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东林党与东林学派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二者虽然在外延(人员构成)上有很大程度的重叠性,但从其内涵来看,二者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东林党是一个政治学概念,指的是晚明政坛上以顾宪成、李三才、叶向高等人为代表的一派政治势力;而东林学派则是一个学术概念,指的是晚明一个以东林书院为基地的学术团体,他们以程朱理学为归趋,对王学末流进行批判和纠弹。东林党和东林学派都是实存的,这是由中国传统儒家知识分子的特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论钱谦益和“东林”的关系[韩国]姜正万一研究目的钱谦益在明代生活60年,和东林党局纠合一起,休戚相关。他是东林党的重要成员,学术思想也和东林学派有渊源关系。东林学派和东林党,前者是学术团体,后者为政洽派别,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政治上,东林学派与...  相似文献   

3.
明末政争是在众多复杂的以地域或师徒关系为纽结形成的政治集团间展开,而非以某两个固定集团为凝定的分野所进行的持久的政治交量。东林党非是以东林学派人物为核心的政治集团,而是一个涵盖极为广泛的政治概念,是作为“君子”派的对立派人物为打击对方而强加与之的。东林学派人物在学派未形成之先实直接参与了政争,而此时既未有东林学派这一学术团体,也未有“东林党”这一概念称谓。及至这一名目出现,直接参与政争者又非东林学派人士矣;此时东林学派人士的政争参与只是采取舆论影响的间接形式。  相似文献   

4.
“东林党魁”叶向高之说尚有商榷之必要。万历年间,叶向高在国本之争上确与东林党人保持了一致。但这也是当时大多数官僚士子的意见,不能以此而确定时向高是东林党人,尚需考察两者在其他政务上观点之异同。事实上,入阁前之叶氏与东林党人的政治观点尚多一致,但人周后,随着政治地位的变化,其与东林党人的分歧日趋明显。尤其天启年间,就宦官专权与辽东军事问题,叶向高却极力斡旋于包括东林党在内的各种政治势力之间,成为中庸调和派的代表。虽然在某些问题上他同情东林党人,但就实质而言,他并非一位东林党人,更不是“东林党魁”了。  相似文献   

5.
樊树志先生在其论著中提出了“东林非党论”的观点,李庆先生对此提出了质疑。实际上,“东林党”最先的确是政敌对东林人士的诬称,东林人士并没有组党的意识,称之为“党”或“政治性团体”均不恰当。东林书院在实质上是学术性团体,但并不排除议论政治的可能性。作为一个历史名词,其具体含义似不应用现代观念去界定。  相似文献   

6.
东林党是中国历史上比较著名的士人群体,他们参与了明朝晚期的党派斗争,结果一败涂地。以往的研究基本上只是从历史必然性的角度进行分析,将东林党争的原由归之为历史局限或阶级性等等。本文则从政治文化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东林党争的“必然性”,首先分析了东林党人的政治意识,认为他们的结党意识极鲜明,这是他们参与党争的主观因素;然后本文又借鉴了系统整合理论和精英政治理论,分析了东林党人的政治定位,指出决定他们的历史宿命的根源在于政治体制,同时这且是他们全部政治选择的必然结局。  相似文献   

7.
清代记录东林书院历史的志书有两种,一为由严瑴编、高世泰续编于康熙年间刊刻之《东林书院志》,一为高廷珍等编雍正年间刊刻之《东林书院志》。两部志书中的东林士人形象,经历了由学术、事功、气节并著,到理学传人的转变。不同的情境之下,志书编纂者采取了不同的叙事模式。“严志”为驳斥东林祸国之说,塑造出东林士人“理学、事功、气节并著”的形象。“高志”编纂之时,处于紧张的文化氛围之中,其编纂者遂采用“道统”叙事模式书写东林历史。一方面,强大的政治压力,逼迫士人选择较为安全的叙述路径;另一方面,士人的自我规训,亦使得历史书写趋向官方的意识形态。东林形象的转变正是这两种合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一) 李玉的《清忠谱》传奇,反映明熹宗末年东林党人与苏州市民反对阉党的斗争,而且着重写了天启六年三月十五日苏州市民为救援东林党人周顺昌而爆发的“开读之变”。这一事件,震动很大,影响深远,因而引起了当时的一些剧作家的重视,清啸生的《喜逢春》传奇、袁于令的《瑞玉记》传奇,就都以此事为题材。李玉对这些剧本似乎都不满意,他在《清忠谱》的《谱概》中曾予以批评:“溯从前词曲少全篇,歌声咽。”(《谱概》)晚出的《清忠谱》,果然后来居上,成了反映这一事件的一部动人的“信史”。  相似文献   

