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世界信息社会高峰会议(WorldSummitontheInformationSociety ,WSIS)第一会期于2 0 0 3年1 2月1 2日结束。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旨在引导信息通信技术未来发展的原则以及展示如何将这些原则付诸实践的“路线图”。来自超过1 75个国家的与会代表签署了《原则声明》(DeclarationofPrinciples)。声明指出:“构建信息社会的诸多单元是由于对研究成果的分享而使其成为可能的科技进步的产物”。在会议通过的第二份文件《行动方案》(PlanofAction)中写入了出席日内瓦会议的国家作出的承诺,它们包括:为所有的高校和研究机构提供在其支付能力之内的、…  相似文献   

2.
什列伊杰尔谈情报学的哲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科技情报(第1类)》杂志1983年第12期刊登Ю.什列伊杰尔1983年2月在“科技情报理论与实践”讨论会上的报告摘要,他指出: 情报学的哲学问题首先与阐明它的对象有关,即与研究科技情报这一现象本身有关。情报在社会中作为物化知识出现,这就有可能看到科技情报与起控制信号作用的信息之间的差别。由于社会积累的关于应如何完成这种或那种活动的知识发生异化而产生科技情报,而“控制信息”产生于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中发生事情的知识固化过程中。这些事件可能是科学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3.
网络心理障碍的团体心理咨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乐国林 《社会》2001,(12):37-39
人类社会昂然跨入了21世纪 ,也迈入了一个以信息为基础、网络为媒介的、与现实社会共存的网络社会或称虚拟社会。整个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年人不管他们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日益卷入了网络这股潮流 ,据《中国青年报》(2001年3月10日 ,第一版)报道 :预计2001年底我国的互联网用户可望突破3500万户。时下 ,“你上网了吗?”、“你有多少网友?”、“你的OICQ号是多少”、“经常聊天吗?”、“BBS又有什么消息?”……成为青年人炙手可热的话题。网络给了青年一个自我创造、扩大交往、增长知识、心理沟通、排解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4.
"虚拟社会"与社会学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戚攻 《社会》2001,(2):33-35
当我发表了《网络社会———社会学研究的新课题》一文后 ,一位同事问道 ,“为什么提‘网络社会’而不是‘信息社会’?”的确 ,作为社会学研究新视野、新课题 ,是以“信息社会”表述更准确 ,还是“网络社会”?或者就用“虚拟社会”来统称?这几个概念 ,哪一个更准确地反映了未来社会的主要特征?对此 ,我试作一点探讨。一、网络的特质当“信息”日益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最基本、最主要的资源时(资源生产力) ,现实社会变迁将在三个层面上展开 :一是在传统生产方式下人们结成的政治统治关系和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基础上形成的经济依附关…  相似文献   

5.
简讯     
据《社会科学信息理论与实践》1989年第1辑报道,苏联科学院社会科学情报研究所于1989年新推出一种出版物《社会科学信息理论与实践》。该刊从1990年起每季度出版1期,它的主要任务是:阐述社会信息化的方法论问题、社会科学领域科学信息的理论和方法问题,介绍苏联国内外科学信息活动发展的经验。刊物将十分重视现代信息工艺及其人文问题和社会科学文献信息源分析综合加工的特点。信息过程自动化方面的研究成果、自动化系统和网络的发展及它们的语言和程序问题在这一出版物中也将得到反映。题录数据库、专题数据库、文摘数据库的利用,个人电算机及其他技术手段在社会科学家工作中的利用,社会科学家“计算机文化”的提高等都是这本刊物计划研究的问题。刊物还将介绍各个国家信息系统合作的经验、社会科学家信息活动的协作方案。《社会科学信息理论与实践》的主编是苏科院社科情报研究所所长B.A.维诺格拉多  相似文献   

