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8 毫秒
1.
拉赫玛尼诺夫的死亡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晚期浪漫派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历经了世纪之交的多事之秋,人生坎坷曲折,在忧郁和痛苦中度过了一生.拉赫玛尼诺夫毕生都沉浸在对人生和死亡等哲学命题的沉重思考中,他的作品大都贯穿着这一思想.从拉赫玛尼诺夫人生经历、音乐中的死亡形象代表以及几部代表作品等方面,全面阐述了拉赫玛尼诺夫的死亡情结形成的精神根源,以及这位具有特质的作曲家通过音乐对这一哲学命题所作的浪漫诠释.  相似文献   

2.
通过从自然景色的描绘、钢琴声部和伴奏以及作品悲剧色彩三个方面对拉赫玛尼诺夫的浪漫曲作品进行了分析,表明拉赫玛尼诺夫的浪漫曲作品与俄罗斯民族和祖国人民息息相关。通过描绘俄罗斯美丽自然景象,拉赫玛尼诺夫既抒发了其对祖国人民和民族艺术的热爱,也透露着其与生俱来并且根据不同时期的变化而产生的悲剧性色彩。  相似文献   

3.
Cantilena钢琴作品在19~20世纪俄罗斯的音乐创作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在Cantilena创作方面较为突出的人物有格林卡、柴科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等人.作曲家们富于个性的音乐思维创造了丰富、多样化的俄罗斯Cantilena世界.  相似文献   

4.
分析《阿列科》艺术特色和创作手法,对人们深入了解拉赫玛尼诺夫的早期作品有重要意义。拉赫玛尼诺夫以管弦乐队作为基础,使用严谨的和声方法和色彩变换对人物的内心进行描绘。在《阿列科》中我们能感受到古典主义的风格、缜密的和声逻辑和极富浪漫特色的忧郁抒情特色,而这恰是作者整个创作风格初步显现。  相似文献   

5.
圣一桑是法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他一生从事音乐创作和演奏,为发展法国古典音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是他创作的三首小提琴协奏曲中最著名的一首。分析《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的曲式结构,主题表现手法及音乐风格,对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准确地把握作品的表现风格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肖邦,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乐派杰出代表人物之一,首创钢琴叙事曲这一体裁。《g小调叙事曲》,又名《第一叙事曲》是他所创四首叙事曲中最著名的一首。作品结构庞大、内容深刻,在创作和音乐风格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创新之处,从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技法和音乐风格几方面对这首作品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7.
拉赫玛尼诺夫对世纪之交的俄国音乐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于世界钢琴艺术发展的贡献是继肖邦、李斯特、勃拉姆斯、舒曼之后最多作曲家之一。通过对拉赫的生平、创作特点与艺术风格和前奏曲实例简析等的分析认为,拉赫前奏曲的创作除保留、延续了巴赫、肖邦等的创作基础风格外,又发展和推动了前奏曲的创作特点和技巧。他的《24首钢琴前奏曲》是键盘史上教育法方面的重大贡献之一,是键盘训练方面、曲式及作曲技术方面的宝贵财富。而创作与键盘训练相植相容不可分割,由此研究探讨拉赫《24首钢琴前奏曲》的创作与演奏的相互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交响舞曲》是拉赫玛尼诺夫原拟为芭蕾而写的舞曲,但曲中题材的丰富及紧密结合的音响,可称之为"交响曲"。该曲有管弦乐和双钢琴版本,其中双钢琴版本具有鲜明的舞蹈性及俄罗斯音乐的民族传统风格。该曲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对比鲜明、音响丰富。双钢琴演奏既要求不同个性的演奏者具备高超的演奏能力和较高的音乐素养,又要求双方密切配合呼应。演奏时注重将声部、音色、节奏、速度的控制等融入到奏法中去,使其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在琴瑟共鸣的境界中,充分表现作品的丰富内涵和音乐之美。  相似文献   

