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昆明暴恐事件惨绝人寰,令人痛心。针对此事件,中西媒体出现了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报道。对于多家西方媒体闪烁其词、阴阳怪气的报道,中国媒体和广大人民给予了坚决的回击和驳斥。从勒菲弗尔翻译理论的角度分析"西方媒体为什么要如此报道?他们这样报道的目的和用心是什么?"这个被很多人忽视、却隐藏在事件背后的本质问题。  相似文献   

2.
吴黎宏 《中华魂》2012,(21):19-20
袁从品为何毅然捐出遗体,为何笑得这么开心?也许他的话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最好的答案。他说:“人活着起码就应该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我看了些报道.也查了资料,成人眼角膜能救四只眼睛。对于一个失明的小孩,一辈子多长时间?将来我把眼角膜捐了,我觉着很有意义,这样也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相似文献   

3.
每个人总是从一个特定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现代人称这种特定角度为“视角”。怎样看待报纸的功能?新闻记者应该抓什么新闻和怎样报道这些新闻?如何看待西方记者的新闻报道?共产党领导的媒介以什么样的身份发布新闻为好?对于这些问题,刘少奇有自己独特的视角,本文谓...  相似文献   

4.
藏恒佳 《社区》2012,(25):55-55
我们常说,“男女有别”。那么在做事情的时候,男女之间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科学家们给出了答案。据英国《每日邮报》最新报道,女性在执行简单的任务时错误率更高,更易被外界环境所干扰。  相似文献   

5.
《21世纪》2010,(7):76-76
美国“网络医学博士”最近一篇报道列出了冰箱里十种最不健康食品。除去中国人饮食中很少摄取的品种后,看看下面六种冰箱中最不健康的食品,你家有几种?  相似文献   

6.
宋其干 《中华魂》2011,(2):72-72
读2010年9月7日,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有关报道感怀 行云四海有龙蟠,井底青蛙欲蚀天。 堪笑东瀛无甲子,不知今夕是何年?  相似文献   

7.
据报道,香港在回归之前,仍属英殖民统治时期,当年轻人被问到自己是英国人还是中国人时,会认为自己是骄傲的英国人。而在香港回归之后,尤其是已经回归十四年的今天,香港人再被问及此问题时,他们又会怎么回答?香港人的国民身份认同感如何?香港政府、教育部门又将怎样在学校推行国民教育?香港市民又有何反应?  相似文献   

8.
王桂茹 《社区》2009,(31):45-45
编辑部: 我是辽宁某市的一位社区工作人员。2009年5月,我从网络上看到《华商报》刊登的一则新闻:“小区物业办人去楼空,垃圾到处都是,无人清理,宝鸡市陈仓园一区2100多户居民苦不堪言。”这则消息主要是报道了宝鸡市金台区东风路街道陈仓园社区一区“物业跑了小区无人管”的情况。事隔半年,这个没有物业的小区到底怎么样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到底有没有改观?  相似文献   

9.
张宝俊 《金陵瞭望》2005,(12):41-44
题记:民办非企业单位,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陌生的概念。近日,有不少报道说:南京市民政局召开会议,给全市1000多家民办事业单位上规矩——收入不能分红。此则消息引起众多读者的不解,既然是民办,为何不许分红?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企业、事业单位究竟有哪些区别?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访了负责管理此项事务的南京市民政局民间组织管理处。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与作文》2011,(6):22-23
关于剑桥公爵夫人凯特的婚纱设计的报道很多,然而对于“婚礼蛋糕”的报道却很少,人们很好奇威廉与凯特在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举行完婚礼,他们在白金汉宫享用的婚礼蛋糕又是什么模样呢?据悉,由威廉与凯特切下“第一刀”的蛋糕高度有8层,而能吃上蛋糕的幸运的人儿只有他们的亲朋好友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热点新闻报道异军突起,最受社会各界读者、听众、观众欢迎,各家报纸、电台、电视台的当家栏目和拳头稿件几乎都是热点新闻。许多新闻单位纷纷开辟“新闻热点”、“热点透视”、“热点追踪”、“焦点访谈”等等专栏和专题报道。这些都大大地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内容,提高了报道的质量,开拓了报道的深度,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应。哪些问题能成为热点新闻?热点新闻是客观存在的,还是人为制造和规定的?它与舆论监督是怎样的关系?如何掌握好热点新闻的报道尺度,更好地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等问题,都是应该很好研究和探讨的新闻改…  相似文献   

