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犁的抗战小说由于描写了根据地人民在抗战中的成长历程可以被归入广义的“成长小说”,然而,在这种集体性叙事中却潜藏着更多的个人的声音。由于两种声音的矛盾冲突,孙犁的作品在主流文学中呈现一种边缘景象。当年对于他作品的评价,不管是肯定还是否定,都留下了鲜明的时代印记,让今天的我们真切感受到意识形态力量对于文学的介入。  相似文献   

2.
郝蕾 《社会科学论坛》2005,(18):149-151
孙犁的抗战小说由于描写了根据地人民在抗战中的成长历程可以被归入广义的"成长小说",然而,在这种集体性叙事中却潜藏着更多的个人的声音.由于两种声音的矛盾冲突,孙犁的作品在主流文学中呈现一种边缘景象.当年对于他作品的评价,不管是肯定还是否定,都留下了鲜明的时代印记,让今天的我们真切感受到意识形态力量对于文学的介入.  相似文献   

3.
杨士斌 《江汉论坛》2008,(2):122-127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文化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型:新文化运动为代表的外转和抗战背景下的内转.孙犁的抗战小说便是典型的文化内转背景下的产物.民族解放运动的召唤,文化回归思潮的影响,使孙犁自觉地作出了向内转的选择:在主体意识上,在创作题材上,在关照对象上,在艺术手法上透过现实向传统汲取营养,在其抗战小说中深刻地揭示了我们这个古老民族面对强敌入侵展现出来的精神品格,展示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民族风俗画.  相似文献   

4.
叶诚生 《东岳论丛》2011,32(11):103-107
如何叙写革命、如何呈现解放区的现实人生,在解放区文学实践中有着值得总结的丰富性。赵树理和孙犁分别表征着解放区文学的两种最具个性价值的文学实践。由于在创作对象和价值立场上一直有自觉的选择,赵树理的小说往往既能印证解放区文学的目标期待与宗旨,同时,其特殊的问题小说意识及其形成的"问题叙事"还能表现出某些尖锐的思考。孙犁则以不凡的创作实绩构筑起一个革命"史诗"之外的抒情叙事体式,显示了乡土叙事形神兼备的新进境,也确保了解放区文学理应具有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5.
在 2 0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兴起的乡土小说创作中作家大多以批判式的眼光审视农村 ,如许杰、鲁彦、彭家煌、蹇先艾、台静农等人的笔下 ,更多是对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宗法制农村封闭落后的揭露 ,对远离现代文明而继续延续的古已有之的习俗的提示 ,直视宗法制农村的凝滞。废名在同一时代出版了乡土小说《柚子》、《浣衣母》、《竹林的故事》、《河上柳》、《菱荡》……与许杰等人相比 ,我们不难发现废名小说明显的“异质性”。他的小说一反同时代乡土小说作家沉重的笔调 ,极力涂染的是乡村世界的恬静天然 ,充满田园牧歌色彩。在对这一时期乡土小说…  相似文献   

6.
彭家煌是“五四”乡土小说作家群中的优秀一员,他以溪镇为自己着力表现的乡土 世界从社会历史、文化风俗、人性与人的价值等层面对溪镇人的生存状态作了充分展示。通过对 封建传统的批判,显示出小说内在的科学与民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真善美的极致"一直是孙犁执着坚持的文学追求。在这样的文学观念影响下,"阶级"和"革命"等意识形态话语在他的小说中被"装饰"成优美的田园风光,变成了一幅有待发现的"风景"。在孙犁笔下,风景并不是仅仅存在于审美层面,而是包含着鲜明的意识形态内容,而这样的意识形态内容是作家主动渗透和主观建构的。"革命风景"在孙犁小说中真正成为了主体和客体相互建构,个人与时代相互纠缠,自然、历史、时代相互渗透的文学景观。在孙犁笔下,看似云淡风轻的田园风情、温情脉脉的人性人情,其实都包含着抗战背景下多种话语的张力书写;看似革命话语统编一切,但人性话语却在张力书写中成为风景的一极,最富艺术的生长力和时代的穿透力。这样的书写范式,主观上迎合了时代的要求,客观上开拓了革命话语的书写空间,使得孙犁小说的风景书写呈现出丰富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8.
陈联记 《河北学刊》2022,(4):120-125
孙犁抗日小说中少有战争的血腥和恐怖,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对乡土民风的形象描写和丰富细腻的情感叙事,他以具象的生活画面展现民众整体的内在心理情感,发掘民众觉醒的情感力量维度,由“家务事、儿女情”向“同志爱”的升华实现了从人物个体情感到抗日救亡时代共名的诗意表达,在纪录民族革命抗争景象、启蒙民众革命力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孙犁与主流革命文学叙事的背离并不意味着与时代主题的绝缘,而恰恰是他在自身革命经历与人文精神基础上的文化本能与政治自觉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9.
“五四”以来中国乡土小说主题的变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乡土小说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这百年的乡土小说可以说是这百年中国政治文化的生动纪录.从"五四"时期的批判启蒙、三四十年代的抗战救亡,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的歌颂新时代,再到新时期以来诗意的回归,随着时代中心话题的变化,乡土小说也经历了多个主题的变更.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乡土小说家许钦文,与鲁迅有直接的师承关系,其乡土言说与鲁迅创作的精神内涵有着显著的联系性与承续性。此种承传,最重要的是两位作家出自同一地域——受到越文化精神的滋养。也正由于此,许钦文的乡土小说具有独特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1.
"白洋淀系列"小说是孙犁的前期创作,是其对战争年代的"诗性"呈现和对人间性情的"真实"阐述。"白洋淀系列"小说所呈现的是这样一种创作风格:"革命现实"与"诗人气质"共同影响下的"自我"言说,作品中"实景"隐匿与"性情"凸显的创作技巧。孙犁在创作中的"政治氛围"与"作家审美"对其风格的形成产生了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丁帆  李兴阳 《江汉论坛》2007,4(1):128-132
孙犁影响下形成的"荷花淀派"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跨时代"的文学流派之一.他们的乡土抒写,在即时性的政治意识形态话语中,灌注和张扬具有恒久魅力的人性与人情.其内在精神蕴涵,既有传统美德的承传,又有现代人道主义精神.在叙事形式上,承续京派乡土抒情小说传统,善于在诗化、散文化的小说中,创造清新明丽的意境,形成优美、婉约的艺术风格.这样的审美形态在其流派活跃的年代,始终处在主流话语的边缘;而在其流派沉寂的年代,却又获得了恒久的艺术魅力与影响.  相似文献   

