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每一民族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文化,苗族也是如此。而且苗族按照区域的划分还分为贵州苗族、湖南苗族以及云南苗族等,每一地区的苗族服饰、舞蹈以及其他习俗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文将从贵州苗族舞蹈的审美特征、风格以及仪式舞蹈三方面展开论述,对贵州苗族的舞蹈与仪式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2.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每一民族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文化,苗族也是如此.而且苗族按照区域的划分还分为贵州苗族、湖南苗族以及云南苗族等,每一地区的苗族服饰、舞蹈以及其他习俗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文将从贵州苗族舞蹈的审美特征、风格以及仪式舞蹈三方面展开论述,对贵州苗族的舞蹈与仪式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3.
苗族银饰文化资源是产业发展与创意的前提和基础,是彰显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的重要载体,随着社会的变迁,苗族银饰需要不断地开阔视野去适应现代审美创意及市场的需求,其文化产业创意与开发首先是民间艺术自身运动的变化使然,同时也是市场环境下理念、生产、传播、销售的连锁反应。将苗族银饰成功转为产业优势还必须由政府牵头,从保护苗族银饰生存的大环境及民众的价值取向入手,在打造品牌效应、合理利用旅游经济开发上多做文章,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现在四川东南部的彭水、黔江、酉阳、秀山、石柱五个自治县为黔江地区,面积1.69万平方公里,人中260万,其中苗族40万,占六分之一。 居住在这里的苗族,历史上和其他兄弟民族共同开发、经营这块土地,曾经创造了优秀的“黔中文化”。  相似文献   

5.
正苗族刺绣,即苗绣。苗族刺绣是苗族源远流长的艺术珍宝,是苗族服饰主要的装饰手段,是苗族女性文化的重要代表,也是我国古老民族手工艺术之一。苗族刺绣图案色彩鲜艳、构图明朗、朴实大方,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几乎每一个刺绣图案纹样都有一个来历或传说,深含着民族的文化,是民族情感的真挚表达,是苗族历史与生活的生动展示。  相似文献   

6.
在4000多年前,我们苗族的祖先就已生活在黄河流域一带了。长期的迁徙,使我们民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民族。我们湘西苗族,是整个苗族的一个组成部分,苗语称“果雄”,是从洞庭湖畔迁至湖南西北部的湘西  相似文献   

7.
苗族银饰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装饰纹样受宗教、审美、图腾等影响,既是本土文化的缩影,更蕴含着浓郁的民俗观念和民族信仰,反映着苗族人特有的审美情调。本文对重庆苗族银饰纹样的造型和审美内涵展开分析和研究,对推动重庆苗族银饰的保护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造型特征、构成法则、表现形式、形式规律、表现手法的角度归纳重庆苗族银饰纹样的艺术特征。通过解读重庆苗族银饰纹样的美学意蕴,提出苗族银饰文化的美学价值及开发意义,促进重庆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弘扬,对其他民族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8.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多元文化发展,求同存异促进民族大团结。由于种种因素,少数民族的文化却消亡得更快,尤其是像没有自己本民族文字的苗族。挽救苗族语言、苗族文化是迫在眉睫的事,苗族文化的保护、保存和发展要从教育抓起,而且要从学前教育抓起。本文旨在通过研究苗族歌曲融入幼儿园的现状,提出苗族歌曲融入幼儿园的策略。苗族歌曲融入幼儿园,对培养幼儿的民族情感,提升全民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培养苗族文化的传承者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多元文化发展,求同存异促进民族大团结。由于种种因素,少数民族的文化却消亡得更快,尤其是像没有自己本民族文字的苗族。挽救苗族语言、苗族文化是迫在眉睫的事,苗族文化的保护、保存和发展要从教育抓起,而且要从学前教育抓起。本文旨在通过研究苗族歌曲融入幼儿园的现状,提出苗族歌曲融入幼儿园的策略。苗族歌曲融入幼儿园,对培养幼儿的民族情感,提升全民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培养苗族文化的传承者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 “每个民族在其历史上大多经历过战争,而苗族历史上战争时间之长、次数之多、规模之大,实属罕见”。“战争这个魔影一直紧紧地纠缠着苗族,甚至可以说,苗族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为了抵御统治者势力长时期、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为了民族的生存与尊严,苗族人民被迫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他们不断地总结和提高,逐渐形成了自己民族的一  相似文献   

