪肉),你能  相似文献   

2.
炒米,是蒙古族人民特别喜爱的一种食品。那黄灿灿珍珠般的炒米,兑上酸奶子,用白糖一拌,吃起来清香爽口,既解饿,又解渴,的确别具风味。炒米的吃法有好几种:用黄油、奶皮、白糖拌着吃,很象芝麻糖的味道;用奶茶泡吃,又香又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需要党和政府采取特殊措施,予以扶持和帮助。这是必要的外部条件。然而,各民族自己的努力奋斗则是根本的内在因素。我以为,有些少数民族群众自身存在着自立意识较差的问题。从历史上考虑,有些少数民族的心理积淀中较多地保留着自卑感。有些少数民族同志总认为,党的民族政策就是要对少数民族实行特殊照顾,否则就不是党的民族政策。对于少数民族自己来说,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的特殊照顾只能是帮助自己发展的外部条件,而不能视作是一种终生依赖。从根本上  相似文献   

4.
《元朝秘史》中的阿阑·豁阿感生神话,究竟是感天狼而生还是感光而生。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新的探讨。 《元朝秘史》即《蒙古秘史》(简称《秘史》,下同)第26节写道: [孛端察儿]在没食物可吃的时候,就窥视着在崖谷中被狼所困住的野物,把[它]射杀来吃,[有时]拣狼吃[剩下]的东西养活自己,也养活了自己的黄鹰。[就这样]过了那一  相似文献   

5.
到了腊月,快乐的事情一件件的来,就如同爬楼梯一级级而上,总有惊喜!腊月里看着大人们忙碌的身影,似乎就已经闻到了年的气息。到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儿”的时候,这种气息就格外浓烈了。按照旧时习俗,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祭灶”,但那时候,我们家乡供奉“灶王爷”的已经不多了,虽然没有“灶王爷”,但是“祭灶”的一些习俗还保留着,比如说吃关东糖、放鞭炮等。我们把关东糖叫“糖瓜儿”或“大糖”,那是一种麦芽糖,特甜而且特粘,吃的时候容易粘牙。在当时那可是孩子们不可多得的零食呀。有的人家还把它们摆在桌子上,用来招待客人。过年最难忘的…  相似文献   

6.
貴州的天气,变得眞快。紅旗人民公社一营二連的社員收工的时候,天才剛阴上来,可是他們走到食堂沒吃完一碗飯,就嘩嘩地下起雨来了。食堂是用茅草新搭起來的,四周沒有墙,风一刮,雨就飄了进来,坐在边上的沒办法,只好端着飯菜往中間挤。可是,坐在中間的老社員楊阿魯却相反地走到飄着細雨的房簷下去吃;並且一面吃着,一面望着大雨出神。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他在想着另外一件事。在建立公共食堂之前,連長曾动員过大家讓出一幢房子做食堂。可是岩脚这三十六户苗族中房子都比較窄小,只有楊阿魯新修起来的那幢新  相似文献   

7.
满族,是我国的北方民族.他们很早就生活在东北的广大地区,明代后期,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其势力逐渐强大,后来入主中原建立了清王朝. 满族人是不食狗肉的.相传,当年努尔哈赤遇难时大火烧身,一只大黄狗在水中沾湿了毛在草地上滚灭了火,救了他.努尔哈赤当了罕王以后,为了报答"湿草之恩",就规定满族人不准吃狗肉.这是有些传奇色彩的传说.  相似文献   

8.
“天下有两种人。”我国当代学人钱钟书先生在他的著名小说《围城》里写道:“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下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相似文献   

9.
佚名 《民族论坛》2005,(11):64-64
吃的第一大境界当然是“果腹”,俗话说就是填饱肚子,就是一个“吃”字。形式比较原始,只解决人的最基本的生理需要。这个境界的吃,不需要费心找地儿,商场里的小吃城、街头的成都美食和各种中式快餐店,如各式面馆、永和豆浆等都是,西式快餐的麦当劳、肯德基也可列入其中。一盘宫保鸡丁,一盘白菜豆腐,外加一小碗汤,一碗主食足矣。一个人,两个人,三五人均可。这个境界的吃千万别麻烦,一麻烦就脱离了本质,吃起来也就十分不爽。吃的第二大境界是“饕餮”。吃的是一个“爽”字。呼三五好友去一家稍大众的馆子,稀里哗啦点上满满一大桌菜,价钱却不贵…  相似文献   

10.
一、苦难中的期盼我叫次仁拉姆,今年83岁.1926年,我出生在西藏山南地区隆子宗桑昂曲林地方的一户农奴家里.我的父母是“拉章强佐”家的农奴,从出生开始我也成了主人的农奴.我们一家过着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悲惨生活.那时,一家人如果有半包清茶就着粗糙的糌粑吃,就觉得很幸福.我6岁那年,被派到“拉章强佐”德庆家里当保姆.  相似文献   

