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巍 《晋阳学刊》2014,(3):65-69
马克思的"摘要"和恩格斯的《起源》都是探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关系的经典之作,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集中探讨社会性别问题的典型作品。然而,在马克思恩格斯社会性别理论研究者,特别是国外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研究者的眼中,两部作品却是截然分开的,后者的受重视程度空前,被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研究的"圣经",而前者相对是被忽视的。事实上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逻辑关联和思想关联,将这一关联揭示出来,对于探讨马克思恩格斯社会性别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家庭问题的基本观点,是我们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家庭问题的指南 家庭,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对于家庭的起源和发展,对于家庭的职能和作用等等问题,曾经引起许多思想家的关注。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一问题也十分重视。他们在创立、发展和捍卫唯物史观的斗争过程中,对家庭问题作了许多重要的、科学的论述。可以说,真正科学的家庭史是与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分不开的。 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马克思主义第一部成熟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术关系问题,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可回避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理论界大致形成了“一致论”、“对立论”以及“差异论”等几种观点。不同的是,英国著名的社会学者吉登斯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对马恩的关系做了“一致论”的论述。吉登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一般差异、友谊关系以及恩格斯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作了深刻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马克思恩格斯之间的学术关系,对我国进行马克思主义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社会的“个体-共同体”的关系变迁中,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家庭也在现代与传统的张力中走向个体化。个体化浪潮下的家庭变革为个体和家庭共同体带来一定的危机,在新时代背景下进行家庭建设,这一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家庭观和中国共产党人对家庭建设的积极探索,又符合中国家庭特殊发展模式的国情需要。“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这四个层面阐明了新时代家庭建设的理论内涵,展现出中华文化独特的家国情怀和社会主义色彩的建设路径。在走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阶段,新时代家庭建设思想对完善家庭与社会治理,构建家庭共同体,积极发挥家庭在社会治理、个体发展与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使命,促进人的发展,增强社会凝聚力,使家庭成为社会和谐、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增长、物质财富的不断丰富,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也在不断增长,生态文明成为了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的新追求。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问题的基本观点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1]习近平在继承马克思生态观的一部分理论的同时,结合我国当前的生态形势,延续并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理论视阈,为我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习近平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及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内容充分体现了习近平非常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同时,马克思生态观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习近平在对马克思生态观继承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的重要论述是“两个结合”的重要成果。新时代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面临着新挑战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地论述了新时代“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的“新变化”;齐家先要修身,“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加强个人的修身养性以齐家;国之本在家,要加强家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一体的建设。家国一体,国家富强才能家庭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家庭思想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差不多半个世纪的理论活动中,研究了当时他们应该和可能研究的一切领域和一切问题,其中包括家庭问题。他们根据和应用自己创立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特别是具体运用了关于两种生产的理论,分析批判和吸取了他人调查的历史资料和研究成果,对家庭的起源和历史,家庭的本质和功能,以及家庭与婚姻、家庭与氏族、家庭与私有制、家庭与阶级、家庭与国家的关系等等问题,都作了全面系统地深刻研究,创立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家庭观。  相似文献   

8.
建设和谐世界是马克思恩格斯国际政治基本原理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和恩格斯依据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论述了建设和谐世界的理论内容、思想体系和目标路径,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建设和谐世界的战略思想,对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家庭是家教家风的承载主体,家教是家风的弘扬手段,家风是家庭道德的基本标识,三者相互联系,辩证统一。从理论之维看,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家庭观的本质要求;从历史之维看,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是新时代弘扬中华传统家庭美德的需要;从社会发展之维看,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是新时代应对家庭结构嬗变的需要;从现实之维看,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是新时代提高家庭道德水准的需要。实现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需要回归最基础的家庭场域,从重视家庭教育、培育优良家风、弘扬家庭道德、建设文明家庭等方面着手,共同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指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的历史定位,从生成逻辑、主要表现、重大意义三个维度探究新飞跃,对于在新征程上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和内核有着重要意义。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奠定了理论前提;历史逻辑:时代课题不断演变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创造了历史必然;现实逻辑: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变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提供了现实需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内涵;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升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宝贵经验;推动了民族复兴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提供了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难题的智慧和方案。  相似文献   