9.
乔治·格什温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之一。他一生虽然创作了许多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但《三首前奏曲》是其创作的唯一钢琴独奏作品,因此它的价值不容忽视。《三首前奏曲》创作于1926年,是格什温曾经在音乐会上演奏的六首作品中的经典,后来,他把《三首前奏曲》单独整理出版,并把它们献给威廉.戴利。该曲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0.
交响诗作为19世纪音乐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始于19世纪中叶,盛行于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而圣桑的<死之舞>、理查德·施特劳斯的<死与净化>、拉赫玛尼诺夫的<死岛>分别处于交响诗的承接、辉煌、渐衰期,又分别以死亡为题材.故而解析那个时代对音乐家们的创作影响和历史必然性,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在肖邦所创作的具有古典音乐特征的钢琴奏鸣曲《c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作品第4号)中,他已经有突破传统奏鸣曲式结构公式的趋向。这首织体清晰、技巧流利的奏鸣曲,为肖邦后来奏鸣曲体裁创作上的突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钢琴奏鸣曲的创作上,肖邦是一位大胆的改革者。  相似文献   

12.
即兴曲是浪漫主义音乐艺术的重要部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作曲家弗朗兹·彼得·舒伯特创作的钢琴作品《即兴曲0p.90 No.4》,是一首具有即兴表演音乐风格的作品,整首乐曲采用了简单的三段体结构,表达出作者的浪漫情思,刻画出优雅生动的音乐形象。  相似文献   

13.
肖邦的《b小调谐谑曲》是他很有代表性的一个作品。也是演奏起来很有难度的一个曲目。从当时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内心所具有的爱国情感的这一层面为切入点,进而论述演奏该曲目时所应该掌握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4.
德彪西是法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19世纪到20世纪音乐发展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中《24首钢琴前奏曲》被公认为,是他印象主义钢琴作品中的精华.前奏曲中的《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又是他具有特色、著名的钢琴曲之一.以《亚麻色头发的少女》为例,从创作背景、音乐内容包括曲式结构分析、素材结构、术语内涵、触键与声音的掌控以及踏板等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理论分析,并综合笔者演奏的实践,对这首作品的演奏进行较为详细的诠释,以便更加深刻地理解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的美学思想,进一步集中、准确地把握印象主义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  相似文献   

15.
欧洲古典音乐作品中有两首关于月光的钢琴作品,其中一首是贝多芬升C小调奏鸣曲,作品27号之2《月光》,另一首是德彪西钢琴组曲《贝加莫组曲》中的第三首《月光》.二者既有诸多相同之处,同时又各具特色.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对于钢琴乐曲的风格有着革命性影响,而德彪西的创作对整个20世纪的音乐创作起到了最为直接的启迪和引领作用,也由此成就了德彪西印象派音乐奠基人的美誉.  相似文献   

16.
德沃夏克·安东宁是19世纪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作曲家之一,他是捷克乃至全世界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具有典型的德沃夏克民族写作风格,从舞曲节奏、歌谣等风格上,以及曲式、和声、调式调性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为这首作品演奏风格的把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我就是不改     
侯爱兵 《可乐》2008,(1):42-42
1874年,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的柴可夫斯基创作了《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十分虔诚地把作品交给老师、学院院长尼古拉·鲁宾斯坦征求意见。没想到,院长的评价居然是  相似文献   

18.
和声语言的使用是克洛德·德彪西音乐艺术中最有独创意义的部分。他是在晚期浪漫派、民族乐派和声基础上 ,以革新的思维 ,经过长期艰苦的探索 ,终于突破了统治欧洲音乐达一百五十多年之久的大、小调和声体系。树立起以色彩表现为主的印象主义和声的新风格。这是和声学中的内部矛盾———即“功能”与“色彩”的对立统一关系中 ,色彩因素居于主导地位的表现 ,是大、小调功能和声经过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阶段而发展到另一极端的结果。在他的作品《牧神午后》中充分体了这一特征。就和声语言及运用手段相对古典和声学来说是一种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门德尔松(Felix Mendelssohn,1809-184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浪漫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门德尔松最优秀的作品是《e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三、第四交响曲,管弦乐《芬格尔山洞》。戏剧配乐《仲夏夜之梦》序曲,为钢琴而作的《无词歌》曲集和清唱剧《以利亚》等等,他的音乐极富诗意、浪漫、优雅、流畅,抒发的情感纯粹是浪漫主义气的息,他的想  相似文献   

20.
《牧神午后前奏曲》被公认为音乐界的第一部印象派作品。不同乐器各自的音色和性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牧神午后前奏曲》的成功,是德彪西将印象主义艺术特征与象征主义特征运用到音乐艺术中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