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1999年是美国经济学家、制度学派创始人托斯丹·凡勃伦(ThorsteinVeblen,1857—1929年)的代表作《有闲阶级论》发表100周年。  1929年,市场经济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率先在美国爆发,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正统经济学陷入无法自圆其说的解体状态,人们对凡勃伦开创的制度学派的推崇便更加升温。“在两次大战之间,制度主义实际上是美国经济思想中的主导派”1。《有闲阶级论》与另一位美国思想家亨利·乔治于1879年所写的《进步与贫困》,并列成为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两大重要著作。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凡勃伦对西方市场制度的文明缺陷的深刻揭…  相似文献   

2.
在消费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历史上存在两种主要差异化消费:即凡勃伦所说的"炫耀性消费"和布西亚所说的"符号消费"。但是至今为止我们还未能对炫耀性消费的地位逐渐被符号消费所替代的原因作出充分的解释。本文将通过"差异化的进化"视角,试图回答炫耀性闲暇如何被炫耀性消费所替代,以及炫耀性消费如何被符号消费所替代的问题,进而阐明差异化的进化与差异化消费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阶级的人们之间,是否存在共同的“人性美”这种审美观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弄清楚:在阶级社会中,除阶级性之外,是否还存在着某种共同的人性。有的同志一谈到阶级社会中人性的共同性,就“谈虎色变”,怕被人说成是搞资产阶级人性论。实际上,这是一种不必要的顾虑。在我看来,资产阶级人性论有两个特征:一是只承认人的自然属性,而不承认人性的根本点是人的社会性,二是把资产阶级的特殊的阶级性冒充为各个阶级共有的人性。我们同资产阶级人性论,当然要划清界限。不过,采取简单化的办法,根本否认阶级杜会中有人性的共同性,那也是不符合实际的。长期以来,流行着这样一个观点:人性就是阶级性。持这种观点的人说,这是毛泽东同志讲的。毛泽东同志果真是这样讲的吗?让我们来查对和研究一下原文吧。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有没有人性这种东西?当然有的。但是  相似文献   

4.
(一)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提到我们所面临的革命任务时指出:“这种革命和剥削制度被推翻以前的革命不同,不是通过激烈的阶级对抗和冲突来实现,而是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同时,也指出了“文化大革命”中的所谓“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政治基础。这些论断是十分深刻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论断。 “革命”这一概念在我国周代就已出现,意指变革天命,除旧布新。之后,凡属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发生的一切重要的根  相似文献   

5.
以往人们视鲁迅为“阶级论”者,并常常将“阶级”与“人性”相对立,本文就此从“人性”的提倡、个性主义追求与个性解放思想、“阶级论”的内核等方面,论述了鲁迅思想观念的“人性”实质。  相似文献   

6.
张江伟 《浙江社会科学》2015,(4):24-32,155-156
不同于新古典的形式化看法,凡勃伦认为,资本主义体系不是一个简单的生产体系,而是一个建立在炫耀性消费心理和掠夺性的工作伦理之上,并通过对人的德性和品格的塑造而不断地再生产出相应的伦理价值而维系和保存自身的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建设性的本能被遮蔽,其所指向的社会性的和集体性的目标被根本上服务于个人的歧视性的消费和生产伦理所替换。从而,经济思想史传统上所认为的财富欲与节俭和生产性活动之间的必然联系,在资本主义体系中被扭曲成欲望与炫耀性的消费心理和掠夺性的经济品格之间的联系。鉴于此,一个健康的社会需要为服务于作为整体之人类的建设性本能的发育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7.
演化经济学是一门借鉴生物学方法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演变规律的科学,尽管演化经济学存在着不同的分支和研究方法,但它们都把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作为研究的主题,即坚持技术-制度的二分法.早期的演化经济学也称为制度主义,其代表人物凡勃伦提出了经济行为模式的技术-制度或工具-仪式的二分法,该方法被艾尔斯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并被称之为凡勃伦-艾尔斯传统.新制度主义的代表人物福斯特等人继承和发展了技术-制度的二分法,并且对现代演化经济学的建立起到了重要影响,现代演化经济学进一步发扬了新制度主义的思想,提出了技术与制度共同演化的观点,这一观点对建立现代国家创新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理解演化经济学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自纳尔逊和温特 1 982年出版《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以来 ,“演化”一词在西方经济学界越来越成为时髦的术语。在过去的 2 0年中 ,演化经济学的各种研究传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霍奇逊指出 ,现代演化经济学的兴起已成为 2 0世纪末国际学术界主要的事件之一。但在这种多样化繁荣的背后 ,演化经济学是否存在着一个统一的研究纲领 ?本文第一节将首先讨论这个问题 ,并概要地分析它与新古典“现代经济学”① 的基本差异。其次 ,演化经济学的诞生可以回溯到凡勃伦 1 898年的经典论文 ,以纳尔逊、温特和多西 ②(G .Dosi)等为代表的学者只是演化经济…  相似文献   