11.
《江西社会科学》2015,(5):33-39
欲把"马克思-恩格斯问题"研究引向深入,以达成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目的,确立"问题"研究的"主体自觉"和"方法论自觉"至为重要。为此,必须对这样的问题作出细致而深入的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还是"唯有马克思而没有恩格斯的"?"马克思-恩格斯问题"研究,以"诚"以"信"以"敬"还是"主观化""庸俗化"?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还是"世界观"?"马克思-恩格斯问题","我们的"还是"马克思恩格斯的"?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伟大实践的高度,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一重大议题提出了系列新论断、新认识、新命题、新理念,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发展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际有机结合的必然产物;科学回答了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相关的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为进一步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提供科学理论指引;科学部署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工作,为进一步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提供强大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使西方哲学彻底摆脱了以个人主义为本位的认识论困境,提出了以社会共同体的实践为基础的新型认识论,在此基础上取得了实践标准、主体能动性、认识过程与结果的二重性、认识过程论的伟大哲学发现。那种把“实践”仅仅理解为个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活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说,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本意。马克思的这一哲学革命形成了与中国文化的契合点。正是在这样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础上,才能理解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创新;其蕴含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总体系统认识论的要旨体现于与马克思的上述伟大哲学发现相对应的五个方面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起点、逻辑起点和价值起点,在新的历史方位上面临新的历史课题和时代语境,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内涵的思考与阐发贯穿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展开的全过程。习近平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从多个层面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做出正本清源的回答,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形成了新时代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这既奠定了应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若干重大问题的理论基础,又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做出了新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值得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探求。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发表的重要讲话、以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时代性为基点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情况,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今天仍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战略资源。步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价值问题高度重视,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及方法出发,结合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形成了新时代人才观。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中国化的重要继承和发展,对于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建设人才强国有着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对于史前家庭的研究是一个历史的过程。青年时代,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对史前社会、史前家庭的认识还处于模糊阶段,对氏族、部落的认识也是不科学的。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民族学、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突破性发展,使马克思恩格斯受到了很大启发,特别是摩尔根关于印第安社会的研究,给了他们以巨大的影响。19世纪80年代初的马克思已经能比较科学地说明人类家庭的起源及其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继续了马克思的研究,写出了不朽的名著《起源》,从而也为科学的家庭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它有指称"虚假意识"与"观念上层建筑"的双重内涵.早期卢卡奇与法兰克福学派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虚假意识"的内涵,提出了社会批判理论,完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研究的认识论转向;而阿尔都塞、齐泽克与詹明信则继承并发挥了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观念上层建筑"的内涵,着力于意识形态与社会现实关系问题的研究与分析,从而完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存在论转向.事实上,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应该是科学性、存在性与革命性的内在统一,尽管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程度不同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但由于缺乏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宏观把握和对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的系统研究,因而他们无法完成意识形态批判工作.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马克思为主导创立的,必须体现马克思哲学的真精神;马克思新世界观是新唯物主义,即唯物主义历史观亦即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史观,这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的见解";恩格斯晚年的理论研究仍然是在阐发他们"共同的见解",虽然在某些方面与马克思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统一性仍然是主要的、基本的,差异是统一中的差异。因此,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形态,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必须"回到马克思"。"回到马克思"只是手段,目的是"正本清源"、"从马克思出发"进而"让马克思走进现时代中国"。  相似文献   

20.
论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的国家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期沉寂以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在战后实现了复兴,获得了全球化时代的新发展。考察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基本内容、历史命运、新发展和新议程,可以验证它的当代解释力,推动它在全球化时代的重建和新生。我们需要深入阐发马克思主义思想结构中的市民社会与国家、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阐发作为政治之终结的国家消亡、人类解放及其条件,阐发马克思关于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经济、政治形式,特别是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建制形式,阐发作为社会关系再生产关键环节的意识形态等问题的思想;同时需要认真借鉴和整合社会科学的新理论,积极回应全球化给人类政治组织和政治结构带来的巨大变革,积极参与当前的重大理论争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