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洋经济是一种典型的资源型经济,产业集聚拥挤效应在海洋生产和开发活动中更易占据主导地位。基于我国沿海11省市2000-2011年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GMM)方法进行海洋产业集聚对沿海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海洋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现出"倒U型"曲线关系,适度集聚能够带来规模经济效应并促进经济增长,过度集聚则引起拥挤效应并阻碍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聚效应测算的独立混合横截面数据模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指出了产业集聚效应研究中传统测算方法的局限 ,首次提出将横截面时间序列模型中的独立混合截面数据模型应用于产业集聚效应的测算 ,运用这种方法计算了 1985 - 2 0 0 2年兰州市工业行业的集聚效应 ,并从内部集聚经济、布局集聚经济和城市集聚经济三方面对兰州市工业行业集聚效应进行了因素分解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产业集聚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作为西部的欠发达省份之一,如何通过产业集聚,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的特色产业群落,推动地区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文章试用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模型和时间序列分段回归的方法分析甘肃省的产业集聚效应,并从内部集聚经济、布局集聚经济和城市集聚经济三方面对集聚效应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因素分析,最后针对现状,提出了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大学城集聚经济效应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定我国大学城集聚经济效应的出现,主要是以隐性知识的集聚带动企业或者产业集聚的演化过程,它需要协同创新机制、网络驱动机制、风险投资机制、企业家精神催生机制等集聚经济效应机制的推动.一旦某个分工环节出现脱节,或者某个集聚经济效应机制运转失灵,我国大学城的集聚经济效应都不可能出现.  相似文献   

5.
城市综合体目前已成为中国城市建设发展的主流模式。文章在分析城市综合体的功能聚合、产业聚合和文化生态聚合三大特征后,从城市综合体开发能够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人口集聚与产业集聚三个角度,重点对城市综合体开发的经济集聚效应进行分析阐述;最后提出在城市综合体开发建设过程中,各地区政府要积极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提高经济集聚的向心力,发挥经济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6.
研究空间经济问题的基准是:研究经济问题要有空间观,研究空间问题要有历史观。经济地理存在毗邻效应——近朱者赤。我国标准的空间经济结构应该是多层级中心——外围结构,它由专业化的城镇经济和多样化的都市经济共同支撑。空间市场结构不存在完全竞争,空间产业组织的主体是产业集群而不是单个厂商。中心与外围存在博弈。经济最典型的空间特征是集聚,而集聚使得区域发展非均衡性是内生的。最优集聚理论兼顾公平与效率。市场机制促进集聚使效率充分,空间经济政策则作为资源空间配置的手段补偿公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聚理论对我国乡镇企业集聚化发展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军  安虎森 《北方论丛》2003,(6):105-108
产业集聚的本质是外部经济,这一外部经济的主要来源有劳动市场的共享、专业性附属行业的创造和技术外溢。产业集聚可以减少环境的不确定性;有利于知识和技术的传播与扩散;形成创业空间集聚的正反馈效应。我国乡镇企业空间上的分散配置,存在着私人供给的公共产品溢出效应损失,服务产品需求的市场外效应损失,信息、知识和技术溢出效应损失。改变这一状况的途径是实行乡镇企业集聚化发展,具体的措施包括集聚区的构造和主导产业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体育经济的集聚效应是一定区域内的体育产业、制度、基础设施、体育人才等要素之间不断协同从而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现象.集聚效应表现为不同体育产业间的互补效应、竞争效应与稳定效应等.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具体特征进行了排序,即产业互补、规模效应、竞争效应、联动效应、信息共享、区域效应、稳定效应、时间效应.鉴于此,体育经济的集聚效应首先应该注重不同体育产业的互补进而形成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9.
数字经济使产业经济形态发生巨大变革,突破各经济主体在地理空间上的限制,对产业组织的集聚形态进行了延伸和重塑。基于2013—202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别对数字经济视域下地理集聚和虚拟集聚进行测度并分析其演化特征和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视域下地理集聚整体程度逐渐提高,省际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且差距在逐渐缩减,地理集聚产生的正外部效应由东部沿海地区逐渐向中部内陆地区扩散;虚拟集聚程度呈现轻微增加的趋势,极化现象严重,区域间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的虚拟集聚程度远高于其他地区;地理集聚与虚拟集聚的耦合协调度水平整体上呈现小幅上升的趋势,区域间表现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的特征。研究结论可以为进一步加速地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协同并进,实现“数字中国”战略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传统对专业化产业区形成的解释主要从集聚带来的经济效应的角度切入,但是这一系列经济效应都是企业集聚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而关键在于,这一足以引致上述经济效应的集聚临界点是如何达到的.本文以永康五金专业化产业区的形成为案例,从模仿的视角考察了专业化产业区的起源过程.认为在特定的制度环境下,缺乏创新能力的普通企业经营者对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家行为的模仿是同类产业在狭小地理范围内大量集聚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三维分析框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马歇尔和韦伯开始的传统产业的集聚分析框架,主要是基于比较优势和区位原理。但在高新技术产业中,比较优势和区位原理的作用日益弱化,而知识的创新和流动对形成产业集聚现象的作用日益凸现。本文认为,就高新技术的产业集聚而言,可以在一个由空间集中性、产业聚合性和知识流动性组成的三维分析框架中进行分析。高新技术的产业集聚主要体现在此三者综合作用基础上形成的聚合效应。地理集中是产业集聚的表象,产业网络是产业集聚的本体,知识流动是产业集聚得以运行和强化的基础。根据“集中”和“聚合”的不同程度,结合不同产业的特点,高新技术的产业集聚可以被划分为四种类型。从而为人们有意识的培育和利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新经济地理学派(NEG)提出的本地市场效应、价格指数效应与市场拥挤效应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产业集聚还是分散.东部地区本地市场效应与价格指数效应的作用大于市场拥挤效应的作用因而自发形成了产业集聚,中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上和政府的主导作用下也逐步形成了产业集聚,但中东部产业集聚的核心要素、集聚所处阶段、集聚条件、内部运作模式、集聚效果均有差异.中部地区应加大对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力度,完善地方产业配套体系及设施,提高集聚产业内部分工协作程度,积极鼓励中小企业集群式创新,促进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制定较为完善的产业集聚战略与政策,推进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相似文献   

