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阅读与作文》2009,(2):4-6
我们都在电影上看到过疯狂的科学家在他们蹩脚的实验室里进行着科学边缘领域的探索,经常会造出不可思议的事物。现实中确实有这种科学家,尽管他们并不是疯子,但是他们的研究却令人难以置信,甚至让人觉得不可能。这儿有一些疯狂实验或疯狂发明的故事。这些故事是真的?是传闻?是夸大其词?还是谎言?我们无法确定。  相似文献   

2.
1987年3月,美国物理年会正在举行,这是一个数10年来国际物理学界最令人兴奋的盛会。当会议主持人充满热情地介绍:这是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科学家时,在场的中国人都感到了无比的自豪,说:“就象在奥运会上拿奖牌、升国旗一样激动。”被介绍的中国科学家,就是中国科学院物理所超导专家赵忠贤和陈立泉。他们是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会议的,他们的报告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中国代表的出席,既具有学术意义,又具有令人羡慕的殊荣。因为他们代表的中国科学院物理所超导联合组与美国、日本等其他4个研究单位是世界上被公认为在高临界温度超导体研…  相似文献   

3.
科学共同体中的分层与科学家获得的认可与评价体系是紧密相关的,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家获得的科学奖励的层次。屠呦呦作为一个没有博士学位,也没有海外留学背景,头上更没有中国两院院士的桂冠的“三无”科学家,却通过长期默默无闻的科研工作,在中国本土做出了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原创性工作,并得到国际学界认可。这人被称为“一个‘庶民’科学家的胜利。”[1]然而,“屠呦呦现象”是否具有普遍性?这对中国千千万万的科学家尤其是青年学者来讲,如何“冒尖”,从金字塔的底端上升到顶端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在大科学时代,他们在科学界的分层等级直接关系到能否获得足够有效的资源支持,而这又是决定科学家能否将其才智贡献于科学事业的重要甚至是决定性条件。   相似文献   

4.
方也 《可乐》2008,(11):75-75
1945年3月18日,美军第一步兵师开进莱茵河西岸的德国城市波恩。除攻击德军外,他们还有一个特殊使命:争夺德国科学家。此时,希特勒政权行将崩溃。美苏两个大国都意识到,德国拥有的一大批杰出科学家将是一  相似文献   

5.
如果科学家希望其观点得到科学应该获得的尊重,他们必须作为科学家、而不是作为说客说话。  相似文献   

6.
文章探讨了科学家成才、成功与通识教育的重要关系。主要阐述了他们多走过接受通识教育的成才之路,因通识教育所获得的广博的知识是他们取得科研成功的重要因素,说明通识教育对科学家成才、成功意义重大。故科学家对通识教育包括利用图书馆的重要性有感有建言,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人生与伴侣》2006,(10):15-16
饮食改运的理论基础 科学家发现,由于个体差异,同一种食品被不同的人摄入后,在人体内分解过程中引发的化学反应和产生的影响是各不相同的,这种不同可以从人们的体质、基因、血型、性别中觅到踪迹。在临床上常见到不少病人,平时总感到不舒服,但到医院去检查,各种指标都在正常范围之内,经仔细检查这些人之后,发现他们的身体确有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长期误食了与他们体质不相符的食物。因为.一个金形类型的人与一个水形类型的人的饮食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8.
《人生与伴侣》2010,(12):4-4
那些看见漂亮女孩就神魂颠倒的男人常常被指责为肤浅好色,然而科学家近日的一项研究表明,男性“好色”是由他们的基因决定的,而且他们喜欢上一个女孩只需要1秒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南瓜的力量     
美国科学家曾进行过一个很有趣的试验,他们用很多铁圈将一个小南瓜箍住,观察南瓜逐渐长大时对铁圈产生的压力有多大。最初他们估计,南瓜最大能够承受大约500磅的压力。  相似文献   

