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生存意识”为视角,评析了抗战时期发生在整个中华民族生存危机中的小说创作。指出了抗战时期小说创作中群体生存意识的发展轨迹,理析了抗战时期小说创作中生存观念的嬗变与分野,是我们今天对过去时的抗战小说的再认识与再评价  相似文献   

2.
“2008重庆‘抗战文学与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由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重庆市抗战文史研究基地主办,于2008年12月7日在重庆召开,参会的有海内外专家学者80余人。大会就抗战文史资料的整理与研究、抗战时期的中外关系与中国全民抗战、抗战时期的区域文学与大后方文学、抗战时期的文艺政策与文学理论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取得丰硕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3.
凤媛 《学术月刊》2024,(2):166-174
《不成问题的问题》是老舍对抗战大局和抗战文艺综合而深入思考的一种集中体现。它既是老舍反思抗战文艺重宣传、轻艺术的一种转向,也是他深受抗战时局之刺激和抗战建国理想的感召,思考抗战文艺如何更好地反映现实,进而为新中国的未来建设服务。在这一过程中,老舍作为文化审视和人性批判者的意识被再度激发强化。他借树华农场这一经济实体在抗战时期如何运作的细致剖析,从经济问题延伸到了文化和人性问题,也牵涉出对抗战文艺如何处理“情”与“理”之关系的多重思考。老舍的“情”“理”之辩,融合了他对抗战社会内在运作机制的犀利观察,实践了他对抗战文艺如何切实突进现实与生活的新思考,也寄托了他对抗战文艺淬炼民族文化传统、参与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殷切期待。  相似文献   

4.
这是王克非、郑学凤两同志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而撰写的论文。文章对抗战时期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和新时期的“一国两制” 的特点及其必然联系进行了论证。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作者通过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过程的分析,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努力起了主导作用,但国民党政府的政策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某些改变,表示愿意有条件地同中共联合抗日,也是国共再次合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第二部分,作者通过对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不同阶段的几个重大战例和重大事件的介绍和评述,指出:在八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武装,为巩固和加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彻底打攻日本帝国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国民党政府虽然从未彻底放弃和根本改变反共反人民的立场,但在当时内外强大舆论的压力下,对日寇的入侵也曾进行过认真的抵抗,尤其是国民党军队中的许多爱国将士,在对日作战中表现出了不惜流血牺牲的英雄气概。抗战时期的不少著名战役,就是在国共两党两军密切配合、互相支援、并肩作战的情况下取得重大胜利的,如平型关战役、台儿庄战役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抗战的胜利,是国共合作、团结抗战的胜利。第三部分,作者通过对抗战时期国共合作的基本情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的街头剧“好一计鞭子”并非纯粹地道的本土创作,它们都是根据西方故事改编而来。“好一计鞭子”经常在街头或广场演出,拆毁了隔离演员和观众的“第四堵墙”,使劳工大众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戏剧中来。抗日救亡是街头剧的唯一主题,借助口号、歌曲等的感染力,“好一计鞭子”激发了观众的抗战热情。“好一计鞭子”在抗战前后的大江南北广泛演出,为向民众宣传抗战思想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意识"之觉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辉 《中州学刊》2005,2(5):152-155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意识"的全面觉醒,其核心在于文化"民族性"意识的觉醒.这一觉醒的契机源于抗战时期文化人的极度活跃和"文化抗战"论的兴起、"新启蒙运动"的影响以及大量党内外文化人奔赴延安,这一觉醒有力地推动和加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是构成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体系乃至整个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在目前学界的抗战文学研究中,对“文学昆明”的研究一直只停留在西南联大文学研究层面,而没有对作为“文学空间“的昆明在整体上进行挖掘、辨析、考察.通过对抗战时期“昆明形象”的呈现,丰富抗战时期文学乃至中国现代文学的表现内涵.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本着文艺为抗战服务的观点,老舍改变个人的创作意向,选择通俗文艺作为抗战的工具和武器。本文主要就“文章下乡,文章入伍”、“旧瓶装新酒”、“文字俗,意思也要俗”以及通俗文艺与大众文艺的区别等方面试论老舍抗战时期的通俗文艺观。  相似文献   

