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5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克拉克教授提出一个处理英语中非连续量词的方案。在其论文中他获得以下成果:(1)把多复合量词(polyadic quantifier)“every…a different…”当作类似“more…than…”那样的非连续量词;(2)在兰贝克后承演算(Lambek Sequent Calculus)的基础上,对涉及上述量词的句子进行了形式语义学所要求的组合分析。考虑到表述的严格性,我们对克拉克教授的处理方案进行了几个方面的改进:首先,对非连续量词的后续部分也指派λ-词项和范畴值,这样可以在由若干λ-词项和范畴的序对形成的上下文中避免出现作为自然语言词条身份的非连续量词的后续部分。其次,采用兰贝克后承演算的自然演绎表述,增加对非连续量词的各个部分进行叠置合成的规则,这样使有关的组合分析更加严格。最后,增加刻画所谓结构性质的规则,直观地显示出关于复合量词语句的类型-逻辑推演结果的非连续来源。  相似文献   

2.
一、“软”赤字与“硬”赤字的区分我国理论界有关财政赤字问题的讨论,一直存在着两种主张,即财政收支平衡论和非平衡论,并且,前者越来越广为接受。如果再深究一步,就不难发现,无论平衡论还是非平衡论,其区分集中在“软”赤字与“硬”赤字之争上。(这里不包括主张无债务的同志) 一般来说,平衡论者包含有“软”赤字的主张,非平衡论者则主张“硬”赤字。要区分“软”赤字与“硬”赤字的不同涵义,关键是要弄清楚我国的财政预算平衡制度与西方国家  相似文献   

3.
数量原子论为唯物原子论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毕达哥拉斯凭借数学的空间关系,将巴比伦的平方数和埃及的几何正方形有机的结合起来,第一次历史性地印证了自然界非物质形态的数量原子的存在。数量原子论直接验证了自然可分思想,并且成为等分自然的数量模型。在原子论思想的发展过程中,正是数量原子论为其后期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模式。  相似文献   

4.
论现代心理学的三个转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心理学正经历着三个方面的历史性转变 :( 1 )脱离传统形而上学的原子论思维方式 ,转向以系统论为基础的整合思维方式 ;( 2 )抛弃以自然科学模式塑造心理学的尝试 ,实现从自然主义的心理科学观到社会文化模式的心理科学观的转变 ;( 3 )摆脱美国心理学的单一模式 ,实现一元文化模式到多元文化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一、概述杰出的物理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出生于沙俄统治下的拉托维亚,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工作.他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和培养化学人才,热情支持和宣传新的理论或发现,共著书77部,撰写论文300多篇,曾获得当代最高科学荣誉的诺贝尔化学奖.1887年他在荷兰化学家范雷夫的合作和赞助下,创办了德文的《物理化学杂志》.该刊登载了不少重要的物理化学论文,使这一新兴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基本内容得以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并因而获得国际化学界的广泛承认,成为当今世界上第一门学科正式诞生的标志.奥斯特瓦尔德因此被称为“物理化学之父”而闻名遐迩.他还具有强烈的哲学意识和多种志趣爱好,在识认论上是一位以实证为基础的经验主义者,坚信化学家们应只限于研究可以测量的现象,如能量的变化;拒绝接受“不可测量的复杂事物的理论”,如“原子论”的那些模型假设.在这方面,他是奥地物理学家及自然科学哲学家马赭的坚定追随者.他认为化学变化及其运动形式的能量转换关系是看得见和测得着的,因此极力主张把解释化学现象的出发点建立在能量的相互转换关系上,主张对自然现象“用热力学和J.W,吉布斯方程来解决问题”,而对有关“原子论”的那些物质模型的假设都很抱反感,长期拒绝接受原子学说,认为那不过是一  相似文献   

6.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与认识论探析卞敏在古希腊哲学史上,由留基伯创立,德漠克利特系统化的原子论哲学造古代自然哲学的一个独特形态,重新探讨和评价德漠克利特的原子论与认识论思想,对于从自然哲学的角度审视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一马克思和恩格...  相似文献   

