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经济学和社会发展角度分析,改革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更在于人的解放。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最核心的关系是国有企业中的依附关系,改革20多年来,中国社会最根本的变化是削弱了公民的依附关系。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改革中企业当事人“角色”界区的混淆及其界定曹永新一。“角色”界区混淆带来的困惑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是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  相似文献   

3.
1 .要完成国有企业改革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第一 ,改革是为了发展社会生产力 ,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好地发挥出来 ,改革就是为了坚持社会主义。只有大力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 ,加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把国有企业改造为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 ,才能加速发展社会生产力 ,才有希望根本改变新疆经济落后的状况 ,才能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第二 ,改革就是在现存体制内做别人不敢做的事。安徽凤阳县的农民搞家庭联产承包 ,浙江南部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江苏南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在对乡镇企业…  相似文献   

4.
高培元  李妮亚 《理论界》2008,3(4):12-14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改革开放29年的历程,是生产力不断解放又不断发展的历程。与生产结合的科学技术发展是生产力最直接、最现实的发展,中国社会主义为其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最有利的平台。“科学发展观”是更高层次、更佳水平的发展生产力理论,将要继续的改革开放任务仍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初的南巡讲话中指出,改革就是解放生产力。党的十四大报告又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两处提到改革,一个是对改革过程本身而言,就是要改革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使生产力的发展得到解放;而另一个则是对改革的目标而言,说明改革的彼岸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而改革也是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发展、完善的过程。从以上这些最简单的逻辑关系来看,直接的结论就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生产  相似文献   

6.
全面准确地理解现代企业制度坚持国有企业改革方向周嘉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明确提出:“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必须解决深层次矛盾,着力进行企业制度的创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  相似文献   

7.
一、改革开放与第一生产力解放、发展关系问题的提出 正当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出现新的转机的重要时刻,邓小平同志又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见解。深入学习、全面研究一下小平同志近十余年的一系列讲演、论述,我们就会发现,其精髓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思想;二是,社会主义社会要不断改革的思想;三是,社会主义社会还有解放生产力的任务;四是,社会主义社会通过改革和建设解放、发展生产力,以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在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上,小平同志对唯物史观的理解、阐发、坚持和发展,是科学的、革命的、彻底的、完整的,而不是空想的、保守的、庸俗的、片面的。因为,这种历史观,不仅坚持  相似文献   

8.
今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是建立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部重要法律。因此要认真贯彻《公司法》,努力推进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程,迅速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他们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成败和社会的稳定,也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以来,先后采取了简政放权,推行承包制,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韩新颖邓小平同志历来十分重视解放和发展社会的生产力,在新中国建立之初,他就深刻地指出:“共产党就是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否则就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反复强调和阐明了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是党的十五大精神的重要内容。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改革要在一些重大方面取得新的突破”,要“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他肯定公有制形式可以多样化;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以公有制为主体不是指国有企业必须在数量上占优势,而是指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等等。这一系列正确论断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的第三次思想大解放,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也意味着邓小平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它必将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大解放、大发展。为了狠抓落实,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  相似文献   

11.
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读书笔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铁映 《东岳论丛》2003,24(6):5-16
《资本论》问世一百多年来,世界经济领域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新的问题都需要在深入研究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的回答。经济学研究,特别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其根本目的和出发点,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或者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就是研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学问。我们今天研究马克思主义或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要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生产方式和基本生产关系,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自由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权利,而是一种历史性的制度进步的产物.社会主义的实现也不天然带来优于资本主义的自由和制度规范,何况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自由"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制度安排也就必须围绕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及其逐渐形成的历史传统而建构.合理有效的规则不仅是内涵选择的自由、利益增长的机制,而且还是提供社会活力和社会和谐的促进机制.今天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一场制度改革,其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解放被各种不合理的制度安排束缚的人,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首要的根本的问题江泽民问志在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所作的《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重要讲话中,深刻论述了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带有全局性的12个重大关系。这12wt系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首要的根本的问题,则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首先,改革、发展、稳定是当代中国三个最主要的问题。“发展是硬道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致力于社会全面进步。当代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就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激励机制与企业管理楚道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正确处理职工与企业的关系。在生产力的诸要素中,生产者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解放生产力必须首先解放生产者,发展生产力必须重视激励生产者。因此,建立卓有成...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又是“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它们的活力,提高它们的素质”,“通过理顺产权关系,实行政企分开,落实企业自主权,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这一科学论述,清晰地给税制改革指明了方面。 一、税制结构改革目标 从市场经济的要求着眼,我们已经看到现行税制结构上的不尽合理及由此导致国有大中型企业负担偏重,抑制着企业活力的增强,而税收调控的范围和程度又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考虑到改革的连续性及其发展的取向性,我国的近期税制结构改革,应以现行复合税制为基础,进一步统一税法,集中税权,公平负税,简化税制,进而规范分配方式,理顺分配关系,强化税收的组织收入和宏观调控功能,以促进经济运行机制和企业经营机制的加快转换,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现行税制结构必须简化,要较大幅度地简并一些重复设置的税种,要废止一些过时的税种,同时,根据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应设立少量新的税种。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农民五次大解放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以来,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处理好农民问题有利于处理农村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关系问题,解放农民即解放和发展农村的生产力.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土改,到80年代的农村家庭承包制的改革,再到90年代的全面推行村民自治制度和直接民主制度,以及21世纪初农村城乡协调发展改革等举措,使得农民获得五次大的解放.本文就我国农民的五次大解放进行总结与回顾,并分析了每一次农村大变革的基本特点,这对完善农村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 革命和改革是人类社会解放生产力的两种方式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生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只有通过一定手段,打破这个桎梏,实现社会变革,代之以新的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形式,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发展70多年历史的角度,分析社会主义改造、改革与中国工业化、现代化内在关系的历史演进。由此认为,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经济制度逻辑。改造和改革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所有制进行的两次深刻变革,改造是所有制的根本性变革,改革是在所有制根本性质不变的情况下根据生产力发展实际对所有制结构和实现形式的调整和完善。改造和改革都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目的就是加快推进中国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造和改革二者统一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历程中,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经济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一、经济体制改革是实现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需要 我们进行革命斗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富裕幸福。社会主义要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优越性,就必须使生产力的发展速度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快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以往一切制度的一个根本特点,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而共同富裕要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  相似文献   

20.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是一切社会形态变迁的终极原因,也是一种社会形态内部社会经济关系变革的根本动力。发展生产力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切工作的中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因此,认真地研究生产力要素结构的变革及其发展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拟对生产力结构要素的变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发展规律等几个问题,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