11.
方可 《民族论坛》2013,(6):24-25
正"说实话,当时我80多岁的老母亲身体不好,需要我的照顾,我儿子又在准备高考,我也放心不下。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我更希望能在家里的事情不是太多的时候再去(援疆)。所以,当医院领导告诉我,需要一名妇科方面的骨干去援疆时,我还有些犹豫。后来,是我丈夫给我吃了颗‘定心丸’,他说,你去吧,家里就交给我。"谈起自己当初去援疆之前的想法时,李雪英说她感到有些惭愧。但当我们问起她现在的感受时,李雪英毫不犹豫地说:"得大于失,这段经历将成为我人生当中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2.
有一只狡猾的狐狸,它想吃乌鸦的肉。一天,它躺在草地上装死,心想,乌鸦看见我死了,一定会飞来吃我的肉,它来了我就抓住它。哪知乌鸦飞了一圈,见狐狸不象死了的样子就飞走了。狐狸见乌鸦不飞下来,又想了一个办法,装着很钦佩的样子对乌鸦说:“乌鸦太太,你走路最好看,就象尊贵的夫人一样,谁也比不上!”乌鸦最喜欢听人家夸它漂亮。就飞了下来,在狐狸面前一扭一扭地走,狐狸又说道:“乌鸦太太,你的衣服很薄,冬天是怎么过的?你的头不冷吗?”“冬天天冷时,可以把头钻在翅膀底下。”乌鸦边走边说。狐狸又问:“翅膀底下怎么个钻法呢?”“这样钻。”  相似文献   

13.
张子伟 《民族论坛》2003,(12):37-38
苗族“吃猪”分为两种:一种是“吃忌猪”,笔者的上文从戏剧发生学角度谫析了它所创造的中国古典仪式剧的模式;另一种是“吃棒棒猪”,又称“椎猪”。本文拟从巫术角度探讨其文化内涵。巫术是上古蒙昧时代,巫师在祭祀活动中创造的,以符咒意念为手段,以征服恶势力,保全自身与族团为目的的应用技术,它是巫文化的核心内容。应该肯定,巫术是初民生存环境中的智力行为。当人们面临大灾重患而不能自救之际,一些思维敏锐聪慧、智能超乎一般的人,就根据某些自然运行规律和主观联想,采用超常行为避凶趋吉。若获得成功,他们便将此经验总结起来,年积月累,…  相似文献   

14.
苗族"吃猪"分为两种:一种是"吃忌猪",笔者的上文从戏剧发生学角度谫析了它所创造的中国古典仪式剧的模式;另一种是"吃棒棒猪",又称"椎猪".本文拟从巫术角度探讨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民族印象     
有些信仰,本身就是一种生命的现象,有些祈求,本身就是一首美丽的诗歌。蒙古高原的地理形势犹如一条宽阔的文化走廊,所以,蒙古宗教也确实受到许多外来文化的影响,景教、天主教、摩尼教等等都曾经在这片土地上流传。而在今天,人们谈到蒙古人的信仰,就会联想到藏传佛...  相似文献   

16.
漫话油茶     
吃油茶,是苗族的一种特有风俗习惯,不但每天自己要吃,每当客人到来,必要打茶招待。而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的油茶是誉满全国的。  相似文献   

17.
爱情老额吉把装满了甜瓜的花篓驮在马背上,她就象赶脚人那样,让牲口走在前面,自己在后面催着、撵着、吆喝着,一直钻进沙弯里去寻找治沙队。好心的老妈妈,她要把熟透的瓜香带进沙漠,她要让终年生活在狂风烈日下的人们吃一个她亲手种的瓜,尝尝鲜,她还要瞧看瞧看自家的闺女敖里玛。敖里玛是否找下了对象?这事儿一直牵扯着母亲的心,母亲的心多(口咎)也在儿女身上。老额吉吃力地爬着沙窝,在她眼前出现  相似文献   

18.
我们盼望过年的心情,有如安徒生童话中卖火柴的小女孩翘盼过个温馨的圣诞节一样热切。那时候,一看见家里墙壁上挂的日历一页页被翻过时,我就一心巴望着早一天撕到除夕那一页。“过年过年,有吃有穿又有钱”,对于那个时代的孩子来说,过年最大的喜悦莫过于有新衣服穿,有好东西吃,有压岁钱拿。虽然家中不宽裕,但年是喜庆的,是热闹的,再穷也得过个像样的年。撑持家计的大人们经过一年的紧张劳累,到过年了,总要尽量营造一种喜庆祥和的氛围,再怎么着也要给小字辈做上一套新衣裳。记得每到过年前夕,父母就会带着我们兄妹5个到裁缝店做新衣服。度量尺…  相似文献   

19.
在贵州等地的苗族人民中,有一种吃牯臟的陋俗.所谓吃牯脏,就是杀害大批耕牛祭鬼祀祖,乞求鬼神"保佑".这显然是一种封建迷信陋俗,是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用来剥削农民和束缚农民的一根绳索,它给劳动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所谓"吃一年牯臟,背十年账",就是生动的说明.因此,这个不利于生产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封建迷信陋俗,  相似文献   

20.
我长期工作在湘南山区江华瑶族自治县 ,有机会就常到瑶山里走走 ,经常吃在山里住在山里 ,在山里交了许多朋友 ,日子久了就象所有的山里人一样,对山里的瑶家木楼产生了特殊的情感。近些年来 ,瑶族山区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但是 ,每当我深入山寨 ,见到山中林木骤减 ,新居叠现,而一座座木楼却破败老去的时候,心中总有些隐隐的不安。这些从上古有巢氏时代便开始存在的木楼,曾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温暖的摇篮;然而,在灿烂辉煌的现代文明面前,它们已成为一幅陈旧过时并终将被尘封起来的风景。作为一个在民族地区培养出来的画家,我想,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