7.
丁四新 《文史哲》2006,50(5):43-54
在本性问题上,告子属于“无善无不善”论;“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更近于扬雄“性善恶混”论,而与世硕、王充的观点不类;“有性善,有性不善”,则与世硕、王充“人性有善有恶”的主张相同。世硕诸儒与王充,在本性问题上观点是相同的。第一种人性主张,属于“性一”之论;最后一种,则非。因此主张“性一”的竹简《性自命出》(《性情论》)篇,不属于宓子贱、漆雕开、公孙尼子和世硕这帮儒者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语言和哲学讨论中,“事实”是一个基本词汇.通过分析这个词的若干哲学用法,可以揭示哲学家赋予它的重要预设:非认知性预设、原子论预设和相符预设.“事实”的功能在于解决争端,这个词有三种典型的哲学用法,分别针对三种类型的争端.符合论的有效性限于一种范式的内部,在跨范式的争端中,符合论失效.  相似文献   

9.
艾思奇同志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人民出版社1978年修订版)在绪言部分中论及哲学史上的两军对战时,写道:“希腊古代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式,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学说。他认为,万物都是由微小不可分的原子构成的,不同形状和不同重量的原子构成不同的事物”(见该书第9页,着重号是引者加的)。这段论述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伊璧鸠鲁的原子论简单地混同起来了。实际上,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只有大小和形状的差别。至于原子在重量上的差别,是伊璧鸠鲁才开始提出的。艾修斯曾经非常明确地区分了这一点,他写道:“德谟克利特说[原子]有两种[属性]:大小和形状;而伊璧鸠鲁则加了第三种:重量。因为他说,物体在重量的作用下运动,这是一种必然性。”众所周知,马克思也非常详尽地考察了德谟克  相似文献   

10.
传统儒学形成于春秋时代末期,气象高远,规模宏大。汉代难为继,专以训诂和阐述为事。魏晋时期,受到玄学及佛学冲击,渐成颓势,自北宋起,转向本体论的探讨,成为理学,这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理学以程(颐)朱(熹)为主干,主张“性即理”,道德来自宇宙及人的本性,探讨宇宙的本性及规律,便可走向道德、规范与规律合一,进而与思维不可分,思维成为探讨道德的唯一途径,甚至成为道德的本质。南宋陆九渊起,力倡“心即理”,与程朱成针锋相对之势,以“情感”代替“思维”而为道德的本质(尽管古代一向贵性贱情,陆氏讳言情,但非思维,即落入情感与意志,此外无可回旋)。王阳明(守  相似文献   

11.
在清代思想学术史上,前人对傅山有“度越于人人而自为宗派”的评赞(丁宝铨《霜红龛集序》)。他开启了清代以金石遗文证释经史和子书研究的风气,在非刺宋儒理学方面他又是颜元学派的先导,颇受尊崇。他的文学批评成就虽然逊于其学术,但也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的主张,当时(主要在山西)影响甚著,我们籍此可以窥见明清之际北方批评家对文学所作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2.
<正> 清教徒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英国伊利莎白时代(1558——1603)。当时有一部分教徒要对英国国教中复杂的宗教仪式进行改革,要“净化”宗教。“净化”一词英语为“puri-fy”,于是人称他们为“puritan”,即“净化者”。中译也可译为“清除者”,遂译为“清教徒”。清教徒中又分两派。多数清教徒主张宗教国家化,他们并不完全反对英国国教,只是要简化许多方面,所以他们自己仍属于英国国教的教徒。这部分人是清教徒中的保守派或正统派。清教徒中还有少数人主张彻底脱离英国国教而独立。他们不同意宗教国家化,而提倡教徒们通过“圣约”关系组织成独立的教团。各个教团都能自治,与英国国教分离。所以他们被称为“分离派”,是清教徒中的激进派。这一派自1580年由罗伯特·布娄恩(Robert Browne)领导,所以又称为“布娄恩主义者”(Brownist)。他们聚集教众开会(congregation)。所以后来又被称为“congregationist”,中译为“公理教派”。  相似文献   

