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近代以来关于秦人族源问题,学者们一直多有争论,意见百出,但归结起来其意见主要分为秦人"东出说"与秦人"西出说"这两种。但是随着对秦研究的逐渐深入,特别是2011年《清华简·系年》有关于秦人"西迁"内容的发表,秦人"西出"之说逐渐式微,秦人"东出说"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可。本文拟在前人对秦人"东出"与"西出"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清华简·系年》关于秦人族源相关内容来对此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防风氏散论     
中国"五帝时代"进入图腾社会晚期,尧杀蚩尤、尧禅舜、禹放舜等重大事件反映了熊、蛇、鸟三大族团此长彼消的斗争史。防风氏以凤凰为图腾,不仅属于东夷鸟族,而且很可能是舜族后裔中的一支。夏商周三代主要就是一部夷夏关系史,其中也包括防风氏与夏人的抗衡。浙江地区尤其是德清的传说与民俗活动,反映出防风氏是集创世神、始祖神、治水英雄、农业文明缔造者等于一身的大神,而且其起源远早于史册记载。防风氏早期活动于山东,后来主体部分转移,但是北方仍有遗裔,在南方其文化分布和影响也不限于浙江,如江苏、安徽、江西乃至云贵都有防风氏传说,因此研究防风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历史上藏族和纳西族迁徙之路和当代两族聚居区发现了大量的石棺墓葬群,通过分析这些丰富的考古资料,加上汉藏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资料,论述了滇川藏横断山脉地区所发现的石棺葬与藏族和纳西族这两个民族的先民之间的关系.另外,通过在这些地区的石棺墓中所发现的绿松石等器物,对藏族、纳西族共有的一些宗教文化现象进行独到的分析,认为这些地区发现的石棺葬习俗与作为藏族和纳西族共同祖先的古羌人中的牦牛羌、白狼羌以及本教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浅论阿尔泰语系民族"鹿""鸟"图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腾信仰是产生于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最早的原始信仰。鹿、鸟崇拜是在我国北方先民和阿尔泰语系民族中广泛存在过的原生型信仰形态。鹿、鸟二兽也是阿尔泰语系萨满教的最具典型意义的神偶和标志。纵观考古学、民族学、历史文献学资料,古今阿尔泰语系诸族的鹿、鸟崇拜具有较多的图腾信仰典型特征,如图腾祖先、图腾徽记、图腾牺牲、图腾禁忌、图腾艺术等。但是,由于地域和族群的不同,鹿、鸟崇拜在阿尔泰语系诸族中的表现不尽相同,显示出一定的地区、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5.
从甘青与辽西地区史前时期陶器的主要器形、陶质陶色、制作方法、纹饰等方面对比研究,从陶器的角度分析两个地区的先民是否存在文化交流。通过初步研究表明辽西地区的彩陶受到了甘青地区及中原地区的彩陶的影响,甘青和辽西地区在仰韶文化早期就存在着一定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6.
周人早期的图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周人的图腾,长期以来,学术界众说纷纭。据统计有以下七种意见:1.“周文王的图腾是龙”,周武王则“大有以鸟为图腾的可能”;2.周族“以龟为图腾”;3.周族以麒麟(即麋鹿之属)为图腾;4.周族以犬为图腾;5.周族以熊为图腾;6.周族“以‘稠’为图腾”;7.周族以大龟鳖——天鼋为图腾。①近来又有第八说,认为周族姬姓以虎为图腾。②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提出新的看法,错误之处一定难免,请方家批评指正。一图腾是人类原始的思想产物之一,是人类在历史上对自然界和社会认识的具体体现。图腾原为北美印第安语的音译,意为“他的亲属”。当时的人们缺乏现代人的科学  相似文献   

7.
图腾信仰是产生于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最早的原始信仰。“鹿”、“鸟”崇拜是在我国北方先民和阿尔泰语系民族中广泛存在过的原生型信仰形态。“鹿”、“鸟”二兽也是阿尔泰语系萨满教的最具典型意义的神偶和标志。纵观考古学、民族学、历史文献学资料,古今阿尔泰语系诸族的“鹿”、“鸟”崇拜具有较多的图腾信仰典型特征,如“图腾祖先”、“图腾徽记”、“图腾牺牲”、“图腾禁忌”、“图腾艺术”等。但是,由于地域和族群的不同,“鹿”、“鸟”崇拜在阿尔泰语系诸族中的表现不尽相同,显示出一定的地区、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8.
中国“五帝时代”进入图腾社会晚期,尧杀蚩尤、尧禅舜、禹放舜等重大事件反映了熊、蛇、鸟三大族团此长彼消的斗争史.防风氏以凤凰为图腾,不仅属于东夷鸟族,而且很可能是舜族后裔中的一支.夏商周三代主要就是一部夷夏关系史,其中也包括防风氏与夏人的抗衡.浙江地区尤其是德清的传说与民俗活动,反映出防风氏是集创世神、始祖神、治水英雄、农业文明缔造者等于一身的大神,而且其起源远早于史册记载.防风氏早期活动于山东,后来主体部分转移,但是北方仍有遗裔,在南方其文化分布和影响也不限于浙江,如江苏、安徽、江西乃至云贵都有防风氏传说,因此研究防风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图腾?图腾(Totein)原是北美印第安奥基华斯人(Ojibwds)的方言,意思是“他的亲族”。认为自己的氏族同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之间存在着血缘关系,这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便是该氏族的祖先或守护神,亦即图腾,马克思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说得好:“图腾一辞,表示氏族的标志或符号;如狼是狼氏族的图腾”。图腾崇拜是人类历史上一种普遍现象,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民族,在其古代都曾有过自己的图腾崇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考古材料为依据,对藏彝走廊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大量存在的来自黄河上游地区的文化因素进行了讨论.文章认为.藏彝走廊新石器文化乃直接渊源于甘青地区,是甘青地区新石器文化向南发展形成的一个系统.约6000年前因气候急剧趋向干燥寒冷,甘青地区人群中的一支开始南下向藏彝走廊迁徙,由此产生了汉语语族和藏缅语族人群的分化.这些由黄河上游南迁的人群不仅是藏彝走廊新石器文明的主要开拓者和创造者.也是藏缅语族最早的祖先人群.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消费者的信息追溯标签信任度对购买农产品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390份辽宁省消费者购买可追溯鸡蛋行为的调研数据,通过二元Probit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因素,并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法,验证消费信心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信息追溯标签有较高信任度,其对可追溯鸡蛋的消费信心也相应提高,进而更...  相似文献   

17.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明代法律多样,律始终占据法源主导地位,令、诰、例在明代不同的时期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与律相辅相成,弥补律之缺位,强化律之功能。明代并不具备产生判例法的充分条件,明例的修定与判例法也毫无相似之处,而是成文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19.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贾府由盛而衰 ,大厦倾倒。与其相反的是 :赖家虽为贾府的世仆 ,因其在贾府管家时间长 ,权势重 ,善于拍马逢迎主子 ,钻了贾府管理混乱的孔子 ,渐次发迹 ,超越常人 ,最后连主子也要向其乞借遭冷遇。这一主仆贫富易位的典型事例给世人留下颇值得深思回味的人生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