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4)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无论在起义范围、参加人数、以及思想等各方面都把农民起义水平推到最高峰.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开立军伍,整立营规,东王佐政事,事事严整,立法安民”.在所建的革命法制中,《天朝田亩制度》是最重要的一个.解放后,史学界对《天朝田亩制度》产生的渊源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也得出了很多有益的结论,对我们很有帮助.罗尔纲在《太平天国史稿》一书 相似文献
2.
王明前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5(2):143-149
<天朝田亩制度>之乡村政治规划与历代乡村政治精神相比,并无任何超越或理想化之处,它仍然是关于乡村行政的基本设想,可从前代实际具体施政中找到线索,其公正性原则未能实现,与太平天国政治的客家渊源相关;太平天国政权的贡役制性质,使之无法满足实现<制度>所要求之公正原则;<制度>最终流于具文,还受到太平天国领导集团权力斗争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客家文化背景看《天朝田亩制度》之由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3)
本文从聚落地理学的角度.重新透视《天朝田亩制度》.认为:均田纲领是长期以来客家先民心理积淀的一种折射,它主要解决的是土、客矛盾,而不是贫富悬殊的问题,带有浓厚的华南乡土色彩,一旦离开了独特的客家土壤,就注定只能成为不可企及的精神奢侈品;而乡政府制度则以客家聚落的家族形态为蓝本推而广之,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模式,显然是一种典型的"族长封建制". 相似文献
4.
穆艳杰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4)
140年前,在中国东南大地卷起了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风暴。太平天国的农民领袖们,为了打碎旧世界,建立新世界,制定了较为完备的革命纲领即《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本文拟就《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之间关系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虽同为太平天国的基本纲领,但其产生的基础、内容、性质及作用则不尽相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天朝田亩制度》是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的,是太平天国前期的纲领性文件。它的产生是以太平天国运动为直接背景,是对太平天国金田起义以来在军队中所实行的 相似文献
5.
李金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2)
洪秀全1853年颁刻的《天朝田亩制度》和洪仁玕1859年提出的《资政新篇》,实质上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政权的两个施政纲领。虽然它们都未付诸实行,但作为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史料来研究,还是颇有意义的。本文试从经济方面就两者的发展方向提出问题讨论。 相似文献
6.
“四人帮”为了复辟资本主义,长期以来,肆意诋毁社会主义商品制度,疯狂地破坏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他们胡说什么“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交换,无论从它的形式和实质来看,都是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土壤,跟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它“既保护老资产阶级,又孕育着新资产阶级”。这是对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严重歪曲。 相似文献
7.
“四人帮”为了复辟资本主义,长期以来,肆意诋毁社会主义商品制度,疯狂地破坏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他们胡说什么“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交换,无论从它的形式和实质来看,都是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土壤,跟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它“既保护老资产阶级,又孕育着新资产阶级”。这是对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严重歪曲。 相似文献
8.
许建鹏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1(4):373-377,382
对资本主义政治文明产生的历史、社会、文化环境做了系统的考察,认为民主政治的历史渊源、市民社会的社会基础、理性主义的政治文化三者相互作用共同培育了近代资本主义的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9.
陈其云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2)
新中国成立以来,祖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社会主义虽然也走过弯路,受过挫折,但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十年改革,更为社会主义事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国家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人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困难。近些年来,一些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便跑出来抓住我们工作中的失误、问题和困难,加以夸大,并归根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大肆鼓吹什么“公有制已到了尽头”、“私有是唯一成功之途”,“要振兴中华就要在中国实行私有化”……等 相似文献
10.
蔚宗龄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3)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中国,这本来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但近几年来,热衷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代表人物,却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提出了挑战。他们鼓吹不要指望共产党领导我们建立社会主义,而应“引进”西方的政党制度,在中国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这种论调在一部分青年中影响很坏,造成了思想混乱。所以,究竟能不能把资本主义的政党制度“引进”到社会主义的中国来,就成了我们必须弄清楚的重大原则问题。 相似文献
11.
谈到资本主义的分配模式,并非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就是铁板一块,人们至少注意到存在两种模式。法国社会学家米歇尔·阿尔贝在《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对着干》一书中就这个问题作了全面的分析和介绍,现把该书的主要内容摘编如下。 相似文献
12.
美国《政治经济学杂志》1963年12月号发表巴兰的评论说,在这个“放任主义宣言”的开头几段里,作者把自己说成是“十九世纪自由主义者的现代继承人”,“在追究问题根柢的语源学意义上和促进社会制度主要变革的政治意义上都是一个急进派。”评论说,弗里德曼认为社会是个人的集合,而个人所具有的能力和物质财富是不均等的。所有这些装备不均等的个人由一种自愿合作制度,即竞争市 相似文献
13.
任远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7,(1)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条件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的发展。”(《恩格斯致符·博尔吉乌斯》)“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4.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6)
由姜德昌、夏景才教授主编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比较研究》一书,巳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全面系统地研究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著作。作者以流畅的文笔,丰富的资料,介绍了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我们邻邦印度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以及各国现代化的特点。探讨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经验哪些是可以借鉴的,哪些是不值得吸取的,哪些是应该加以抵制和反对的。这部书是我国学者对现代化理论具体研究和分析的可喜成果。它的出版,对于正确认识资本 相似文献
15.
黄春丽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6):29-32
丹尼尔·贝尔在《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一书中,涉及的制度变迁思想主要集中于当时社会的三大方面: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的变迁,而他对这些变迁的描述则主要集中于能够深刻反映他们自身的分期付款制度(经济制度)、制度合法性的丧失(政治制度)和宗教(文化制度)的变迁三个层面。并且,结合当时社会状况,文章分析了形成这种变迁的因素和缘由。 相似文献
16.
戴逸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1)
经过长期的研究和讨论,学术界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具体了,而丝织业则是研究者注意的焦点。在历史上,苏州的丝织业极为发达,产生过“帐房”的组织,它所采取的“帐房放料,机工代织”的生产经营方式,一直被视为中国明清时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典型形态,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注意。长期以来,言人人殊,议论纷纭,歧见屡出,真有点象刘知几所说的“物有恒准,而鉴无定识”了。以往就这个问题展开的讨论,曾经给人以有益的启迪,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材料和具体的说明,难免有“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之感,误解疏漏之处,屡见不鲜;而且,以往的研究局限于鸦片战争以前,至于苏州丝织业 相似文献
17.
洪远朋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1)
在以往的许多政治经济学著作中,几乎都有这样的论断: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可能在资本主义内部产生。只有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才可能逐步建立起来。这个论断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马克思主义论断,似乎是毋庸置疑的,我过去也是这样认为的。近来,重读马克思的《资本论》,感到这个论断并不一定是马克思主义的,也不完全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8.
于亚文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4)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任何社会的生产关系都是适应一定的生产力性质和水平而建立起来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不仅决定着各个社会的更替,同时也支配着各个社会形态自身的发展变化。由于这一规律的作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被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代替之前,也必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在自身范围内发展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继股份公司和私人垄断组织之后而发生的又一次部分质变。正确地认识这一新变化,对于正确认识当代帝国主义的新特点,制定无产阶级的战略和策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葆光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1995,(3)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述评葆光一《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以下简称《新教伦理》)是韦伯最为重要而且争议最多的社会学著作,该书的宗旨是揭示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内在亲和关系。“资本主义”概念在韦伯的著作中有两个涵义,其一是作为社会形态的资本...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