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姜伟 《理论界》2015,(3):61-67
未决羁押,一般是指专门机关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对涉嫌犯罪者从逮捕后到法庭确定其有罪前暂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状态,世界各国刑事诉讼程序都离不开未决羁押。但是,我国在介绍比较外国未决羁押制度时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对临时羁押与我国逮捕制度有混淆,对法治发达国家犯罪嫌疑人被羁押的主要原因认识有偏差,对于听证式审查方式的作用,以及人身保护令在未决羁押救济制度中的作用都有认识不足。我国未决羁押制度的改革中应当坚持检察机关作为羁押适用的决定机关,理性选择审查决定羁押的程序,明确羁押必要性审查后位适用的地位,扩大非羁押强制措施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逮捕强制措施的适用关乎法治与人权保障的科学合理程度,因而备受理论界和司法界的关注.近年,随着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正式确立,最高人民检察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正确适用逮捕强制措施的司法解释、工作制度等规范性文件,对检察机关审查逮捕工作和公安机关的侦查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指导和引导作用,报捕和批捕案件质量得到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蒋克斌 《江淮论坛》2013,(1):133-137
正确适用新刑事诉讼法关于审查逮捕的有关规定,确保职务犯罪审查逮捕权正确有效行使,是检察机关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需要明确价值取向。切实保障人权;其次需要强化逮捕必要性审查与增强逮捕程序的诉讼性;再次需要明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与深化羁押必要性审查。  相似文献   

4.
检察机关自侦权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检察机关自侦权的理论基础是检察机关行使法律监督权以及自侦案件所具有的特点。通过对我国自侦权运行的考察以及与西方自侦权的比较 ,我国自侦权存在制度性缺陷。为了保障司法公正 ,提高司法效率 ,我国自侦权应根据我国实际国情并借鉴国外经验予以重构  相似文献   

5.
我国<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未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该规定表明:第一,我国的逮捕制度也是作为人人享有不受任意逮捕的保障而存在的,侧重的是逮捕制度的限权功能.在我国宪法中,关于逮捕制度的内容规定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章题之下,从条文结构看,像许多国家以及<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规定一样,它也是作为公民人身自由不受国家权力侵犯的保障机制而存在的.因而,对我国逮捕程序的研究必须从宪法的高度着眼,强调其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不受任意剥夺的价值侧面,并以此为着眼点,对我国现行逮捕程序进行检讨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钱晓锋 《中州学刊》2004,(6):186-188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在我国,法律监督权由专门的检察机关来行使,检察机关不是单纯的公诉机关,法律监督是被宪法规范的最重要职能.但同样,凡权力机关必须有监督,必须受监督,实施监督权的检察机关也不例外.监督与被监督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这是由权力运作的基本规律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修宪权规制之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修宪权不是人民授予修宪机关行使的国家权力,而是由人民或人民委托修宪机关行使的应受限制的制宪权。它既不是宪法产生的国家权力,也不完全等同于由人民行使的制宪权利,规范的修宪权应该是以保障人民权利为宗旨在内容和程序方面均受到一定限制的制度化制宪权。在指出了我国现行宪法中修宪权的制度设计及其运行实践存在的失范现象后,作者着眼于未来对宪法进行的全面修改,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提出了规范我国修宪权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论剥夺或限制人身自由的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超宏 《理论界》2009,(5):74-75
人身自由的保障需要明确人身自由遭到剥夺或限制的形式.本文在重新界定人身自由内涵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国际公约中规定的剥夺或限制人身自由的形式,公约中逮捕和拘禁代表了剥夺人身自由的所有形式,而我国宪法关于人身自由的规定与此不同.然后,根据前述分析,概括性地探讨了我国法律规定的各种剥夺或限制人身自由的形式.  相似文献   

9.
国际刑事诉讼中的逮捕与国内法上的逮捕本质并无区别,都是临时性的强制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但有其自身特征:如执行主体的间接性和不特定性;逮捕对象涉罪的国际性;逮捕即时性和逮捕后羁押时间的暂时性;逮捕程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等。国际刑事诉讼中的逮捕主要有持有逮捕令的逮捕和临时逮捕两类。国际刑事诉讼中的逮捕与羁押是两种不同的强制措施,二者的关系是逮捕前置;逮捕后的羁押是常态。  相似文献   

