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政府行政程序法定化欠缺的深层根源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封建君主专政制度的强制和儒家思想的禁锢演绎为历史传统的影响;由“法律工具论”、“治国运动论”、“管理论”带来的行政法治观念淡薄及行政程序价值理念的失落与市民社会力量增长的缓慢构成现实基础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传统节日的法定化保护,是文化安全的手段,也是国家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传统节日的法定化对加强公民的政治认同、培养公民的民族情感,树立公民的文化信仰、保卫国家的文化安全,以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政治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3.
现代行政程序是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行政程序的功能表现为三个层次,即行政功能、政治功能和法制功能,其中行政功能是其最基本、最直接的功能,后两种功能则是由行政功能所衍生出来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地方服务型政府构建的政治与行政生态进行了分析。从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公共服务民营化及目前国内政治经济环境着手,指出了中国地方服务型政府构建过程中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5.
在行政法领域,实现行政权与行政相对人权利的良性互动,是构建和谐行政的基础。相对人行政程序抗辩权之于实现和谐行政的价值展现在两个向度:一是能有效平衡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地位;二是能有效消弭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6.
行政法是行政实体法和行政程序法的有机统一。法律上的权利义务,既有实体的,也有程序的,违反程序义务同样应该承担法律责任。行政程序的基本要素中,步骤和方式,构成行政程序的空间表现形式;顺序和时限,构成行政程序的时间表现形式。行政程序应体现、贯彻一定的原则,并适用相应的制度。我国宪法为行政程序法律化提供了依据,《行政诉讼法》的制定,促进了行政程序立法的迅速发展,《立法法》、《行政复议法》中规定了许多具体程序,特别是《行政处罚法》第一次使听证程序进入我国立法,成为我国立法中的重大突破。展望未来,本世纪的头十年,必将是行政程序立法的高潮时期。  相似文献   

7.
依法行政的关键在于"依程序行政",是否依程序行政是一个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我国还没有一部统一的程序法典,这导致了"人间悲剧"的不断上演,因此,为了促进依法行政、保障行政相对人的权益,从行政程序违法的司法审查范围、司法审查原则及行政程序的司法审查结果这几个方面作一番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学界对行政程序的关注与研究局限于“法定行政程序”,一般行政程序也具有行政程序的价值,大量的游离于法规范以外的一般行政程序正沦为恣意行政的借口,侵害着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毁损着诚信政府的形象,一般行政程序也应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司法审查的着眼点在于程序合理正当。一般行政程序违背了程序合理正当的,也应视作严重违法,是无效的行政行为,法院应作出撤销判决。  相似文献   

9.
随着行政司法化的进程日趋明显,证据制度在行政程序法中的地位也日趋重要,因此研究行政程序法中的举证责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三类行政行为在行政程序法中的举证责任,即依职权行政行为、依申请行政行为、行政司法行为的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社会行政权的不断扩张,行政程序日益为人们所瞩目。对于程序价值的评价,通常有两种观点:一种是程序工具主义的价值观,另一种是程序本位主义的价值观。无论是程序工具论还是程序本位论,都割裂了程序与实体的联系,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事实上,程序不仅仅具有基本的工具性价值,更为重要的,它还具有自身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合理、适度行使对法治有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但是行政自由裁量权在现代国家权力中的扩张使其在运行中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必须加以控制。行政程序为行政行为设置一种安全的运行模式,使得行政过程公开,公正,合理;并且通过相对人程序性参与,保持行政权力与相对人权利的平衡,限制行政行为的恣意、专断。为了发挥行政程序的有效作用,通过对我国行政程序立法现状的分析,研究得出行政程序立法必须摒弃“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观念,树立“程序正义”的立法理念,尽快制定一部统一的行政程序法。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机构先后进行了几次规模较大的行政改革实践与数次规模较小的调整,然而,作为行政机构改革制度保障的行政组织法的理论探讨与制度设计,却进展缓慢。近年来,行政法学者从研究主线、行政主体与合法化进路等方面,对行政组织法的完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行政组织法的进一步完善,实际上就是行政组织相关制度对目前行政组织的生态环境所作出的一个回应。影响行政组织制度形成的生态环境是多样的,其中与之关系最为密切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网络的出现与发展,已引起当今社会的巨大"震撼",引发着人类社会生产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这种变革,已在教育领域突出地表现出来.本文着重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机遇与挑战,着重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从生态学的概念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出发,首先提出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及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并对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解决的问题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做出了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良好的政治生态是政治发展追求的目标.公共领域作为公众话语表达和舆论监督的政治参与平台,对国家政治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下中国,“私民意识”“顺民意识”和“官本位意识”等因素严重制约了民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并产生了不利于政治生态建设的消极影响.作为一种公众“在场”的参与型民主政治,公共领域就是要使决策者接受公众的审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为此,党和政府应该大力提升公众政治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完善公众话语表达的制度保障和法律保障,主动加大政务公开力度,积极利用舆论监督优化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先进政治文化的发展是个有机的生态过程,其合生态的目标定位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的、法治的、公民的政治文化,而全球化、市场经济和开放构成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宏观生态条件,即它在与全球化生态系统的能量交流与变换中新陈代谢,在市场经济的生态场域中萌芽、孳生和成长,在开放的生态视野中塑造理性的政治价值判断。如果从政治社会化的角度来看,其实现的微观生态途径则包括现代化取向的家庭生活、学校教育、媒介引导和制度训练。  相似文献   

17.
网络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的新型关系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络时代,网络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构成了新型的作用关系:它既可能缓解政治冲突,促进政治稳定;也可能激发政治冲突,解构政治秩序。网络时代和谐与稳定政治的实现途径关键是政府和公民能否利用好网络媒介,能否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环境艺术对公众环境意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艺术因工业化带来的环境危机而兴起,它以自然环境为立足点,用各种技术和艺术的手段来优化完善人们的生存环境空间。通过对人、自然和社会的整合设计,创造生态的艺术化的人居环境,强调人类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和谐,从而在环境审美、生态观念、环境行为上影响公众的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在其发展政治参与和创建民主政治的进程中,始终受到政治谣言、政治牢骚、政治狂热和政治冷漠等非理性政治参与的严重掣肘。这也构成了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的一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20.
听证制度作为公民参与行政的一项重要制度,已成为现代民主实现的一种重要形式。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行政听证制度在制定和听证实践中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必须通过扩大行政听证的适用范围、明确行政听证参加人的范围、建立健全听证主持人制度、明确听证笔录的法律效力等措施来推动行政听证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