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不少群体里,都有"刺头",他们经常会让领导感到头痛.有领导认为:一颗老鼠屎会坏一锅汤,有"刺头"在,队伍就不会稳,必须清除;看着他们就难过,如鱼刺在喉,不吐不快;刺头的存在,影响工作的推进,要踢开前进路上的绊脚石;踢出去,显示自己有权威,杀鸡给猴看,队伍就温顺了,就好管了;一个刺头都治不了,别人会说自己无能.当上级不愿按他们的要求把刺头调走时,就说:如果不把他搞出去,我就不干了!  相似文献   

2.
<正>组织想要实现自我的永久存续,离不开不断创新突破的思想与持续发展的行为动力,这就涉及组织重要组成部分——个体人的思想与行为创新发展和彼此间的协调合作,即在引导者的领导之下朝着既定目标统一行动、共同努力。但现实中却总存在这样一类人,他们个性鲜明、我行我素却又能力超强。在领导者的指令发出后,他们总是会首先以质疑甚至是"唱反调"的姿态出现在组织群体中,成为无法第一时间听从指挥的"刺头"下属。单从"刺头"下属的行为和做事风格来看,我们并不倡导这种"带刺"行为在组织中的蔓延,但我们同时也必  相似文献   

3.
<正>任何领导者都可能会遇到一些"刺头"员工,他们会当面顶撞领导者,对单位规章制度置之不理,对单位发展指手画脚,对单位活动冷眼旁观,经常和单位的主流意识唱反调、拉倒车。对任何单位来说,"刺头"员工都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具有一些普遍相似的特征,或者有深厚的背景,或者有较强的威望影响,或者有卓越的工作能力,不一而足。不论是何种类型的"刺头"员工,对领导者来说都是非常棘手的。因此,对于单位的领导者来说,如何处理好与"刺头"  相似文献   

4.
谭云 《经营管理者》2011,(10):60-62
“刺头”员工往往也是组织的得力干将。一味的简单“炒鱿鱼”,除了会失去能干的人才,长期来看,还可能变成对于公司中出头鸟类型员工的打压,整个组织也会变得小心翼翼,缺少创新和活力。对于管理者来说,区分“刺头”的成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才是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5.
年底,有一家企业的老总问我,培训究竟有什么作用,值多少钱。这个问题让我开始非常认真地回顾这些年做培训的经历。特别是刚刚过去的1999年。这一年我到各个公司做了将近200天的培训,有不少想法很愿意跟大家分享。三、四年前,绝大多数中国经理人认为培训和教育没有什么区别。表现在他们会请大学教授来“讲课”:会要求培训讲师“增加信息量”:一个培训安排越多人参加越合算:培训时间要长,练习时间要短,少做练习多讲课;最好每天晚上讲两个小时;讲义要厚,最好有书发,“要不然我付出你那么多培训费干嘛?”;座位要规规矩矩摆成教室形状;有时在培训之前.领导还会来“讲话”;“大家要注意纪律,不要交头接耳,不要讲话。”事实上,在中国做培训最困难的事情之一就是让学员愿意投入到练习、分享、讨论、活动中去。因为不参与体验就一定没有感觉或收获,没有亲身的感觉就很难认同培训的价值,于是更加难以投入到体验过  相似文献   

6.
如今 ,各单位冠以“总”字头的职务、职称的人越来越多了 ,见面尊称“某总”也就成了一种时髦。联想电脑公司机构多、网络大 ,称得上“总”的干部就有200多人。见面开会 ,喊“某总”的声音此起彼伏 ,可现在员工对他们则是直呼其名 ,连总经理杨元庆也不例外 ,这应算是一件新鲜事。据悉 ,联想电脑公司之所以要扭转这种称呼习惯 ,是因为他们发现 ,有些领导很在乎带“总”的称谓 ,并把它作为一种权威的体现 ,久而久之 ,员工也就将此变成了一种约束。其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称谓带“总”不利于干部的能上能下。如果一个人习惯于被下属喊作“总…  相似文献   

7.
从事教育生活以来,同不少的教师一聊起“学困生”,不少的教师就会愁眉苦脸,像遇到不可躲避的“瘟神”一样.因为他们不但学习成绩不优秀,而且还调皮捣蛋,大有“朽木不可雕也”.因此,被不少教师称之为“害群之马”.想方设法或拒之或赶之门外为爽.其实, “学困生”也有闪光点,只要教师在他们身上多留心一点,他们还是有所改变的.  相似文献   

8.
组织整体效能的发挥,需要组织内各要素互相协作、同向用力,但实际工作中存在个别或明或暗不服从上级安排、不听从领导指令、不遵从单位制度的"刺头"下属,他们逢活儿必躲、逢功必邀、逢提必闹、逢检必告、逢事必搅,严重阻滞了工作开展。如果他们的行为不能被有效制止,从短期看会形成"破窗效应",从中期看会弱化领导权威,从长期看会严重破坏单位生态。对此,领导要以"治病救人"、团结帮助为出发点,通过强化自身、明晓利害、精准惩罚、优化制度和培育文化等措施,多管齐下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正>新任领导既要重视发挥“前朝老臣”的带头作用。又要挖掘“边缘人”和“刺头员工”的各种潜能俗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无论是最高领导,还是一名基层主管,新任领导面对组织信任、员工期待和工作挑战,走马上任之后必然要针对性的提出自己的施政纲领和计划目标。然而毕竟人才才是事业的基石,要想达成使命,新任领导不可避免的要  相似文献   

