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知识、赋权与自由--论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中的知识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探讨了一个社会性别话题 :女性与知识的关系。在知识垄断的古代社会 ,尤其是后来科举为重的时代 ,知识就是权力 ,权力保证下的权利之路通向自由。对于只有知识没有权力的女性来说 ,知识体现出功利化与依附化的特征 ,从而揭示出只有当女性拥有评价、再生产知识的话语权时 ,即实现了自我赋权时 ,才能超越性别的社会桎梏 ,真正走向存在的自由境界。  相似文献   

2.
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强调话语与权力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认为话语与权力永远处在不断变化之中;话语产生权力,权力也产生话语;话语是权力争夺的对象,只有争到话语的权力才是真正的权力。话语权力理论给翻译研究也带来启示,涉及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化转换的翻译更是权力争夺的场域。尤其对于在翻译中长期被遗忘的女性角色来说,话语权力把性别问题重新放大,让女性看到了为自己争夺权力的机会。基于话语权力理论和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本文结合话语权力、性别和翻译三个方面,提出在翻译中争夺女性话语权力的命题,并以女性译者祝庆英的《简·爱》中译本翻译实例为证,深入、系统地探讨了女性采用何种翻译策略实现对权力的争夺。  相似文献   

3.
旅游发展对女性家庭权力具有深刻影响,通过对旅游与非旅游苗族村落的考察发现:旅游提升了女性的家庭权力,拓展了女性获得家庭权力的路径。相较而言,旅游村落中参与旅游活动的女性获得的家庭权力是一种自致性的家庭权力,较稳定;非旅游村落中女性获得的家庭权力更多是丈夫让渡的他致性家庭权力,不稳定,且易失去。  相似文献   

4.
《白象似的群山》是海明威的一篇短篇小说。本文以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为框架,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海明威的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试图揭示出男性与女性如何进行话语权力的建构和争夺、女性如何运用自身独特的手段消解男性话语权力,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女主人公吉格的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的政治领域,女性逐渐表现出了与男性不同的政治偏好,并最 终展现为她们独特的政治行动,形成了当今性别政治所关注的“性别差”。对于这一现象,恩格斯在《家庭、私 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里关于女性在无产阶级革命中的角色理论有很强的解释力。而这种解释力来源于恩格斯 不仅仅将女性主义看作流于形式的权利呼吁,而是将女性看做一种独特的权力类型和政治资源,并且把女性 对公共生活的参与视为女性权力的真正来源。  相似文献   

6.
“两代家庭”中的婆媳冲突是乡土社会最基本也最深入的伦理纠葛。本文透过小戏所展示的表层女性权威世界,解读其背后男性家长的强大权力意志,女性权力仍处于从属地位;而第二代男主人公-儿子所表现出男权的缺失和沦丧则应归结于对“长者意志”的屈从;小戏中表现出了民众对权威者滥用权力的不满及其反抗,不过由于其反抗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构建新的权威秩序,所以导致了其反抗方式的消极性。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性反抗小说以性欲描写表现性别隐喻和权力隐喻的内涵.性别隐喻小说追问男权社会和文化对女性的压抑,表达了反抗男权文化压迫,争取女性性别自觉,建构女性话语的价值取向.性权力隐喻小说以性描写隐喻意识形态和权力运作的潜在影响.性反抗小说通过性别反抗和权力隐喻的方式,表达了对生命的关注,倾注了向往生命自由和独立幸福的愿望.  相似文献   

8.
为了完成女性主义政治学的最重要课题——女性"具备力量"和"建立关系网",应从女性主义角度重新界定领导力和权力的概念。从女性主义立场重新界定权力概念时,一般集中考察能否反抗性别歧视与压迫的原因——权力以及如何增强女性的权力。为了考察女性主义与领导力之间的关系,笔者考察了用女性主义视角能否更加积极、正面地解释权力。通过进一步解释权力概念,论证了女性主义领导力的可能性,同时强调开发和增强女性主义领导力是女性主义政治学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从学科方向选择、学科知识话语以及权力结构三方面审视高校外语教育,发现女性在高校外语教育中占有总体数量上的优势,但这种优势主要是偏颇的性别刻板印象造成的,是男性中心的社会文化在高校外语教育领域的复制和延续。此外,高校外语学科知识话语及教育体系中的权力结构都表现出父权制的强烈影响。因而,高校外语教育中的女性话语很微弱,仍然被边缘化。  相似文献   

10.
《钢琴课》是一部从女性主义视角关注女性的生存和爱情的影片,是现代女性主义电影的经典之作。主人公艾达身上体现了父权制对女性无处不在的权力压迫,而艾达也自觉而坚定地做出了相应的抵制和抗争:从失语沉默到重拾话语,从男性凝视的客体到凝视男性的主体。文章试从失语与凝视两个方面分析艾达身上所表现出的鲜明的女性意识和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11.
根据福柯等人的观点,空间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基点,更是一个包含复杂权力秩序的集合体。《舍巴日》作为土家族作家孙健忠创作转型的代表作,揭示了土家族在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深刻变化。小说中时间被淡化,突出空间特征,包括地理空间、神圣空间和文化权力空间等,呈现出湘西土家族富有活力的地域文化身份。小说中的不同空间在对话时反复呈现出传统性别秩序,地理空间的性别化体现出女性的"他者"地位,神圣空间的消解与重置体现出女性感性与男性理性的对立,文化权力空间内的两性关系则体现出男性的主导力量。从性别叙事角度考查两性关系在小说不同空间内的反复叠现,有助于了解叙事中作家对土家族内部传统性别秩序的态度,以及土家族在面对现代化冲击时两性关系的变与不变。  相似文献   

