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娜 《今日南国》2007,(21):64-65
2007年7月底,一幅长400米,画有2008只形态各异老虎的《瑞虎图》递交到北京奥组委手中. 这幅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收入在册的神奇之作出自一群年轻的农民画家之手,而在他们身后,还有更多这样一手拿锄杆,一手拿画笔的特殊艺术家.这群人所在的河南民权县王公庄,被誉为"中国画虎第一村",全村将近一半的人都能提笔画虎,其中既有上至七旬的老人,也有下至10多岁的顽皮孩童.  相似文献   

2.
2007年7月底,一幅长400米,画有2008只形态各异老虎的《瑞虎图》递交到北京奥组委手中。这幅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收入在册的神奇之作出自一群年轻的农民画家之手,而在他们身后,还有更多这样一手拿锄杆,一手拿画笔的特殊艺术家。这群人所在的河南民权县王公庄,被誉为"中国画虎第一村",全村将近一半的人都能提笔画虎,其中既有上至七旬的老人,也有下至10多岁的顽皮孩童。  相似文献   

3.
虎年论画虎     
虎年书一虎,是诸多画家志趣使然。虎,被称为百兽之王,自古以来,虎作为最形象的力量美,受到人类传统的赞美和推崇。远至克侬罗马人洞穴壁画和我国殷商青铜器的图饰,近至现代人生活中出自能工巧匠之手的各种虎形图昼饰物器皿,令人陡生亲切之感。我以为,画虎喻志不为其表所惑,当是画虎传神之根本。若借一张上好虎皮描摹,或依描画虎,自然不会传神。尤对中国画而苜,形神兼备当是夏谛。於是,清代画家丘天民*结屋深山,观生虎得其神,反舍取笔就粉壁图之,犬一见皆惊,仆为之遗失。*便成为画史美谈。我{II]幼崇尚大自然之威严力…  相似文献   

4.
"中谷有蕹,噗其湿矣"是<诗经·王风·中谷有蓷>中的一句,前人对它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是照原文理解,大意是谷中的蓷因过分潮湿而枯萎.持这种意见的如:毛亨释作" 遇水则湿".郑玄笺云:"骓之伤于水,始则湿,中而修,久而干."另一种意见认为,湿当作"曝",与干同义,因此应该是因为干燥而枯萎.<经义述闻·中谷有蓷>:"熯,干貌,则膜为状干之辞,非状湿之辞,可云暵其干,不可云暵其湿也.  相似文献   

5.
画虎惊犬     
五代时候的厉归真,早年学画虎不像虎,因为他不熟悉虎。后来,他在深山密林有虎出没的地方搭起一个棚子,住在棚子上面,等待机会观察老虎,抢画虎的各种神情、动作,熟悉了虎的习性,回家又画了一百多幅虎的素描。几年以后,他可以把虎画得栩栩如生了。一次,他在门帘上画了一幅老虎逞威图,没想到他家里一只大黑狗走过来,看到门帘,被“虎威”镇住了,吓得趴在地上,直打哆嗦,吠不成声,屎尿直流。据说,狗见了真虎就是这种状态,“虎威”惊犬,  相似文献   

6.
对于《周易》中"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一句,虞翻之直训、王弼形上之训、孔颖达"明道之大法"之训、朱熹"圣人做易自然之次第"之训、来知得"加一法"之训、王夫之筮法之训等,同异互见,各呈其妙,但释义均不尽通达。近哲高亨以天地释"两仪"、以"是"为"太极"之训简洁明了,思路却与宋明诸儒相同。实质上,从《易传.系辞》和《易纬.乾凿度》对此句的以经解经、以传解经以及刘大钧的考辨中可以看出,其要义在于合本体与功用为一体的哲学之思,诸家注解之异乃各取所需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著名的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有言:"无论阅读还是作文,首要的是字词."可见字词之重要.又言:"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这里所说的"贫乏",即语言的贫乏.而语言贫乏乃因语言积累不足所致.  相似文献   

8.
<孟子>"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句,"之"为动词是成立的."无耻矣"中"矣"表单功能,"无耻矣"应该释为"没有耻辱之事了";"无耻之耻"只能是在表示"一个变化中的事件",才可以同其后的"无耻矣"组成合乎逻辑的条件复句;相反,如果视其为定中结构的短语,则不能满足跟"无耻矣"相搭配的条件,前后语义上不能建立任何关联.传统上将"无耻之耻,无耻矣"译作"由没有羞耻之心到有羞耻之心,便没有羞耻之事了"是没有问题的.  相似文献   

9.
一年了,敬爱的周总理离开我们一年了!今天,我们——八亿中国人民,还有,世界革命人民,都在深切怀念敬爱的周总理!我——,一个普通的曾经是"海外孤儿"的华侨,也参加了追念周总理的行列.敬爱的总理呵,我们对您的哀思,好比黄河之水,长流不止;我们对您的怀念,如同长江之浪,奔腾不息.我呵,捧着周总理的遗像,凝望着您老人家的遗容,心潮起伏,泪雨纷纷,有多少  相似文献   

