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深知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者按一定社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在思想品德方面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影响的教育活动。德育宏观整体目标是对  相似文献   

2.
一、目前学校德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德育目标上,强调统一性,忽视层次性,以社会的需要代替个人的需要,把先进性要求当作广泛性要求,把提倡变成规定,把发展当作现实,以认知代替行为.比如,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树立共产主义的崇高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树立大公无私的思想等,这肯定是不现实的.这种拔高要求,脱离实际的德育目标既不符合学生发展规律,也不符合教育规律,必然影响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张颖 《管理科学文摘》2010,(32):107-108
受其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的影响,美国高校德育在目标、内容、途径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它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经验对我国应用型大学德育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美国高校德育特点的研究,推动国内应用型大学德育建设。  相似文献   

4.
早在70多年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十分重视教育,他在关于全面发展的教育中,指出"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学校观和育人观.陶行知的德育思想涵盖了小学思品德(新课程标准)的大部分内容.针对当前学生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乏远大理想,轻视劳动,社会责任感不强,合作精神差,承受挫折能力弱等问题,陶行知德育思想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校长是学校德育思想的设计者和学校德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德育观和德育模式,是校长的首要任务.我认为,校长的工作,主要就是确立教育思想、构建教育模式、营造教育环境,而在这三项要务当中,尤以确立教育思想为重,而统领教育思想的,就是校长的德育观,亦即德育思想.  相似文献   

6.
学科教学的德育,就是教师依据中小学课标要求,在各科教学之中,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因素,结合知识传授、智能培养,有目的、有计划、分学科、分阶段地,在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心理教育和能力培养五个方面,对学生施加影响,使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心理、能力诸方面的素质得到提高的活动.这种以学科教学为渠道的、以知识内容为载体的德育,我们称之为学科德育.下面结合我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跟历史课堂有关的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7.
由于中小学德育在学校教育中没有真正放在为首的位置,学校,社会,家庭没有三位一体,真正形成合力等客观存在的问题,中小学生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文明礼仪的自觉遵守,传统美德的继承,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养成方面都不能得到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训练。为了让学校德育真正为构建和谐社会扬帆助航,学校应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作用,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德育内容应课程化,设德育专职教师,保证德育活动专项资金。建立操作性强的中小学德育评价体系,让德育真正与智育并举。  相似文献   

8.
我们应当强调把学生当作主角,以学生的视角和学生的"生活事件"来呈现德育的话题,以学生(特别是初中生)乐于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来组织和表述德育内容,为学生表达思想和感情、进行创造活动留出空间.提供方便,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将德育目标转化为内在需求和自主发展,使学校德育目标体系真正成为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重要文本,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9.
高校德育一直是学界关注并研究的方向,不断提高德育实效性是高校德育工作者的目标和动力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立德树人理念是新时代下党对教育本质进一步的认识,在立德树人理念下探索高校德育实效性需要对德育实效性的内涵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古人云:欲立其业,先树其德.可见,德育对人的一生影响之大,不言而喻.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和意识.本文从教师自身德育水平的提高,在课堂上寻找德育闪光点等几方面,来谈谈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更好地将德育渗透于信息技术教学中,从而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德育教育要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就必须大力拓展其内涵,从各个层面进行创新,以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和主动性.这种创新,大致包括德育理念创新、德育观念创新、德育目标创新、德育内容创新、德育途径方法创新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我们应当强调把学生当作主角,以学生的视角和学生的生活事件来呈现德育的话题,以学生(特别是初中生)乐于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来组织和表述德育内容,为学生表达思想和感情、进行创造活动留出空间,提供方便,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将德育目标转化为内在需求和自主发展,使学校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13.
德育为先的教育观,是一种导向、一种激励,也是一种保证.核心在于强化德育是首位、是灵魂、是核心,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教育思想. 教育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重新审视选择教育的功能和价值.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陶冶人性,铸造健康饱满的人格.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让学生回答好两个问题:一是人类应当怎样存在,二是人生应当怎样度过,也就是说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14.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德育是培养个体良好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必要途径和重要保证,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有赖于各种教育途径,各门学科教学的共同合作.而德育在对学生心理教育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一条重要途径.这就是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以人为本",德育教育的宗旨是要把人培养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守纪律的全面发展的人,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林崇德认为:"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因为在整个教育工作中,追求善的理念,造就美德才是教育工作的根本目的.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效提升学生德育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落实德育为首的教育观念,结合多年工作实际,笔者认为重在"五抓".  相似文献   

16.
学校的工作就是"育人",育人就是学校头等重要的工作。培养一批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是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和重要目标。也是教育工作者的光荣职责。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要做到"五育并举,德育领先"。"四有"中的"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都必须通过德育教育来实现。我校在"成才先成人,育人先育心"教育思想指导下,把德育教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心理问题对其品德影响与品德形成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当代大学生诸多品德问题其实质源于心理问题,这就导致心理健康教育中,必然包含丰富德育内涵,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也就具有必然性.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的一个突破口,是德育工作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8.
高校道德理论教育大学生正确认知道德准则从而约束自己道德行为做到知行合一。鉴于当前德育领域知行分离现象,严重制约了教育目标的实现。本文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德育知行分离现象的现状和原因,并深入研究了实现大学生德育知行统一的途径,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养成。  相似文献   

19.
德育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工作重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相关学科的渗透则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独立思考的、尊重社会公德的劳动者.德育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系统,是-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德育过程只有做到知、情、行的统一才能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20.
凌基银  蔡弘 《科学咨询》2007,(14):10-12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情况和压力,寄养家庭、离异家庭、单亲家庭、贫困家庭、孤儿家庭学生的德育问题不仅是一个现实的教育问题,而且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对特殊家庭学生的德育途径与方法研究必须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一定程度上讲,搞好特殊家庭学生的德育工作,也就搞好了一所学校的德育工作.本研究报告介绍了一些针对中职特殊家庭学生的德育途径、方法以及取得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