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李秋生 《中华魂》2010,(2):28-28
在一个关于理想的问答中,广州一所小学的一个小女孩回答说想做官;当进一步问做什么样的官时,女孩居然说:“想做贪官,因为贪官有很多东西。”  相似文献   

2.
我曾写过《幸亏还有死刑》一文,说的是贪官该杀,若不杀贪官,国人将受无穷之害;今日又写《贪官不应速杀》,说的是贪官应该缓杀,若速杀贪官,则不利除贪务尽。时下,在处理贪官案件上有人主张“从重从快”,从重有法律界定,从快则无法律界定。从重从快处理别的案件或许可取,若处理贪官案件则并非策略。贪官不应速杀,不是贪官罪不当杀,不是对贪官重罪轻判,更不是为贪官开脱。杀大贪官,警示官员,匡正风气是完全必要的。速杀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大贪无可非议,大得人心,然而速杀那些具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的大贪就另当别论了。…  相似文献   

3.
贪官爱财,也爱自己的子女,连子女都不顾的毕竟是少数。但一个钻进钱眼的家长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并不容易,事实是绝大多数贪官最终不仅自己锒铛入狱,毁了全家幸福,而且有可能连子女也一并卷进“漩涡”。贪官谋财,最普遍的是为自己的子女着想。为官一任甚至为官一生,若不为子女解决点什么,贪官们大多心理上过不去。为了满足这份扭曲的亲情,他们不惜以身试法,在许多有利害关系的问题上,以亲情代替原则,置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千方百计利用职权为子女谋取私利。吉林省有个千万巨贪乔利平,在自我剖析犯罪原因时说:“我在教育…  相似文献   

4.
江怀 《淮海文汇》2004,(2):24-25
贪官们一个人是贪不起来的,必须有一个“黄金搭档”。这个搭档往往是大款、妻子或情妇充当主要角色。一方面是贪官和大款一唱一和,官与商互相支撑,互相利用;另一方面是贪官和妻子或情人,一唱一和,把权钱交易在暗地里搞得缠缠绵绵。  相似文献   

5.
杜吹剑 《社区》2014,(29):55-55
随着反腐的深入,不断爆出一些贪官平素是个“孝子”的消息,其中,既有普通干部,也有省部级高官,在引起众人关注的同时,也自然地引发了民众对孝子与贪官关系的困惑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姬建民 《中华魂》2012,(21):22-23
本来人们对贪官贪腐的报道都有些“视觉疲劳”了,特别是杭州市原副市长许迈永因钱多、房多、女人多被冠以“许三多”之后。但最近山东原副省长黄胜大搞权钱色交易、人称“黄三亿”的消息曝出后,还是又一次挑战了人们的视觉底线。  相似文献   

7.
透视近年来全国各地查处的大大小小的贪官腐败轨 迹,不难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长”——善于伪装。 笔者以下归纳的十大“伪装”,是贪官们日常惯用、蒙蔽 组织和群众并屡屡得逞的“法宝”。 一、“专家学者”型。有一部分贪官,在成为党政官 员之前,本来就是大学教授、技术专家或者知名学者。但  相似文献   

8.
花翎与红杏     
贪官的“追求”、情人的“愿意”、惩处的“忽略”、职能部门的“装聋”、整个社会的“作哑”.为“桃色贪官”的生存和发展开出了五张“通行证”。为贪官桃色新闻的产生准备了足够的土壤和条件。  相似文献   

9.
大凡贪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有的贪官收受贿赂,谋取私利,而在背后又被更大的贪官利用、使唤。这样“背后”的“更大的贪官”即为“使贪者”。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达到既升官又发财的目的,贪官们趋炎附  相似文献   

10.
本来,是没有准备写这篇文章的,因为,对贪官已经见怪不怪了,也已有点无所谓了,说不说都是那么一回事。但,最近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安徽省(?)上县,前后两任县委书记因卖官受贿,接连成为大贪官的报道,让我大为震惊,也深感责任,对贪官要抨击,对贿官要痛击,决不能见怪不怪,抱无所谓的态度。于是,也就有了这篇“也说”。贪官大体上有两类,一类是利用职权,贪污、盗窃、挪用公款,一类是利用职权,受贿、敲诈、勒索他人钱财。所谓“贿官”,是特指那些利用职权受贿的贪官。这个(?)官,是贪官中的一种,它同一般的贪官有共性,但又有自己的特殊性,可以单独一说”,值得单独一“说”。“也说”者,再认识也——这个贿官,怎么会那么多,怎么会那么贪,不是一个(?)个,而是为数不少的一群;不是贪一点,而是贪无数,动辄数以几十万几百万,往往(?)以千万,甚至上亿,到底该怎么防,该怎么治,该怎么惩?自然,抨击贪官,抨击贿官,不是一篇文章所能完成的,这篇“也说”也只能拣若干片(?)来说,说一点自以为比较深刻的话。  相似文献   

11.
据报载,某地一贪官,自己吃、喝、嫖、赌、贪五毒俱全,却是个“孝子”。每年清明、春节给祖宗上坟,除了烧“金山“”银山”“彩电“”轿车”和纸钱外,还为父亲和爷爷特制了一批“小姐”,“小姐”们个个穿着暴露、搔首弄姿、风情万种、性感十足。贪官一面烧一面口中念念有词“:父  相似文献   