10.
公诉权与审判监督权之间是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公诉权具有审判监督的属性,也是检察机关最根本的监督手段;审判监督职能的实现,离不开公诉权的行使。二者的冲突可以通过转变公诉立场、调整监督时机、改进监督方法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批准逮捕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权。这项职权运行的好坏优劣,直接影响到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发挥。而最能保障批准逮捕效能发挥的是其运行方式的优劣。现行批捕方式不能有效发挥审查批捕的功能,有必要对其进行“庭审化”改造。  相似文献   

12.
侦查是刑事诉讼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其中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是该程序的主要参与者,二者关系如何构建,检察机关在侦查中扮演什么角色将直接影响一个国家刑事诉讼的公正与效率.检察机关的定位必须与一个国家的法律传统、文化观念相适应,才能达到刑事诉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张琦 《河南社会科学》2004,12(3):103-105
检察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司法制度已经存在和发展了数百年。我国检察制度的确立可以追溯到清末,发展到今天,我国的这种以监督权为主的检察制度已不太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在立案、侦查、起诉、审判、执行阶段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为实现审判的客观公正,必须对现有的检察制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4.
1991年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在法定情形下拥有再审抗诉权 ,以监督法院判决是否符合实体正义 ,该规定的确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以及理念的更新 ,人民检察院拥有再审抗诉权已与现行社会体制尤其是市场经济产生了较大裂痕。为此 ,有必要改造人民检察院在再审中的地位。鉴于人民检察院在再审中程序的权利配置易与当事人诉权发生较大摩擦 ,因此应彻底取消人民检察院在再审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行政检察监督因受“重刑事、轻行政”观念的束缚,对行政检察监督的理论问题研究不够,行政检察监督制度供给不足,司法实践又无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严重制约了行政检察监督职能的发挥。借鉴外国立法经验,结合我国行政检察监督实践,须重塑司法理念,改革检察体制,保证刑、民、行检察监督均衡发展,完善行政抗诉机制,赋予检察机关有权提起或参与行政公益诉讼,明确规定检察建议为法定检察监督方式,赋予检察机关在行政检察监督中相应的职权,重构行政检察监督制度,推进行政检察监督法治化。  相似文献   

16.
权力不受制约必然导致滥用和专断,侦查权、审判权也是如此。检察机关与生俱有的监督性决定了检察机关成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有权对各种诉讼活动实施法律监督。中越两国检察机关都是国家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可在具体监督的权限和范围上,却有很大的差别。鉴于我国目前的司法现状,有必要借鉴越南的法律监督措施,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法律监督制度,以规制权力,保障人权,维护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和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7.
刘慧明 《兰州学刊》2009,(3):161-163,211
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我国现阶段惩治与预防犯罪的基本刑事政策,该政策具有丰富的辩证法蕴涵与多维度指向,“宽其所宽,严其所严”当为其旨趣,谦抑与惩戒的区别适用乃检察实践的应有之义。和谐社会语境下,刑法的谦抑性可在扩大相对不起诉范围、确立暂缓起诉制度、引进刑事和解制度、确立辩诉交易制度、慎重适用逮捕措施以及积极谨慎地认定自首等层面得以彰显,而法治理念中刑法的惩戒功能则可从适用对象和适用方式等角度予以规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各地检察机关的实践,对其在民事公益诉讼中的法律地位等相关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9.
我国检察机关具有权能多元化和刑事诉讼全程参与的独特属性,检察机关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具体适用过程中应该而且也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对检察机关在审前阶段排除非法证据的探讨,应关注的主要问题包括:审前阶段排除非法证据的重点环节、排除非法证据的启动与证明和排除非法证据的范围。  相似文献   

20.
检察权独立具有丰富的内涵,除了作为原则的检察权独立,还包括检察权的外部独立和内部独立、检察权的责任独立、检察权主体独立等内容。当前强化我国检察权的独立行使,既需要保障检察权的外部独立,也需要加强检察队伍专业化建设,从强化检察权责任独立着手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