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明万历年间的1616年二月与1618年九月,对黄山来说,是两段非常荣幸并值得骄傲的日子。因为,江苏江阴人,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次游历、登临了黄山。也正是这两次游历、登临黄山,才使他在遍游海内各名山大川后的晚年,对黄山作出了:“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徽州社会科学》2005,(1):63-64
初二日(当为万历四十四年丙辰,1616年二月),自白岳下山。十里,循麓而西,抵南溪桥。渡大溪,循别溪,依山北行,十里,两山峭逼如门,溪为之束。越而下,平畴颇广。二十里,为猪坑。山小路登虎岭,路甚峻。十里,至岭。五里,越其麓。北望黄山诸峰,片片可掇。又三里,为古楼坳,溪甚阔,水涨无梁,木片沸布一溪,涉之甚难。二里,宿高桥。  相似文献   

3.
黄山奇松     
位于安徽省南部的黄山,集天下美景于一身,明代大地理学家徐霞客“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赞誉,更是把黄山推至到了祖国风景名山的顶峰。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而在黄山“四绝”之中,位居首位的便是“奇松”——黄山松。  相似文献   

4.
徐霞客两游黄山的影响广泛而深远,通今而达古,戴耕玖先生细说其详,细究其实。 白云宾馆在黄山算“晚辈”,却也是“新生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未可知。  相似文献   

5.
6.
《徽州社会科学》2008,(3):32-32
本刊讯:我国计划建设一条从北京至福州的高速铁路,其中将经过合肥和黄山。建成后,从合肥到黄山只需要一个多小时。  相似文献   

7.
黄山短波     
绘画难,书法难,篆刻更难。其难难在篆刻必须同时具备文字功底、书法技艺与绘画技巧。又要把这三者融于方寸之中。用“镌刻”的形式表现出来。“识字”不一定会书法,会书法不一定懂绘画,懂绘画又不一定能捉刀。三者缺一不可。篆刻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其融字、书、画于小小方寸之中,刀痕笔意,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8.
纵观古代书画大师,无不以造化为师,而处处以古人为师,向古人讨生活的画师们,终不能开宗立派,像清初的“四王”就是典型的代表。渐江尝曰:“董北苑以江南真山水为稿本,黄子久隐虞山而写虞山,因知大块自由真本在,若书法之钗脚漏痕,不信然乎?”  相似文献   

9.
穿越五千年悠悠岁月和60年缤纷花季,在河之洲,水之湄,山之阳,海之滨,泛起层层涟猗,响起阵阵回声,在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中凝结一个主题:祖国母亲!  相似文献   

10.
李白的黄山     
诗仙李白在黄山,在皖南,都曾留下仙踪佳赋。石男先生细心察访,慕风追怀,不经意间也显露了自己的诗人性情。《李白的黄山》因人及事,因事及情,人事物事交融,快意处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11.
黄山之声     
夏之黄山,清凉天堂;雨后黄山,分外妖娆。如此美妙时节,程映真女士来黄山,体会的不仅有那风声雨意,还有那鸟儿的婉啭,游客的歌呤…… ——编者  相似文献   

12.
市委四届五次全会提出,要用五年时间再造一个新黄山。我认为,要为“五年再造一个新黄山”作出新贡献,青年干部必须要有新的精神状态,概括起来就是,“不等、不靠、不推,敢想、敢干、敢担”。  相似文献   

13.
黄山之美,世人称奇,黄山的春天是缤纷的大花园。是生趣盎然的美世界:黄山的夏天是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的季节,是清凉洁净的洞天福地:黄山的秋天是一幅色彩浓烈的画.是一首动人心魄的诗。  相似文献   

14.
七月流火,外界的都市,已是酷暑难熬。然而,万峰滴翠的黄山大地却是处处凉爽宜人,这里名山胜水在夏日里正彰显出绿色生命的可贵和娇媚;遍布城乡的文物古迹述说着历史的辉煌。她给所有来黄山旅游的中外嘉宾带来的不仅仅是绿意葱茏的生态视觉享受,更有底蕴深厚、博大精深的徽文化魅力展示。  相似文献   

15.
黄山名门     
“门”乃宫室垣墙所设之出入处;一扇谓之户,两扇谓之门。这是辞典上对“门”本意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昨天,黄山迎来了2007年的第一场雪.轻盈的雪花纷纷扬扬。夹着云雾,伴着山风,在黄山的山峦上追逐,在山谷中飞腾。雪花飞上了千条巨壑,飞上了万座峰岗。千峰万壑接受了冰雪的洗礼,变成了一个晶莹剔透的冰雪世界——古人形容说:“一夜寒风起,万树梨花开”,雪后的黄山,银妆素裹,玉树琼枝,满目琼楼玉宇。观之如痴如醉。  相似文献   

17.
“秀甲九州”的中国黄山,不仅仅是泉、石、松、云等自然风光奇绝秀美,冠于诸山,而且其历史文化蕴涵丰厚,和中华文明同源共生,是名闻世界的黄帝之山。了解和认识文化黄山的真缔,重新认识“中国名片”形神绝佳的表里,对黄山在新世纪走向世界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8.
黄山与泰山     
中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的共有30处,其中4处为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位居意大利、西班牙之后占世界第三。黄山与泰山便是这4处双遗产中的2处。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3月3日,持续数小时的春雪喜降黄山。舞动的雪花有的编织成件件银衫,为黄山添置新春时装;有的径直拥抱大地,滋润着山体光亮的肌肤。多日的绵柔细雨,和粉墨登场的春雪一道,让游客们的游览期待大为增色。  相似文献   

20.
黄山多年来严防“三个一”:一把斧、一棵松,一条虫。这所谓“一棵松”就是黄山松。围绕黄山松保护,屡有动人故事发生。它从一个侧面也告诉我们,保护黄山这一双遗产,任务是多么艰巨而光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