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中指出:“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它体现教育的社会性与阶级性,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智育、体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共同育人。”基于此,在高校的公共体育课教学活动中,也应从育人的总体目标出发,寓德育于体育教学之中,自觉主动地把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体育教学的课堂内外,延伸到学校的各项体育锻炼活动中去。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寓德于体育教学之中,笔者的实践和体会是:  相似文献   

2.
从体育的德育形式价值、体育的德育精神价值、体育的德育科学素质价值等几个方面 ,全面阐述了体育对人类道德精神的形成、发展和定向的重要作用。为体育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功能的发挥 ,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高校公共理论课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内涵及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公共理论课较之其它课程的鲜明特点为教学内容的即时性、知识体系的综合性和教学成果的实效性,由此决定了公共理论课教师职业道德具有政治道德、学术道德、思想道德等丰富内涵。因此,加强公共理论课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着重处理好理想信念与教育目标的关系、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教书与育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高校体育文化内涵、结构、特征和功能的分析,可以揭示出其在育人中的积极意义,高校体育文化在大学生道德建设中具有精神动力价值。因此,应重视和加强高校体育文化的研究和建设。  相似文献   

5.
高校网络德育创新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德育面对经济全球化、科技国际化、文化多样化、信息多元化带来的各种新的道德困境和问题,必须重新审视21世纪学校德育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整体性和战略性思考。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研究网络德育环境、明确网络德育目的、内容,积极探索网络德育创新路径、提高德育实效性是摆在高校德育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旁观者现象本质上是旁观者这个群体的"不作为"、放弃承担相应道德责任的现象,给高校德育带来众多的负面影响。高校德育应该通过加强确立育人为本的高校德育理念,健全高校德育工作的领导体制,构建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德育内容体系,高校德育方法的改变以及提高高校德育队伍的能力与素质来抵御旁观者现象的冲击。  相似文献   

7.
高校公共体育课理论教学是高校体育学科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对体育实践教学的重要补充、指导和提升,足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实现高等教育化的必要途径.高校公共体育理论教学是以竞技为核心的理论教学体系,是研究竞技的理论,并由此拓展出高校体育教学应有的层次和深度.  相似文献   

8.
当前高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反映出关心主题的缺失。诺丁斯的关心理论强调以人为本与教师的榜样作用,重视道德情感的作用与道德关系的建立,并倡导生活化的道德教育模式。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德育意义对高校道德教育在德育内容、德育形式与德育氛围上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人的全面发展 ,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最终目标 ,而道德又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高校是育人之重地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则义不容辞。本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 ,分别阐述了我国高校德育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及作用 ,并对我国高校德育于人的全面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 ,最后 ,从改变德育旧观念建立德育新机制两方面人手 ,对高校今后德育工作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公共生活中出现的"道德悖论"现象中闪现着大学生群体身影,折射出高校德育话语面临着在生活德育化与德育生活化交互转化进程中产生的"失语"困境。针对公共生活元素的强力涉入,高校德育话语必须进行"生活化"转向,通过话语体系构建、意义架构、权力共享的自我呈现等途径对公共生活的理念、秩序规范、实现路径予以重塑,不断提升话语有效性与阐释力,以适应与公共生活间的契合需要。  相似文献   

11.
高校人文教育的德育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需要强化人文教育,并通过人文教育加强和促进大学生德育;人文教育具有德育的理论动力功能、载体功能,实现人的道德需求的功能,能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融合.我们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将人文教育融于生活,发挥人文教育的德育功能,开展全方位、立体化的人文教育,以有效地发挥人文教育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2.
借鉴道德发展理论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主要包括道德发展观、道德教育观、教育主体观、教育渗透观和德育方法论。这些理论对我国德育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探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将其理论和思想借鉴到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是道德建设的前沿阵地,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的德育工作显得滞后,缺乏时效性,高校的德育教育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发挥德育在育人中的主导作用,推进高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4.
借鉴道德发展理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主要包括道德发展观、道德教育观、教育主体观、教育渗透观和德育方法论.这些理论对我国德育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探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将其理论和思想借鉴到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网络道德:高校德育的新课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道德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它为高校德育创造了全新的机遇 ,同时也对高校德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塑造网络道德主体、培养网络道德人格、加强网上道德教育是大学德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体育文化是高等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院校的教学育人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应该加强高校校园体育设施、体育意识文化、体育行为文化的建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进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乃至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不仅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优化学生德育工作的关键抓手,其德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导向、调控、评价和激励四个方面。在高校资助育人体系中,要始终坚持以德育为中心的价值导向,通过完善资助育人政策、培养高素质资助师资队伍、创新资助工作理念、推进资助工作与其他学生教育工作的相互融合等方式充分彰显其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8.
德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立德树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德育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我国高校德育模式仍带有浓厚的传统德育的特征,存在着理性与情感、理论与实践、主体与客体多维度的二元对立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校德育目标和价值的实现。情境德育通过构建形象生动、意蕴丰富的道德情境,让受教育者在情境中感受、想像和体悟,完成知、情、意、行等方面能力的综合性学习。通过构建知行合一的德育目标、视界融合的德育主体、情理交融的德育内容,能够有效消解传统德育模式中存在的二元对立问题,让高校德育成为深深植根于受教育者心灵和行动之上的德育。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高校德育是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以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促进学生的发展来实现德育自身不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为此,必须通过构建主体参与式的高校德育立体网络,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发展学生的道德能力,完善学生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20.
目前大学生存在上课态度不端正、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学习道德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高校德育的偏颇以及学生自身约束力不够等有关。现有学生综合测评体系存在考试分数比学习过程重要、德育和体育加分限制较多以及对学生学习道德的评价几乎没有等不足,需要建构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构建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诚信约束力,有助于改善高校校园学习环境,有助于检验高校德育工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