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朝鲜族人口文化教育素质现代化有几个特点,一是朝鲜族人均受教育年限和文化程度在全国居首位;二是在全国朝鲜族文盲率最低,基本上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半文盲。朝鲜族在实现人口素质现代化过程中的问题,其一,还没有彻底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其二,朝鲜族初中、高中升学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其中高中升学率与其他教育发达地区相比较低;文理科发展不平衡;民族教育体系不完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今后应该积极地发展职业高中教育,适度扩大普及高中教育规模;适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优化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朝鲜族人口受教育年限到2000年要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3.
建国以来,在国家人口政策指导下,延边朝鲜族人口生产逐渐由无序、盲目状态转变为有序、控制状态,人口死亡率快速下降,人口总量缓慢增加,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高死亡向低出生、低死亡转变,人口再生产模式日渐趋向现代化生产模式,人口增长速度略低于其他各民族,人口翻番时间略长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为区域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4.
中国朝鲜族人口流动的重大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我国朝鲜族社会进入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发展时期,其明显的特点是人口的大量流动并给朝鲜族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对朝鲜族人口流动现状的分析,指出了朝鲜族人口流动带来的正负影响,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延边朝鲜族人口负增长所引发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增长。这种负增长态势严重制约着延边朝鲜族以及整个延边的可持续发展,其中对朝鲜族教育的发展影响甚重,为此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多元化价值体系及西方主流文化入侵的挑战,如何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顺应时代要求,以开放的心态加以弘扬与创新,是摆在中国高等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一代代知识分子去努力。作者结合“五四”文化精英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就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素质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钟玉海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5)
笔者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视角对当前我国人口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低生育率与高增长量、人口素质偏低、人口老龄化、性别比失衡、独生子女教育失当、人口流动管理和剩余劳动力安置等,以及由此产生的正负面效应,进行了较具体的分析。同时,通过对人口增长与粮食短缺、稀缺资源的耗费和环境污染等关系的分析,揭示了我国人口问题的本质所在。笔者强调,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实事求是地揭示当前我国人口发展中的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分析研究人口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是为了更切实有效地运用人口控制手段,积极引导、发展其正面效应,克服负面效应,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控制人口的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8.
陈友华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7,(2)
本文利用总和就学率、教育发展指数的概念与教育构成比的估算方法对1990年中国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与教育发展状况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提出了教育发展状况与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类型的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9.
陈寅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3):62-64
近 30年来 ,中国人口出生率与总和生育率在波动中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向发达国家的生育水平接近。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施 ,为未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较好的人口环境 ,也为减缓世界人口的增长态势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对世界人口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战后加拿大华人人口结构及其特点罗东山,林志鹏在加拿大历史上,华人人口分布和人口结构,由于长期受到加拿大政府的移民政策特别是排华法规的影响,一直显得居住区域狭窄和职业单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在1947年加拿大政府宣布废除歧视华人移民的《中国移民...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农村人口状况及其对经济社会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农村人口的发展,呈现出人口增长率减慢,人口数量与规模依然庞大,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农业劳动力文化素质下降,农村人口流动与迁移的势头不减,老人、妇女和儿童成农村常住人口主体,农村人口居住地由自然村和行政村向社区聚拢等方面的现状与特征。这些现状与特征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客观上导致了现代农业发展自然继承人缺位的局面,既加快了农村社会重置资源的步伐,也给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农村社会公共管理与社会服务体系的完善造成了重大压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国各地区不同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死亡中老年人口比例与该地区老年人口比例关系、老年人死亡人口的性差异、老年人口死亡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的研究,并同比较发达的国家作了比较,得出了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中长期人口综合发展战略(2000-2050)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胡鞍钢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2(5):84-9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转变进入到人口红利期,即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60%,且不断提高,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从人口质量上看,中国成功地走出了穷国办大教育的道路,初步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然而到2015年之后人口红利期开始下降,到2035年基本结束,之后形成新的人口负债期,人口老化负担日益加重。因此有必要前瞻性提出中国中长期人口发展战略构想,这是一个统筹考虑人口系统内部数量和质量,统筹考虑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战略。为了实现2000—2050年中国现代化"三步走"战略目标,作者提出中国人口发展目标分"三步走"的初步设想,为2050年基本实现中国现代化奠定人力资本基础。 相似文献
14.
