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俞国荣 《家庭科技》2007,(12):38-38
孩子的饮食问题往往缘自父母或教养者的不良饮食习惯,不过多数的父母并不自觉.事实上,孩子的表现就像父母的一面镜子.国外研究儿童蔬果摄取不足的情况,就发现关键因素是来自于父母的影响.因此,如果想让孩子从小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应该先改变父母自己对食物的好恶及不良的饮食习惯,以身作则来营造家庭中健康的饮食环境.  相似文献   

2.
周瑞侠 《家庭科技》2021,(10):51-52
父母对青少年营养行为养成产生的影响 父母自身的饮食习惯 青少年早期饮食习惯大部分是通过观察或者模仿父母的行为所养成,父母的饮食行为是青少年的榜样或示范,尤其是食物偏好、食材挑选、进餐情况及对食物所含营养的考虑等.研究发现,青少年与父母共进晚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优化青少年饮食摄入结构,对良好用餐环境氛围的创设有很大帮助.因此,父母在非常了解孩子饮食喜好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可令孩子合理挑选食物,慢慢尝试并接受之前不喜欢的食物.比如在用餐过程中,父母可针对某个食物进行积极评价,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表达对该食物的喜欢,让青少年接受该食物.  相似文献   

3.
常言道:父母是子女身心健康成长的最早引路人,是子女人生的第一任老师.由于不同的家庭环境对孩子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有的儿童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不良心理.请家长们仔细观察,自己的孩子是否有以下不良心理表现:  相似文献   

4.
李军 《家庭科技》2009,(8):25-25
孩子生病时,大多数父母首先想到的是带其去医院诊治.而有些父母嫌麻烦,就用自己有限的医药知识和家中现存的药品给孩子治疗.殊不知,这种行为具有很大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5.
新华 《家庭科技》2009,(1):11-11
在现代社会,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甚至一天不安排自己孩子的活动,父母们就会感到不自在.如果孩子整天无所事事,"虚度光阴",父母们简直会受不了.  相似文献   

6.
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呢?可近几年来,激烈的社会竞争催生了许多"紧张型"父母,他们非常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一些父母为了让孩子能挤进重点学校,要求孩子学这学那,英语、奥数、钢琴、书法、舞蹈等,孩子简直成了学习的机器.正是这些望子成龙的父母,他们一方面智力投资不惜成本,另一方面对子女要求极其严格,放学迟了挨骂,成绩不好挨打,有一点空闲要练琴,作业不能写得马虎.于是,挨批评就成了这些孩子的家常便饭.殊不知,这些在兴趣班里泡大,在父母的压力下长大的孩子变成了一只缺少快乐的小羔羊.那么,要怎样才能让孩子快乐地成长呢?  相似文献   

7.
中国家长对孩子的爱,尤其体现在吃饭上.首先是让孩子多吃,自古如此.经常可见祖母端着碗,四处追赶孙儿,喊叫着喂一口饭. 美国的父母从不硬逼孩子多吃饭.受教育程度高的家庭,会主动给孩子补钙,严禁孩子喝可口可乐等饮料,还不许多吃糖.孩子从能拿得动勺子那一天起,就开始自己吃饭了,即使弄得满脸满身,父母也不会去管.家庭贫穷的学生可以在学校领免费午餐,想吃什么自己决定.中产阶级的孩子会带饭到学校,大多数是一片三明治、一瓶果汁再加一块甜点.孩子怎么吃,吃了多少,又丢掉多少,父母一无所知,根本不问.  相似文献   

8.
当前,农村很多年轻父母受打工热潮的影响,纷纷外出打工。然而,这时候孩子们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正需要父母的悉心照顾和关怀,但是,由于父母长期外出打工,使得孩子们无法享受到父母亲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应当享受的亲情关爱缺失,从小就缺少了家庭教育,同时受到社会大环境影响和市场经济求利性影响,因此,这些孩子极易养成一些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这需要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高度重视,并有针对性的予以帮助和解决。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儿童高血压有增加趋势,其中多数为原发性高血压,主要是与肥胖、不良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有关.儿童高血压不同于老年高血压,儿童高血压的发生一般与血管收缩及痉挛有关.由于儿童血管弹性良好,血压升高幅度亦较小,因此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并非以药物为主,而是以生活及饮食调理为主.也就是说,儿童高血压的治疗原则是少用药、多调理.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减少靶器官损害,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正孩子很单纯,一般不会出现心理、情绪方面的致病因素,即使心理出现问题,也多是身体不好造成的,所以孩子一旦生病,父母首先要找到孩子患病的身体原因,再配合有效的治疗。起居不当如果孩子经常早上起床后流鼻涕、打喷嚏、胃口不好、吃饭后易吐、肚子痛、流鼻血、咳嗽,那么多数是孩子晚上睡觉时受凉了。此时,父母可以给孩子睡睡袋,并注意被子的厚度,不能再冻着孩子,同时给孩子增加营养,孩子的这些不适会慢慢减轻直至消失。饮食不当如果孩子经常晚上不舒服,那么最大  相似文献   