9.
通过剖析德莱塞的人生经历,及以珍妮为代表的贫民阶级和以布兰德、莱斯特为代表的有产阶级的社会生活的悬殊性,及四个男人左右下珍妮的悲剧,进一步揭示资本主义制度中金钱支配下美国社会的阴暗面.引发读者对人性的思索,并把这种思索推向深入、推向现代.  相似文献   

10.
循环累积因果理论是演化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经由凡勃伦提出,并在缪尔达尔和卡尔多那里得到进一步发展。但思想史的研究大多认为,凡勃伦的累积因果与后续者有很大不同,他只强调了连续性的累积,而没有重视循环。本文认为,凡勃伦对一致性的强调以及由此而展开的制度演化分析同样有着循环含义,而且和凡勃伦的"盲目漂移"一样,缪尔达尔同样认为,在复杂的循环累积因果作用下,系统的演化方向和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循环累积因果原理还广泛体现在调节学派、新熊彼特学派和演化发展经济学的诸多研究中。就政策意义而言,循环累积因果不仅提供了一种普遍联系的分析方法,更为重要的是为寻求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的启动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新唯物主义”“立脚点”的“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实际上是指人性化了的社会和“合乎人性的人”.“新唯物主义”之所以必须立足于它,说到底乃是由马克思所特有的“从后思索”的运思方式决定的.在马克思的思想建构中,这种运思方式有着诸多的体现.“从后思索”中所谓的“后”,既是实然意义上的,也是应然意义上的.马克思的这种运思方式固然是由哲学本身的反思性质决定的,是这种反思性质的要求和体现,但在根本上取决于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及其特点.人的历史本身是人以其实际地存在现实地生成着的过程,由此决定了只有通过已然的和将然的“结果”,才能以反思的方式重建并再现人的存在本身的生成史.对真正历史性的发现,注定了马克思对“从后思索”方法的选择,并由此决定了他的历史叙事不是直观的,而是内在地蕴含着一个反思的层面.  相似文献   

12.
通过剖析德莱塞的人生经历,及以珍妮为代表的贫民阶级和以布兰德、莱斯特为代表的有产阶级的社会生活的悬殊性,及四个男人左右下珍妮的悲剧,进一步揭示资本主义制度中金钱支配下美国社会的阴暗面。引发读者对人性的思索,并把这种思索推向深入、推向现代。  相似文献   

13.
文化工业的勃起是现代社会发展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事件。法兰克福学派片面地夸大其消极方面,将其看成是资本力量与机械化生产对人类价值的全面剥夺、扭曲与压制的工具。实际上,文化工业通过生产与消费的“文化化”过程,发挥着对社会、经济和人性发展的积极作用,使当代社会不仅趋于“知识经济时代”,也正趋于“文化经济时代”。  相似文献   

