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建 《广西社会科学》2003,(10):175-176
20世纪学术界对“建安风骨”的讨论 ,从初叶开始 ,一直到 6 0年代前期 ,较少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 ,学术发展基本正常 ,各种观点都能畅所欲言。 6 0年代后期至 70年代中期讨论出现空白。从 70年代末起 ,研究工作很快纳入正轨 ,并且迅速掀起了讨论热潮 ,人们对“建安风骨”的认识越来越明晰 :即“建安风骨”是一种诗歌风格 ,是建安诗歌的主要风格。这就是现在人们带有倾向性的认识 ,也是 2 0世纪“建安风骨”论辩的最大收获。  相似文献   

2.
20世纪词学批评流派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学批评进入 2 0世纪后 ,其流派规律发生了变化。按照词学观念与词学方法的不同特征 ,2 0世纪前半叶存在着传统派、现代派、新变派三大流派 ,若简单地分为“体制内”和“体制外”两派势必会隐蔽词学批评的新变及现代色彩。建国后由于社会政治批评的极端化 ,流派成为“流弊”。新时期词学批评流派呈“泛化”状态 ,但是其形成还是可以预见的。从地域来看 ,国内只能以群体出现 ,国际上则有中式批评派、日式批评派、西式批评派等三大流派。以高校与研究机构为中心 ,或者以老学者为中心通过师承 ,也有可能形成流派。这一切都与词学批评的现代化进程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3.
辛弃疾是宋代最著名的词人。本文认为,稼轩咏物词在如下三个方面超越了他的前辈,即极大地拓展了咏物词的情志内涵,在具体创作上取“俯瞰式”创作姿态,在表现手法上亦自具特点。  相似文献   

4.
辛弃疾的用事寓言词,是由其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和他长期郁结的悲愤心态所决定的。对这类词,自不能简单地视为用典词作,或以“掉书袋”斥之。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用事寓言词,在艺木上的主要特征,是借古讽今和借古喻今,以及借古自况等。  相似文献   

5.
在辛弃疾现存的629首词作中,涉及女性描写的词作共183首.这些词和辛弃疾的其他爱国词分属不同的范畴,涉及古代各种阶层的不同的女性形象.正是这些关于女性描写的词作,更完善地表现了作者的真性情以及人性美.  相似文献   

6.
曾艳红 《理论界》2006,(12):188-189
辛弃疾并非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然而宗教对他确实存在着影响,并使他的某些词作富含佛学意趣。本文对稼轩作品进行了具体分析,试图展现其禅词风貌。  相似文献   

7.
孙柏楠  ;吴东升 《理论界》2014,(5):125-127
本论文主要论述李清照与辛弃疾词之比较,系统地从三个方面分析:李清照与辛弃疾词不同之处;造成其词不同的原因;李清照与辛弃疾词相同之处。从而更进一步领会词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在形式上和内容上的特点,让我们认识词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两种迥异的风格,力求对我们更好地领会和鉴赏宋词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 ,奸佞当道的严酷现实 ,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刻骨铭心的忧患意识 ,壮志难酬的悲剧命运 ,以及对古代英雄贤能悲惨结局的深刻体察 ,孕育了英雄的爱国悲歌。正是辛弃疾那颗滚烫的爱国之心 ,铸就了他的爱国词章 ,并最终确定了他词坛霸主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黎修良 《船山学刊》2007,(3):156-158
辛弃疾一生写词很多,其中农村词为14首,在整个辛词创作中,虽然数量不多,但它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是宋代七百多位词人中无一人可比拟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文学心理学角度探析辛弃疾在不同饮酒环境的不同诗情和不同词风,体味辛弃疾身兼英雄和诗人双重身份的奇特情感轨迹。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中国对西方(包括俄国)文论的接受,出现了三次大的浪潮:“五四”时期(包括二十年代)、三四十年代、新时期。“五四”时期现代文论取代了封建伦理中心主义的文论,三四十年代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心一统的地位,新时期出现文论的多元并存。  相似文献   

12.
袁征 《云梦学刊》2001,22(3):46-48
十九世纪是中国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而对于十九世纪中国音乐的研究却十分薄弱.全面而深入地研究十九世纪的中国音乐必须首先明确音乐史上十九世纪的概念,抓住其三条发展线索,并以辩证的眼光和态度对待它.  相似文献   

13.
张兵  古风 《云梦学刊》2006,27(6):24-28
黄霖主编的七卷本《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的主要价值首先表现在其开拓了学术研究的新领域,这个新领域就是当代学术史研究;同时体现在,这是一套既有理论深度、又有个人学术见解的著作.该书也存在着某些可以讨论并且值得提高之处.  相似文献   

14.
刘新生 《云梦学刊》2004,25(6):27-28
《20世纪儒学研究大系》展示了百年儒学研究发展、演变的轨迹,明示了20世纪儒学研究的重要学术文献,建构了较为系统、完备的资料体系,为孔子、儒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相似文献   

15.
钟名诚 《云梦学刊》2003,24(6):19-22
朱光潜在美学、文艺学的研究过程中阐发了对语言特别是对文学语言的看法,展示了独特的语言批评观:言意观,发展观,语用观,风格观。言意同一,言意相随,言是意的组成部分是其言意观。文学语言的发展创新是民族语言发展创新的关键,白话代替文言并适度欧化是其发展观。“修辞立其诚”是其语用观。人格与风格同一,风格也受到潜意识的影响等是为风格观。文学语言一是表现二是感动是其功能观。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中国楚辞研究著作总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建忠 《云梦学刊》2001,22(6):13-18
周建忠辑录二十世纪中国楚辞研究著作总目。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清王朝的崩溃、西方列强的侵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又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以及其后的改革开放等一系列变迁,这都在中国人民的心中烙下深深的印记。中国国民的心理历程大致经历了羞辱痛苦期、困惑压抑期、爆发抗争期、解脱兴奋期、盲目狂热期、奋发创造期等六个阶段。这种心理历程是跌宕的历史在国民心理上的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18.
温长青 《晋阳学刊》2007,(6):109-112
作为白话新诗的一个分支,20世纪中国哲理诗的诞生、发展、繁荣与新诗是完全同步的。它的诞生,一方面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西方先进的科学民主思想影响的结果。一个世纪以来,诗人们的不懈努力使哲理诗在思想内容、语言风格、艺术技巧等各个方面不断进步。同五千年的诗史相比,20世纪的白话哲理诗尚未完全成熟,但哲理诗在20世纪取得的成就却是前无古人的。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堪称人类有史以来变化最大的世纪。人类具有理性和非理性的双重本性,在20世纪的遗产中,有文明也有危机,有经验更有教训。因此,如何承继文明及扭转危机就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个人的生命是脆弱的,但整个人类是坚强的。如果人类能够认识并克服自身的弱点,21世纪必将充满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藏族文学嬗变的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世纪50年代西藏和平解放为标识,藏族文学步入到她的当代发展阶段。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藏族文学不仅向外部世界展现了高原人的生活和精神风貌,并在超越个体民族文化的高度上,承担了对本民族成员文化启蒙的重任。20世纪80-90年代,是藏族当代文学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藏族作家在较为广阔的文化视野和多元文化语境下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理性审视和民族文化发展求解。这不仅是当代藏族文学区别于内地同时代文学的个性所在,也是藏民族文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