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钱钟书先生在《中国诗与中国画》一文中谈到,传统文评否认神韵派是最标准的诗风,而传统画评则承认南宗是最标准的画风,中国旧诗和旧画有标准上的分歧。本文认为,中国文艺批评史上并不存在这一分歧。因为,传统画评并没有承认南宗是最标准的画风,董其昌所倡导的“南北分宗说”也不是山水画发展史的正确概括,它完全出于宗派门户斗争的需要。传统画评所承认的理想的美学风格乃是一种形神兼备的画风。  相似文献   

2.
<正> 诗以唐名,词以宋称。宋词又以咏物词著名。宋人咏物,对象既广,寄托亦深。除若干无聊词外,就其成功者试作探索,无论于评价宋词,或借鉴于今世,都极有意义。(一) 《词源》作者张炎说:“诗难于咏物,词为尤难。体认稍真,则拘而不畅;摹写差远,则晦而不明”,唯“所咏了然在目,且不留滞于物”,方为上乘。《莲子居词话》也说:“咏物虽小题,然极难作,贵有不粘、不脱之妙”。宋诗人石曼卿写了一首咏红梅的诗,其中有“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两句,由于仅着眼于“形似”,过于粘着,且类诗谜,了无意趣。苏轼对此甚为不满,作诗讽嘲,并又以之入词。苏轼吟诗作画,一贯反对限于“形似”。他曾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相似文献   

3.
胡友慧 《船山学刊》2009,(1):182-185
王维成为南宗宗主的主要原因是:一、王维文学成就显著,画里透射着“文”气,是文人画家中“文”的杰出代表;二、王维进可仕退可隐,文人气质鲜明,是文人画家理想人格的范本;三、王维首引书法用笔、独创水墨画先河,初显了文人画的表象特征;四、王维的画淡泊空寂、意境深远,代表了南宗画派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4.
论禅宗南北之争中神会的作用胡京国1994年初冬,笔者参加了在湖北黄梅县召开的“首届禅宗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会中,禅宗史上南宗北宗之争,再次成为话题。有些学者认为北宗灭亡、南宗兴盛是神会“有意制造”、“故意兴起”造成的。言下之意,是神会挑拨离间...  相似文献   

5.
“神韵”是中国传统文论中属于写作境界范畴的一个重要术语。“神韵”一语,根据资料考证,在南朝时就已经出现了。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全齐文·谢赫(古品画)》中指出“神韵”说来源于谢赫论画里讲的“气韵”。“气韵”可指艺术形象生动,也可指艺术形象神似,可指天地……  相似文献   

6.
“禅家有南北宋,唐时始分.画之有南北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宋之赵干、赵伯驹、伯骕,以至马夏辈.南宗则王摩诘始用渲淡,一变钧斫之法,其传为张璪、荆、关、郭忠恕、董、巨、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家.亦如六祖之后,有马驹、云门、临济儿孙之盛,而北宗微矣.”(莫士龙《画说》)  相似文献   

7.
从山水诗的勃兴看“文贵形似”论的历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人们提到山水诗,首先想到的多是情景交融的意境理论,津津乐道的也多是司空图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以及严羽的妙事语说、王士祺的神韵说.其实,如果考察山水诗的发展历史,我们就会看到,山水诗的勃兴,在文学批评理论上的首先影响和作用,应是促进了“吟咏情性”说的发展和“文贵形似”论的提出.过去在论文及六朝关于自然景物与文学创作的关系问题时,研究者大都着眼于“吟咏情性”说和“感物吟志”说,并阐释总结了心物交融的文学创作理论,而对“文贵形似”论,则忽略不提,或一笔带过.究其原因,则是唐宋以后,“文贵神似”论早已深入人心,意境理论也逐渐形成,故对“文贵形似”论,很难有所新的价值阐释和理论评估.然而.随着对山水诗艺术发展史日益深人的研究,我们便会更加清楚地看到“文贵形似”论的历史存在,及  相似文献   