6.
在纷繁复杂的《春秋》人物群像中,“伯姬之死”以非常独特的方式照亮了历史的舞台。而在《公羊传》《穀梁传》《左传》风格迥异的解读中,这一事件呈现出三种不同的思想图景:《公羊传》以伯姬“尊礼”为中心,构筑了一个道德化的礼制世界;《穀梁传》从伦理教化的角度,强调了伯姬谨守礼教的“贞妇”形象;《左传》则通过礼之对象的不同,探讨了伯姬因事从宜的可能。这些不同的思想图景在一定意义上昭示了三《传》之间的理论张力,而体现于思想图景中的不同立意旨趣则为我们理解《春秋》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文化及其社会功能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什么是文化?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近代第一个引用“文化”概念的是泰勒。他在1871年出版的《初民文化》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文化乃是当代人为社会一分子时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其他才能习惯等复杂的整体。”按照西班牙《世界大百科全书》的诠释,“文化就是某一社会里,人们共有的后天获得的各种观念、价值的有机整体,也就是先天遗传的人类财富的总和。”按照《辞海》的解释,“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8.
“炒书”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刚刚过去的1993年就“炒”出了几个热点: ▲梁凤仪热。以其“财金小说”风靡大陆及港台。《豪门惊梦》、《花魁劫》、《九重恩怨》等书一俏再俏,摆满了新华书店和大小书摊。但见梁氏频繁地穿梭于各地签名售书,自已出资在沪、宁等地召开作品研讨会,刮起了一阵又一阵强劲的“梁旋风”。 ▲毛泽东热。领袖题材的“纪实作品”,1992年就方兴未艾。随着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的到来,《毛泽东的艺术世界》、《毛泽东的文化性格》、《毛泽东与文艺传统》、《毛泽东轶事》有两种版本,各出版社争相出版。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论述信息革命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新社会的轮廓信息文明具有以下重要特征:1.信息技术在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以及教育、科学领域的普遍推广、使用;2.建成各类资料库网络,其中包括公共资料库网络;3.信息转变为经济、国家和个人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4.信息在社会中自由传播并出现新型的民主——“参与与协议制民主”。新的“信息文明”将取代传统工业类型的社会组织,它将建立在全新的信息经济的基础上。信息经  相似文献   

10.
“网络暴力”是网络技术风险与网下社会风险经由网络行为主体的交互行动而发生交叠,继而可能致使当事人的名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益受损的一系列网络失范行为.它的产生,主要涉及网络技术发展、社会急剧转型及网民群体结构三个风险源:网络技术的风险特性是催生网络暴力的潜在根源;社会转型过程中风险的无序释放是催生网络暴力的现实动因;网民群体年轻化的结构特点和泛道德化的文化心理是催生网络暴力的重要因素.应对网络暴力的关键在于,通过建构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网民自主参与的多元化治理结构,以减少各类风险发生交叠、共振的频率.  相似文献   

11.
山上忆良(660?——733?)是日本负有盛名的“社会诗人”。在《万叶集》中,收有他的诗作62首。《万叶集》向有日本《诗经》之称,是日本古代的和歌总集。它汇成于公元八世纪末叶,相当于我国的盛唐时期。虽然它与《诗经》“何其相似如兄弟”,但却因它成书时间晚于《诗经》一千年之久,而这期间中日文化使者交流频繁,所以,  相似文献   

12.
金嬴 《日本学刊》2005,(6):36-51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社会矛盾加剧以来,日本政治的泡沫色彩就开始显现并渐趋浓重。十余年间,从“艺人政治”到“狂人政治”、“怪人政治”,日本泡沫政治已基本完成了从地方到中央、从一党到全民、从亚文化现象到文化现象的转变。2005年大选既是以往各种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未来政治泡沫更掀波澜的机缘,因此具有标志性和历史性意义。泡沫政治的当道,破坏了日本原有的政治生态,引发了民主发展认识方面的社会性错乱,使今后日本发展道路中的危险因素大为增加。  相似文献   

