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访制度作为一项特殊的救济制度,是公民政治参与和民意表达的重要渠道,但现实运行中信访制度自身存在着诸如功能错位、工作部门职责不清、重"人治"轻"法治"等问题,针对此,通过对信访现状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分析,提出了从信访立法、完善信访监督体系及相应信访代理制度的建立等方面来完善我国信访制度的建议,其对于完善我国利益表达机制及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电视剧《永不回头》是一部反映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走向新生的影视作品。本文通过对该剧所触及的刑满释放人员回归问题的意义,对人性的深度解析以及在故事情节设置方面的特色等几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来评析这部电视剧的成功因素。  相似文献   

3.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平等就业的权利,但我国刑满释放人员的就业现状不尽如人意。已有的刑释人员就业规定是古代墨刑的变形,违反了责任一致原则,是对人权的漠视和践踏。刑释人员平等就业对于改善社会治安、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基于刑释人员的特有现状及社会观念的积重难返,我国刑释人员平等就业之路任重道远。为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应完善相关制度及法律规定、更新社会整体观念、提高刑释人员自身的素质、发动各种社会力量打通刑释人员的就业关口,以实现刑释人员平等就业。  相似文献   

4.
信访工作中出现重复信访问题对社会正义价值、政府诚信、社会稳定等都会带来较大影响,因此探讨重复信访问题产生的根源及解决办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重复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行政救济与法律救济并存,削减了法律权威;第二,公民对信访性质认识不到位,期望值过高;第三,信访人诉求表达能力有限,影响了信访问题的有效解决;第四,信访职能定位不清,加大了信访工作难度;第五,信访工作队伍不稳定,接访人员力量薄弱.各级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重复信访问题.  相似文献   

5.
信访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一种形式,参与制度的不完善、参与渠道的阻塞、组织资源的贫乏以及政治文化的不成熟是信访洪峰和越级信访、集体信访等非制度化信访形成的重要原因。只有完善参与制度、疏通参与渠道、培育成熟的社会组织和政治文化、明确政治参与渠道的分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信访问题。  相似文献   

6.
信访制度在设计和定位上,具有政治、权利保障与社会管理以及监督的功能。从法治的角度看,信访存在制度性不信任、增大社会治理成本、降低解决问题能效,并最终消解法治的负面效应。信访制度建构实质上受制于中国的文化心理机制,一定程度上导致民粹主义的倾向,放纵民众的欲望。在社会共同体中,公民的自由和权利不是流于欲望的放纵,而是意味着自律、社会责任与公民义务。因此,好的制度必须提供公民欲望的抑制机制,培养有德性的公民。  相似文献   

7.
信访制度是公民利益表达和监督的途径,信访问题的有效解决助益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公平正义的实现。中国信访治理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无理上访所致,无理上访对法治的不断冲击致使法治化进程陷入困境。通过对一起长达30年的无理上访的个案考察分析,信访制度的政治意义已超然于法律意义,信访部门的无原则救济功能凸显,究其原因是政策的失灵、法律的失效和个人主义的膨胀等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应对之道是信访部门的限权、信访法治化和公民法治信仰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信访问题能够反映不同时期、不同治理状态下的政府行为对相对人的影响,信访问题呈现的新特点能凸显公民的利益诉求方向,解决信访问题的有效性对策正是要解决根源性问题,加强源头治理,规范政府行为,强化各级政府社会管理的主体意识、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健全信访制度体系,推进建立信访预警研判机制。  相似文献   

9.
涉法信访问题的出现有着复杂、多方面的原因。对于当前日益增多的涉法信访问题,应当与整个社会体制改革联系起来,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理顺这种信访的处理渠道,树立司法的最终裁判权威,采取以法治为内容进行综合整治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作为公民政治参与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实现社会政策公平的重要保证,对于民主理论与价值的发展至关重要,传统公共决策系统的弊端和决策者的官僚主义习气以及公众自身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我国社会政策制定中公众参与的缺失.因此,本文努力探索有效的参与途径,建立有效的对话机制,消除公民参与政策制定过程中的障碍问题.  相似文献   