8.
杨冬晓 《理论界》2012,(3):116-118
宗炳的《画山水序》体现了借助形象传达神韵的"以形写神"绘画观。这与后代"重神轻形"的绘画理论形成对比,而与六朝文论中的"形似"观形成呼应。反映出六朝审美观念中对美感形式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艺术史上,“神”、“气韵”、“神韵”好象是一串略带神秘色彩的术语,不易捉摸。荀子在《天问》中最早提出了“形具而神生”的观点。他在解释天地自然万物变化时,慨叹“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就把这种天生万物而无形迹可言、其间消息似不可捉摸的自然作用,称之为“神”。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在《论画》一文中提出了“以形写神”的著名论点,揭开了中国绘画史上新的一页。“气韵”一词首见于南齐谢赫所撰《古画品录》。他提出了论画的六个准则,将“气韵生动”列于首位,其余五项是“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神韵”一词也首先出现在绘  相似文献   

10.
魏晋山水审美意识的普遍自觉带来了山水诗的勃兴,而在当时造型艺术以形传神和赋体文学铺采?文的影响下,初创时期的山水诗以对山水外在形貌的摹写为美学追求。与此同时,诗论家们以“模山范水”、“巧言切状”的“形似”、“巧似”作为山水诗创作的理论总结,而唐代王昌龄的“物境”论则强调的是一种主观感受中的“形似”,并将“形似”提高到了“境”的美学高度。  相似文献   

11.
<正> 李道纯之道统李道纯对“老学”深有造诣。从道统来说,李虽为宋白玉蟾传授下来的,但非南宗直系。他自创“先天派”,成为此派宗师(白云观《道派总录》,又见日本学者小柳司气太著《白云观志》)。他以“中和”为教义,以《道德经》、《悟真篇》为经典(见陈国符《道教源流考》卷二)。闵小艮所辑《全盖心灯》为全真总谱,其中并无李道纯之名。其记载南宗五传至彭耜,在福建创细林宗,六传为萧了真(萧廷芝),亦未列李道纯。李在扬州一带开“先天派”,虽系南宗闰统,但功法则接近北宗,以炼心为主。  相似文献   

12.
学界对题画诗的产生源头一直争论不休,对先唐题画诗之研究反而十分薄弱。题画诗的产生,在图文形式上,与图赞的兴起密切相关;在图文本质上,又与“诗意画”“文意画”的兴起密切相关。然而,真正意义上的题画“诗”则产生于东晋,以桃叶和支遁诗为起点。在题材内容上,由于团扇、屏风的流行以及咏物诗的发达,先唐题画诗亦以团扇画、屏风画为主要审美对象;在诗画关系上,诗画相应、诗画相生、诗画异质是先唐题画诗的基本书写形态;在表现主体上,先唐题画诗从“人物山水”到“山水人物”的发展嬗变,与这一历史时期的绘画嬗变轨迹表现出发展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13.
承前启后的海上画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术在文化中从来都是一个重要方面,而且常常是极为活跃的因素。因此,美术也就成了透视文化的一个极好的视角。上海美术可以远溯宋代,但零星的美术活动不能形成气候,不可能产生全国知名的画家。元代以来,苏松一带交通方便,工商兴旺、人口众多,这极大地推动了文化发展。先有以苏州为中心的“元四大家”,后有明代以松江为基地的董其昌与陈继儒领衔的松江画派,他们举起了当时全国文人画的大旗。松江画派最有影响的莫过于两点:一是以书法入画,强化文人笔趣;二是以禅宗论画,张扬南宗画风。这两点之所以产生较大影响,关键在于它顺应了明代文化的基…  相似文献   

14.
王村鸥往事     
古之画者有专攻山水的。亦有专攻人物或花鸟的,昔郑板桥专攻兰竹,齐白石以“虾”名世,徐悲鸿以“马”闻名。清末民初,我们徽州也出了一位以画“兰竹”为主的著名画家。他就是王村鸥。  相似文献   