11.
<正> 靖州,是湘西南苗族聚居区之一。在历史进程中,靖州苗族人民和其他民族人民团结战斗,曾多次起义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斗争史篇。本文就有关斗争史实简略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我和苗绣     
曾丽 《中国民族》2010,(3):58-61
接过父亲终其一生心血收藏整理的苗族服饰,转眼已7、8年了。父亲曾宪阳被誉为“中国苗族服饰收藏第一人”。而身为汉族的我,常常被收藏界误以为是地地道道的苗族。不过,我不得不承认,在苗族文化浸染中,我已经深深爱上了这个民族。无论走到哪里,我的眼光总是离不开苗族服饰,尤其是她那惊艳世界的苗绣。关于苗绣,我想,不仅仅一本书两本书就能讲完的。对于我来说,恐怕我要花上一生的时间去给所有在我的博物馆里,被这些美丽精致的苗绣倾倒的人们讲述这一文化遗产的来历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胜兰 《民族学刊》2014,5(5):25-33,107-109
以贵州为中心,回顾从清朝到民国时期的苗族传统服饰所受的来自中央政权统治的影响,可以看出统治者所采取的改装政策,在不同程度上使苗族受到了一种来自“他者”的欺压,从而形成了一种荣辱与共的历史背景,强化了作为个体的苗族自我认同意识。而中华民国的诞生给苗族带来了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被卷入近代国家建构过程中的苗族,更深地陷入了对汉族的抵触感与不得不接受汉文化影响的无奈感的矛盾中。与此同时,新一代的苗族精英开始以超越地域局限的视角来思索自己的民族,提升其民族自豪感。“国家”、“苗族”、“不同地域的苗族支系”这样一种重层意识被强化,而苗族传统服饰的存在和变化加深了这种多重性的苗族自我认同意识。  相似文献   

14.
湘西北各民族文化互动试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董珞 《民族研究》2001,(5):41-47
湘西北的土家族、苗族、汉族错居杂处,他们的文化既各自传承,又相互交流。如要正确认识湘西北的民族文化格局,就非做“三元互动”的研究不可。本文按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三个层次解析了湘西北的民族文化格局,进而提出了对几个错居杂处的民族必须从人类学和民族学的视角去做“通”的研究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民族识别之前的汉族是融合了若干少数族群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的表达是华夏之汉;民族识别以来作为中华民族众多民族或族群之一的汉族更趋向于成为与其他少数族群并列的、单一的族群.王明柯关于历史上少数族群通过攀附汉以实现身份认同的论述与张兆和关于近代以来苗族拒绝汉族身份而宣称苗族身份的认同的论述均显示了华夏之汉与族群之汉的差异,忽视二者的差异是后来学者对许烺光"民族错失"误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泰国苗族是从中国迁徙而去的一个族群,虽然历经磨难与融合,但他们却顽强地抵制着各种同化,坚持本民族的世界观。本文主要依据美国布朗大学人类学系帕特丽夏·西蒙兹教授所撰海外苗族宗教民族志名著《招魂》一书提供的部分田野资料,佐以其它学术文献,来探析泰国苗族的世界观及其与中国苗族传统文化的渊源关系。研究表明,泰国苗族对待生老病死、男女性别关系的态度,体现了中外苗族世界观中同源共通的核心思想: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对立而又平衡,并可相互转化的。  相似文献   

17.
吉首市,地处湖南西部,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全市205012人,其中苗族81854人,土家族55247人,汉族56604人,其它少数民族1307人,是一个以苗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的贫困山区小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发展进入了又一个“黄金  相似文献   

18.
祖先崇拜是我国各民族共同的宗教信仰。苗族墓葬朝向尚东的习俗,蕴含祖先崇拜的内涵,这在各民族祖先崇拜形式中较罕见。头朝东脚朝西的"横埋"作为"苗坟"的典型特征,是区别于"汉坟"的主要标志,是苗族传统墓葬的主要符号,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东方是苗族发祥地和共同的精神家园,是苗族千百年来割舍不断的乡愁。苗族"横葬"有怀念故土和亡魂回归故土的双重内涵,"横葬"说明苗族尚东的文化特点,表明苗族纪念祖先迁徙及东方故土,体现苗族的祖先崇拜的意识和认祖归宗心理,有利于强化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19.
牛刚  吕培 《民族论坛》2011,(4):44-45
节目庆典是观察民族文化的一个窗口,是研究地域文化的一把钥匙。“跳花节”是苗族的重要节日,集中呈现了苗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在区域旅游开发背景下,节庆活动具有文化现象与经济内容的双重载体功能,本文以湘西风凰县山江镇苗族的“跳花节”为例,分析“跳花节”对苗族民俗文化的整合功能,并对此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20.
苗族传统婚姻道德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苗族是一个古老民族,在其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灿烂文化,婚姻道德是这种灿烂文化的一个方面。本文试对苗族传统婚姻道德,婚姻道德与其他社会风俗的关系,婚姻道德的成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