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增林 《中国民族》2007,(6):14-14
5月29日上午,由中国作家协会《民族文学》杂志社和国家民委民族团结杂志社(《中国民族》)联合举办的旨在培养少数民族文学新人、推动少数民族文学事业发展、促进和谐文化建设的“全国人口较少民族作家研讨班”,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2.
古代南方文学关系的结晶——《赤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被誉为明代《山海经》的《赤雅》 ,其主体是先秦至明代中原各史书所载南方各族神话、传说、故事以及与南方民族风物相关的中原古籍及名士的诗词、典故、题词、摩崖石刻、引言和邝露个人受广西壮瑶民族风情激发而创作的散文、诗词 ,它是古代壮瑶等南方民族民间文学之集大成 ,在中原产生不小影响 ,说明民族文学具有很强的辐射力。此书又是民族文学与汉文学之合璧 ,足见我国南方各民族间关系之密切  相似文献   

3.
一个汉族干部,从市区调入少数民族乡镇担任领导,其后又在市级民族事务部门默默奉献,26年如一日,在民族工作领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佳绩,先后荣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并受国务院邀请于2009年10月到天安门参加建国六十周年观礼,受到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等中央政治局九位常委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他就是现任郴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田世雄同志。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西藏经济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西藏的文学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前期短暂的高峰之后,西藏文学在80年代开始"井喷","雪野诗"和"西藏魔幻现实主义"登上文学历史的舞台,藏文新文学创作日新月异,纪实文学开始崛起,小说创作更是有了新的突破.新时期出现的一大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作家和文学精品,不仅生动展示了新西藏的时代精神风貌,也实现了西藏文学"从高原走向世界"的梦想.  相似文献   

5.
朱勇 《民族论坛》2012,(7):62-63
侗族文学要出精品力作,要多培养些大师,这是一个难题,也是一个必须在新世纪上中叶完成的任务。这个课题值得大家研究。那么,究竟应如何下工夫呢?我作为一个与侗族有着割舍不了的感情的苗族作家,有一些自己的不成熟的想法,但凭一篇小文是说不清楚的,只能算作简而言之。归结起来,我以为还是要立足民族、放眼世界。这也许并无新意,但却是实实在在的。说立足民族,并不排除侗族作家能在非本民族题材上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侗族文学要出精品力作,要多培养些大师,这是一个难题,也是一个必须在新世纪上中叶完成的任务。这个课题值得大家研究。那么,究竟应如何下工夫呢?我作为一个与侗族有着割舍不了的感情的苗族作家,有一些自己的不成熟的想法,但凭一篇小文是说不清楚的,只能算作简而言之。归结起来,我以为还是要立足民族、放眼世界。这也许并无新意,但却是实实在在的。说立足民族,并不排除侗族作家能在非本民族题材上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描写鄂温克族生存状况的长篇小说。作者从鄂温克族文学中汲取养分,提炼女性形象,开创性地将少数民族神话传说中"大母神"形象与现实中"母亲"形象合二为一,将散落在民族文学文本中的女性形象统一起来,让历史文本中被遮蔽的女性形象浮出,形成独特的女性民族志书写与女性历史文学言说。  相似文献   

8.
叶梅 《中国民族》2012,(9):51-55
中华民族文化是由56个民族共同缔造的,新世纪中华文化的复兴更是离不开多民族智慧的凝聚。在今后的中国文化发展中,需从全球视野和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高度来认识中国多民族文学成果,从保护文化多样性的角度来对此评价。——题记  相似文献   

9.
杨汉立 《民族论坛》2012,(13):62-63
<正>侗族文学要出精品力作,要多培养些大师,这是一个难题,也是一个必须在新世纪上中叶完成的任务。这个课题值得大家研究。那么,究竟应如何下工夫呢?我作为一个与侗族有着割舍不了的感情的苗族作家,有一些自己的不成熟的想法,但凭一篇小文是说不清楚的,只能算作简而言之。归结起来,我以为还是要立足民族、放眼世界。这也许并无新意,但却是实实在在的。说立足民族,并不排除侗族作家能在非本民族题材上取得成功,比如柯原就写下了大量非侗族题材的诗  相似文献   

