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韵"、"味"是中国古代诗论的重要范畴,中国古诗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含蓄朦胧。但随着白话地位日隆,深受欧化影响的现代汉语成为了诗歌创作的重要质料,传统诗歌韵味受到冲击,"具体"、"晦涩"成了现代汉诗中常见的韵味。韵味由语言创造,汉语中的欧化,尤其是精密化、语法化和逻辑化对汉诗韵味消解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晚唐诗人赵嘏,虽然和当时文士一样有"平天下"的志向,但其宦海沉浮的独特经历,又给他的诗歌创作带来了深刻影响。结合诗人生平事迹,分析其诗歌中"江湖意象"的文化内涵的多种表现,并探讨由其文化内涵所折射的诗人内心情态,由此形象地展现赵嘏诗歌创作中"诗缘情"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的世界大同主义和多元文化潮流的涌现,使得国内学者开始更多地关注"垮掉派之父"———美国后现代派诗人肯尼斯.雷克思罗斯及其多姿多彩的诗歌。雷克思罗斯丰富的个人经历和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背景使他转向东方禅宗去寻求解脱。他与禅宗文化的不解因缘,促使他在其瑰丽的诗歌当中多次呈现了悠远而空灵的禅宗意境。体味到孤独、寂寞的雷克思罗斯,在禅境中得以顿悟,从而对生命的律动和灿然有着自己独到的体悟。  相似文献   

4.
诗人华万里的诗歌创作中不仅有着丰富的古典意象以及浓厚的田园情结,尤其难得的是他诗作中所体现出的那种深具蕴藉美感的"轻轻惊叫"的诗歌美学。这些极富张力的诗歌文本带给读者一种非常独特的阅读体验,而由古典诗歌提炼而来的美感又使得现代白话汉诗中融会了传统诗歌的丰富养料,从而呈现出一种厚重而又新鲜的意味。  相似文献   

5.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以"简单而深邃"的风格著称。当众多现代派诗人努力摆脱传统诗歌的束缚,寻求新的诗歌创作模式时,罗伯特·弗罗斯特对这场改革似乎并不热衷,但以独特的诗歌创作手法和智慧的思考获得了社会的认可。从罗伯特·弗罗斯特对待传统诗歌的态度、写作视角、对工业文明的看法等方面与同时代许多现代派诗人的比较,说明其虽独立但不孤立。  相似文献   

6.
郑梦周是高丽后期著名的性理学家,又是著名的汉诗作家,他一生写了不少诗歌,《东文选》收有他的诗歌38首,现在对于其汉诗和中国文学的关联研究大都以使行诗为主,其实其诗歌创作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这些诗歌内容反映了对时局的看法和对性理学、中国文化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理解,语言使用上经常借用中国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以及文人墨客的诗语,使自己的诗歌带有强烈的中国传统诗歌形象含蓄的艺术特点。这是中国古典文化在域外延伸的重要事实依据,也是世界汉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绚丽多彩的奇葩,可谓在中国文化的域外传播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是一个注重诗歌形式和技巧,并不断地探索、实验和创新的诗人。本文将介绍威廉斯开创的"可变音步",感官诗和诗歌创作中运用的绘画理论和艺术,旨在说明威廉斯对美国诗歌的创新以及贡献。  相似文献   

8.
美国"垮掉派"之父——肯尼斯.雷克思罗斯的诗歌中具有中华文化和哲学因素已经被学界所认可,其中浓烈的道学意蕴使其诗歌具有更为鲜明的东方文化色彩。雷氏诗歌以寻求文学上的自由为突破口,去寻求庄子逍遥游思想中绝对的自由。他在形体的逍遥中进行批判性的自我反省,从而达到精神的逍遥。同时,他周游各国,归隐山林,苦心修行,从大自然和冥想思辨中唤醒人类对精神生命的重新认识。他"遁入自然"的诗歌作品与中国道家的隐逸文化有着异曲同工的妙处。  相似文献   

9.
亚瑟.韦利英译汉诗颇具诗名,甚有特色。他对汉语诗律有过深入的研究,采用"弹簧韵律"来获取与源诗同样的音韵效果;把重点放在诗歌意象的传译上面,坚持直译而非意译。但是,诗学上和文化上的差异使得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通过对《国殇》译文的解读,分析译诗中音韵上和意象上的缺失,探寻造成文化缺失的原因,可以更为深刻地理解韦利翻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诗歌的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英汉诗歌的互译问题。笔者认为,诗歌创作关键在于遣词用字,其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诗歌的格律与音韵,如英诗的抑扬,汉诗的平仄。因此,译诗,无论是汉诗英译,还是英诗汉译,对选词的要求都极为严格。文章指出:在忠实传达原诗主旨的前提下,尽可能使原诗的意境、音韵和结构形式臻于完美,便可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原诗的意象性、视觉性和空灵感  相似文献   

