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想象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离不开的心理机能。 马克思说:“蜘蛛的操作,和织工的操作类似:在蜂房的建筑上,蜜蜂的本事还使许多以建筑师为业的人惭愧。但是,使最拙劣的建筑师和最巧妙的蜜蜂相比显得优越的,自始就是这个事实:建筑师在以蜂蜡构成蜂房以前,已经在他的头脑中把它构成。”(《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63年版第172页)这个事实告诉我们,人与动物的活动之所以不同,就在于人有想象能力。所以,想象必然要介入到人的认识活动、生产劳动、科学研究、艺术创作以及其他实践活动中去,而且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社会自我意识,是指社会作为主体对自己的本性、本质力量、需要等的认识,或者说对社会生活、活动等的反思或反观;社会决策,则是指社会以国家或政府的形式,给社会控制提供具体目的或目标,并提供活动的具体步骤、程序、计划或方案的活动.它们之间有一种内在的相关性,本文试就此问题陈述陋见,祈方家指正.一众所周知,目的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在因素,它是主体实践活动的起点,决定着实践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性质,并表现于实践活动过程和归宿.“行动如果没有目的就是无目的、无意义的行动.”①“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这个目的是他所知道的,是作为规律决定着他的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的,他必须使他的意识服从这个目的.”②可见,目的是实践的一个内部规定和内控要素,没有目的就不成其为实践.就社会系统而言,社会自我控制都是通过社会里人的活动来实现并完成的.人的活动,在这里,一方面表现为人实际地改变事物的现状,使之符合自己的利益,满足自己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人是一种“有意识的存在物”,能思维、有理智、有情感是人的 本质属性,正常人的一切活动都是有意识、有目标、有预想的。马克 思说:“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 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 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写作是一种复 杂的、创造性的劳动,是一种高层次的心理、行为活动。因此,在动 笔之前,更应该全面地、充分地、周密地、审慎地思考,尽可能准确 地设想出未来文章的面貌、体格与精神风貌。毫不夸大地说,没有构 思,就没有文章;构思的得失,决定了文章的成败;构思的能力,在 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写作的能力。这不论是从曹植赋“七步诗”,还是 从左思撰《两都赋》:不论是从鲁迅写几百字的杂文,还是从曹雪芹 著数十万言的《红楼梦》,都可看出这一点。所以,古往今来的文章 家无一不重视构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专辟《神思》一章,着重  相似文献   

4.
<正> 一、艺术创造的独特规律1.艺术创造的美学特点艺术创造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它具备人类活动的一般特点,同时又具有不同于其他活动形式的独特本质和规律。人类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活动。动物的活动是无意识的本能的活动,而人的活动则是建立在制造工具变革客观世界的生产实践的基础上的,各种活动形式都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都是有目的的、自觉的、社会的活动,都是普遍的自由的活动。如马克思所指出的:最拙笨的建筑师也优越于最精巧的蜜蜂,因为他劳动的结果在活动之前,已经“观念地存在于他的头脑中”了。同样,艺术活动在本质上也是一种理性的、社会的、有目的的活动。因而弗洛依德把艺术创造说成是潜意识的性欲升华,把艺术创造歪曲为无目的、非自觉的本能的活动,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的建筑活动中,开发商的纯商业动机和行政长官的政治目的的不同使得投资者、建筑师和业主之间的权责关系混乱,从而使得建筑行为忽略和遗忘了人,使得建筑业陷入了困境。只有在建筑行为中树立"以人为本"的行业作风,建立评价建筑的人文尺度,才能使当代中国的建筑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6.
最蹩脚的建筑师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实地建筑房屋之前已经在脑子里把房屋设计好了。一栋房屋,殊为简易,尚且如此;一个社会的生产力系统工程,变化万千,复杂无比,如果没有事先拟就的张张蓝图,要想取得优化效果,或者想使系统运行,就比登天还难。生产力发展战略,就是生产力系统工程的蓝图。  相似文献   

7.
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自己的主观世界也得到改造;人们在理论求索的过程中,自己的人格也不断得到完善。我们认为,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主观世界改造的进步、理论求索的成就与人格完善的程度,是同一过程的不同侧面。本文拟就理论求索与人格完善的双重影响作一分析,以就教于理论界同仁。 一,在真理的求索中总是蕴含着对善与美的渴望。 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内含着对理想的追求,这是由人类实践活动的特点所决定的。马克思对此曾进行过分析。他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这个目的是他所知道的,是作为规律决定他的活动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们总是说,人不同于动物在于人能够进行区别于本能活动的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其中,人的目的性要求作为人在观念中创造性地建构未来的应然状态的自觉意识即人的尺度(马克思语)是人与动物界分离的关键和重要标志。马克思关于蜜蜂和最蹩脚的建筑师的比较也一再为此而被引证。但是往往停留于此,却很少有人注意挖掘目的性要求的深层内涵,因此,对目的性要求的理解容易存在简单化、片面化和抽象化的倾向。 一、目的性要求的否定性内涵 人的目的性要求对外部世界不断地进行衡量、审视、否定和超越,使人脱离动物层面的生存方式而成为…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理论界关注较多的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自由自在”是人的类特性、类本质的思想①和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的“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总和”②这个著名的命题。但还有一个结论似乎尚未引起理论界足够的重视,而这个结论又恰恰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又一个基本的结论。这个结论就是,人从本质上讲还是一种拥有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孜孜实践的存在物。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这个著名的思想:最蹩脚的建筑师也要比蜜蜂高明,因为建筑师在劳动过程开始之前,未来的结果已…  相似文献   