11.
厌食是10岁以下儿童常见的症状。普遍的看法是,除疾病因素外,不良的饮食习惯、家长溺爱和缺乏微量元素是引起孩子厌食的主要原因。为此,增进孩子的食欲,应从以下方面注意: 1、生活有规律,每天按时就餐,孩子吃饭要和家庭其他人员一块吃。 2、给孩子一份多样的食物,并把各荤素食物混在一起,这样可防止孩子偏食。 3、让吃饭时间成为安静、快乐的时刻。不要采取哄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客观因素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从目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犯罪条件分析,家庭因素主要包括父母过分溺爱孩子、形象不良、家庭结构破损、孩子失去控制等;学校因素主要是学校追求应试教育,忽视素质教育、道德教育等;社会因素主要是“拜金主义”侵蚀,不正之风和不良外来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快乐青春》2010,(7):157-158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十分重要。在家庭教育中应该坚持十大原则。 一、平等原则 心理学研究证明:孩子与父母平等相处,不仅是互爱的一种体现,而且能够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明辨是非,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而“独裁”对孩子人格的影响是灾难性的。许多父母觉得辛辛苦苦赚钱养孩子,孩子就必须服从自己。这种观念应该改变,要把孩子看成是与自己平等的人.  相似文献   

14.
7~9个月的孩子要开始咀嚼练习。这句话说说很容易,做起来碰到的问题却非常多。最常见的是,父母平时给孩子吃的东西过于精细,生怕食物中有一点颗粒就会噎着孩子,偏偏又有些孩子喉咙特别敏感,似乎就给了这些父母不让孩子练习咀嚼的理由。  相似文献   

15.
你家小孩是否经常吃不下饭,而且挑食挑得很厉害?一般情况下,小孩挑食是因为他们缺乏食欲。 小孩该吃多少食物,是由他脑中的食欲中心在控制,要多少,就刺激他吃多少。然而,很多做父母的担心孩子长不高或是瘦得皮包骨。因而哀求他们把盘中的东西全部吃光,或是命令他们吃某种特定的食物。不幸的是,父母拼命要小孩子吃东西,却经常引起反效果,甚至可能破坏小孩的饮食习惯。若以高压手段强迫小孩吃东西,结果更糟糕,会把本来应是很愉快的用餐时间,变得紧张、痛苦。  相似文献   

16.
晓梦 《家庭科技》2002,(5):32-33
近日,朋友向我诉说他的苦恼:他的孩子十多岁了,他对孩子可以说是关爱备至,从生活到学习,要什么给什么。可是孩子就是不领情,还认为这一切都是父母应该做的,根本不理解父母的一片爱心,更不要说回报了。一切为孩子着想,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众多父母都如此。当然,在付出爱的同时,也希望孩子能理解父母的苦心,尊敬和热爱父母。可是,许多孩子对父母的无私奉献怎么就无动于衷呢?其实,  相似文献   

17.
朱澜 《家庭科技》2012,(8):13-14
每个孩子都拥有与生俱来的独特性,父母可以通过观察和发掘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让他们建立自信心.每个孩子眼中的世界,原本都是天高海阔的,如果要让孩子眼中的世界变得更加缤纷多彩,父母的角色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正寒冷季节,天气干燥,孩子经常出现流鼻血的现象,特别是在夜间,不少家长非常担忧。其实,秋冬时节,鼻内容易产生干燥、发痒等不适感,尤其是有过敏性鼻炎的孩子的不适感会更明显。加上儿童鼻子里的毛细血管非常丰富,黏膜又薄,一旦受到外界刺激,很容易破裂出血。此外,孩子爱流鼻血还和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有的孩子总拿果汁、饮料代替白开水;粗纤维吃得少;经常吃炸鸡、巧克力等,越吃虚火越旺,所以比较容易流鼻血。  相似文献   

19.
亲子沟通的现状分析 沟通意愿低,孩子不愿沟通 谈及与父母沟通的话题时,孩子常常更倾向于将心里的想法讲给同龄人或朋友听,而不愿意与父母深入交流.当孩子表现出低意愿时,父母很少思考原因,相反以一种掌握"话语霸权"的身份评判孩子的低意愿行为.  相似文献   

20.
徐光臻 《家庭科技》2021,(11):35-37
家庭教育中父母陪伴的常见误区 将孩子委托给他人照顾 将孩子委托他人照顾的情况通常出现在以下两种类型的孩子:一是农村留守儿童,二是城市父母双职工的孩子. 农村留守儿童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父母双双外出,到城里打工,子女留在家中由祖辈照顾.由于老一辈人的教育观念落后、文化水平有限,只能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对孩子的学习难以起到辅导的作用.有些长辈一味溺爱孩子,致使孩子从小缺乏严格的管束,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