11.
艾米·洛威尔作为美国20世纪初叶的“意象派”挂帅诗人,继庞德之后译介了大量汉诗,出版了汉语诗歌译集《松花笺》。《松花笺》的成书颇具传奇,洛威尔的英译手法既严谨又富有创新,是“信”与“新”的结合。在译介汉诗的同时,她创作了诸多融合了汉诗元素的“仿中国诗”。《松花笺》与“仿中国诗”使得洛威尔在美国诗坛享有盛誉、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作为雄视日本平安朝诗坛的一代诗伯,菅原道真对汉诗艺术进行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他强化了汉诗的抒情功能,提高了汉诗的造语技巧,丰富了汉诗的状物手法,改进了汉诗的谋篇工艺。而这正是奠定其诗坛翘楚地位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3.
作为缘起于旅游活动、反映旅游者游历见闻和思想情志的旅游文学,不仅仅是旅游文化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同时也是文学领域的一个特殊分支,有着区别于其他体裁的独特文本逻辑,即指称功能、诗性功能以及带有多重文化理念于一体的综合性符号系统。文章将"垮掉派"作品融入旅游文学研究领域,以"垮掉派之父"肯尼斯.雷克思罗斯的代表诗歌"龙与独角兽"为切入点,从语境、信息出发,分析了其语言符号的具体内容,并进一步分析了作品中异质文化交融的特色。结果表明,异质文化不仅是旅游活动的原始动因,也构成了旅游文学之符号系统的高层次表征。  相似文献   

14.
中西诗歌翻译的改写与诗体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演论》的译者严复提出"信达雅"历经百余年,文学翻译评论家成仿吾提出了诗歌翻译的两种方法,以庞德为代表的中国古诗词英译实践,以卞之琳为代表的英诗汉译,都在不同层面上追求忠实于原文。优秀的创造性翻译(改写)的汉诗英译,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巧妙地传达了原诗的神采,并影响了美国诗歌创作;以似致信的英诗汉译法,忠实地再现原诗格律形式与意义,发挥汉字在诗歌表达上所具有的意象和音律上的优势。中西译诗的成功案例均展现了原诗精髓:以诗译诗,气韵神采,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5.
《古今集》中的比喻受到了《万叶集》、日本汉诗和中国汉诗多方面的影响。它在继承《万叶集》诗思的同时,也从日本汉诗和中国汉诗中汲取营养,最终形成了自身的特点。本文考察了《古今集》四季卷中"波"与"花"和"霞"与"衣"两个比喻。  相似文献   

16.
首先介绍了美国诗人爱伦·坡的诗歌创作特点,即他的诗歌创作追求一种超凡的美。接着分析了其诗歌作品《安娜贝尔·李》,从这首诗的主题、音律韵式、意象等方面剖析了爱伦·坡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一休宗纯以其桀骜不羁、善针砭时弊的诗风在日本五山文学中独树一帜,而他的癫狂生涯直接影响着他的诗歌风格与主题。在介绍其癫狂生涯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他的讽刺诗、风流诗以及自赞诗,并探寻其汉诗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8.
诗歌创作讲究炼字。诗歌翻译 ,作为一种跨语言文化的二度创作活动 ,更加讲究字、词的推敲锤炼。通过翻译实例分析可以发现 ,汉诗英译中动词的锤炼是以用词夸张、用词反常和用词灵活为手段 ,服务于译诗的情感性、准确性及生动性三个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9.
首先介绍了美国诗人爱伦.坡的诗歌创作特点,即他的诗歌创作追求一种超凡的美。接着分析了其诗歌作品《安娜贝尔·李》,从这首诗的主题、音律韵式、意象等方面剖析了爱伦·坡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戴望舒是"现代"诗派的灵魂,也是中国自由诗走向成熟的代表人物。他突破"新月"派的格律主张,将重心转向探寻诗的内在情绪和内在节奏,变格律美为旋律美,注重日常语言的运用,创造出了一种既有情绪节奏又有回荡旋律的具有散文美特征的自由诗体。这种诗体,是对"五四"以来自由体形式探索的一种新的提升;而他的以情绪为核心的诗歌理论,则又是对新诗美学原则的一次科学性总结和本质性阐释,对现代汉诗的发展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