13.
从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再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重要转变。运用集聚经济理论以欠发达地区甘肃省为例,分析其产业集聚效应及其变化,结果表明,欠发达地区应通过产业集聚,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的特色产业群落,推动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从而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作为华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引擎,广州集聚了大量的资金、人才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形成了许多经济增长点,经济增长极发展较好。在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推动下广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产业结构转换动力大幅度提升发展质量,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创新驱动发展动力源。但广州经济增长极转型发展也面临着区域增长极支配效应不足、产业增长极乘数效应减弱、创新增长极扩散效应不明显等瓶颈问题。因此,广州应该从强化产业极、拓展区域极、深化创新极三方面着手拓展经济增长极,以促进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产业集聚水平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已十年有余,目前西部正处于经济增长的徘徊期。前一阶段依靠政策扶持、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已渐现瓶颈效应,而集聚经济的引入正好为西部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文章采用产业集聚静态指数和产业集聚动态指数对西部地区产业集聚的现状进行测量,指出西部地区产业集聚存在工业整体集聚水平不高,产业层次较低,产业集聚受资源禀赋的影响,产业集聚的区际差异较大,产业分散、区域专业化程度低等特征。相应地,文章提出西部产业发展应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充分利用资源丰富等优势,创造条件,并逐步形成能够体现和发挥自己优势的产业集聚,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区域产业集聚是以民营资本、外资资本和政府主导下的园区为主要动力,在循环累积、市场导向、规模报酬递增、知识溢出四种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集聚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加快了经济中心区域的形成,促使产业向某些特定区域集中,通过配置生产要素、建设经济中心、提高产业竞争力、推进产业转移、增强知识信息溢出效应等途径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今后促进区域进一步协调发展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通过市场调整产业集聚的区域分布;加快区域产业集聚以促进中西部经济中心的形成与提升。  相似文献   

17.
煤炭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充分体现在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上,煤炭产业核心竞争力和产业集聚效应有正相关性关系。煤炭产业整合充分发挥集聚效应是山西省煤炭产业克服发展瓶颈、走出困境、实现区域战略转型的重要决策。  相似文献   

18.
安徽工业外贸产品出口呈现较快增长的局面,但在经济规模、产业组织、产品品牌和技术水平等方面仍然存在制约其竞争优势的因素.强化特色、铸造品牌、拓展市场才能巩固传统产品的竞争优势;引导产业集聚,发挥产业集聚的外部经济、技术外溢等效应,才能培育区域工业竞争优势;引导大型生产、贸易企业联合、改组、兼并,才能培育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跨国性企业集团;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工业品出口的技术含量,才能强化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9.
在城市经济集聚形成过程中,规模经济是最基本的,没有规模经济就无所谓范围经济和外部经济.规模经济是集聚形成发展的基础.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外部经济三者效应叠加作用下,经济集聚体(如城市)才可能得到持续的发展.城市经济集聚与扩散的动力机制是推动城市经济集聚与扩散发生和发展所必需的动力的产生机理,以及维持和改善这种作用机理的各种经济关系、组织制度等构成的综合系统的总和.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一体化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金融集聚现象日趋显著,我国已经形成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中心的地理集中空间。集聚效应成为吸引经济行为与金融活动的向心力。为了研究金融集聚程度与经济增长的强度关系,通过空间关联度Moran’s分析金融集聚程度与经济增长速度,定量衡量两者的影响机制、金融集聚空间差异程度以及区域金融、经济发展与溢出效应之间的协同关系;同时论证了金融的深化将随着产业规模达到最优后持续扩张从而导致生产成本不断增加,资金缺口扩大速度超过募集资金速度;金融集聚引起溢出效应刺激了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以扩散的趋势带动着邻近相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