12.
雾都魅影     
《阅读与作文》2008,(8):4-6
这里诞生了《指环王》、《哈利波特》,这里被浓浓的大雾笼罩着,在作家笔下的世界,这里散发着神秘的气息;而在现实世界中,这里也是一个不断有灵异事件发生的地方。在英国伦敦这座交织着古老历史和现代文明的大都市里,为什么会频频报道目击灵异事件呢?这些目击是灵异事件是真实的见证,还是人为的骗局呢?  相似文献   

13.
日本地震大海啸,缅甸地震,上万人死亡,让人触目惊心。面对海啸和地震,除了震撼,除了哀叹,那更多的是唤起人们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理当珍惜它。然而现实中,又有多少人真正珍爱自己的生命呢?尤其是近段时间,有关中小学生自杀和杀人的报道时常见诸报端。这一切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反思:我们的教育是否忽视了对生命意识的渗透?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与作文》2013,(12):28-31
是不是只有当生命走到尽头,你才会对自己的过去醒悟、改过、然后绝望地将希望寄予来生?现在有个办法,可以让你告别失败的过去,拥有获得新生的力量。你想知道吗? 2012年11月20日 ,《沈阳晚报》报道了一条新闻:“沈阳某心理咨询中心出现了死亡体验室!”这条新闻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关注。让活人躺在棺材里,念悼词、放哀乐,  相似文献   

15.
百科问答     
媒体频频报道,要人们注意将自己的体质由酸性调整为弱碱性以利健康。那么如何判定酸性与碱性?平常生活中的食物哪些属于酸性,哪些又属于碱性呢?  相似文献   

16.
关于“海归”变“海待”的报道,以及有关“海归”与“海待”问题的探讨或者争论,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那么,“海归”在中国社会和人们心目中的分量真的下降了吗?“海归”在中国的未来又将如何?  相似文献   

17.
孟谦 《社区》2010,(3):1-1
你的收入你满意吗?你的“收入”与你对社会的“贡献”相称吗?这是两个既普通又深刻的问题。两年来的世界性经济衰退让人们开始反思,重新定义很多事物的价值,并有了新的结论。过去人们习惯于用“高职高薪”来衡量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现在看来,真的很片面。高职高薪的银行家,和一名医院的清洁工对社会的贡献谁大呢?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一份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医院清洁工对社会的“净贡献值”要远高于银行家。  相似文献   

18.
若熙 《老友》2011,(5):60-60
当"基因"这一词汇渐渐成为流行语时,颇有争议的转基因食品也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被摆上了老百姓的餐桌。我们身边已经出现了哪些转基因食品呢?转基因水稻。据《自然》杂志在线报道,一种能够表达人类乳汁中常见蛋白的转基因水稻已于2007年5月16日通过美国农业部的批准,被大规模种植。  相似文献   

19.
吕斌 《社区》2012,(6):40-40
眼下,随着气温下降、暖气的开启,加湿器成为许多家庭的必备用品。然而,近期韩国的一则关于加湿器导致多人罹患不明肺病,并出现相关死亡案例的报道引起众人的广泛关注。那么加湿器能否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又该注意哪些问题?笔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相似文献   

20.
对“新闻策划”论争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闻策划是我国新闻界在改革中兴起的一种对新闻传播活动加以谋划的手段与机制。它对传统报道方式的改革,尤其是策划行为的主体介入,是否违背了新闻的客观规律?五年的理论探讨对此未有一致结论。现在有必要对讨论中各种观点甚至讨论本身作出分析与总结,以推动今后更深入的学术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