90年代以来广东人口的文化素质状况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本文首先考察了广东人口总体文化素质状况,然后分析了广东人口文化素质的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城乡差异、职业差异和行业差异,最后提出了提高广东人口文化素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一个几千年的封建大国,有极其丰富的人口思想和理论。人口和土地是封建社会重要的政治的和经济的基础。人口问题历来是中国政治家和思想家十分重视的问题。究竟怎样认识封建社会的人口规律,这是一个很有意义和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拟就中国浩瀚的人口思想理论中,窥看一下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人口发展规律,并略及于其对近世的影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年轻老年人、老年人、长寿老人3个年龄阶段老年人口的增长率,年轻老年人口增长率较低,老年人口增长率居中,长寿老人人口增长率最高.分城市、镇、乡村分析全国各地区分年龄老年人口的增长状况,城市的老年人口分年龄增长率均处于较高水平,老龄化速度较快;镇区老年人口各地区发展差异显著;乡村长寿老人人口增长率最高. 相似文献
17.
18.
周毅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
20世纪社会发展所体现的人类智慧对自然力的高度驾驭能力,以及与此相应的工业化生产体系和社会模式,无疑是人类从时代变迁中所继承的最重要遗产,舍此,未来的社会将毫无进步可言。可是,一个世纪的社会发展又是在充满矛盾的过程中进行的。时代创新的成就并未从根本上消除因现代发展带来的各种否定因素,发展的负效应随着工业和平方式的全球扩张,开始形成危及全人类的毁灭性力量。这种潜在危胁正在部分地抵毁现代发展的成就,并制造着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难题。 一、生物圈失衡 来自自然对人类的警告令人触目惊心。科学证明地球形成已有47亿年历史,生物圈在地球上已存在34亿年之久。经过生息繁衍,优存劣汰,留存下来有竞争能力的动植物品种不下数百万个,其中以人类最为出类拔萃。而从猿到人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只不过两三百万年。还不到整个生物史的千分之一。至近代的两三个世纪,又只及这千分之一中的万分之一。大自然中的生物圈经过沧桑变化,方才出现了人类。可是人类却在这千万分之一的时间里,动用其智慧技能对大自然进行无节制的开发、利 相似文献
19.
周毅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
四、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国情与现代化的唯一选择 以往,我们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时,一度偏重于以经济总量为主的观念。“六·五”计划时期以前的五个五年计划采用的指标是“社会总产值”,也称“社会总产品”。它反映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物质生产发展的总成果,通常包括在社会生产活动中的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业五个部门总产值的总和。当时为了更明确地表示这些部门的产值,还把它限制在“国民收入”这一概念里。所谓“国民收入”,是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消耗生产资料(物质资料)以后剩下来的新创造的价值,也叫做净产值。这些计划指标都是反映物质生产的指标,不能代表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即使在物质生活方面,仅以上述指标,也不能充分反映人民最基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六·五”计划开始将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并提。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同时,也制定了包括人口、劳动、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等内容的社会发展计划。社会发展是指以精神生产、信息交流、社会服务和某些物质生产等一系列活动内容和形式来满足大众需要的一种社会变迁。在此期间,社会发展的内容逐渐丰富, 相似文献
20.
周爱萍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3):76-84
利用台湾地区2000年以来相关的人口资料,对台湾地区人口死亡率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认为近十几年来,台湾地区除95岁以上年龄组外,其他年龄组死亡率持续下降;婴儿死亡率较低;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高;且具有城乡死亡率及不同性别死亡率差异显著等特点。认为经济、文化教育、医疗水平的提高是人口死亡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