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杜林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它不仅在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上占居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同样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思格斯在此部著作中首次集中论述了关于认识的辩证法问题。针对杜林所宣扬的形而上学的真理观——永恒真遇r的谬论,恩格斯着重论述了认识论的辩证法。恩格斯指出:人类认识运动是一个矛盾过程.即人类认识运动是一个有限与无限的矛盾运动过程。认识过程本身的这种矛盾,决定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认识成果,即真理与津误也是相矛盾的。真理与进误的矛盾是认识…  相似文献   

2.
胡彩萍 《探求》2002,(Z1):29-30
代表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与时俱进”本身包含着丰富的哲学内涵 ,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深刻掌握它的哲学内涵 ,对于正确使用这一理论并指导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与时俱进”的哲学内涵(一)“与时俱进”形象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认识与实践辩证关系原理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 ,认识和实践是辩证统一的 ,实践决定认识的发生、发展 ,同时 ,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与时俱进”形象地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这种辩证关系。即使是真理性的认识 ,也会受到客观物质世界的限制 ,只能是相对真理 ,随着物质世界的发展 ,也有可能成为谬误…  相似文献   

3.
易杰雄 《浙江学刊》2007,2(3):35-40
在列宁看来,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新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这种唯物主义既是实践的又是辩证的同时也是历史的,即他所指的“现代唯物主义”。发展观是否科学,关键看承认不承认事物的内在矛盾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源泉;承认不承认事物的运动、发展不仅有量变,而且有渐进过程的中断、飞跃、质变;科学发展观的规律不仅适用于人类社会,同时适用于自然界、人类认识与思维。列宁关于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于1914—1915年在瑞士伯尔尼期间集中时间和精力研究哲学所留下的八个笔记本中,特别是其中比较完整的《辩证法的要素》、《谈谈辩证法问题》、《黑格尔辩证法(逻辑学)的纲要》和列宁关于那些应当构造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知识领域的原则性指示以及他在《再论工会、目前局势及托洛茨基同志和布哈林同志的错误》一文中提到的辩证逻辑的要求中。  相似文献   

4.
王萍  李凌雁 《学术交流》2005,1(4):32-36
康德哲学是哲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重要启示作用,这种启发较为明显地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研究上:即弘扬人的理性权威,确立人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实践研究上:丰富实践内容、促使实践合理化和推动实践回归现实生活;认识论研究上:认识是在实践观念指导下的以“先验范畴”对经验材料的整理为基础的能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有的把狭义认识论放在辩证法的前面,有的则把它放在辩证法的后面。这种随意性说明,狭义认识论在哲学体系中的逻辑顺序不够严谨,是需要认真研究的。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任务在于解决主观与客观的矛盾。因此,作为这个哲学体系的落脚点,应为完成这个  相似文献   

6.
1.目前哲学界关于加强微观认识论研究的呼声是很高的。但是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弄清什么是宏观认识论与微观认识论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而在这些问题上大家的意见还很不一致。在什么是宏观认识论与微观认识论的问题上,有两种很有代表性的意见。一种意见是把关于对“宏观客体”认识的过程和形式的研究,称为宏观认识论,而把关于对,“微观客体”。认识的过程和形式的研究,称为微观认识论。另一种意见是把关于意识与“外界客体”的相互作用的研究,称为宏观认识论,而把关于意识与“脑内神经”的相互作用的研究,称为微观认识论。我认为这两…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普及过程中,作为人类智慧的重要结晶、唯物辩证法实质和核心的矛盾观已经深入人心。但在“左”或“右”的特殊思想氛围中,矛盾观,或者被扭曲为“斗争哲学”的同义语,或者被叽讽为“陈旧过时”的思维方式。当前,党中央重又倡导全党学习哲学,要求我们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矛盾观,学会辩证分析方法,克服实际工作中的片面性。但在学习过程中、一些人往往作出简单、肤浅的解说。这一现象启示我们,从多视角意义上揭示矛盾观的丰富内容,对于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矛盾观,提高全党学哲学水平具有理论意义。矛盾是人类认识史的重要概括和总结。从认识史考察,矛盾观念,古已有之。两千多年来,矛盾观念经历了由萌发到生成,由科学化到丰富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康德先天图式与认识论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娄永清  林昆勇 《创新》2007,2(2):102-107
康德自称在认识论上发动了“哥白尼式革命”,但他的论断名不符实。在笔者看来,认识论上的大革命始于对康德先天认知结构思想的否定,终于对它的否定之否定,而这一工作是由历代马克思主义者逐步完成的:他们应用历史的、实践的、辩证的观点,首先解决了认识的基础、能动性与矛盾性的问题,发现了认识运动的宏观规律,继而解决了先天认知结构和后天认知结构的关系问题,进一步揭示了认识活动的微观规律,最终完成了康德带头发动而无力推进的认识论变革与创新的伟大任务。  相似文献   

9.
面对飞速发展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冲击和我国改革、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我们的哲学研究如何突破?我们的哲学内容如何现代化?近一两年来,许多哲学工作者都在进行着认真的探索,并逐步发表了一些成果。在这当中,张尚仁同志撰著的《认识论与决策科学》(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5月出版,以下简称“张著”)一书就是较为引人瞩目的。一“张著”的一个基本着眼点,就是在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应用于决策的过程中,在认识论与决策科  相似文献   

