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正修 《家庭科技》2011,(10):27-27
挪威人喜欢吃新鲜沙丁鱼,而渔民们捕到的沙丁鱼,大部分都在归途中死了,只有极少数船能带回活鱼。其中有个奥秘,原来聪明的船主为了能带回活鱼卖个好价钱,就在船舱里放了几条鲇鱼。鲇鱼四处乱窜,不断挑起摩擦,沙丁鱼因有鲇鱼这个"异己分子"而格外紧张,加快游动,从而避免了因窒息而死亡,这才保住了它们鲜活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需要适度颠覆技术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规范以一种普遍性原则将学术研究定位于外在形式之上,它所抱持的科学实证精神并不完全符合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规定性.技术规范鼓励模式化抑制个性化,只能培养匠人扼杀学者,导致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缺乏理性思辨和人文精神,并最终放弃了"兼济天下"的社会职责与学术使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需要适度颠覆技术规范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研究人民基本生活消费需要的测定方法,是合理安排社会生产及分配社会产品,保证人民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在社会产品还不十分丰富的条件下,这种研究就更显得重要。国外常用的测定方法有二种:一种是经验性的,如美国使用战时食物管理局的统计资料或根据专家学者的估价;另一种是从医学、营养学上考虑,再根据历史和道德的因素,加以权衡,从人均实物消费量或价值消费量上订出人民基本生活消费的标准,如每人每天需要食物多少,热量多少等等。这些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诸多弊病,首先,它仅是一种现象分析,并未深入下去,说明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为什么如此。其次,从人均实物或价值消  相似文献   

4.
5.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写道:“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上……,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2页),有些同志便由此逆推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之所以实行按劳分配,还因为劳动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这是值得商榷的。首先,“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上……,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并不能推论出社会主义阶段“劳动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至多只能认为,社会主义阶段“劳  相似文献   

6.
7.
一、适度人口是客观存在的适度人口理论,曾被说成是“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变种”,是“虚构的理论”。从而成了无人问津的禁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不少学者突破了形而上学的禁锢,从不同角度,运用边缘科学和现代计算手段,对我国适度人口进行了优化分析和定量研究,测出了我国适度人口是6—8亿,极限人口为15亿的可喜成果。适度人口,是指一个地区的最佳人口容  相似文献   

8.
本文追问了中西方关于“管理”和“需要”的概念,认为理论界对“管理”的理解存在两大不足,一是没有把管理与人的需要联系起来,二是把管理看成组织行为或对他人及事物的管理,忽略了人的自我管理。由此,本文提出,管理源于人的生活需要;管理支撑人的生活需要。管理不仅仅是组织对他人的管理行为,而是每个个体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东岳论丛》2016,(1):126-130
意义需要和知识需要、情感需要是人的精神生活需要的三个基本方面。意义需要就是要找到或确立一个能够成为生活整体的具有客观价值的具有方向性的目的,而实现或满足这一需要的基本途径或基本方式是价值观的建设。满足意义需要就是找到或树立了一种生活价值观,并以这种生活价值观为根本导向而进行各种富有意义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时飞  唐钧 《河北学刊》2007,27(1):172-176
“基本生活需要”是社会政策规划设计中必须厘清的基本概念。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理论和实务界,对“基本生活需要”的理解至今未达成基本共识,甚至在某些政策设计中明显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本文是中国城市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研究报告的导论,共分三部分。首先,就“基本生活需求”研究的政策意涵,尤其是该概念与社会保障制度、最低工资制度及其他相关制度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旨在强调此项研究的重要性与实践意义。其次,对“基本生活需要”在反贫困研究中存在的某些认识上的误区进行了分析,旨在提醒社会政策策划和设计过程中误读“基本生活需要”可能产生的危害性。最后,结合作者的以往研究,借鉴澳大利亚的“预算标准法”,尝试提出了一个研究中国城市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的可操作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1.
论适度储蓄     
储蓄——居民把自己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暂时存入银行或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是一个极普通和普遍的经济现象。它既是微观的经济行为,对居民的消费数量、结构、时间产生影响,同时也是宏观的经济现象,对国民经济中积累、消费、产业结构等重大经济比例关系产生影响,对筹集建设资金,调节市场供需、稳定市场物价都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储蓄的增长和效用都只能是适度的,我国近十多年来出现的储蓄过度增长及银行的“多存多贷”是宏观失控的产物,对其背后所隐藏的问题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论适度美     
在日常生活中,“黄金分割律”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与运用。黄金分割律是指一种恰当的比例关系。所谓“恰当”也即大小切身、长短适宜、匀称和谐、变化统一。相传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最早发现这一黄金分割法。他在一根木棒上寻出一个适度的  相似文献   