9.
抗战前 ,由于中国人口分布不均和边疆形势的日益恶化等原因 ,“移民开发西北”思潮风行起来 ,上至政府要人下至平民百姓纷纷就移民开发西北问题发表意见。“移民开发西北”思潮的出现反映了中国当时面临的种种危机 ,在一定程度上为抗战时期的西北开发作了思想上的准备。但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 ,抗战前的“移民开发西北”思潮并未取得多大实效 ,不过这一思潮的产生为当今的西部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作为迁建区的北碚文化圈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成为民国时期一个典型的文化个案。本文梳理了北碚文化圈的形成和北碚抗战文化的历史内涵 ,并试图从保护与开发北碚抗战文化资源的角度 ,对打造“文化北碚”的北碚发展战略提出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岳奎  郭倩 《社会科学》2021,(2):133-144
抗战时期是中国共产党走向世界的关键时期。中共意识到仅有抗战行动还不够,还需在根据地以外进行自我引介,及时宣传自身的抗战主张,从而塑造和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抗战形象。1937年12月,中共决议在武汉成立中共中央长江局,专门负责宣传中共抗战的方针、政策,报道中共抗战之进程以及联络民主人士和外国友人,扩大中共在国内外的影响。中共中央长江局在国统区通过创办《新华日报》、《群众》周刊等报刊,积极组织和参与外事活动,向外界宣传中共的抗战主张。中共中央长江局为巩固和扩大抗日统一战线,争取港澳侨胞、华人华侨及外国人士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支持与援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直至1938年10月,因武汉沦陷而撤销,中共中央长江局及时有力地塑造、传播了中国共产党抗战引领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12.
“陈史之争”透视彭思云,陈鸿建弹指一挥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五十周年。时值此刻,回顾过去中国抗战时期的“陈纳德、史迪威之争”,恐怕不难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了解蒋介石在抗战紧要关头(1942—1944)对日态度以及美国当时的对华政策与对日作战之策略...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继承光大了苏维埃工农民主制度,成功地在各抗日根据地实施了新民主主义宪政。党在抗战时期实现新民主主义宪政的理论与实践,在争取抗战胜利,推进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以及增强党自身的凝聚力等方面,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强 《齐鲁学刊》2022,(3):153-160
在抗日战争语境下,妇女节与儿童节受到各方人士的广泛关注,妇女节和儿童节影像是抗战文学中的重要元素。战时中国历史语境中的妇女节和儿童节反映到文学之中,呈现为热烈的抗战动员景象。由此,战时中国文学的妇女节和儿童节书写,成为颂赞和制造为民族国家献身的“新妇女”和“新儿童”形象的重要一环,这时期的文学对妇女、儿童响应民族国家抗战的呼唤,是以忽略妇女儿童自身的主体性为代价的。因此,不少战时作家的妇女节和儿童节书写发出了“谁的妇女节”和“谁的儿童节”的疑问,一些作家由号召妇女、儿童参与抗战的“附和者”角色转向了“质疑者”立场,他们的创作从民族国家话语的笼罩中顽强地庇护着妇女和儿童的主体性价值。战时中国文学所呈现出来的妇女节和儿童节影像,一方面深刻勾连了抗战时期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脉络,另一方面又传达出作家文人对于妇女和儿童这两类人群的独特思考,为战时中国历史语境中妇女节和儿童节纪念留下了重要一笔。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坚持抗战,促进根据地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在根据地大力提倡“吴满有方向”,放开农民致富的手脚,并实行了减租减息、精兵简政、生产自给等一系列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通过积极组织农业生产,大力支援农业,大大提高了根据地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积蓄了雄厚的物质力量。重温党在这一时期所实行的富民政策,对当前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在宋美龄直接领导下,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改组成领导战时妇女工作的全国性的妇女组织.为领导和团结妇女从事新运工作,宋美龄参与“新运妇指会”一系列的公开活动,直接领导全国妇女从事抗战工作,并动员政要夫人和海外华侨妇女从事妇女工作.宋美龄并通过报纸、期刊杂志、电台、发表演说等方式,动员和宣传中国妇女参加抗战事业,向国际、国内宣扬战时妇女工作.宋美龄领导战时妇女工作亲历亲为、团结各党各派,其相对开明的做法,使“新运妇指会”得到社会各界认可,奠定了“新运妇指会”在战时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今年11月5日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著名的出版家、杰出的新闻记者邹韬奋诞辰100周年。韬奋很早就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九·一八”事变以后,他旗帜鲜明地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全国团结抗日号召,积极投入到抗日救国运动中去,对于唤起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年一代,起了“先锋”、“号角”作用。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的时候,我们探讨一下抗战时期韬奋思想的发展和升华,以及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对于继承革命传统、教育青少年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对党员干部进行了深刻且广泛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党员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宗旨、阶级政策以及文化基础等方面的教育,有效提高了根据地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政治能力以及文化水平,为中国共产党取得抗战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抗战时期形成的以制度为保障、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以“关键少数”为主要推动力的教育方式,为革命年代党的斗争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卫金桂 《兰州学刊》2004,(5):262-263
抗战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的时期。本文从抗战与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思想形成、中共军事思想的创新、新政权建设思想的构想、中国化文化思想的确立、民族区域自治思想具备雏形、外交思想的转变几方面 ,论述了抗战对中国共产党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被毛泽东赞誉为“新华军”的《新华日报》报人对党的群众路线有着明确的认识,在办报中坚持说真话,注重大众化,热心服务群众,真情关注民生,主动与读者沟通,积极加强互动,使党的群众路线得到了有效的贯彻,充分发挥了党报的“喉舌”和“向导”作用,为夺取抗战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也为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