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优秀的,精华性的东西,这些是我们今天从事文化统战工作的宝贵资源。以人为本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以人为本在传统文化中主要包括天人合一、仁爱、和谐等内容。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为我们的文化统战工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大视野;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思想是我们从事文化统战的关键;传统文化中倡导的和谐理念是我们的文化统战工作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各种文化流派 ,提出我们应该尊重中国传统文化 ,但不能为传统文化所束缚 ;我们吸收西方文化 ,但不是西方化。中国现代民族文化应该是既吸收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优秀成份 ,又超越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3.
在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核心价值体系时,应该以继承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础。我们民族传统价值观念的主要文化载体是传统的道德文化,传统道德文化的民间世俗化和学术神圣化使之成为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影响力、认同度最高,而且最为稳定并具有高度超越性的文化形态。齐鲁道德文化是传统的主流道德文化,其核心部分“五常”,具有与其他民族的价值观念相沟通,并向现代主流价值观念体系发展转化的潜质。  相似文献   

4.
中西方法律文化的传统有着各自的特点 ,这与中西方法律文化各自的形成与发展的途径不一样是息息相关的。虽然中华法系在近代已经消失了 ,但是 ,我们的一些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仍然存在 ,并继续地影响我们的生活。认清我们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 ,了解与西方法律文化的区别 ,对我们构建新的法律文化 ,完善我们的法制体系 ,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5.
文化自信,是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全面自信,但重点是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中华文化的优秀内涵,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央文件的正确指引,都是我们树立文化自信的坚实依据.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炎黄崇拜、圣贤崇拜、君子崇拜、道德崇拜,体现着中华文化的精神标识,也是我们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我们要坚定弘扬传统文化的价值自信和正确方向,就必须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文化观,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大众化、公益化和产业化.  相似文献   

6.
教育传统与传统教育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长期对传统进行“精华”与“糟粕”式的价值分析 ,我们对传统否定式批判有余而继承不足 ,导致我们的现代教育理论只是西方的翻版。我们只有以事实分析为基础对自己的传统重新进行梳理 ,才能以理性的态度将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教育传统与传统教育区别开来 ,进而用现代观念客观理解与我们共时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 ,并将之继承、转化与创新。这是从观念到理论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视觉文化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概念、内涵进行阐释和分析。结论指出:我们已经进入视觉文化时代,然而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却没有紧随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因此,为了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必须借助于现代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8.
中华文化绵亘数千年而不中断,探究个中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如果我们将优秀传统文化同中国各族人民对生养自己的祖国的浓烈感情联系起来分析,那么,我们就会发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精神既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又渗透在优秀传统文化其他诸要素之中,爱国主义精神同优秀的传统文化同荣同兴,相互贯通。因此,我们在研究传统文化以弘扬民族精神时,有必要认真分析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因素,从而为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提供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传统文化凝聚着民族的向心力和生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精神导向和伦理垂范价值。我们生在现时代,活在传统中,这是不可选择的文化定式。各种解构主义对生活和价值的破坏性消解,存在着致命的问题。传统道德文化资源中所蕴含的的黄金规则和核心价值理念对我们是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的,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用发展的观点对待传统,寻找新的视角,完成传统文化的当代转型。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现代社会和科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我们应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继承和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革新不合时宜的文化传统,使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在与现代的结合中得到充分的显示.  相似文献   

11.
文化研究视域中的视觉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觉文化作为一个新兴的学术研究领域,其学术起点是对视觉经验的重构;其发展轨迹是对"文化转向"的加入和反思,试图把视像化、视觉性作为理解后现代文化性质的钥匙;其知识体系的基础是跨学科研究。在这三个方面,视觉文化都得益于文化研究的理念和方法。与此同时,视觉文化也发展了文化研究欠缺的理论维度,对后者形成补充。  相似文献   

12.
乡土美术的价值意义不仅是民俗学上的,也不仅是视觉形态上的,它还在于隐含其间的非物质性创造原理、文化属性辩识和现代审美的取用.文化遗产价值存在不能替代现代性文化发展方式的进步意义,实现现代多向性文化发展方式,就需要认清我们自身文化传承方式的单向性本质,这才有可能借用现代性文化发展方式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在现代审美和国际语境下实现全球传播和覆盖.  相似文献   

13.
读图时代的视觉文化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世界被构想和把握为图像,传统的、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图像为中心的视觉文化形态。视觉经验及主体的对象化观照是视觉文化形成的关键,消费主义为视觉文化提供快速发展的平台。在当代文化语境下,“观看”有着复杂的文化意义,视觉文化蕴含着深层次的意识形态内容。  相似文献   

14.
拒绝阅读的文本——对现代视觉文化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影视、电脑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文化艺术形态正经历着全面视觉化的转变。由于文化艺术文本的作用、价值的实现必须在人类的阅读观照行为中展开实现,所以,从人类阅读行为的角度审视现代视觉文化艺术的特征和实质,可以更加直接地把握视觉文化艺术对现代社会及其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影响。由此我们发现,基于视觉文本的阅读,不仅阅读方式迥异于传统阅读,而且消解了传统阅读行为的阅读动机、阅读性质、阅读效应、阅读价值。所以,从传统阅读行为的坐标体系看,现代视觉文化艺术严重遏制了传统阅读行为的多向度展开,是一种拒绝用传统方式阅读的文本。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若干文化建设思想的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民族文化建设方面有许多精辟的论断,其中许多的思想对新世纪社会主义民族文化的建设,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在新世纪里,必须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以保证中国的文化安全;必须批判地对待古今中外的一切文化,搏取众家之长;必须注重文化创新,为社会这样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不竭的动力;而且必须在国际文化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保护中国文化的民族性,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在视觉文化的观照下,重新论述本雅明"游手好闲者"的美学内涵。通过分析这一术语出现的文化背景以及隐含的视觉消费姿态等,不仅帮助我们理解本雅明对都市文化的深刻思考,而且为我们深入认识本雅明的视觉文化理论提供重要的入思路径,对我们考察当下的视觉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着力于巴蜀文化的显性(物质)层面,筛选出最能代表其特征的文化元素,分析其文化含义,抽绎其典型视觉符号,进而确定其形态、色彩、材质和风格等方面的特征,构建巴蜀文化元素的视觉传达符号系统,为当下四川土特产品包装设计的地域性表达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当代平面设计创意在视觉化的过程中视觉符号元素一直扮演着解读视觉信息、视觉认识、视觉表达的引导作用,展示出千姿百态的视觉符号元素的个性角色。它具有浓郁传统意义的视觉形态元素,其“形、色、神、意”无不延续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彰显着丰富的本土文化内涵,折射出华夏民族各个层面的审美观念及情趣。  相似文献   

19.
北京不仅保存了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保留了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和弘扬文化的多样性。抢救和保护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日益迫切地摆在了北京乃至全社会的面前。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传承中华文明、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摄影不仅是一种具有审美功能的视觉艺术,而且还是一种负有传播现代文明重任的视觉文化;摄影促使了文化传播的主流由文本方式向图像方式的转换。本文约略论述了摄影的文化在历史发展中的一些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