12.
明末清初的蒲松龄尽毕生精力完成了巨著《聊斋志异》。近代研究者探求其文学价值的颇多,发掘其政治思想的甚少。本文试就该书中所反映出的蒲松龄的反贪思想进行初步概括,以就教于同仁。 一、蒲松龄的反贪思想结构 在《聊斋志异》一书中,揭露贪污腐败现象的有一百二十多篇,因此,反贪是作者最突出的政治思想。作者的反贪思想主要由五个方面构成: (1)贪官即虎狼。虎狼之恶人人皆知,把贪官比作虎狼,足见作者对贪官的憎恨,也足见贪官对人民的危害程度。一方面,贪官们“蠹役满堂,纳贿关说者中夜不绝”(《梦狼》);另一方面,对劳动群众则“催科尤酷,毙杖下者,狼藉于庭。”(《潞令》)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体验,作者已发现贪官的存在是普遍的,也是凶残的:“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即官不为虎,而吏且将为狼,况有猛于虎者耶!”(《梦狼》)  相似文献   

13.
清代有人仿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写了一篇《陋吏铭》。此文颇有意味 ,可供一读 :  官不在高 ,有场则名 ;才不在深 ,有盐则灵。斯是陋吏 ,惟利是馨。丝圆堆案白 ,色减入秤青。谈笑有场商 ,往来皆灶丁。无须调鹤琴 ,不离经。无刑钱之聒耳 ,有酒色之劳形。或借远公庐 ,或醉竹西亭。孔子云 :“何陋之有。”“陋吏”者 ,墨吏也 ,贪官也。《陋吏铭》实为讨贪檄文 ,文简意赅 ,语谐情愤 ,挥笔如戈 ,直戮贪官。史有记载 ,在雍乾时期 ,虽曰盛世 ,却舞弊贪赃之风甚炽 ,尤其是江淮一带的盐商、盐官 ,官商勾结 ,“惟利”枉法 ;百姓若有诘责 ,上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部分领导干部中悄悄地兴起了一股收藏热。他们有的专门收藏名人字画,有的专门收藏古玩,有的专门收藏稀世珍本秘籍,也有的只要是值钱的文物都悉数收藏。在这些热衷于收藏的领导干部中。除少数是利用工资收入收藏外。大多数不是自己掏钱收藏。而是以权“收藏”。或是搞权“藏”交易。从近年来查处的受贿案件来看,不少贪官赃物中都有价值不菲的收藏品,有的收藏品市场估价甚至占了整个赃物价值一半以上。少数领导干部开始从贪财、贪色向贪古董和艺术品演变,这已成为当前一些贪官聚敛钱财的新手段和新现象。  相似文献   

15.
《色·戒》是张爱玲后期创作中最精彩的一部小说。对《色·戒》一题中“色”与“戒”进行了解读,“色”指“美人计”,也指“美人计”中出现的种种色相,“戒”指钻戒,也指戒心。比喻是张爱玲小说艺术不可忽视的表现手法。以奇崛冷艳见长,使表达更加丰富、透彻,使事物的状态得到更具冲击力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有个寓言,叫做“猩猩嗜酒”。猎人为捕获猩猩,便投其所好,摆下甜酒,作为诱饵。猩猩明知这是猎人设的圈套,就咿哑哑地骂起来。但他一闻到酒的甜味,便垂涎三尺,不能自制,忘却危险,边骂边尝,直到烂醉如泥,终成猎物。看罢这个寓言,油然想起一些大大小小的贪官与“猩猩嗜酒”竟如此惊人相似。他们明知那些别有用心的歹人送来的“甜酒”,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但仍甘冒风险、以身试法,一边“嗔骂”,一边“笑纳”,终成“猎物”。透视这些“猩猩嗜酒”式的贪官,其堕落轨迹几乎如出一辙,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心理失衡酿成悲剧。一些手…  相似文献   

17.
《江海纵横》2005,(6):30-31
中国的反贪风暴愈刮愈烈,即使是远在西方也能感受到强劲的态势。问题是,随着北京当局反腐力度的增压,贪官的脚步似乎也在加快。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是,在反贪风暴中落马的官员越来越多,涉案官员的级别越来越高,贪官挟款外逃的事例越来越频密。但是外逃的贪官究竟有多少?中国每年有多少黑金外流?有关评估并不确切。至于贪官及其子女在海外的生活形态,国内民众更是一头雾水。  相似文献   

18.
舒光远 《金陵瞭望》2007,(18):55-55
日前,安徽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总经理,兼任皖能股份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的张绍仓,涉嫌贪污、受贿一案在阜阳市中级法院开庭审理。庭审中,在被告人最后陈述阶段,一直沉默不语的张绍仓戴上老花镜,含泪念了长达4页的悔过书。然而,张绍仓的悔过书和某媒体以《“我的错误是在无监督约束下发生的”》为题刊发的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原区委常委、同安镇党委书记朱福忠的悔过书有几处雷同,有抄袭嫌疑。贪官的悔过书也要抄袭?这出抄袭悔过书事件无疑又将成为一个关于贪官的经典笑料。  相似文献   

19.
民心如镜     
世上有些事,正、反一对照,颇能反映出民心的向背。比如墓碑、民谣、顺口溜之类,就是如此。 在云南省路南县文化馆内,存放着一块“路南县贪官许良安遗臭碑”,碑文曰:“古无有为贪官立碑者,有之,自路南始。”许良安系何朝何代何  相似文献   

20.
有夫之妇汪君在商场、官场与情场上,多年扮演了“千面娇娃”角色:背着丈夫,她一鼓作气做了贪官长达12年的“铁杆二奶”;在寻求事业发展平台时,她赤裸裸地充当行贿者:当丈夫发现她红杏出墙和她离婚后,贪官情夫却另结新欢,醋海翻涌的她竞忍辱掏钱资助情敌……汪君所有角色的塑造与转换,都与一个男人密切相关——他便是广州市民政局副局长许千里。颇富戏剧性的是,两人最终双双扮演了阶下囚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