15.
文人山水画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完整体系,其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璀璨的过程.文人山水画的作者取材于山水自然景色,藉以抒发个人"性灵"之情感.他们标举"士气"、"逸品",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并注重文学修养,追求对画中意境的表达以及对水墨、写意等技法的不断完善.数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画家将自己深刻的生命体验融于笔墨之中,创造出了风格独特的文人山水画.  相似文献   

16.
清康雍时期 ,虽兴文字狱 ,但总体而言 ,应是文化建设时期。这一时期 ,既有画论启发诗论 ,又有二者关系的平行探讨 ,但更多是文学理论影响了画论。画论启发诗论的显著一例 ,是王士的“神韵说”。在明中叶以后的诗坛 ,尤其是“后七子”的诗论中 ,已有“神韵”的端倪。如谢榛《四溟诗话》卷一论唐诗“婉而有味 ,浑而无迹” ,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一认为“法极无迹 ,人能之至 ,境与天会 ,未易求也” ,都可看作“神韵说”的先声。胡应麟《诗薮》所说的“盛唐气象混成 ,神韵轩举” ,王夫之编诸代诗歌评选本 ,多处用“神韵”一语作评论。但是 ,王…  相似文献   

17.
刘宋名士宗少文结宇衡山,在其老病时,还江陵(今属湖北),遂以作画为伴,并发了一番很有影响的议论:“噫!老病俱至,名山恐难遍游,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宗氏说,他画山水,在于“卧游”、“唯当澄怀观道”,亦即他在《画山水序》中所说“含道暎物”、“澄怀味像”。“澄怀观道”,其中的“道”最令人思索,它是宗氏议论的中心,也是中国画论中基本命  相似文献   

18.
鲁迅很早就对辩证法有精湛的研究和深刻的理解,这从他写的《文化偏至论》和《科学史教篇》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来。鲁迅在他的小说中,也自觉地运用了许多艺术辩证法。这是我国现代艺术创作非常宝贵而丰富的宝藏。这里略举数例,目的是希望引起大家更大的重视,共同进行更好的发掘和继承。一、逼真和传神逼真就是我国传统画论所说的“形似”,传神也就是我们传统画论所说的“神似”。在“形似”与“神似”这对矛盾范畴中,鲁迅首先是强调“神似”的。他说过:“忘记是谁说的了,总之是,要最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义”(《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但是鲁迅  相似文献   

19.
黄山画派是古今徽学文化的核心性组成部分,从渐江、查士标、汪之瑞、孙逸“新安四家”肇始,中经程邃、梅清及与黄山文化有关的“扬州八怪”领军人物高凤翰等人的经营,到黄宾虹,中国的山水画文化蔚蔚大观,黄山画派形成和发展为一个别具独色而又成果卓然的自足文化系统。黄山画派几近成为明清以降中国山水画的代名词,以其象征兼及写实的文化精神代表了中国山水画的正确发展方向。其中黄宾虹独领中国山水画的峰巅。黄山画派的巨大成就,得益于“良知即易”的王阳明心学精神的充分体现。并且在此心灵之心主导下,在纯静无二、一心相悟之基础上对产生于徽州的朱熹理学“格物致知”精神作了一定程度的兼容。正因为有如此的形而上之道所滋养,长期.以来的文人书画“南北宗”之纷争,在黄山画派文化中才得到化容。南宗画、北宗画各自的优点同时得到和谐的表达。黄山画派的阳明心学精神在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前而已应运而生的新世文艺复兴中将大放异彩,画心独运,开启民智国慧。  相似文献   

20.
“神韵派”是清初具有重大影响的诗歌流派。王士是这一文学流派的开创者,是它的灵魂和核心。对于这一流派的形成和发展,王士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以“神韵”作为这一流派的理论旗帜,并对其内涵作了深入的阐释;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印证了“神韵说”,并为学诗者指出了于诗中得“神韵”的门径;他具有文学流派领袖人物的资质和素养,团结了众多诗人和学诗者,壮大了“神韵派”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