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6 毫秒
1.
农民教育:21世纪农村全面发展的战略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的稳定和发展最重要的是农民的素质,因此,农民教育工作,是关系到21世纪农村社会稳定与全面发展的战略问题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21世纪农村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农民法制教育是21世纪农村稳定与发展的根本条件;农民科技教育是21世纪农村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武器;农民素质教育是21世纪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民文化教育是农村社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崔新明 《兰州学刊》2004,(4):197-199,128
促进农民增收是当前工作的大局。稳定才能增收 ,增收促进稳定。农村稳定是农民增收的先决条件 ,保持农村稳定 ,就能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当前 ,中国的农民问题、农村稳定问题 ,归根到底是农民增收问题 ,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战略性调整阶段 ,分析和研究当前中国农民增收问题 ,对于保持农村稳定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民是传统社会的社会基础 ,也是现代化过程的主要力量。农民如果以革命者的身分投入现代化 ,则会增加社会变迁的震荡性 ;如果作为改革的支持者参加现代化 ,就有助于在稳定中推进现代化。农民、稳定与现代化在不同的国家 (地区 )的关系取决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农民是传统力量的代表 ,要推动现代化进程 ,不仅应当获取农民的支持 ,更要重视现代化过程对农民传统人格的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小玉 《学术论坛》2001,(Z1):121-124
我国十二亿多人口,九亿在农村,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从而决定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本课题通过对龙岩市合作医疗抽样调查,提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如何建立,怎样坚持下去的总体思路。认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应纳入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总体框架下有序发展,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农村居民是最大社会群体,为广大农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是政府的职责,在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中,政府职能应当定位在主导作用上;农民作为纳税人群体,政府对合作医疗负有资金投入的责任,只有财政投入到位,让农民真正受益,对农民才有吸引力,合作医疗才会有生命力;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正常运作的基本环节;加强合作医疗立法建设,强化法律保障,促进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民政治认同不仅是农村社会政治稳定的保证,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农民政治认同的基本状况是:对我国的政治制度、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执政党及政府有较强认同;对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认同是分层次的;农村社会中一些不和谐现象影响农民的政治认同。农民政治认同主要受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因素影响。提升农民政治认同,需要改善农民生存状态,切实保障农民权益;规范基层政权的政治权力运作;保证农民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推动农民政治心理的现代性变迁。  相似文献   

7.
农民政治认同是现代政治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民族地区农民政治认同不仅对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经济社会发展有特殊意义,而且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有重要推动作用。调研发现,湖北民族地区农民政治认同的现状是:认同主体良性发展但主体性意识仍然不高、认同客体进步明显但结构性矛盾不断凸显、外部环境整体稳定但不和谐因素同时存在。增进民族地区农民政治认同必须努力增强农民主体意识,加强农民政治参与实践;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政治认同环境。  相似文献   

8.
农民就业与农村社会稳定的正相关是由农民就业的功能所决定.在我国现实中,农民就业的功能突出表现为保障功能、激励功能、分流功能和协作功能.这些功能的发挥都有助于实现农村社会稳定.为更好地体现农民就业与实现农村社会稳定的正相关,必须强化农民就业的保障功能、激励功能、分流功能和协作功能.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农民收入各构成部分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协整分析得出结论:农民从事第一产业的家庭经营收入对近期该项收入的影响较大,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但从中远期看,工资性收入的影响更为显著和稳定,是促进农民增收优先发展的方向;其次是促进农民第二、三产业家庭经营的收入,虽然波动较大,但对农民增收有长期较显著的积极影响;最后是促进农民第一产业的家庭经营收入。  相似文献   