11.
涉法涉诉信访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具有鲜明的本土化特色。作为公民表达利益诉求的一种传统方式,涉法涉诉信访涉及诸多社会焦点问题,不容回避,且处置难度较大。应从涉法涉诉信访的概念特点、成因分析、司法实践和改革创新四个方面进行探索,提出完善该制度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率居高不下,公安部出台的关于重点管理人口规定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且该规定坚持的跟踪管理方法在适用上也无法律上的依据,没法有效地从根本上治理这样复杂的社会问题。文章以公安部关于刑满释放人员的管理规定为视角,分析了其所存在的不足,介绍了国内外相关综合治理方案,以此为借鉴经验,提出了增设"社会考察"为刑法附加刑的意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构建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主社会中,公民政治参与的状况直接关乎民主政府的成败.探究了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从政府、行政人员、公民自身、基层组织四个角度来完善我国的公民参与,以期提高公民自主管理能力,构建合作、参与的政府治理框架.  相似文献   

14.
信访是中国特色的政府与民众沟通的桥梁,但是过度信访也使桥梁负载过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回顾历史,观察现状,分析问题,借鉴西方中国问题专家对我国信访制度的分析和评论,提出构建我国和谐的信访制度的有效路径是:培育正直成熟的公民、理顺各政府部门的权力和责任、参考英美法中一些减少争讼促进和谐的制度、"维稳减压阀"、扩大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鼓励信访心理咨询疏导机构的设立,从"心"开始的引导等。  相似文献   

15.
公民意识问题在建设公民社会的进程中尤为重要,考察公民意识问题至少应该从公民意识的含义、形成、内容、特点以及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公民意识的形成应该从经济形态、国家性质、法律制度、文化传统等几个方面探索,公民意识的内涵需要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进行研究,公民意识的特点表现为个体性、社会性、时代性、历史性等,公民意识对国家、社会、家庭以及公民自身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信访法治化建设与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是当前信访制度革新的核心维度.基于对《重庆市信访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得出重庆市目前存在“信访法规体系不完善、信访意识与观念落后”“信访功能定位模糊、信访工作机制与方法欠缺”和“信访第三方参与缺失、多元信访凸显潜在危机”等问题,并提出“转变思路,更新理念,加速法治信访建设”“绿色公开,精准终结,推进责任信访建设”以及“公民参与,基层治理,推进多元信访建设”等3条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7.
信访的本质是公民维权与化解纠纷机制,如今信访却越来越面临着困境,不仅不能解决社会矛盾,反而加剧了矛盾;更日益与司法权威相冲突,成为建设法治社会的阻碍。信访作为“本土资源”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也有着政治与法律的渊源,但急需被纳入法治轨道。我国信访法治化的总体目标是构建科学的纠纷解决机制与公民权利救济机制,以保障公民参与政治的权利。信访法治化的具体改革思路为:明确制度定位并制定《信访法》;加强普法教育;建立诉访分离制度并树立信访制度的权威;要与人大制度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8.
信访既是公民参政议政的特殊通道,也是弱势群体维权的有效法宝。信访是民怨的释放通道、民情的反馈渠道、民声的传声筒、民意的表达机制。实际上,惟有切实畅通信访的渠道,及时妥善地解决上访中反映出的问题,才能提升社会秩序的稳定系数,实现公民合法权益的有效保障。针对我国目前信访制度存在的缺陷,笔者提出让律师参与到信访程序中来更有利于实现信访的功能,更有助于保障信访者的权利。而信访工作的法制化则是实现律师在信访工作中作用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重塑公民参与--从管理学视角谈政策过程的公民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霞  朴贞子 《东方论坛》2004,(5):112-115
政策过程始终是各种社会力量相互博弈的过程,公民作为政策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发地渗入政治生活中,其对政策过程的影响力、制约力逐步加强.公民参与已不是漂亮的词汇,而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政治行为,这是由人的内在需要、政治现代化以及政府自身的改革要求等决定的.公民参与是实现行政民主的动力,也是政府改革的重要目标,加强公民参与和实现行政民主化正在成为新时代公共管理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信访被认为是当前司法境况下不得不为的制度,但它是否能够使社会变得更加公正,这一直是个引发争论的问题。我们实证考察的结果是,"自爱"是人的本性,即使司法公正,只要有持续的制度供给,上访就不可避免。当前的信访制度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的诉求,反而使社会处于不稳定中。若解决当下问题,切实维护公民权益,必须要进一步推进体制改革,使司法成为信访的终局程序,并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