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问题,是中学政治经济学教材中的一个教学重点。 对于具体劳动,容易讲解。人类要生存,必须从事改造自然的各种劳动,从而获得各种物质资料,以适合人类的需要。所以,作为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它和一切社会形态都独立无关,是人类生存的条件,没有它,就不会有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也就不会有人类的生活。对于这些问题,学生是容易接受和理解的。  相似文献   

2.
<正> 社会主义现阶段的商业道德,不是把社会主义作为抽象的、即区别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形态来介说的。因为作为抽象的社会形态,作为人类社会超越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必然环节的社会主义社会在本质上,因而在理论上其道德水平优于资本主义是必然的。但在现实中我们很难得出这样一个绝对的结论。因此,如果我们的立足点,我们的目的都只是一个抽象的社会形态,那么我们的结论将没有任何意义。而社会主义现阶段实际上是特指我国社会主义的现状。因此,从具体的社会形态,即从现实入手,我们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是多种多样的。无论在哪一个阶段、哪一个社会形态中都没有存在过单一的模式。在同一个社会形态中,各国的政治、经济结构在形式上都有一些差别和不同的特点。社会主义社会也是如此。社会主义社  相似文献   

4.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中,有观点将社会和谐看作人类社会的共同属性。该文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为切入点,对当今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作了分析,指出社会和谐并非是任何社会都能实现的,惟有从社会的根本制度出发去理解这一问题,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计划调节理论,是社会主义经济中一个极其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经济改革中迫待解决的实践问题。什么是计划调节?商品生产能不能计划调节?计划调节的结构、形式和特点是什么?这些问题都要深入地进行讨论和研究。计划调节理论的提出及其含义人类的生产从来是社会的生产,总是存在生产的调节问题。马克思指出:"实际上,没有一种社会形态能够阻止社会所支  相似文献   

6.
一、物质利益规律是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从事物质资科的生产。这就是说,人类从事生产活动的动机和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物质利益。因此有人认为,物质利益规律应该是人类社会所共有的一般的规律,而不应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规律。但是,物质利益具有一个重要特性一即从来没有什么抽象的物质利益。由于人们在谋取物质资料时不可避免地要在一定  相似文献   

7.
自从人类懂得物质生产以来,其生产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从整个社会来说,任何生产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而随着社会物质生产日益丰富,人们的物质、精神需求越来越广泛,在满足了一种需求之后,还会不断提出各种新的需求。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看到,人类的需求与满足人类需求的有用资源之间,总是存在着巨大的鸿沟的。这就迫使我们寻找某种办法来缓冲,也就是要求我们以人类需要作为生产目的而进行生产,然后根据生产出来的产品在社会间进行分配。于是,人类需求又受社会生产规模、生产效果所制约。本文提出的商品效用问题,就涉及到上述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是唯物史观的基础性组成部分和核心思想,它所着重说明的是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一个社会形态更替和发展的有规律的历史过程.这一理论包含着对人类社会的横向说明和纵向阐释两个方面内容.当下对前者的把握需要突出地将作为历史活动主体的人的实践活动与社会形态的变化联系在一起考察;对于后者的把握需要突出地将马克思社会形态演进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性和历史性联系在一起考察.20世纪以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历史,都是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科学性的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9.
斯大林模式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落后国家的不完整运用,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产物。它的失败使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现实的社会主义基础不是马克思所阐述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任何超越社会阶段的认识和实践都是要受到历史惩罚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止有对立和斗争,还有依存和合作;社会主义不是专制,而是一个民主、开放的社会形态;结合国情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第二次革命。  相似文献   

10.
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社会主义不是绝对真理、永恒正义和人类理性的产物,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一切社会关系都应归结于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则应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常识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的基础在于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而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历史的必然,又只能从生产社会化方面去得到说明。离开生产社会化,社会主义就没有存在的根据。社会主义之成为科学是以生产社会化为前提  相似文献   

11.
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满足社会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生产目的,就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都必须以社会需要为前提的普遍规律,并不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无论哪种社会,人们进行生产劳动的首要目的都是为了获得劳动报酬,人们的生产活动是劳动报酬牵动的,所以劳动报酬的分配原则是推动生产运行的基本经济规律,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12.
无论在任何社会条件下,人类都要进行两种生产:一种是劳动生产,以获取生存的必须的生活资料;另一种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生儿育女,种的蕃延。二者缺一,人类都无法存续下去。有人类社会的存在,就有男女间的婚姻关系,有婚姻关系,就有血缘纽带的家庭,婚姻家庭在各个不同的时代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存在形式。本文试图就研究婚姻家庭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趋向几个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通行的提法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有的同志则认为“是社会积极力量与消极力量的矛盾”。这两种提法太一般化,脱离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性。这两种矛盾在人类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存在,它没有具体地抓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发展动力,没有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决两种矛盾的途径、手段和中心环节。离开了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这一主要矛盾的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而不是为了生产而生产,更不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这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社会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把在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基础上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工作的根本问题,以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优越性的不断充分发挥。为了正确地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有关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理论问题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5.
“需要”在很多情况下是一个心理学上的概念,但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讲,它又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范畴。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如果离开人们的需要,将是一个空洞的抽象,就会变成没有任何意义的行为。人们的一切经济活动,总是和“需要”相联系的,都要受“需要”的制约和支配。因此,对“需要”问题进行研究,是很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一、“需要”作为生产目的的涵义需要从其一般意义上讲,内容极其广泛。具体来说,有以下一些方面:生存需要。人们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关于资本循环和周转的理论,是从个别资本的角度分析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的一般规律,着重从流通过程进一步揭露资本的本质和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撇开资本主义的形式和特点,马克思的达一理论,对社会主义社会无疑也是适用的。因为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这一人类历史上特定的社会经济形态时,也涉及了人类社会物质生产的一般规律,特别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高度发达的商品生产,因而马克思也就揭示了关于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这些一般规律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斯大林指出:“马克思的再生产公式决不只限于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它同时还包含有对于一切社会形态——特别是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发生效力的许多关于再生产的基本原理。”长期以来,我们没有很好地学习和运用马克思关于资本循环和周转的理论,没有很好地掌握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规  相似文献   

17.
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问题,近两年来经济学界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同看法,但大家都比较一致地同意斯大林的论述,认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作为资本主义生产目的的对立物而产生的,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资产阶级榨取剩余价值,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则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劳动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我在《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一文中,曾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再现它自身的意识形态的问题。尽管那篇文章的副题叫做《兼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但是,因为文章的重点是在论述社会主义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所以没有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必要的分析。本文拟就以下两个问题提出一些新的看法。这些看法都是探索性的,很不成熟,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9.
当前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讨论基本上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满足社会全体成员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另一种意见是满足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两种提法又各有若干不同的解释)。为了叙述方便可把前者概括为满足生活需要,后者为满足社会需要。我认为前一种意见是对的,但持这一观点的同志大都没有把满足生活需要同满足社会需要的关系讲清楚,而只是简单地把除了生活需要之外的其他社会需要的各项排除于生产目的之外;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如何体现在各个企业的生产任务之中也缺少分析,以至把社会生产目的同企业生产目的割裂开来。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关于社会主义企业(本文分析的是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生产目的,这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在实践过程中所必然提出来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这个问题目前在理论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一种观点认为,企业的目的是为了利润;另一种观点认为,企业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我认为这两种看法都有片面性。我的观点是:企业的生产目的是二重的,既有追求利润的目的,又有满足社会需要的目的。社会主义企业的这种二重的生产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