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因比的文明忧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鹏 《唐都学刊》2002,18(3):51-55
斯宾格勒在历史哲学的发展过程中第一次敲响了西方文明的警钟。汤因比正是从对西方文明的忧患中展开其历史研究的。“挑战与应战”的原理是汤因比文明忧患论的积极发挥。晚年汤因比关注的范围由西方文明扩大到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并付诸于中国传统文化与高级宗教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
汤因比认为社会文化心理是推动文明社会产生、成长、衰落和解体的根本动力。在解体的文明社会中,社会成员在行为方式、文化情感、个人情感和生活方式上分裂为相互对立、彼此冲突的两种类型,它们才是社会解体的根本原因。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历史时期,应借鉴汤因比的相关思想,注重对大众文化心理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大众拥有健康的文化心理,这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3.
张惠娜 《唐都学刊》2008,24(3):27-32
随着西方文明的发展及其在全球的扩张,人类与其赖以生存的生物圈处于越来越紧张的对峙关系之中.汤因比认为这种生态危机与西方的文明危机有一定的关联,而这种文明危机又与人类生活世俗化、宗教精神的衰落有关;他明确反对传统基督教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模式;并主张利用宗教中的自我克制精神来遏制人的贪欲,力图建立一种融合多种宗教优点的爱的宗教,以此来拯救人类文明,缓解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4.
汤因比在历史哲学巨著<历史研究>中以文明为基本单位,探讨了文明演进的内在机制,提出文明的发展经历了起源、成长、衰落和解体四个阶段,揭示了文明发展的内在规律.文明演进的动力在于挑战与应战之间的矛盾运动.文明演进规律的启示在于:人类的自决能力强弱,以及自控能力的大小是现代文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面对现代社会的生存危机,我们只有主动去选择和行动才有出路.  相似文献   

5.
文明核心、文明碰撞与文明衰落─—对汤因比文明理论的若干思考郭长刚英国著名史家阿诺德·汤因比及其文化形态史学早已为人们所熟知。然而目前国内学人所及,大都是对他的宗教唯心史观以及他那以普罗克拉斯提斯式①的粗暴方法建立起来的史学理论体系进行批评,而很少对其...  相似文献   

6.
汤因比的文明形态史观主要包括:文明形态史的元问题,把文明等同于生命有机体,认为文明一般要经历产生、成长、衰落和解体的过程;文明形态史观的辨析,即对文明的整体性进行结构性的把握,对宗教与文明之间的关系的透视,对社会转型与文化心理变革进行分析;文明形态史观的理论地位,分析与其他哲学派别如思辨的历史哲学、分析的历史哲学、兰克学派相比,在某些方面都表征出超越性并对唯物史观作出补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汤因比历史形态学的核心是文明-有机体隐喻.文明-有机体隐喻是把有机体的"常用语"应用于文明,对文明的特征进行选择、强调、隐匿和组织.如有机体一样,文明是具有时空界限的单位,它也经常被分为不同的品种,它能够对刺激产生反应.它有着起源、生长、衰落和解体的周期性.不同文明有机体之间有着亲体-子体的关系.它是各个部分密切联系的整体,具有系统性.当汤因比把有机体的这些特征赋予文明、阐述文明时,这种隐喻方式也隐含着各种不足.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9,(10):19-2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成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文明智慧,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生态价值诉求,借鉴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生态危机的思考,是"中、西、马"生态文明思想的有机融合体。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当代实践,展现了党对良好生态环境的矢志追求,反映了党对生态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彰显了党立足生态为民的价值取向。以理论逻辑的三重视角审思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成,有助于我们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意涵,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汤因比的历史哲学将文明作为研究的基点,认为每一种文明都要经历发生、发展、衰退和解体的阶段,从而产生新的文明,同时致力于寻找现代人类文明的出路,为未来的人类文明勾画了蓝图,并寄希望于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文明。  相似文献   

10.
民族文明同一性是在整个国家(社会)特定的经济和文化领域内形成的.苏维埃意识形态文明认同感的危机导致了苏联的瓦解.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俄罗斯在世纪之交经历了"休克"疗法的改革和激烈的社会经济动荡之后,对选择什么样的民族国家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全球化的激荡和冲撞、俄罗斯社会固有的传统价值观、复杂的民族与宗教关系、各种社会思潮和今天的国际政治与经济文化环境势必对新俄罗斯民族文明同一性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关键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伏尔泰到亨廷顿——西方“文化形态史学”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德军 《唐都学刊》2007,23(6):93-96
"文化形态史学"是西方近代以来兴起的史学流派,习惯上人们认为"文化形态史学"兴起于斯宾格勒,汤因比是其集大成者。笔者认为首开世界文化形态研究之先河者当是法国启蒙运动的先驱伏尔泰,尽管在他的著作里既没有出现"文化形态史观"的概念,也看不到对此进行的诠释,他只是不自觉地、"无意识"地运用"文化形态史观"进行历史学的撰述,他对于"文化形态史学"开创之功为其后的斯宾格勒、汤因比、亨廷顿诸家所继承。由于他们之间存在太多的相似之处,他们都以宏观的视角分析问题,都关注西方文明的前途,均注重对文化、文明的研究,并将之作为历史研究的基点。  相似文献   

