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工作是助人的职业,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有最为深层次的接触,是一种用人格影响人格、用生命影响生命的专业工作。作为专业助人者,社会工作者最有意义的资源是社会工作者自己。结合教学实践,文章探讨在专业教育中强调学生自我成长的意义与价值,提出促进学生自我成长的途径,具体阐释《自我探索与专业成长》课程的教 学实施模式,并指出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社会工作作为助人专业,需要社会工作者身体力行,社会工作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实践.在这个意义上,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灵魂.社会工作专业的这一特质构成了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独特性.在专业教学中能否帮助学生建立起专业深层次的认同感和牢固的专业价值理念,是专业教育与专业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立足于本科生专业教学,将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的教育作为一年级课程设置中"专业导入教育"的核心内容,在相互呼应的三个教学科目中完成这个内容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提出了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实践教学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浅议成长小组的社工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因应素质教育的推广,对青少年人格、心理素质及社交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关注,在高校与中学中开始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成长小组活动。本文主要从社会工作专业的角度,澄清成长小组的理念,使之与一般的心理辅导区分开来,并从理论的角度对成长小组的阶段加以概括。同时,援引新近在大一新生中开展的成长小组活动为例,探讨成长小组的有关模式与施行经验。  相似文献   

4.
"成长小组"与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途径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社会工作领域中学校社会工作的重要方法——大学生"成长小组"的实践模式,探讨从学生主体的角度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途径,提出通过大学生"成长小组"的模式筑就大学生心理防线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大学新生入学后适应方面的问题,按照同辈互助学校小组工作模式指导大二社工专业学生与大一学生结成“成长小组”。文章介绍了这一学校小组工作模式的设计、理念、活动实施、活动评估,希望对解决大学新生不适应大学生活的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小组社会工作在中国刚刚起步,人们对其中的规范、原则不了解,同时小组工作所必需的游戏、活动数量少,而实用化、生活化的更少。所以在小组活动中违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小组活动的开展,不利于案主的教育、治疗、成长。本文结合在现实中开展的小组活动,对小组工作中违规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做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总结西方社会工作学关于小组治疗元素理论的发展背景和过程的基础上,论述了小组治疗元素概念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小组治疗元素进行了功能性的分类,并分析了小组治疗元素运用过程中的流程结构。  相似文献   

8.
社会工作教育逐渐重视到灾难社会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结合社会工作在中国发展的情况,在满足社会需求和实施社会工作通才教育的理念下,本文讨论采用融入模式,在社会工作教育中融入灾难社会工作内容。提出融入模式的灾难社会工作须解决组织的支持与承诺、兴趣上的竞争、教师的适应和资源四个要素,需要具备基于能力的基础教育、文化敏感性、社会性别意识、国际化视角和系统性的理念,并提出了需要融入微观知识、宏观知识、压力管理与专业自我觉察和实习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工作专业普遍运用的课堂教学方法,该方法的实施质量直接关系到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对社会工作专业从2008级至2011级这四个年级的问卷调查,展现了大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小组规模与分组方式、小组内部分工、小组的合作与分歧、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等级评价与满意度;同时,通过相关性分析,揭示了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成效的具体因素。最后,针对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曙 《人力资源管理》2010,(11):164-167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统筹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本文基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主持的"抗震希望学校社会工作志愿服务项目",对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专业成长过程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上海市对口支援都江堰市重建的社会工作服务实践及作者的体验,论述了社会工作何以能够介入、以何种方法和途径介入灾后社会重建的行动基础,进而分析在灾后社会关系重建中社会工作专业成长或发展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和服务过程的情感性,社会工作者较其他职业群体面临着更突出的倦怠、同情疲劳、继发性和替代性创伤等风险,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自我同情和自我关怀是两种有效的个体能力,分别从心理和行动上激发从业者进行自我保护,但二者在当今中国职业情境中存在概念混淆使用的情况,同时缺乏研究和实践层面的关注。基于对自我同情和自我关怀概念缘起和发展的追溯,结合二者在社会工作视野中所呈现的共通之处、相互关系和应用性差异,提出干预自我同情的心理过程和提供自我关怀的具体实践两条应对社会工作职业风险的干预路径。自我同情和自我关怀作为个体能力,其可习得性指明社会工作教育应纳入情感维度并建构具有关怀取向的教育体系,建议通过显性课程设置和隐性环境营造双重途径加以实现,以应对职业风险,促进社会工作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残疾人小组工作本土化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土的残疾人社会工作主要是以医疗康复工作为主,在残疾人康复的过程中,医疗模式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帮助残疾人在生理机能上迭致最大程度的恢复.但是、残疾人康复不仅包括生理、心理上的康复、还应该包括"去标签化"后的社会包容.笔者尝试通过在特殊学校开展的"光之翼"社会小组工作为例,探讨残疾人小组工作本土化过程中的服务模式以及困惑、反思.  相似文献   

14.
15.
《社会研究方法》课程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但目前该课程的改革仍停留在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反思与方法的介绍,而忽略了社会工作专业及学生的特点,也缺乏对改革成效的实证研究。从社会工作专业价值、方法出发,将课程纳入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体系中考虑,针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学科背景、心理特点设计"互惠学习型小组"。通过实验法与AB基线法测量学生知识掌握度、社会支持度、人际交往水平的结果发现,"互惠学习小组"有助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有助于学生社会支持、人际交往水平提高与自我成长,从而有利于培养具有专业价值与实践能力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6.
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体现了多元优势融合、和谐发展的特征.本人在对上海社区青少年服务目标、服务原则、服务内容、服务方法和策略经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融和型"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概念."融和型"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形成,反映了中国社会工作实践的本土性特点.  相似文献   

17.
案例:余老师34岁,是学校语文骨干教师,教学之余喜欢舞文弄墨,时常有文章在刊物上发表。余老师在本地区也声名显赫,特别是他所上的公开课,教学风格突出,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独树一帜,每次都引来无数位虔诚取经的年青教师。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互动模式在学校小组工作中应用的可行性以及互动模式的实践原则、角色定位和具体互动过程,并指出在学校小组工作中应用互动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处于形成自我、计划将来的重要时期,他们对于自己将来各种可能性的思考,影响他们追求理想的努力程度与信心。可能自我是个体对自己未来的设想,包括个体可能成为什么、想要成为什么以及害怕成为什么的自我概念。介绍可能自我理论及其在青少年社会工作领域的运用,包括可能自我的概念、作用、适用性以及应用方案,供我国社会工作者个案辅导与小组工作参考,以促进青少年正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大学本科院校社会工作专业140名学生就业取向调查问卷的分析,在描述现阶段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对社会工作这个专业(职业)认知情况的基础之上,探讨了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