14.
对于制度一词的定义 ,国内外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表述。以凡勃伦、康芒斯为代表的制度经济学 ,侧重于从心理学、伦理学、法学角度去认识、定义制度。凡勃伦认为制度是由思想和习惯形成的 ,思想和习惯又是从人类本能产生的。制度归根到底是受人类本能支配的。凡勃伦把制度看做一种流行的精神态度 ,即把制度归结为在人们主观心理的基础上产生的思想与习惯。现代不少制度经济学家认为 ,制度是人类思维的产物。制度不仅包括各类组织 ,而且还包括社会集团的行动准则、社会意识形态。在他们看来 ,只要不是经济性的数量关系的因素 ,都可以归之为制度…  相似文献   

15.
青木昌彦的制度观与制度演化的进化博弈思想评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青木昌彦对“制度是关于博弈重复进行的共有信念的自我维系系统”的概念来自于对制度系统的本质认识,这种概括超越了长期以来把制度简单分为几类并把制度描述为控制人类行为的规则和规范的简单界定。他不仅强调制度是一种规则,更强调制度是一种在动态演化基础上可自我实施的共有信念,他的制度概念更突出了制度的动态性和可实施性。青木昌彦的制度演化框架既包含了新制度经济学的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又融入了演化经济学的结构分析方法,在古典博弈模型的基础上又引入进化博弈思想,并创造性地构建了内生的制度演化模型。他对制度演化分析的解释性明显好于现有的其它制度演化理论。当然,他的思想和模型也还没有达到十分完善的地步,在某些方面也还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 胡乔木同志指出:“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和解决人的问题的基本方法论原则,就是从一定的社会关系出发来说明人、人性、人的本质等等,而不是相反,从抽象的人、人性、人的本质等等出发来说明社会。”(《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单行本,第10页)许多年来,在关于人性问题的讨论中,确实贯串着这样两条根本对立的方法论原则。它集中表现在人们经常使用的“人类共性”与“共同人性”这样两个概念上。“人类共性”和“共同人性”,表面上看没有什么差异,实际上却有着原则的区别:前者是科学的抽象,它的方法论基础是  相似文献   

17.
道德,在阶级社会中是否具有阶级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科学同资产阶级伦理学的一个根本分歧。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科学认为,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具有阶级性的;资产阶级伦理学认为,道德总是超然的,在阶级社会中道德也不具有阶级性。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道德科学认为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阶级性的理论根据。在阶级社会里,最基本的影响全部社会生活的社会存在,就是阶级的对立。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存在,不能不决定着阶级社会中人们的社会意识,从而,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的道德,也就不能不具有阶级性。所以,恩格斯在明确地指出“所有已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经济状况的产物”之后,就更着重地指出:“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甚至在实际生活中这种对立已被遗忘了(请特别注意这句话!——引者)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及对这种对立的回忆之上的、真正人类的道德方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严歌苓的《妈阁是座城》与张翎的《阵痛》两部小说以家族伦理寓言神话,女性情感体验与历史记忆,对两性个体人性的复杂嬗变进行批判与反思;两部小说诠释纯洁的母性关爱伦理是人类“完整的人”的人性善根,男性“大我”赌性顽疾和着金钱物欲的变异对现世代人性的破坏力。从家族基因遗传对民族性与人类性进行开掘,呼唤现世代人类心性的“母性归属”。以母亲强大自我内在性的、超验性的人性张力,揭示母亲以大地般的坚韧与顽强、博爱和圆融,迸发出的母爱精神的“永恒能量”。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目前正陷入困境 ,这突出表现在其面临着五大深层次的难题。无论是“改革环境说”还是“隐性欠债说”都难以正确地解释困境的成因。该制度面临的困境实际上是一种“公共物品困境” ,原因在于养老保险制度本身的内在缺陷。解决的办法是摆脱传统的“路径依赖” ,跳出现有的制度框架 ,全面进行制度创新 ,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并构建养老保险与经济发展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20.
如何理解人性与阶级性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争论很大。这里,我试谈一点粗浅的看法。马克思说“首先要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后要研究在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这里说的“人的一般本性”,就是指人的共性,即人性;而“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就是指个性,即阶级社会中的人的阶级性。因此,人性与阶级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人类社会同阶级社会比较,人类社会是一般,阶级社会是个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