13.
裴晓军  李倩 《唐都学刊》2013,29(2):99-103
《秦中官报》是创办于陕西早期的一种综合性官办报刊,主要刊载清政府重要谕旨、陕西省内社会新闻、国内外重要新闻事件及文化信息.主要从《秦中官报》中的“秦事汇编”一栏着手,从教育、水利、工农业等方面来分析清末陕西的早期近代化.《秦中官报》为我们研究20世纪初转型期的陕西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张凯 《浙江学刊》2013,(1):48-54
晚清民国时期,以西方学术重构中国文化体系成为近代新学术社会建立的必要环节.国难之际,科学学术与民族精神间的张力日趋紧张,如何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学术、社会之间建立联系,成为学界的焦点.蒙文通撰述《儒学五论》,以秦汉新儒学为轴心沟通中华文明义理之学、经史之学,力图重建国史体系,阐释中国历史文化中义理、制度与事实的能动关联,回应清季以降纷纷扰攘的经史、中西文化论争,为在现代学术语境中落实与实践“明体达用”之儒家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信息网络化与产业文化系统更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网络化有力地推动着产业文化系统更新 ,为产业文化的战略应用创造了条件。信息网络化将传统产业发展模式更新为知识型学习型发展模式 ,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发生自内而外的转移 ,组织制度作用加强 ,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 ,规则意识加深 ,“大生产”有了更为完整的意义。同时 ,社会资源相互作用力的效能提高 ,社会知识网络对产业的支撑力加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刊载于德国《科隆大学经验社会研究中央档案馆通讯》第28期(1991年5月出版)。论述了近30年来保加利亚经验社会学研究的概貌,兹将该文译出,供参考。有关保加利亚社会学史的情况,请参阅商务印书馆即将于1992年出版的《中外社会学:比较研究》一书中由本文译者撰写的“东欧各国社会学简史”中“保加利亚社会学史”部分。  相似文献   

17.
在《山海经》三种文本阐释系统(本文、注释、图像)中,有一个共同的话语机制,即利用话语的转喻功能,通过寻找、建立殊方异域之物事与现实之物事间的相似和关联,将前者纳入经验世界内,从而达到使受众以“其事质明有信”的目的.比较而言,图像最为直观,对转喻的实际效果影响也最大.但图像不仅有形象化、生动化、趣味化等“正作用”,还可能产生“负作用”.以吴任臣《山海经广注》图为例,由于绘制者在图像生产中的“同构”方式以及民众思想中近乎固化的文化符号的渗透和干预等,导致信息误传,而由于图像的具象化特征,其所导致的信息误传程度可能远超过文字.  相似文献   

18.
上海社联教科文智力发展公司、《社会报》编辑部、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上海电视台社教部等单位于前不久联合举办两期文艺社会学系列讲座。讲题内容有:“美学、文艺学和文艺社会学”、“世界社区文化与文艺”、“东西  相似文献   

19.
由江苏省青年学者宋林飞撰写的《现代社会学》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于1987年11月出版。我在一口气将这本新著通读了两遍之余,便有了一个强烈的印象:这本书从总的体系到具体观点,从阐述的内容到行文结构都溢出一股新意,溶学科教材与学术探究于一体,是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社会系统的新透规。1 《现代社会学》在“导论”后分三编十二章逐层展开。在第一编“社会元素论”中,作者以社会的基本单位“群体”为逻辑起点,论述了“群体,需要、规范、互动”四种主要的社会构成要素;在  相似文献   

20.
书讯     
史密斯这本有趣的论著中的几个题目与分析,尽管集中在时事信息(即新闻)处理上,但它们仍然适用于研究国际上文化交流中信息流动的整体。本书分为《老的国际信息秩序》、《文化依赖》、《新闻帝国主义吗?》、《还有一种新的国际电子秩序吗?》、《自由的双重标准吗?》及结论5个独立部分。论著第一部分集中论述了前电子时代的国际信息流动。那时,“探险家、地理学家、制图家、殖民地开拓者、旅行家、冒险家、武士与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