13.
身为当代散文大家的孙犁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明显的散文化倾向,即用一种主观色彩较深的散文笔法写人叙事、状物写景,情节的淡化,舒缓自如的结构,事件与人物的真实性等,这种倾向既显示出作家孙犁可贵的创新意识,同时又增强了其作品本身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40年代大陆沦陷区的乡土小说虽立足于表达"与现代民族主义有深厚关系的政治性乡愁",客观上却倾向于呈现传统文化的诗意,文化民族主义的特征更为明显,并因此带有独特的审美价值.40年代沦陷区乡土小说创作表明,对曾长期浸染在封建文化传统中的中国而言,文化认同是双刃剑,它既能标明区别于"他者"的身份,也极易引向民族自恋的审美倾向中去,弱化对民族文化中的惰性因素的审思.40年代沦陷区乡土小说的现代性特征并不明显,一方面作家们并没有能在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发展出政治文化共同体的国家理性;另一方面还表现在作家对城市化进程的排斥,留恋于乡村文化中.  相似文献   

15.
西北乡土小说的精神内涵许文郁一中国的乡土小说大致由鲁迅那一代人发韧,以王鲁彦、蹇先艾、台静农、彭家煌、许杰等为代表的乡土小说流派,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最有力的文学流派。继而又有废名,沈从文为代表的“田园诗风”的乡土小说,以其对自然人性的沤歌和独特的审...  相似文献   

16.
<红旗谱>在17年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创作中具有独特性和重要性,它将表现重点放在了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传奇色彩的乡土中国的反抗者、边缘人物"朱老巩"、"朱老忠"、"李霜泗"一类人身上,深刻地揭示了乡土中国的革命与民间追求"公义"的文化传统的关联,形象地回答了乡村民众为什么向往革命,"革命"是如何改变了农民的命运的时代重大命题,在表现革命的政治内容的同时接通了乡土中国的"地气",这使得它具有了较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乡土小说的"历史叙事"蔚为大观,其题材丰富多样,而以"革命"、"家族"、"文革"和"抗战"等最为突出,这与中国乡村社会的现实诉求相关,并因此透露出浓郁的时代焦虑。在重写乡土历史时,作家们也感到难以摆脱既有的乡土"历史叙事"传统尤其是"十七年"和"新时期"传统的影响。在现实与美学的双重焦虑中,新世纪乡土小说的"历史叙事"有了诸多新的艺术特质。  相似文献   

18.
胡明贵 《东南学术》2011,(2):183-193
近代中国在西方文化示范效应作用之下开始了它的现代化之旅,中国文学也在启蒙与救亡双重期待中产生裂变与转型。然而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相比,乡土中国的典型性异常明显,这就决定了转型后新文学乡土小说表现中的中西文化比较双重视角:个人独立、自尊、自主、自立的个人主义价值定位与乡土中国农民愚昧、落后、奴性等劣根性构成对比。文章从改造国民性入手,探析西方文化隐性视角与新文学乡土小说现代性品格之关系,说明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发展的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19.
肇始于语言变革的文学革命催生了中国的乡土小说,因此,中国乡土小说的基本形态与新的语言载体有着直接的联系,文学语言变革的目的决定了早期乡土小说的体裁选择,文学语言变革的实践确立了早期乡土小说的议论风格及悲剧模式.同时,在以现代性和科学性为追求的语言实践中,早期乡土小说作者摒弃旧式文人叙事中自我把玩的文字和技巧,吸收、借鉴中外小说具有艺术生命力的形式、技巧和观念,从而创立了中国乡土小说的早期形态.  相似文献   

20.
潘艳慧 《学术论坛》2004,1(6):121-124
《铁木前传》是孙犁对时代主流叙事的俯就和其内心对于失落的乡土伦理、乡土情感的眷念和坚守的矛盾产物。无论在作者的创作意图方面,还是其从文本中所反映出的价值判断与情感取向方面,它都呈现出一种芜杂性。而各种芜杂因素的背离与纠缠使小说彰显出一种极具意味的文本面貌,透过它可以把握出蕴藏其中的意识形态印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