13.
孔子“知”论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熙国  孟洁 《文史哲》2003,4(1):26-29
“知”在孔子思想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孔子“知”论立足于现实社会的感性实践 ,高扬了人的主体意识 ;坚持“天命”与“人事”的统一 ,把以“仁”为核心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置于物质世界 (天 )所具有的客观必然性 (命 )的基础之上 ;坚持以“仁”为体 ,以“知”为用 ,主张仁知合一的道德理想主义。  相似文献   

14.
<正> (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进行过一场人治与法治的争论。争论的核心是: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究竟是作为统治者个人的“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统治阶级制定的“法”起决定性作用;究竟是“人”大于“法”,还是“法”大于“人”。在这个问题上,法家一般主张“法治”,而儒家则主张“人治”。宋代二程(程颢、程颐)和朱熹的理学思想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汇佛、道两家的一  相似文献   

15.
老子对于“愚”、“智”的概念,有着独特的观点与表述方法。历来研究老子者,多未能理解这一点。囿于其“绝圣弃智”、“非以明民,将以愚之”、“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等词句,认为老子意欲愚民,持这种观点者,由来已久。如吴澄云:“老子生于衰世……其民浇伪而有知;善为道者,化民为淳朴,非欲使之明,但欲使之愚而已。”(《道德真经注》)建国以来,老子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几乎众口一词,断定老子反对一切科学文化,主张愚民。论定老子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者,持的是这种观点,如张立文同志;认为老子是反对当时统治阶级的思想家的同志,也依然存在是否欲愚民  相似文献   

16.
“杀盗非杀人也”这一命题,是墨家的光辉逻辑著作《墨辩·小取》中提出的,对这一命题人们历来争议较多。不少人受《荀子·正名篇》的影响,认为这个命题是诡辩,是“惑以用名以乱名”。也就是说这个命题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也有人认为:这一命题是墨家为了宣扬“兼爱”的政治主张,而忽略了逻辑;另外,也有不少人为这一命题作了辩解。认为《小取》中提出的这一命题是从“获事其亲,非事人也”等例,根据《小取》“以类取,以类与”的原则和“援”式合乎逻辑地推出“杀盗非杀人也”的结论的,因而认为这一命题不是诡辩。(参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1年版《中国逻辑思想史论文选》462—470页)  相似文献   

17.
马智 《船山学刊》2009,(4):100-103
吕柟理学在其实质上就是以“理气非二”为根本、以“躬行实践”为进路、以“心事合一”为目标的躬行实学,就是主张道德践履与事业实务的贯通为一,强调内在的德性之实有见之于外在的事业之实务的“明体适用”之学。  相似文献   

18.
“卡塔西斯”与亚里士多德美学思想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给悲剧下定义的时候,曾提到悲剧具有“卡塔西斯”(catharsis)作用。由于亚里士多德语焉不详,这个概念的含义一直是研究者们争论不休的问题。在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对卡塔西斯有种种解释。根据罗念生先生的归纳,这些解释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主张净化说,第二类主张宣泄说。主张净化说的以布乞尔为代表。他在《诗学》英译本中,将“卡塔西斯”一词译为Purgation(净化),从而有力地表达了他的观点。我国学者朱光潜先生,也是主张净化说的,他也将“卡塔西斯”译为“净化”。但朱先生的净化说,也包含有宣泄的意思,可以  相似文献   

19.
《战国策》(简称《国策》)是春秋以后至秦并六国二百四十年间的史料汇编。作者已无可考。西汉时刘向重加整理,按战国时期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十二国次序,编订为三十三卷,并定名为《战国策》。这部书主要记载了当时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它反映了战国时期各个国家、各个阶级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为了推行各自的政治主张和  相似文献   

20.
<正> “结构”这一概念,最早萌芽于古代原子论创始者留基伯等人的学说之中,他们认为万物都是由微粒子组成,这些粒子大小形状各不相同,而且在结合中,各自的位置和排列也不同,因此形成了万物。这种粗略的表示说明了一个道理:事物的特征决定于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或要素单元的有机搭配和排列。由此而引伸到企业结构的概念上来,我们要提出两个问题,首先,什么样的企业结构才算是合理的?其次,怎样做到企业的合理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