10.
魏春春 《西藏研究》2012,136(6):88-94
《西藏文学》2010年刊发的小说作品在民族性的书写上主要有三个层面,一是民族的历史记忆书写,二是民族的生态境遇书写,三是民族的心理依恋书写。从叙事的角度看,可分为魔幻叙事、历史叙事和回环叙述三种模式。整体而言,魔幻的旧时王谢堂前燕的身份角色已为魔幻的寻常百姓家的人间烟火习气所替代;历史叙事有待突围;时间叙述有待创新。从中可以看出,《西藏文学》及西藏文学依然徘徊在传统文学写作模式和现代性文学写作模式的焦灼状态,不过,《西藏文学》目前作为西藏文学主阵地的地位依然非常强势,不仅承嗣着西藏当代文学固有的文化气息,而且表现出试图调整西藏文学格局的宏大文化视野。同时,尽管西藏文学的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而言仍然较为落后,但也不乏富有潜质的有望引起文坛震动作家。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文学作为我国现代文学的瑰宝,丰富多彩且源远流长.民族性作为民族文学的本质属性,同时也是其固有属性.而现代性作为其附加属性,同时也是其必备属性.而不断加强对少数民族中文学怎样在适应主流汉文化基础上,对自身民族性进行更好的保持方面的研究,对于少数民族文学继承、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蒋霞 《民族学刊》2017,8(6):60-65, 116-118
中国民族文学作品的国际传播必须注意文化的传递,这对于塑造中华民族形象、突破他人话语体系、提升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文化空缺的存在,中国民族文化向外译介面临诸多难点。葛浩文夫妇翻译的阿来小说《尘埃落定》是将民族文化向国际传播的优秀成果,分析其在民族文化传递方面的得失和方法对于提高我国民族文学翻译质量和传播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英汉文本比较发现,葛氏夫妇的译本综合采用了音译、直译、意译、形象借用等多种翻译手法,尽量保留了原作的文化意境,但也存在误译现象,扭曲或丢失了一些文化意象。总的来说,译本忠实地再现了川西高原土司制度瓦解时期的社会文化韵味,有效地传递了中国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3.
许鑫 《中国民族》2007,(9):12-16
“对我而言,这一生,最大的快乐,就是与文学相伴。” 叶梅说这句话的时候,天空中正飘着淅淅沥沥的小雨。  相似文献   

14.
网络时代的少数民族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某种程度上,少数民族地区反而成为网络传播革命的最大受益者。一根网线缩短了少数民族与文化发达地区的时空距离,改变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生存空间,巨大而无形的网络因此成为新生一代民族作家成长的崭新摇篮。毫无疑问:民族地区和网络接轨已成为事实,少数民族文学正在步入网络时代。  相似文献   

15.
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有言:“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意思大概是说,一个时代的文化状况与当时的社会兴衰是息息相关的。中国,在历经数十年的经济大潮的冲击与挟裹下,我们每每感叹当下的文坛,  相似文献   

16.
由湖南省民族研究所组织合作的省社科规划项目《湖南民族关系史》(上下卷)几经磨砺终于付梓并于今年5月面世。该书对于湖南民族关系发展史的探究填补了我省民族研究领域中的空白,使人欣慰。本刊特摘编其下卷序言的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叶梅 《中国民族》2008,(4):35-35
认识玛尔简是在2006年鲜花盛开的5月。当时,民族文学杂志社和《中国民族》杂志联合主办了“全国人口较少民族作家研讨班”,来自不同地域和民族的40多位作家相聚北京。开幕式上,身着各种民族服装的作家们花团锦簇欢声笑语,裕固族的女作家玛尔简就是那样令人眼前一亮地出现在了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18.
1985年,(《民族团结》(今(《中国民族》)杂志编辑部从原隶属民族出版社的一个部门,经批准成立了民族团结杂志社,成为国家民委所属的一个司局级文化事业单位。民族团结杂志社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探讨如何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更好地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以使刊物沿着正确的方向越办越好。从一定意义上说,部改社的出发点就是要创办(《民族团结》杂志的各少数民族文字版。这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  相似文献   

19.
宗教与文学之间存在着天然的互动关系。在欧洲中世纪时期,伴随着基督教的传播,这种联系变得尤为紧密,因此产生了大量诸如"圣人传"这样的宗教文学作品。本文特选最著名的"圣人传"作品《圣马丁的生平》为例,分析基督教"圣人传"的特点,以及它与基督教经典"福音书"之间的关系,试图说明"圣人传"在基督教传播过程中所起到的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聂茂 《民族论坛》2014,(2):60-64
2013年11月18日,由《文艺报》、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创作与评论》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瑶族作家陈茂智长篇小说《归隐者》研讨会在江华瑶族自治县举行。来自文学界、新闻界的专家学者,对陈茂智这部长篇小说处女作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和深入的交流。陈茂智,男,瑶族,江华人,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末,大学文化,已在《民族文学》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小说、戏剧作品300余件,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静静的大瑶河》,系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江华瑶族自治县作家协会主席、《瑶族文学》主编。其长篇小说《归隐者》于2012年10月由线装书局出版,书中描写一个身患绝症、逃离官场的官员的隐居生活,作品以清新、淡雅的笔调,展示了南方山林香草溪的生态之美、景色之新和人文之奇,犹如湘南大瑶山徐徐展开的一幅民俗风情画卷,被誉为现代版的《桃花源记》。《文艺报》副总编辑、著名评论家王山,《民族文学》资深编辑、评论家哈闻,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阎真,湖南省文联原党组成员、作家管群华等6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