10.
<正> (一) 价值是在主客体价值关系的运动过程中实现的。主客体价值关系运动的一个相对完整的全过程,包括价值关系的观念形成、价值关系的创造、价值关系的实现这三个有机联系的阶段或环节。 价值关系的观念形成阶段,是价值创造和实现过程的首要阶段或环节。马克思指出:“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马克思恩  相似文献   

11.
一、激励的普遍性与重要性激励 ,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心理状态 ,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 ,推动并引导被激励者的行为朝着预定的目标前进的作用。在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中 ,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最能动的要素的生产者 ,希望被激励是一种心理上的欲求。需要、希望、动机等都可以构成激励的条件。只要有需求存在 ,激励就有存在的必要。需求也是激励存在并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基础。人的需求客观存在 ,生活中的激励无处不在 ,激励作为一种精神促进过程 ,在任何一个团队内部都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发扬团队精神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 一 两个命题: (1)“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18—119页) (2)在人的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历史联系(即规律性)具有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当然也不以人的主观目的为转移)的客观性质。 从形而上学的观点看来,这两个命题之  相似文献   

13.
社会实践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它包括着十分丰富的内容。本文拟就社会实践的要素问题,谈一些看法。 马克思在谈到生产劳动时曾经明确说过:“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资本论》第一卷,第202页)。生产劳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马克思的这个分析说明生产斗争实践是有着明显的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4.
(一) 既然一切生产活动都是由人的活动引起和控制的过程,生产的发展归根到底便取决于人的作用的(不仅是当前的,也是历史上的)发挥。但是在任何现实的生产中,这种发挥总是不充分的,因此已经存在着的人力,就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说过:"在社会历史领域里进行活动的,全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43页)而人的任何目的,又都意在获得一定的功或利,以期满足人的一定需要.这种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得一定的功或利的意图和思想,不仅是人们进行活动的目的的真实内容和本质,也是激励和支配人们活动的能动因素和真实动机.在科学认识中,它当然也毫不例外地存在于认识主体的认识目的中.因此,探索科学认识中的功利思想,也是认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即劳动者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人始终是劳动生产过程的主体。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主体作用的发挥表现为职工的目的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它要通过不断地实现管理的基本任务来实现。它是一个创造机会,激发热情,控制行为,排除障碍,鼓励奋斗,实现主体需要和企业目标的过程。实现这一过程,就应当首先激发起职工的积极性。行为科学告诉我们,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动机越强烈,积极性主动性就越高,完成预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四种基本形态在社会主义社会,不仅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社会分工是不可避兔的,脑力劳动之间的社会分工也是不可避免的。从本质上看,不论哪种脑力劳动,都是象马克思所说的“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智力的支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90页)“是人的筋肉、神经、脑等一定的生产消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19页);而且,都是现代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目的都是为人民的利益服务。但是,具体分析,各种脑力劳动在劳动方式、劳动过程、劳动结果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甚至可以说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理性非效率行为发生的人性基础是行为者的生存欠缺、需要及由此派生的行为动机。动机是理性非效率行为产生的内在驱动力。在经济行为立体的动机学动员中,存在着由历史过程形成的一些激发理性非效率行为产生的基本动机。这些基本动机有:资源占有与支配倾向;利己倾向;小成本大逐利倾向;公平倾向;竞争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19.
<正> 行为科学是本世纪30年代起在西方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一门从社会学和心理学角度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行为科学主要研究人和周围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强调通过改变社会环境来影响人的行为,行为科学在发展过程中提出了许多理论,如动机层级论、X理论、Z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等等.这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的共同规律性,提出了一些调节人们行为的有效方法.宣传的目的是要改变人的行为,因此,吸收行为科学的合理因素应用于宣传工作,无疑是必要的.一、宣传的动机激励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正如恩格斯所说:“决不能避免这种情况,推动人们去从事活动的一切,都要通过人的头脑,甚至吃喝也是由于通过头脑感觉到的饥渴引起的,并且是由于同样通过头脑感觉到的饱足而停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24页),具体来说,动机具有三种基本功能:一是引发个体活动;二是维护这种活动;三是引导这种活动朝向某一目标.有些学者也将其概括为始发机能、强化机能和指向或选择机能.  相似文献   

20.
休闲是人的自然化过程。其逻辑起点是无。由无而生有。无,是休闲的本质规定。有,乃休闲之意义规定。因无而有,由有入无,有无相生,休闲成焉。由此出发,休闲可以分为隐性休闲,显性休闲。人的自然化先天地包含了自然的人化。自然的人化是现象,它已经历史地发生着,并随着人类历史的展开而展开自身;但人的自然化是本体,它似乎还没有正式开始。自然主义在中国有较为深远的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