10.
当科学的触角伸向原子领域时,许多科学家感到无所适从。经典理论在这一预域中一再失效,而量子理论却以某种不可思议的方式正确地预言了实验的数字结果。鼻子论的最初发展是一种十分抽象的数学形式,这与经典理论中比较直观、容易想象的概念,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个差别是如此之大,以致不少科学家都得出结论,物质的量子往就意味着放弃直观性图象,就意味着不可能用通常的想象来理解。实际上,量子力学正是建立在“直观性”放弃的基础上的。这是一些科学家所不愿看到的,他们期望的是一个“直观性”的鼻子理论。随着鼻子理论解释的进一步…  相似文献   

11.
客观事实的见证 科学家与艺术家有相通之处,许多伟大的科学家也都是艺术家,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增进了他们的科学想象力。这是美国洛杉矶的生物化学家罗伯特·鲁特·伯思斯坦的一个观点。洛杉矶的康妮·日威格以《探索艺术与科学间的联系》为题撰写学术性的评介文章,刊于1986年2月7日的《洛杉矶时报》,对此作了评介。  相似文献   

12.
“重术轻学”影响科学事业发展●詹克明对一个中国科学家来说,自己的国家立国47年都未能获得诺贝尔奖,这种精神压力也是很大的。我们应该从文化特点和科学政策方面进行反思。中国古代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的未曾断裂或嬗变、具有超稳定性的独特文明,因此它有着最为丰富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3位科学家的工作和生活情况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他们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即早期经验对其创造力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尽管科学家的成就基本上是在成人后取得的,但科学家的创造力却不是成人后通过培养就能形成的,也不是单造学校教育就能形成的,而是在未成年之前,生活在一个具有创造因素的环境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同为中国人,为什么自1901年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已有八位外籍华裔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而没有一位中国籍的科学家获得此殊荣。这是值得我们每位中国人深刻思考的问题。除了他们取得研究成果的各种客观因素外,如果我们能够从他们的人生阅历、所处环境、所受教育、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研方法、思维方法等科研主体自身角度寻找原因,多进行一些思考,也许能为我国科研人员早日获得诺贝尔奖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金陵瞭望》2007,(22):82-82
第一个中国人基因组图谱绘制完成 10月11日,我国科学家对外宣布,他们已经成功绘制完成第一个完整中国人基因组图谱(又称“炎黄一号”)这也是第一个亚洲人全基因序列图谱。  相似文献   

16.
在科学哲学领域,波兰尼和库恩皆以科学家身份的成功转型而蜚声学术界,且都以科学哲学的社会—历—史转向而扬名。相似的学术背景使得他们具有相同的学术视野,许多人甚至认为库恩的科学哲学思想是波兰尼的翻版。他们也由此尝试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然而,面对库恩所获得的巨大声誉以及其对待自己理论的模棱两可的态度,波兰尼同库恩展开了优先权的争夺。   相似文献   

17.
《北方人》2007,(9)
我是谁?我们与这个世界有着怎样的联系?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承载着一段历史,科学家们在把DNA技术用于为人类追根溯源的过程中发现,原来人类竟有几个超级祖先,即在众多人身上留下他们基因印记的人。他们就像一个个分支点,无数的枝杈最终将归结到一个人身上。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来自家庭,来自母亲对孩子的早期教育。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他们都在各自的行业中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又选出50位有犯罪记录的人,分别去信给他们,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政治科学所谓传统的研究方法,包括好几种分析政治活动的方法,这些方法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许多美国政治科学家中间是颇为流行的,并在以后继续被广泛采用。其中最重要的也许是历史研究方法,法律研究方法和体制研究方法这三种。在十九世纪,许多美国政治学家最初都认为政治科学基本上是属于历史学科的。他们认为两者区别不大,前者是后者的一个分支或一个部分。现在一代的政治科学家的格言是:“历史是  相似文献   

20.
长命百岁的秘诀是什么?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对600人进行了60年的监控研究。以下是科学家们列出来的长寿行为清单,都做到的话,你理论上可以活到112岁!+1.8年做一名成功者较高的社会地位会给人的寿命带来积极的影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比只获得提名而最终没有得奖的科学家要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