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人口迁移出现了新态势,以农民工回流创业为表征的新的人口红利正在乡村形成。农民工返乡创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性补位,是长期"民工潮"及其影响下的中国乡村实践自我变革的一种现实需求,乡村发展的主体缺位也呼唤着农民工返乡创业,而既定制度与政策体系基础上的乡村振兴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产生一种内在需求。农民工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诸内涵——现代农业体系的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生态宜居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等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关联,可成为未来精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依赖主体。因此,应当在增强农业基础发展动能、巩固保护型乡村基本制度体系、提升人力资本、完善公共服务供给等多个层面建立健全农民工返乡创业助推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社会支持要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大学生在乡村建设中责无旁贷。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有利于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由于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开放性和社会性,大学生获取资源的能力有限,因此全社会应在政策、资金、教育等方面对其进行有效支持,确保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活动顺利开展,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三农”工作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阶段。乡村振兴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战略支撑。乡村振兴战略之“三重逻辑”的背景、“三个现代化”的任务与“四项遵循”的原则构成了其基本意涵。立足于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背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在把握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现代治理三个基本着力点的前提下,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发展开启了新篇章。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返乡创业人才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此时,农林高校肩负起培育返乡创业大学生的重任。要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向和返乡创业能力,创新环境、创新课程、创新师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以及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是重要基础,据此可构建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模型,并在模型的基础上从上述五个方面提出提升对策,形成有农林高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5.
"一号文件"连续15年关注"三农问题",今年更是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确定了总体要求,明确了目标任务。这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必将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乃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写下划时代的一笔。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产业兴旺离不开基层党建工作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在乡村振兴战略驱动下,更多的农民工返回输出地进行创业,带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农民的快速增收。基于湖北省咸宁市170名返乡创业者的调查,比较分析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模式及其创业绩效,研究发现,相比资源驱动型模式,总体来看经验驱动型创业模式下的创业绩效更好,尤其是在服务业领域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我们的研究将有利于对返乡创业农民工的指导和精准扶持。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导致了农村社会的"空心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河北省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激发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是实现乡村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个人特征、经济环境、政府政策、基础设施、创业融资环境以及创业教育培训六个维度,深入挖掘河北省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8.
建设美丽乡村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文章从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美丽乡村建设人才困境的成因,提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是解决该困境的主要力量之一,进而给出提升返乡创业农民工创业效率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而要实现共同富裕,就离不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让亿万农民共享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成果。乡村振兴战略与共同富裕的政策内涵和内在机理具备高度一致性,共同富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背景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与方向,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与实践前提。但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乡村产业发展困难重重、乡村振兴内生发展动力不足、乡村社会“空心化”现象仍然显著。因此,应不断完善公共资源配置,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完善农村政策保障,解决乡村“空心化”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民群众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抓,提升农民群众精神风貌,才能激发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应当承认,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仅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持久的精神动力和重要保障,而且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价值遵循,所以必须突破培育主体重视不够、培育客体动力不足、培育环体相对失衡的困境。对此,应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引导作用、全方位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优化社会环境等方法来应对。  相似文献   

11.
“三农”工作始终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念兹在兹,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并在党的十九大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特别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论断,充分说明抓“三农”工作是党的性质宗旨和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决定的,对待“三农”的态度、抓的力度必须一脉相承、一以贯之。  相似文献   

12.
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重点在农村,在于农业农村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特别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文章围绕着全面乡村振兴递阶推进、风险挑战及战略前瞻三方面,以理论研究结合实际案例的方式进行阐述。通过概念辨析,分析了乡村振兴的模式选择、机制设计、路径选择,同时对实际工作中的组织保障、能力建设、政策体系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返乡创业已经成为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力量,其发展具有深刻的经济社会背景和现实发生条件。随着我国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和农村产业基础的日益夯实,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在部分地区逐渐完成从“退回来”(被迫式返乡创业)到“跑回来”(主动式返乡创业)的转换。近年来,处于珠三角经济辐射带的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通过减少和消除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信息、成本和能力障碍,激发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内在积极性,为提炼政府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逻辑提供了重要的案例研究素材。  相似文献   

14.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实现长效脱贫、走向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全面推进高质量乡村振兴战略,提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率,需准确把握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文章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为主线,进一步阐述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所内含的五大目标任务及其内在逻辑和有机联系,探讨新时期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若干问题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葛宣冲  张桂金  韩克勇 《东岳论丛》2019,40(11):132-140
本文利用CLDS2016年调查数据,考察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农村的流动性及其现代化进程对乡村建设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村庄的流动性与现代化进程与村庄建设意愿显著相关,并影响村民的乡村建设参与意愿;第二,农村居民的现代性不断增强,个体化程度不断提高,乡土性逐渐衰弱,导致乡村建设参与意愿下降;第三,流动农民工中的返乡村民有着更强的乡村建设参与意愿。实证结果表明,乡村的流行性和现代化过程对村庄公共精神的影响是复杂的,要实现乡村的重新整合,既要继续乡村的现代化,实现村庄由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过渡,又要促进流动农民工返乡就业,从而重建社区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通过对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30个县1000个村的1720名返乡创业者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结果发现,现阶段我国返乡创业农民工呈现出地位相对更高、亲友创业普遍、互联网涉入程度低等生存状态。创办企业呈现出企业存活率高、创建方式单一、企业业务多与创业者原打工经历相关等发展现状。农民工返乡创业目前主要存在资金支持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经营环境严峻等问题。在当前背景下,要通过农村创业商事改革、加强创业培训、加强农村信贷支持、鼓励差异化竞争、理顺村企关系等方式来进一步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是补齐农业农村现代化短板、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全面推进中朝边境民族乡村振兴,对巩固边境地区长期稳定、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丰富中华文化“基因库”、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中朝边境乡村全面振兴面临以下困境: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不足、乡村文化振兴载体缺乏、乡村治安防范能力降低。全面振兴乡村路径应该壮大特色优势产业,聚集乡村人才,增强乡村内生动力,以民族传统文化为载体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提升治安防范能力,维护边境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8.
侯诺  梁振华 《理论界》2020,(3):70-77
近几年,脱贫攻坚一直是国家工作的首要任务。如今,乡村振兴将与脱贫攻坚共同推动我国农村地区持续发展。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在战略要求、发展主体、体制运行方面具有较高的契合度,但二者在战略层次、政策对象、发展目标方面存在政策差异。基于对案例地乡村振兴与脱贫的实践分析,案例地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衔接期工作效果显著,但也面临产业发展困境、青年返乡创业困境及村民参与度不高等挑战。对此,案例地应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角度鼓励原住民参与、保证帮扶干部工作稳定性等,从而推动乡村振兴实施。  相似文献   

19.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要注重激发农村消费需求,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当前我国农村消费发展受诸多因素约束,如农民收入水平相对偏低,消费支出受限;农村消费环境亟须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消费结构层次较低,消费观念有待引导;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消费侵权现象时有发生。破解农村消费力的约束因素,提升农村消费力,应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消费环境;加速产业结构升级,培育科学消费观念;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相关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以全面推进和实现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从国家高度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做出了统筹规划,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仅仅是实现全体农民富裕的有力举措与坚实保障,更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经济实现形式,因而亟需在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之下,解析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乡村振兴战略,探索以集体经济带动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目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存在诸多问题,农民、集体“能人”以及集体经济组织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生产主体能力有限,包产到户经营体制的短板不利于农业生产方式与乡村治理现代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与共同富裕目标不对接。为此,必须始终坚持党对“三农”的集中统一领导,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乡村治理现代化,以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