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水江文书是苗侗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透露了苗侗民族传统社会的诸多历史信息。笔者在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清水江文书·天柱卷》中就有不少汉字记侗族语言的单字和词汇。本文精选20份契约文书并从中选取具有典型特点的10个侗字,结合地方史志,具体考证并分析这些侗字的本身意义,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清水江文书提供必要的侗族语言线索。  相似文献   

2.
清水江文书是反映贵州清水江流域苗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的民间史料文献,具有文本数据的独特性和文献价值的不可替代性。本文详细分析了清水江文书前五十年研究成果的类型,总结出三个阶段一个中心的研究特征,并对清水江文书的后续研究和清水江学的研究,从宏观规划到微观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开题论证会在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成功召开。会议围绕着"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开题的相关情况进行了热烈地讨论,认为清水江文书数量大、时间长、内容丰富、有归户性,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以清水江文书为主要内容的研究与交流,使清水江学的建立有着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随着清水江文书的收集、整理和出版,越来越多的文书受到各级政府部门、学术界的重视。如何有效保护、高效利用文书成为一大问题。同时,传统的文书征集方法遭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困难和问题,因此,探索建立有别于其他文书保护模式的清水江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清水江文书乃是极为珍贵的世界记忆文化遗产,也是可与敦煌文书、徽州文书并埒的三大文书系统。凭借"采山之铜"以铸新钱的材料挖掘、征集、整理和公布的功夫,必将开出以新材料研究新问题获取新成果的繁荣学术局面。至于不断拓宽专题探讨分析范围,同时也注意交叉综合研究,采取微观与宏观结合,契约文书与典籍文献结合,田野调查与案头作业结合,即多种材料和方法齐头并进互补共用的方法,也必然有助于我们走进清水江文书的世界与清水江文明的世界,走进乡民生活的世界和分土中国的世界,最终则将地域性的清水江学提升为国际性的专门显学。  相似文献   

6.
民间分布式保护模式作为解决清水江文书抢救保护困境的新思路,自2007年提出以来至今,其理论基础、前期准备已趋于成熟,进入初步实践阶段。本文就清水江文书民间分布式保护模式示范点建设的目标、步骤、机制建设、数据库建设等问题进行阐述,反思、总结实践初期的经验教训,从清水江文书民间分布式保护模式的实践层面上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7.
锦屏文书,也称"清水江文书",是贵州省锦屏等清水江中下游侗、苗族地区封建林业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它遵循和反映了该地区林业的客观规律,是维系该地区经济和社会秩序的习惯法。锦屏文书曾经对清水江流域地区林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生态的繁荣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对当今的现代林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清水江流域是中国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重要聚居区之一,同时也是中国传统糯禾的主要产区之一.笔者在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苗侗民族在清水江文书中使用一组特殊计量单位来计算传统糯禾的田地面积与收成产量。本文以清水江文书为中心,结合地方文献资料,具体考证并深入分析苗侗民族关于传统糯禾特殊计量单位的历史源流和主要特点,进而揭示了苗侗族的特殊本土智慧.  相似文献   

9.
尽管清水江文书已有50万件的估计,但已探明的明代文书只有13件,且地域只是下游地区的三穗、天柱、锦屏3县。然而13件文书遗存却是该地区弥足珍贵的文物,又给我们研究这一地区明王朝时期苗侗民族经济社会史提供了第一手历史文献资料。更重要的是,在对文书契式的书写格式研究可以确认几点认识,第一,明代清水江流域有成熟的契约文书;第二,明代清水江流域契纸是徽州契约的移用;第三,明代契纸是清代契约的模版;最后,作为“边疆”的少数民族地区不断地纳入国家行政区域是文书流行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明代以来清水江文书书写格式的考察,揭示了明清时期契约文书在贵州清水江这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和使用情形。自明至清,清水江地区的契约文书书写格式经由了规范到灵活多变的过程,同时亦多与地方社会文化相契合,颇具地域性、民族性的书写特点。更为重要的是,契约文书的传播、使用及书写格式的变化,反映了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法律观念的增强和固有习惯的变迁,进而言之,即从“插草为界”的“无法”习惯逐渐向“各具契纸”的“有法”习惯转变。而契约文书的传播和书写格式的变化,亦为观察不同地域生活习惯变迁和民族融合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民间手写文书在用字上很不规范,常常书写俗字、通假字等.此类用字问题也是民间文书整理工作中的棘手问题.文章对《姜元泽家藏契约文书》中有关俗字的误释、漏释问题进行了辨析与补正,并强调指出对民间用字的释读要力求准确和规范,而对于像清水江文书这类弥足丰富而珍贵的民间文书尤应如此.  相似文献   

