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医药市场上,肤阴洁是一个名声显赫的驰名商标。在中国医药行业,"源安堂"是一个让同行们虎视眈眈的竞争对手。在这些骄傲的背后,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多年前,一些国外商业间谍得知肤阴洁的知名度和神奇疗效后,意识到其所包涵的巨大商业价值。他们出价1000万元,企图获取肤阴洁的配方。此事被我国安全部门知道后,立刻引起高度警惕和重视,迅速将消息通报给广西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医药市场,“肤阴洁”是一个享誉八方的驰名商标,“源安堂”是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在这些辉煌成就的背后,是一个名叫莫兆钦的人,在云遮雾绕的深山中建立了一个“中草药王国”,打造了“肤阴洁”品牌,创造了“源安堂”奇迹。 相似文献
3.
源安堂仅凭"肤阴洁"这一产品,每年就能创造2亿元的销售额。15年来,用"肤阴洁"治愈妇科疾病的女性,全国数以亿计。在医药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既没有很高的产品单价,又没有广告的狂轰滥炸,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一瓶小小的中草药药水,为何具有如此神奇的功效?现在,笔者就给你揭开"肤阴洁"神秘药方的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4.
哈夫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
从《万历十五年》说学风哈夫十多年前我在逛书店时,看到了一本名为《万历十五年》的书。起初并不在意(因为我不治史学),可在不经意的翻阅下却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我当时惊异于学问竟然可以这样做,学术著作也竟然可以这样写——历史不再是冰冷隔膜的史料堆积,而是经过... 相似文献
5.
赵爱武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2):47-50
象声词是汉语词库中独具魅力的一类词。从《诗经》到《元曲》,无论在构成方式上,还是在语法功能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变异,但是这些变异没有改变象声词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6.
程小青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
《金瓶梅》的故事框架是从《水浒传》第22回到第31回中移植过来,又加进了作者天才的创造。细比较二书对于同一人物的描写,有助于对《金瓶梅》作者的创作初衷、《金瓶梅》一书主题等方面的探究。文章选用潘金莲作为剖析的材料,发现存在诸多差异,而且这种差异正与二书的主题、表现重点各有不同等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7.
秦国洋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1):82-85
分析了“道”在现代汉语中的含义,并通过分析试着将“道”还原到它的原始含义的层面。通过对《周易》古经中的“道”和《易传》中的“道”的考察,以及对西方意义上的“形而上者”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形而上学”的比较,试图对作为“道路”的“道”向形而上的“道”的转化过程提供若干探索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葛雪梅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3):43-46
《玉梨魂》是清末民初言情小说重要流派之一的鸳鸯蝴蝶派开山之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曾经产生过巨大的影响.然而,小说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之后,就受到了读者的冷遇,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它的独特的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是农业大国,但人多地少,土壤贫瘠,高山、沙漠、戈壁占去96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的一大半。史籍记载饥荒年月的各种惨象,读之令人颤栗。 相似文献
10.
赵准胜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82-86
长篇小说<狼图腾>引起轰动,是当下特有的文化背景及其创作的个性特征所决定的.姜戎独特的生命体验使他的文学理想未能汇入20世纪80年代的时代洪流,而90年代以来文学的逐步多元化和文学激情的缺失为他的小说创作及其轰动创造了条件;作者从新时期前夕直到浮华年代用半生的心血去写狼,并且赋予作品"小说"与"立说"的双重品格,这种"别一种另类"的创作既是<狼图腾>成为优秀小说的重要条件,又是它难免欠缺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1.
从"雅言"到《秦腔》:无望的回乡——贾平凹长篇小说《秦腔》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雅宁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4):65-68
从“雅言”到“秦腔”,是乡土中国边缘化的写照。贾平凹的《秦腔》正表达了这种无望的精神回乡。回乡主题使日常生活琐事原生态成为《秦腔》的叙述主体。秦腔简谱和锣鼓经是《秦腔》重要的意义符号和形式符号,其隐喻含义是传统农耕文化。小说主要人物夏天智和夏天义表现了作为剧种的秦腔文化精魂和作为秦地文化的秦人性格。小说以疯子、阉割者作为叙述者,抛开了传统文化、父权文化桎梏,以这种“他者”视角的审视,使我们对传统农耕文化的思考获得了异质文化审视下全新的审美体验和文化冲击。 相似文献
12.
13.
从一定意义上说,孟子是站在贵族文化与平民文化交叉地带发言的智者,他能够关注普通人群的命运,提出诸如"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和"仁者无敌"的仁政学说。但他又竭力美化王道,遵从儒家关于血缘关系下的家族历史主义意识和等级制度,绝不是一位真正地能与广大的平民阶层融为一体的人。 相似文献
14.
黄晓华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4):491-495
"看",作为一个意向性过程,沉淀了丰富的社会心理文化内容。而由示众向戏剧的转化,更是集中体现了"看"的意向性转化,折射出一种社会心理与创作心理。现当代文学对观众如何"看"示众的描写的发展,深入挖掘了"看"的丰富内涵,继承并发展了国民性改造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15.
杜贵晨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1):86-89
古代拆字术不仅在社会生活中影响广大,而且进入小说艺术,成为塑造人物、构造情节的辅助手段.<金瓶梅>曾写西门庆被改称"贾庆",除了情节上的需要之外,应是作者以"贾"谐音"假",寄寓西门庆即"贾(假)庆",为人生虚假之福的象征.<红楼梦>"深得<金瓶>壶奥",其称名"贾"府,固然有与"甄"府相对,以谐成"假"、"真"对立之意,但其最初的动机,应是从<金瓶梅>改西门庆为"贾庆"的启发而来.在这个意义上,作者以<红楼梦>之家为"贾府",实有谐音指其为"假福"的用心,不可不察. 相似文献
16.
17.
付飞亮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0(2):49-53,73
《金陵十三钗》从小说到电影,人物与情节的变化都非常大。电影有三个关键的变动,体现在对战争场面的铺陈、入殓师约翰与玉墨的恋爱、演绎数字"十三"等几个方面。为了使改编尽量真实可信,电影围绕这三个主要的变动,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叙事视角、语言、人物、情节、道具等方面也作了相应的变换。有的改编较成功,有的则难以令人信服。电影的改编,大大增强了对战争、性爱等元素的渲染,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传奇,煽情效果更强,有利于票房收益,但是艺术价值则远逊于小说原著。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说他是新星,因为他刚刚升起,因为他正在闪烁……”是柯云路对其作品《新星》主人公李向南的赞扬的话,那么也可以说这也是我们对电视连续剧《新星》的评价。小说《新星》的刊发曾引起了较大的轰动,而电视剧《新星》的出现则以电视独特的艺术性、家庭性、政论性和新闻及时性产生了远比小说更大的影响。本文就试从电视理论的角度试论《新星》的几个电视艺术。 相似文献
19.
20.
吴投文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8(3):107-112
在解放区文学与十七年文学中,《荷花淀》与《百合花》作为战争诗化小说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性,成为20世纪中国革命文学中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这两篇小说在迎合当时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又具有某种偏离主流革命文学的特殊品格,具体表现为文体偏离、风格偏离与情感偏离,由此形成其独特的美学特征。探讨这种在中国现代特殊的文化生态和政治环境下所形成的异质性,对于深化革命文学研究不无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