10.
罗玉亮 《领导科学》2015,(10):49-50
中央加大巡视力度,对腐败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但巡视之后出现的“后遗症”却不得不引起人们思考. 这个“后遗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巡视过后,只抓两三个人“了事”.特别是一些地方前后几任主要负责人都“出事”,与他们“一伙儿”的干部却“没事”,仍然在台上指手画脚“说事”.有人说:“主犯”服法,却让“从犯”逍遥,这是说不过去的.也有人说:“从犯”太多了,一个市县都有一两百人,搞不了呀,搞过了就会没有人干事了.甚至后任的主要领导为求一时的“稳定”,上至中央巡视组,中至省委主要领导,帮助说情,致使群众对反腐败产生了错觉,认为是“选择性反腐”.  相似文献   

11.
近两个月,人们发现常有一个大腹便便、拿着高档公文包、官气十足的人带着几个随从在运管所的办公楼大门外活动. 这伙人挺神秘的,因为谁都不知道他们是什么身份.说是外单位的领导吧,他们却不进办公楼;说是来暗访的吧,他们又搞得很有声势;说是下属单位的领导吧,他们坐的豪华轿车每次都开在所里领导的普通轿车前面,让领导的轿车跟在后面“吃灰”.  相似文献   

12.
<正>在日常工作中,很多公共部门或事业单位都会存在"问题下属"。由于体制等多种原因,这种"问题下属"难以被清理出局,给部门或单位造成了管理障碍,并最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改革发展效率。"问题下属"形态各异,有的懒惰怠慢,有的倚老卖老,有的凭借"关系"拒不服从管理,有的时时处处跟领导对着干,有的无事生非制造麻烦和矛盾。这种无事生非的麻烦制造者就属于"刺头型问题下属"。与其他"问题下属"相比,"刺头们"  相似文献   

13.
古人云:“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意思是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就可以明达事理,而只偏听偏信个别人、少数人的意见就会糊涂。“兼听”里面有辩证法,“兼听”是从“两点论”出发的,它涉及到领导者能否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能否有效地克服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主观主义现象;能否在工作中准确地把握大局、科学决策。作为现代领导者都应该努力提高“兼听”的领导艺术水平,以适应新形势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对机关干部而言,“会”说话则是一个很重要的职场技能.时下一些机关干部,有的不会说“话”,人云亦云,所讲之话,白开水一杯,在领导面前没分量,在群众面前没水平;有的只会说大“话”,领导讲啥他讲啥,上下一般粗,讲话口气甚至比领导还领导;有的热衷讲小“话”,道听途说,拨弄是非.凡此种种,不仅损害了领导和单位的威信和形象,更损害了机关干部的自身形象和威信.因而从事机关工作不仅要能说话,而且必须“会”说话.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一个下属,首先要给领导一个认识你的机会,然后领导才会找机会合理地派遣你到最合适的位置上去。一个总是躲避领导的员工,是难有成功机会的。因为只有接近核心领导,才能和他们的思想保持一致,而你也会在这个过程里逐渐褪掉你的"员工思维"。他们为什么躲着领导?上下级之间的等级关系横亘在那里,一部分人对与领导的交流心存障碍,有  相似文献   

16.
一方面他们缺乏财务会计知识,另一方面他们又认为会计工作简单,一位老板说:“会计不就是加加减减嘛,连乘除都不用。”经常会听到小企业的老板们非常惊讶地说:“我明明赚了100万,帐上怎么只有50万?”,或者是“最近没怎么花钱,帐上怎么没钱了呢?”,然后他们就会找公司的财务人员寻求答案,其结果很少令他们满意。对此老板和财务人员都感到奇怪:自己的帐都很清楚,怎么就不一致呢?在会计学理论中有一个“会计主体”的假设,小企业的老板们常  相似文献   

17.
<正> “跳槽”的员工总是希望到更好、更强、能够充分发挥才能的企业就职,这是有进取心的一种表现,这些人往往已经发现公司的某些弊端。在临别之际向其取经挖宝的做法,必能促进公司的发展。 人之将“别”,其情也真。 “跳槽”者虽即将离去,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倘在此时企业召开一个隆重而简朴的欢送会、话别会,由企业主要领导参加,肯定“跳槽”者与本企业的业绩与贡献,欢迎他们为企业临别赠言,  相似文献   

18.
艳子 《经营管理者》2002,(10):41-41
<正> 海尔集团的总裁张瑞敏认为:世界上最无价的东西是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人心。要赢得别人的心,就必须拿自己的心去交换。因而集团始终将尊重员工视为企业文化的最核心部分。他们对员工的“赛马不相马”便是“换心”的体现。所谓“赛马不相马”,即员工的命运前程不是由领导“相”来左右的,而是凭真才实学,靠勤奋努力“赛”来决定。以此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海尔集团之所以能在近几年先后兼并十多家亏损企业并使之全部扭亏为盈。靠的就是这一深得人心的“杀手锏”,以人为本,以心换心的经营理念。 无独有偶,都说“顾客是上帝”,  相似文献   

19.
我们常会碰到一种情况:如有幸遇到一位关心、赏识和提携你的领导,你的才华就会得到展示,价值得到体现,心情感到愉快,进步就可能很快。反之,则可能是另:番情景。但事物都有两重性,如一味沉溺到“傍领导”的地步,则可能误人歧途。  相似文献   

20.
其他企业也有冲货现象,但旭日集团的冲货却是空前的,一些分公 司连续不断地冲货还被集团内部高层管理人员所认可,旭日集团的一位 领导更是语出惊人: “货不冲不卖”。他们根本就没意识到,冲货会冲 掉旭日的明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