10.
正性清静,气质驳杂--论道教的人性论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性论上,道教对早期道家、黄老道家有着历史继承性的一面.同时道教又进一步向前推了道家的人性思想,发展出一套"正性清静,气质驳杂"的人性论,认为清静正性体现的是人性的普遍和一般状态,与理想化的"道"、"德"相联系,而落实到现实的具体的人身上,由于气禀的原因,就不那么整齐划一了,故人的气质之性是驳杂不纯的,与普遍意义上的"道"德"有了一定程度的差距,因而现实中的人性是善恶、智愚、贤不肖混杂.道教的人性论,为宋儒"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说的提出提供了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1.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以跨越为特征的边缘性学科,其学科建设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孙景尧的文章通过对国内较通行的比较文学教材的评述,对该学科在中国的现状表现出一种忧虑:比较文学是否可能成为比较玄学.王志耕以<新编比较文学教程>为例,肯定了比较文学走向现代文论与文化研究的趋向.徐田秀通过对<比较文学论>的阅读,提出了寻找中国比较文学之"根"的问题.李兰生则从汉语文化语境中的外国文学研究着眼,探讨了实现"中国化"学术理念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世界制造中心,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的称号是理所应当的,而这一殊荣又能帮助深圳提高国际知名度.对于深圳来讲,要成为世界领先的设计之都,实际上可以采取很多种途径.  相似文献   

13.
2010世博会中国馆建筑是国家形象的展现,这样的象征设计有其历史渊源.论文通过对"中国建筑"特征认知及形式"建构"之历史过程的回溯,反映中西文化交流、碰撞在(民族)国家身份认同中的影响作用,以揭示建筑的民族独特性既是在文化差异中被识别的,也是在融入时代发展之进程中被诠释的,以此构筑阅读2010中国馆建筑设计的观念和形式框架.  相似文献   

14.
正《中庸》说:"致广大而尽精微"。原指修身做学问要善问好学,达到宽广博大的宏观境界,同时又深入到精细详尽的微观之处。作为一种教育力量,校园文化浸润着每名师生的思想,影响着每个人的行动,放之则充盈校园,卷之则藏于点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文化建设到深处,就有了纳须弥于芥子的意境。  相似文献   

15.
韩愈独创性的古文,被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对当时和后代散文诗歌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而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与他的"自树立,不因循"的文学主张有关.本文从韩愈的"自树立,不因循"的文学主张谈起,证之以"自树立,不因循"的文学实践,充分阐述了"自树立,不因循"的精神对韩愈创作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曾指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这里的"行"是指活动,就我们学校而言,我们组织的综艺活动也应该算是吧.下面浅谈一下我校在这方面的做法.  相似文献   

17.
正人本有"四根":即"鼻为苗窍之根,乳为宗气之根,耳为神机之根,脚为精气之根。"中医认为,冬季寒冷,易伤阳气,老年人起居调养尤需"封藏固本"。老年朋友如何"养根护本"延年益寿呢?鼻为苗窍之根苗窍为表露苗头和迹象的孔窍。鼻子位于面部正中,根部主心肺,周围候六脏,下部应生殖。鼻子作为气体出入的通道,将肺部与外界相连通。因此,"鼻为苗窍之根"。人体的正气充足与否,与鼻的畅通情况有很大关系。鼻子畏寒惧燥,建议老人多  相似文献   

18.
朱子伦理思想的纲领可用"明天理,灭人欲"一句话概括.这是他的突出贡献.这个贡献至少是在四个层面上展开的朱子从他的理一元论的宇宙观出发,确立了他的天理至上的道德观;发挥二程的"理一分殊"说,完整地解释了社会伦理现实;对人性的具体解释为"只缘气质之禀各有清浊",因而人性"有善有不善";提出了变化气质,复明天理的修养论,殷殷教人在修养上用心用力.  相似文献   

19.
公羊家提倡改制,"元年春,王正月"寓意新王即位当更元建始,以示禀受天命、王权合法、一统于君.重新纪年,赋予其"天地之始""岁之始""人道之始""政教之始""一国之始"之义,倾注以王道正义的价值理念,传递"天下更始""成与维新"信息.从"天端""王政"到"诸侯即位""境内之治",隐藏的是王道逻辑.《春秋》"王鲁""据鲁"...  相似文献   

20.
我国楚汉战争史上"暗渡陈仓"这一留传千古的史实,被载入众多的史籍中.但在不同的史书中对有关"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事件的记载,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含糊不清的说法.笔者于史海钩沉,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暗渡陈仓"时,没有与之相配合的"明修栈道"之举."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应为"不修栈道,暗渡陈仓"或只提"暗渡陈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