12.
从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看,詹姆斯 乔伊斯小说中那些身处当时权力话语网络中的爱尔兰传统女性,其一方面处于服从男性的地位,另一方面又运用权力,通过话语来言说欲望,影响并创造更多处于服从地位的女性。她们深受当时宗教和男权权力话语的禁锢,无力挣脱社会、家庭、婚姻的束缚,其作为一个群体丧失了自我话语,失去了个体自由和私人空间。  相似文献   

13.
运用米歇尔·福柯的权力理论分析尤金·奥尼尔的女人剧《奇异的插曲》,剧中充斥着三组微观权力关系——权力与知识、权力与性、话语与权力。该剧的女主人公尼娜·利兹原本生活在传统清教社会的男权制度中,但是战争冲垮了美国社会原有的知识体系和伦理价值观,促使她女性意识的觉醒,并且终其一生,致力于抵制传统价值观以及积极构建女性话语的斗争中。  相似文献   

14.
随着女性主义的发展,大众传媒与女性研究在当今国内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女性,作为社会结构中弱势群体的代表,在大众传媒中无论是作为主体还是客体依然享受的是不平等的权力,这主要表现为女性在媒介行业中从事的大部分都是边缘工作,大众传媒依然将女性形象刻板化。大众传媒语篇所透露出的女性仍然处在一个男权社会。依然受着男权主义者的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社会中男性和女性地位的变化,是由其所掌握的经济权力为主导的,这种变化也可以从早期的汉字中解读出来。汉字从一个角度反映出即时的汉民族观念,研究汉字就可以获得女性地位变化的信息,从而了解不同社会状态下的女性生存环境,认识汉字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6.
《钟形罩》是美国当代女作家西尔维娅.普拉斯的自传体小说。小说以女主人公埃斯特独特的眼光和身体洞察,感受"父权制"文化的虚伪、丑陋和专制,是知识女性充分利用"看"的权力,对不公平的社会文化的反抗和消解,是女性主体性的充分体现;而埃斯特被精神分析、监控的身心体验揭示了女性个体在"父权制"政治权力下的"被看"和被客体化的社会地位。文章从女性文化视角解读《钟形罩》文本中"钟形罩"意象的涵义,揭示普拉斯悲剧的社会文化本质。"钟形罩"意象阐释为笼罩女性的"父权制"社会文化的一切产物;"看"与"被看"象征了女性个人主体与社会文化权力和地位之间的关系。埃斯特在"钟形罩"里"看"与"被看"的权力较量彰显了女性主体性表达的强烈愿望和女性身体被政治文化客体化的尖锐矛盾。  相似文献   

17.
透过影片《天浴》影像本身,我们能够比较清晰地解读出导演的真实用意——意识形态对大众的束缚,尤其是特定政治时代以男权为代表的政治权力对女性的压抑乃至对女性基本权利的剥夺。但是,影片有意设置了一套带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符码来反抗意识形态,显示出编导们对时代、对人性的独特反思。  相似文献   

18.
家庭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农村青年女性的家庭权力与家庭养老实践之间存在因果定律,反之则较少谈及。以家庭政治为出发点,从“养老—夺权”的逆向倒逼视角探究农村青年女性养老实践与家庭权力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现代农村社会的代际关系呈现一种以“养”为中介的权力交换,青年女性主动承担的养老责任、积极的养老意愿以及亲代强烈的养老期待是致使老年个体权力转让及女性家庭权力提升的隐形推力,从而易使老年人陷入行为困境中。而对于养老期待较弱的老年个体,在女儿依赖及经济资本的加持下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崛起的老年个体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农村青年女性的家庭权力。家庭养老与女性家庭权力之间实则存在双向建构的作用关系,隐藏在其中的逻辑过程是引发现有养老状况不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先秦两汉时期的贵族女性在政治、军事、外交领域中非常活跃,具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力。但是,其政治权力具有不稳定性和局限性。不稳定性即女性政治权力不可能长期保持在同一水准;局限性则指缺少固定的女性外庭官员制度,使得政治权力集中于少数高级贵妇,影响局限于宫廷,国家各级行政权力仍由男性官员掌控。形成这两个特点的主要原因在于贵妇们本身并不拥有合法的政治权力,其权势是男权的衍生,她们依然处于附属地位。  相似文献   

20.
从史学史的角度探讨性别制度对于古代史学的影响是当今人们较少注意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讨论实际包含两个视点投射视角:一是以男性为主体的历史书写视角下建构的妇女形象;二是少数的女性历史书写者视角下展现的妇女。古典时代的历史学,从来就不是一个性别公正的场域,其对于女性的排斥,早已从一般观念外化而成为了社会性别制度,并深刻地渗透到历史书写当中。占据社会话语权力的男性,不仅决定了古代史学史上历史书写中构建的一系列女性形象,也规训了在当时社会性别制度下的女性的历史书写。回顾、分析古代史学史,历史知识生产的文本书写,一直是男性话语权力与知识相互勾结支持的体现,无论是历史书写中的女性,还是女性自己的历史书写,我们都会看到权力与知识相互"勾结"所建构的对于女性从身体到灵魂的完全的规训与控制。传统社会的男性在"知识"的支持下,攫取了对于女性的控制权,女性则在"知识"支持的权力压抑下,让渡出自己的权益,在历史书写中将性别价值泯灭,只是其表达价值一如男性。认识传统史学史中非公平的性别建构,有助于我们认识后现代主义所强调的"历史的文本性与文本的历史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