12.
清水江文书不仅忠实记录了清水江流域苗侗民族混农林复合文明系统的发展历史,而且蕴含着古朴而独特的经济诚信思想,对于深陷"风险社会"困扰的中国经济诚信伦理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具有数量大、时间长、区域广、价值高等特色的清水江文书是深入了解西南地区和乡土中国的第一手珍贵资料。土地买卖、地权转移是清水江文书的主要种类,“白契”、“红契”并存而又以“白契”为主的文书显示出了地权转移“亲房优先购买权”、“典卖”或“借钱借谷以田抵押”、“亲属间买卖以市场惯例操作”、“中人或房族人作证”、“多不惊动权力机构和政府”等特征;约定俗成的习惯性规制及其房族亲族等的仲裁作用使得清水江流域的地权转移在近代一直稳定存在和延续,并使土地资源因人口分化与经济变动得以顺畅而有效的配置。又其地权转移文书的内容与书写格式与汉族地区的极为相似,表明近代清水江流域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活动、市场经济因素与江南经济发达的农村相比差别不大,甚至某些方面更加灵活和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14.
中国侗族主要聚居在黔、湘、桂三省交界处的清水江和都柳江流域,而又以清水江流域的侗族为最多。明清以来的地方志对侗族生活习俗有较多描述。本文对清代几部重要的贵州地方志中所见部分侗语进行考释,以期对当下清水江文书研究提供一些少数民族语言学的背景材料,并为清水江学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清水江文书是徽州文书之后,目前所见第二大民间契约文书系统。它不仅充实或完善了中国民事法权体系的认知内容,而且丰富或扩大了明清以迄民国社会经济史的探讨题域,既提供了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资料来源凭借,也初步奠定了形成国际性显学——清水江学——的基础。扎实认真地开展清水江文书的整理研究工作,不仅标志着中国古文书学又有了新的资料与成果的积累,而且象征着创建乡土文献学基础学科已势在必行,必须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开展前期性的拓荒工作。  相似文献   

16.
清水江流域是中国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重要聚居区之一,宗族组织在地方社会中发挥了很强的组织、协调作用,宗族活动渗透于清水江流域民间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明清以降遗存下的清水江文书就是例证。本文拟以高酿镇地良村文书为例,梳理文书中父子、兄弟、女性等人名的书写程式,分析事主宗族性身份和宗族门房支派层级关系的表达方式,进而探讨宗族在家庭内部、宗族内部、不同宗族之间契约签订中的渗透度,以期了解宗族在维持家庭延续性和宗族凝聚力中的实际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7.
清至民国时期,清水江流域由产权利益、价值和界址不清引发的林权纠纷大量增加。国家对清水江流域的控制逐渐加强,林业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汉文化的浸润也促进了林权纠纷解决机制的嬗变。和解、调处、神判、鸣官并存,习惯法、林业契约和碑刻有很强的权威性和威慑力,注重合意的民间解纷程序逐步让位于带强制性的国家解纷程序。国家正式的纠纷解决机制和少数民族纠纷解决机制在长期的竞争和融合中不断进步,有利于清水江流域和谐、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清水江文书是一种活态的民间契约文献资料,直接涉及清水江流域土地制度、财产转让、地权股权、婚姻家庭、社会治理等多个方面,是了解清水江流域乃至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从证据学角度看,其既是民事权利的凭证、还原历史真相的见证,又是民间证据制度的载体,也是构建清水江学学科的依据,有助于重新认识和评价我国封建社会乡民的证据维权意识和民间的证据制度,对于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战略具有积极的文献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9.
经过八年艰辛努力的整理考证工作,由贵州大学国家社科重大招标课题“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张新民先生主编的《天柱文书》,作为贵州省清水江文书编纂委员会主持编纂的清水江文书系列首批重要成果之一,最近已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精装8开22册,著录文书七千余件,字数960万,乃文书学集大成的重要成果,乡土文献整理的又一影响深远的历史性创获。  相似文献   

20.
清水江文书有关田地买卖,多涉及"田边地角"的权属交易,这是清水江文书区别于其它区域田地买卖契约的最大特色,构成混农林经济的显著特征。"田边地角"确认林地和田地的边界,是了解"林农兼作"的切入点。田主对"田边地角"一定范围内的树木和荒地享有所有权,在田地买卖中可以保留或出售。"田边地角"所涉的田地多为岭子田和山冲田,且常分布于群山环抱的林地中,因而多用于种植禾,故林间开辟田地种植禾是林间套种的特殊方式,而"田边地角"的荒地多用于种植旱禾以及培植以杉树为主的林木。"杉禾间作"是清水江流域苗侗民族林粮间作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