10.
“把实践标准作为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列宁语)第一次引进认识论思想史,才使我们有可能克服与确立真理的客观标准有关的困难——无限回复和循环论证,从而为整个认识论和认识的可能性提供了批判性的辩护。科学地理解实践的本质和标准职能是上述论点的基础。因此,作为真理标准的实践问题在苏联学家歪曲马列主义反映论的勾当中占有中心位置,就不足为怪了。本文拟就苏联学家们的一个基本论据作些分析,他们说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是真理的标准的学说是建筑在预期理由的逻辑错误上的。如维特尔写  相似文献   

11.
从广义上讲,哲学就是认识论。正如列宁说的,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本文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角度,通过总结领导工作方法,探求个体认识向群体主体认识飞跃的一般规律。一、个识与共识个识是个体主体的认识。它根据调查研究所摄取的信息,凭籍自己的政治立场,知识、经验、思维能力和利害关系等要素,对所研究的事物(人)作出的认识。个识往往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局部的、不系统的、孤立的认识。共识是群体主体的认识。它是以个识为基础,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过程,取个识的“合理内核”所形成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仅强调发展问题是重大的理论问题,而且更强调发展问题是重大的实践问题,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执政规律的新认识,也是实践“三个代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政府必须把解决发展问题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13.
钟锐 《创新》2007,1(3):49-53
“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简称“三大规律”)的认识”是《江泽民文选》中反复强调的一个十分重要而不可忽视的创新论点。不断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是完成党所肩负的庄严使命的客观需要,又是适应规律自身丰富、发展的内在诉求,更是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创新的必然结果。我们应当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不断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1978年以来出现的若干影响较大、问题突出的人生观理论体系的评析,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研究的四种误区:一是局限于世界与社会共同本质和规律的研究;二是局限于人的本质的静态研究;三是局限于人的本质的历史性发展研究:四是局限于“人生问题”的研究。并在分析上述局限性的基础上指出:人生观的研究必须把人的本质和规律作为主题,深入探寻人的社会本质的内在矛盾及其表现形态、发展规律和一般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日益认识人生真相,逐步形成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真理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主体与认识过程的关系问题,是认识论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康德在其《纯粹理性批判》中对这一问题给与了深刻的揭示。他把主体作了二重化的划分,展现出主体的内在矛盾性,由此导致了认识过程的双向性运动。它表明主体对客体的认识也是主体的自我意识。本文试图对这一理论问题进行一下求索。 一 康德区分对象为现象与本体,对世界作了现象界与本体界的划分,这是主体二重化的理论前提。康德把现象界作为认识领域,将认识主体确立为能动的功能性主体,而以其区别于以前本体论“灵魂”这一实在的实体性主体。他在批判心理学的“谬误推理”时,指…  相似文献   

16.
董仲舒的认识论和经学解释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董仲舒的认识论有一个从认识外在事物转向认识圣人所制“名号”的过程,其最终结果是把认识论从属于政治学,强调以“名分”治国。董仲舒的很多政治、伦理思想渊源于先秦儒学,但他在解释先秦儒家典籍时并不拘泥于书本,而是通过自己的解释方法去发掘原典中的“微言大义”,实现了传统思想的适时转化。  相似文献   

17.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强调应该立足于近代西方哲学发展中的断裂点,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质。他们由此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为一种以“实践”和“历史”为基础的现代唯物主义哲学。他们在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特质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哲学理论问题,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8.
不可知论是一种悲观的认识论,它“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科学和不可知论是根本对立的,如同它和宗教根本对立一样。承认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以及这些规律的可知性,是科学的前提。宗教和不可知论从不同的角度破坏这个前提。科学,根据它对自然界的认识,通过实验和工业,能够把自然界的现象合乎规律地制造出来,这是对不可知论的最有力驳斥。正如恩格斯所说的:“既  相似文献   

19.
一个时期以来,哲学界认识论研究几乎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基本趋向.这场研究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已经取得了以往所不能比拟的成就.然而,这一研究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已日益显露出一系列问题,它们大大影响了研究的进展,使认识论研究远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这些问题主要包括: 一、把认识论变成一个封闭的系统,忽略了认识论与本体论关系的研究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关系问题虽然是两门哲学学科之间的关系问题,但却历来被看作是认识论的根本问题之一.从哲学史上来看,古代哲学家往往把认识论从属于本体论,从一个博大的本体论背景中演绎出认识理论;近代哲学自笛卡尔、洛克起,本体论又被从属于认识论;黑格尔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本体论与认识论统一的思想,但其基础却是唯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充分肯定了黑格尔这一合理思想,并在原  相似文献   

20.
哲学户09心00八b九U 工b1土,曰,臼八O丹b叹U :…1孟11,1曰.占勺自0‘张战生黄凤炎潘春梁龙哲阳作华是连成2一752一84锋磊刘石略论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对青年马克思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者怎佯看待人的价值和人生价值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肃清人本主义影响“整体与部分”应是唯物辩证法为一个范畴哲学就是认识论论系统和层次试论发生认识论的合理因素论社会实践和个人实践均关系不能抽象地宣传人道主义社会主义情神文明是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新发展辩证法要素中的三个圆圈论把握中间矛盾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为重要意义洛克“反省说”再评价毛泽东与自然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