13.
论适度人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度人口,又称最优人口数量,是指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能够带来最大社会效益,主要是最大经济效益的稳定人口。 适度人口的概念排斥两种情况:第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一定历史时期,人口没有达到一定的数量,因此影响着经济发展,从经济过程的表现上看,主要是劳动力(生产的主观要素)短缺,资本主义工业化初期和人烟稀少的偏远地区,就存在这种情况。第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人口数量超过了物质生产条件所能容纳的限度,结果是,人口增加不但不再促进经济发展,反而引起经济收益下降。人本来是第一个生产力,但数量超过一定限度后,又会过多地转化为  相似文献   

14.
论适度增长     
党的十四大报告在九十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中指出:“九十年代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原定为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六,现在从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情况来看,可以更快一些。根据初步测算,增长百分之八到九是可能的,我们应该向这个目标前进。”综观我国四十年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几乎在每一次过高速度的经济增长之后,都紧跟着就出现了大衰退。以我国的工业经济发展为例(参见图1),这种高频率、高陡  相似文献   

15.
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问题。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条件之一,是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关系的协调。要有效地调节这两者的关系,又涉及到生产与消费、需求、供给和储蓄之间的变量关系。本文仅就此变量关系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17.
政府适度干预简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明欣 《齐鲁学刊》2012,(5):112-115
自由竞争经济下,资本家的过分自利行为造成了市场失灵,因此政府以一种"调控人"的身份对市场失灵进行干预,而长期的政府干预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政府失灵"。传统政府干预理论认为这种现象是由于经济法未完全生效的原因,并依此提出双向干预说,期望利用经济法克服政府失灵。但实际上政府失灵是经济法的一部分,对政府失灵的克服只能是完善经济法自身,具体措施可以引入适度干预学说:第一,引入契约机制的互动干预体系;第二,建立责任与干预相统一的问责制度;第三,将克服"政府失灵"列入除经济法以外的合适法律形式。  相似文献   

18.
居家过日子,理财很重要,正所谓“穿不穷,吃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家庭理财,同企业经营一样,广铺摊子,固定资产投资越多,企业经济负担越重。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而使企业陷入困境的已屡见不鲜。家庭亦同样如此。 好友李君,夫妻二人月收入1500多元,另有存款10万余元,在当地属于不多见的富裕户,可近来却愁眉苦脸,不但存款分文没有了。且欠债2万元。原来,李  相似文献   

19.
一、适度经济增长的必要性经济增长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要求经济适度增长。适度增长本质上是由社会大生产要求按比例协调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其中度的大小,则取决于一国的国情和国力。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增长的度。因此,不能笼统地把不同国家的增长速度进行比较,单纯根据增长速度的快慢评价其是否适度并不科学。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国力和发展战略,适度经济增长可概括为:在适合我国国情、国力的前提下,经济比例合理,结构完善协调,生产力诸要素合理组合和充分利用,主要消耗和占用指标达到先进水平,实现经济增长的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地良性循环,经济增长率指数逐步提高。据此,适度经济增长有以下三个特征:  相似文献   

20.
企业负债经营在国际范围内广泛存在,合理负债可以产生对其有益的抵税效应及财务杠杆效应。本文试从辩证的观点来认识和探讨企业适度负债问题。通过分析我国企业负债的两重性以及影响企业负债水平的综合因素,提出了企业适度负债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