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汪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6):575-577
针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衰竭、经济衰退、环境恶化、生态破坏严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指出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描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一般目标模式的基础上,根据资源型城市自身的特点从工业、农业两个层面设计了发展循环经济的生态园区模式。实践证明,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状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产业结构不合理、地方政府缺乏战略远见、劳动力市场不健全、下岗失业人员自身因素的影响、再就业培训机构不健全等造成资源枯竭型城市就业困难的原因;提出了实施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及优化产业结构、健全劳动力市场、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我国首批确定的1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中选取了9个地级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指标的核算,测度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在产业结构调整、环境污染治理、居民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等方面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的差距,并据此提出了资源枯竭性城市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从我国首批确定的1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中选取了9个地级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指标的核算,测度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在产业结构调整、环境污染治理、居民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等方面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的差距,并据此提出了资源枯竭性城市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下的景观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欧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2(3):33-35
黄石作为资源型城市,目前面临枯竭,而要城市转型,必须依据可持续发展观念来重新审视城市的发展重点和方向,以建设矿冶文化为基础,将城市CI系统导入到城市景观设计,改变千城一面的城市景观现象,让城市形象更加鲜明。 相似文献
6.
辽宁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持续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广强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1):31-35
走出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现实困惑是辽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从经济角度分析辽宁资源枯竭型城市困境之因,指出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路径是辽宁资源枯竭型城市脱困并发展的必然选择,且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7.
资源型城市淮南在经过长期的开发之后面临诸多社会经济问题,必须进行经济转型,旅游业是其主要方向之一.淮南开发旅游业优势较大于劣势,机遇多于威胁.其开发思路为以塑造特色旅游形象为先导,以构建科学旅游格局为核心,以探索新颖工业旅游、联姻绿色生态农业、开展精品节庆旅游、开发个性旅游商品为支柱. 相似文献
8.
要高度重视资源枯竭型城市劳动力转移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资源型城市主要是在资源开发以及由此形成的原材料工业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它在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占据着突出地位。资源枯竭型城市和其他城市相比 ,一方面 ,往往产业结构单一 ,经济增长点少 ,就业弹性小 ,吸纳劳动力能力弱 ;另一方面 ,既要承担深化改革、下岗分流而出现的大量富余劳动力 ,又要面对资源枯竭而出现的大量结构性失业。如何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劳动力转移是我们必然要面临的挑战。在现阶段 ,解决好这一问题应充分认识资源枯竭型城市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意义 ;科学分析影响和阻碍劳动力转移的相关因素 ;积极探索实现劳动力转移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溪市等资源枯竭型城市弱势群体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红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115-11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矿产资源的枯竭,在辽宁一些城市形成了规模较大、同质性较强的弱势群体。这一群体不能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生活处于困境。它的存在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当地社会的稳定。因此,弱势群体问题研究对于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通过建立失业保险和失业职工的救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退休人员保障制度、以及对下岗(失业)者制定特殊扶助政策,将会较大程度地缓解这些城市的弱势群体问题。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个案研究和经验总结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全面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面临的经济、民生及生态困境,得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路径选择。对阜新的转型经验进行研究将对中国其它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路径选择及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源型城市转型之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中科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4):335-336,342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与城市的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国外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始于 2 0世纪 5 0年代 ,但由于自然条件、社会意识、政策制度等差异较大 ,国外成功的模式在认识和解决我国工矿城市中的问题时值得借鉴、但不能照搬。国内此方面研究始于2 0世纪 80年代 ,接替产业选择、产业链条延伸等一系列关键问题急待找到依据和方法。其产业转型依据和方法的研究必须注重以下 5方面关键问题 :(1)产业转型的功能定位是研究者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 ;(2 )产业转型要由传统的资源导向型的思维向市场导向型思维转变 ;(3)产业转型应正确发挥企业与政府的作用 ;(4 )产业转型的产业链条延伸必须依靠人力资源和科技力量 ;(5 )产业转型与社会稳定的核心问题是消化和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12.
凤阳县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安徽省凤阳县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进行了研究。主要利用"点—轴"空间布局理论研究凤阳县旅游资源的空间构成,利用可持续发展理论确定凤阳县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利用环境系统分析理论和方法分析区域环境旅游系统内部的关系。结果表明,凤阳县旅游资源开发适合采用"红花绿叶镶金边"模式,优先开发"红花",大力开发"绿叶",舍得打造"金边"。 相似文献
13.
雷蕾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6):59-63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资源型城市自身存在的资源匮乏、甚至枯竭,致使城市发展各种矛盾凸显。本文在研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可行模式基础上,以国家首批确定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甘肃省白银市为例,分析"白银模式"推进其城市转型的经验与启示,以此对同类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东北地区国有林业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问题及转型思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地区是我国国有林业资源枯竭型城市的重要集聚区。笔者梳理了东北国有林业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成效,从生态功能约束、地理区位障碍、工业化城市化空间缺乏、社会发展成本高昂和体制机制约束等五个方面分析了东北地区国有林业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困境。进一步,针对转型面临的困境与障碍,从建立林区资源开发利益共享机制、构建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发展实体工业经济和优化林区人口布局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转型发展的思路建议。 相似文献
15.
钱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6):585-587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界定是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规划与政策的基础。在相关研究归纳整理的基础上,提出资源枯竭型城市界定的年限和产量两基准数量标准,以此标准对辽宁省资源型城市进行界定和分类,并以辽宁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从城市经济发展预警系统、政府城市治理政策制度化和政府治理政策选择三方面分析所提标准的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社会状况急剧恶化,社会保障体系出现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社会保障体系经济层面上的"窄、小、低、缺"和管理层面上的救助资格辨识准确率低、脱贫效果差、项目衔接有名无实。这些问题严重削弱了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和能力。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应采取加大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社会保障资金支持力度,促进再就业,加强对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监管力度等措施。逐步完善资源枯竭型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保证资源枯竭型城市平稳度过"转型期"。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分析西部资源枯竭型城市在摆脱困境预期下制定城市规划时所面临的制度性困境,之后以中央与地方、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自然资源与知识资源三方面关系作为展开论述的分析路径,并在最后通过分析提出了针对这种困境的对策性措施。 相似文献
18.
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辽宁阜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利雅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226-232
大量"掠夺式"的开采导致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采空塌陷等人为地质灾害频发.由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地方财政入不敷出,大量职工处于贫困状态,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总量小,煤炭资源逐渐萎缩等,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存在太多障碍.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不仅需要采用财政转移支付,矿山环境损害行政补偿,对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者实行征税、收费或罚款,发展替代产业等政府调控手段,还应当采用BOT融资,发行生态彩票,建立生态补偿基金、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培育和完善探矿权和采矿权市场等市场调节手段. 相似文献
19.
张芳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2)
资源枯竭型城市社会保障发展虽然在全国居于前列,但其仍存在严重问题,社保基金缺口大,"低保"比率高,保障不足和过度保障问题严重,贫困发生率与实际救助之间存在矛盾,社会保障政策执行效果差。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社会保障制度需要通过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基金,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实现养老保险统帐分征,实现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实行社会保障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等方式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0.
魏松峰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6)
兰州市红古区是典型的依矿而建、因矿而兴的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如何转变红古区的经济发展模式,接续产业的选择是关键。本文分析了红古区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接续产业发展的模式,最后提出了红古区经济转型中接续产业选择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