12.
王茜 《社科纵横》2024,(1):11-15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确立和系统阐述,为有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向世界更好展示中华文化,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推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创新发展的理论内涵,认真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价值开辟的广阔前景,以互学互鉴为践行路径,以合作共赢为价值取向,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文明交流中增进各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文明一道为人类社会和谐发展汇聚力量,为人类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构筑坚实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13.
文化与文明的界定及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凡  马毅 《学习与探索》2006,(2):192-194
文化的主体是人,它是人类知识体系、价值体系和工具体系的创造、积累和传承,文化发展的核心力量是人类知识的系统化。文明则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实体,它是由文化成果凝聚而成,是人类文化在各个时期所创造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社会体系和行为规范的客观实在和外观显示。文化既产生、传承于社会,又能动地推动着文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邓万春 《唐都学刊》2004,20(4):107-110
布罗代尔与韦伯的资本主义观互相矛盾。韦伯把资本主义看作一个文明体 ,从文化与宗教的角度理解资本主义 ,认为理性化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关键因素 ,资本主义文明是人类的进步 ;布罗代尔把资本主义当作上层结构 ,从政治 -经济的角度批判性地解释资本主义 ,认为资本主义只是一小部分人的特权。理论预设与分析视角的不同是二者观点分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全球气候变化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一问题已成为全球共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气候变化与生态文明的关系成为现代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国际社会反思危机的根源,提倡生态文明建设并采取行动。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其包涵的丰富的生态伦理文明思想成为现代生态文明的有益补充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斯宾格勒提出了一种"文化形态史观",打破了社会历史理论的托勒密体系--实现了"哥白尼革命".他摒弃"进步"史观,用一种世界历史的"比较形态学"的方法来研究文化,认为历史不应是某一思想家主观"设计的产物",更不是单线索、直线式、由低到高、由恶及善的进步历程.他认为历史没有规律,有的只是"命运".汤因比继承发展了斯宾格勒的历史观,认为文明的发展、生长是一系列"挑战"、"应战"的结果.这种文明形态史观有积极的贡献,但也有明显的局限性.布罗代尔对其过于简单化的文明史观很不满意,从历史的长时段出发,对他们提出了严厉批评:第一,批评历史宿命论.第二,回避历史的时间,只注重短时段的事件.第三,一种"人的精神本质"与多种(无论是八种还是二十一种)文明形态相矛盾.第四,把复杂的历史简单化,抽出几条"规律"、"法则"、"模式"来剪裁历史.最后,布罗代尔决定抛弃文明模式(包括各种翻版),主张用"长时段"结构理论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17.
张碧波 《学习与探索》2007,2(1):214-218
巫觋与中华文明起源密切相关,从“家为巫史”到“绝地天通”的宗教文化大变革中,带动了整个历史的变动,构成源于神权的王权的建立、文明的产生、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在神权独占所带来的历史转型中,部落酋长借机独占神权,神权成为政治中心,暴力、贪欲、权势欲使神权获得者扩大了社会领域、政治领域,由神权而王权,国家随之产生,社会历史进入文明阶段。上古三代的巫觋为知天知地的智者、圣者,通天通地的专家,其中少数转化为王者、大宗教主,而大多数则为王师,成为王朝的开辟者、政权的建设者与设计者,与上古三代诸帝王共同创建了中华早期文明史。  相似文献   

18.
国家文明的演进历程是黑龙江流域文明的"骨架",也是深入研究的切入点。黑龙江流域国家文明首先经历了诸多部落的广泛孕育,橐离、肃慎、挹娄等可归入此阶段;在文明薪火传递中,与碰到的、遇到的历史偶然性相合,诞生了酋邦社会,即夫余国、渤海国;女真人汇集东北民族文化、中原文化和自身创造的文化,贡献出国家文明。黑龙江流域文明的特殊性寓于在这一地域出现的国家文明的演进之中。  相似文献   

19.
严宗泽 《创新》2013,(3):34-38
考察现代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发现既有人与自然解决方式的社会历史根源,也有工业文明时代的文化实践根源。从文化哲学的视角出发,可透过对人类文化的历史与现实作出总体性的价值审视和观念把握,达成人类的文化自觉。当代文化哲学在生态环境问题上的"在场"体现在现代人的生态文化意识的形成",出场"则反映在人类对生态文明的文化自觉。真正赋予社会发展以一种目的性的关怀,这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思想自觉及理论表达。  相似文献   

20.
本土文化与“文明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文明由于对土著文化和异质文化的摧毁正引导世界走向终极毁灭,因此需要反思所谓"文明"及其价值。透过充满进化论色彩地认识背后所隐含的逻辑,这种"文明"的历史不过是胜利者的历史和城市文明的历史,以对大自然的异化为前提,而真正的文明存在于大自然之中并与之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