9.
《响泉公书丹崖乐志吟》是一本集名人文章、名家书法、名师刻石及名胜古迹之无锡乡邦文献的精拓古帖。从其所纪顾门之史事及顾光旭注文可得知 :海瑞是洞阳公祠飨堂的最初创建者 ,且是洞阳公顾可久门下士 ;真武殿中之铜像 ,乃明刘伯温所铸。其中关于东林书院石坊一事 ,反映了其落成前后的因果、宋杨时及后人讲学于斯之事迹 ,以及顾宪成“东林党”之起因。  相似文献   

10.
明代士风訾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士农工商,古称“四民”。士为“四民”之首,社会风气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于士风的好坏.梁启超《新民说》列了一幅《中国历代民德升降原因表》,以东汉“民德”为最高尚,明代次之,表现为“尚名节”。他所说的“民德”,实际上指士风。所谓“尚名节”,如果指方孝孺、杨继盛和东林党一类人,大致不差。但在总体上,明  相似文献   

11.
对比英语、汉语、朝鲜语、日语四种语言的宾语,人们会发现它们存在很多异同。而这些异同点会为外语教学、翻译及第二语言习得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学意义的消解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商品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大潮冲击下 ,文学面临着意义的流失与消解。文学的这种现状是与整个人类文化的困境紧密相关的 ,是人类发展特殊阶段上的必然产物。中国当代文学应致力于意义的探寻与重建 ,这表现为在对现实的清醒认识的基础上对理想的重新肯定 ,对现实中的物欲的批判性把握 ,以及对人类生存意义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原型理论有四个重要方面:人格面具(persona)、阴影(shadow)、阿妮玛(anima)和阿妮姆斯(animus)、自性(self)。从以上四个方面来挖掘和分析《远大前程》中的郝维仙这一悲剧女性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她的悲剧有着其自身的人格面具、阴影、阿妮玛和阿妮姆斯、自性等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从美语、英语差异看美语固有的活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论述了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在语法运用、单词拼写和遣词造句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这些差异充分体现了当代美语既保持英语传统又从传统中革新的特点。并从这些差异的分析上进一步论述美国英语由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语言由繁趋简、活泼生动、富有表现力  相似文献   

15.
OnthePrinciplewithListeningandSpeakingintheLead¥LuDongAbstract:Thisarticledealswithwhattheprinciplewithlisteningandspeakingin...  相似文献   

16.
圣西门的实业思想与法国近代的工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圣西门的思想以实业理论而著称,这一理论认为近代社会是实业社会,以实业活动为基础,以创造财富、造福人类为目的;为此必须努力发展近代工商业,实现工业化;圣西门还就发展法国新型的金融业和改进农业经营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圣西门的实业思想和工业化主张成了第二帝国时代工业化的主导思想,对法国近代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然的和谐     
科学创造文明 ,也使世界受到损害。当代人的生存被合法地虚无掉了 ,这种合法化的生存危机只有通过艺术的“解合法化”才能克服。艺术是人类感情的全音阶 ,能够使人意识到生命的真实存在。人与世界的和谐 ,是自然而然地拥有的。只是由于人的不断超越 ,这种本然的和谐被遗忘掉了。艺术能够引导人们回归人与自然本原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对城市景观小品需求增大。速生的景观小品设计质量参差不齐,即使是设计质量较高的景观小品也因奢华而与绿色环保的时代要求相去甚远。景观设计将野草文化、就地取材纳入设计理念中,可以实现在绿色城市背景下景观的人本表达。  相似文献   

19.
美国后现代小说家多克特罗的小说《拉格泰姆时代》,以历史事实与虚构故事相互交织,构筑了一个历史人物与虚构人物的共同世界;使文学政治化,政治历史化。它表现了历史人物和虚构人物都被无法控制的经济和政治力量所异化的命运,也讲述了一段作为拉格泰姆音乐撰写的历史,从而构成了一部节奏明快的新历史主义小说文本。  相似文献   

20.
广告语与幽默语的顺应性特征有显著的可比性。广告语是通过顺应受众、"投其所好"来达到目的。顺应受众是显性的"褒扬的"顺应过程;使受众顺应广告语者的目的、产生购买行为则是隐性的顺应过程。幽默语的特点是:幽默制作者有意违背或不顺应受众或听者的预期,这是一个显性的不顺应过程;而通过某种"线索"或"关联"(即隐性顺应因素)引导受众朝意想不到的或隐性的意义上思考,这个意义就是幽默制作者的意图,这是一个隐性的且具备"贬损性质的"顺应过程。广告幽默语具备广告的特征和幽默的顺应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