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明万历年间的1616年二月与1618年九月,对黄山来说,是两段非常荣幸并值得骄傲的日子。因为,江苏江阴人,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次游历、登临了黄山。也正是这两次游历、登临黄山,才使他在遍游海内各名山大川后的晚年,对黄山作出了:“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3.
4.
徐霞客两游黄山的影响广泛而深远,通今而达古,戴耕玖先生细说其详,细究其实。
白云宾馆在黄山算“晚辈”,却也是“新生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未可知。 相似文献
6.
7.
8.
纵观古代书画大师,无不以造化为师,而处处以古人为师,向古人讨生活的画师们,终不能开宗立派,像清初的“四王”就是典型的代表。渐江尝曰:“董北苑以江南真山水为稿本,黄子久隐虞山而写虞山,因知大块自由真本在,若书法之钗脚漏痕,不信然乎?”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市委四届五次全会提出,要用五年时间再造一个新黄山。我认为,要为“五年再造一个新黄山”作出新贡献,青年干部必须要有新的精神状态,概括起来就是,“不等、不靠、不推,敢想、敢干、敢担”。 相似文献
13.
14.
七月流火,外界的都市,已是酷暑难熬。然而,万峰滴翠的黄山大地却是处处凉爽宜人,这里名山胜水在夏日里正彰显出绿色生命的可贵和娇媚;遍布城乡的文物古迹述说着历史的辉煌。她给所有来黄山旅游的中外嘉宾带来的不仅仅是绿意葱茏的生态视觉享受,更有底蕴深厚、博大精深的徽文化魅力展示。 相似文献
16.
17.
“秀甲九州”的中国黄山,不仅仅是泉、石、松、云等自然风光奇绝秀美,冠于诸山,而且其历史文化蕴涵丰厚,和中华文明同源共生,是名闻世界的黄帝之山。了解和认识文化黄山的真缔,重新认识“中国名片”形神绝佳的表里,对黄山在新世纪走向世界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8.
19.
本刊讯:3月3日,持续数小时的春雪喜降黄山。舞动的雪花有的编织成件件银衫,为黄山添置新春时装;有的径直拥抱大地,滋润着山体光亮的肌肤。多日的绵柔细雨,和粉墨登场的春雪一道,让游客们的游览期待大为增色。 相似文献
20.
黄山多年来严防“三个一”:一把斧、一棵松,一条虫。这所谓“一棵松”就是黄山松。围绕黄山松保护,屡有动人故事发生。它从一个侧面也告诉我们,保护黄山这一双遗产,任务是多么艰巨而光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