10.
一、我们为什么重视农业、农民、农村问题? 1.我们为什么重视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当然是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吃饭问题是任何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因为农民占人口的80%,农村稳定是全国稳定的基础,只有农民的小康才有全国的小康;甚至是因为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食品类涨价因素占到去年整个物价上涨指数的60%;是因为农民收入增长慢,农村市场难以扩大,会制约整个经济的发展,等等。 2.但这是远远不够的,甚至可以说是没有抓住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民所占人口比例巨大,农民的政治认同状况与社会稳定及国家治理能力密切相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政治认同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也随之变化,农民政治认同的状态亦随之发生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政治认同经历了总体升高、趋向弱化和逐渐强化三个发展阶段。研究发现,农民政治认同呈现如下特征:一是生存理性主导下的利益满足是政治认同的关键;二是社会公正和权利意识是影响农民政治认同的重要因素;三是国家制度、政策和农民政治认同存在着双向互动;四是对宏观政治体系始终具有较强的认同度。而提升农民政治认同的路径则在于:一是完善社会利益结构,满足农民合理利益诉求;二是畅通政治参与渠道,保证农民制度化的政治参与;三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规范基层政权的权力运作;四是提高农民政治认知,奠定农民政治认同的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王世华 《学术界》2008,(1):229-235
明清徽商对"三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徽商对农民的影响,首先是给家乡农民带来了新观念,改变了对经商的看法;其次,带动更多的农民走上经商致富之路;第三,徽商重教兴学,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徽商对农村的贡献,一是转移了大量的农村人口,减轻了农村的土地压力;二是改变了徽州农村的落后面貌,大量的社会公益事业,也加强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的生存环境;三是加速了一些地区乡村城镇化进程;四是促进了徽州文化的发展,提高了农村的文化品位,有助于文明乡风的形成.五是徽商的扶贫济困,不仅维护了农村的稳定,而且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徽商对农业的贡献最突出的是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的发展;徽商的经营活动还刺激了农村副业的发展.因此,我们今天对明清徽商的历史作用,确实要重新评估.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发展农业、稳定农村是一项重大任务。农民税赋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国家稳定发展全局的大事。农村税费改革,被看成是继土地革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中国农村的第三次革命。中央批准的这次税费改革,首先在安微试点,经过近一年的运行实践,收到了明显的成效。一方面,农民负担得到了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2006,(4)
陆学艺在《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第1期上撰文《“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指出,“三农”问题是一个整体,核心是农民问题。国家要把解决好农民问题放在第一位。在现阶段急需解决的农民问题有:农民人数太多,占总人口的比例太大;农民太穷,农民太苦;农民太弱;农民日益边缘化。要解决农民问题,唯一的出路是要继续深化改革,把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形成的,至今还在束缚农村生产力发展的诸如人口、土地、就业、社会保障等体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以改革,逐步建立新的体制,才能逐步使农民减少,才能使农民逐渐富裕起来,才能逐步把农…  相似文献   

15.
文章构建了农民包容性增收循环模型,细化了农民增收的七条路径,并结合中国牡丹画第一村平乐村农民的增收实践,研究了公司与农户在产业化经营中的相互关系,以及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权益和利益的变迁。研究指出农民增收的路径:第一,提高农业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重点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第二,鼓励和支持以农产品为基础的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充分就业;第四,明晰土地和房屋的产权,加快农村土地和农村房屋产权交易市场建设;第五,加大财政对农村的转移性支付力度;第六,借鉴印度的包容性金融的经验,重点推进农村微金融的快速发展;第七,加快承接发达区域的产业转移,促进城市产业向乡村转移。  相似文献   

16.
在产业选择上,除稳定粮食和烤烟的种植面积、提高科技含量外,应把重点放在草地和林地上,发展高价值的绿色产业;在发展路径上,重点是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在政策措施上,应把农民的主导作用充分挖掘和发挥出来,逐步建立社区主导的农村发展新战略.  相似文献   

17.
农民经济利益问题地位的重要性、影响的深远性、功效的联动性、现状的紧迫性、解决的复杂性,决定了农民经济利益保护问题的系统性。保护农民经济利益第一要系统地分析农民经济利益问题形成的原因;第二要加强对农民经济利益保护客体系统的认知;第三要构建农民经济利益保护的主体系统;第四要建立和健全农民经济利益保护的政策和手段体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阶层的现状、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向对整个国家的繁荣稳定至关重要。本文认为,农民的生产方式或职业,决定着农民阶层的经济状况;农民阶层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中,日益与整个社会结成一体并形成统一的文化价值观与市场价值观;农业产业化、商品化、专业化和现代化将极大地影响农民阶层的发展趋向;目前中国农村及农民阶层各方面比较落后的状况,只有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相协调才可能有根本性的改观  相似文献   

19.
童星  文军 《学术界》2001,(6):61-69
维护社会稳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然而,在我国维护社会稳定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长期遗留的误区.其主要是第一,过于强调社会要素的稳定,忽视了社会结构的稳定;第二,过于强调资源配置的集中,忽视了社会分化的影响;第三,过于强调社会冲突的负功能,忽视了对手段性冲突的引导;第四,过于强调政府在社会控制中的作用,忽视了中介组织的调节.  相似文献   

20.
改革使乡村发生了无可比拟的巨大变化 ,也使乡村的基础性权力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 0多年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密切干群关系提供了较为充分的物质基础。但从目前的情况看 ,这种顺理成章的关系改变并没有充分实现 ,两者间的一些矛盾仍然是农村工作中一个令人忧心的问题。笔者认为 ,农村稳定是农民增收的先决条件 ,保持农村稳定 ,就能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当前 ,中国的农民问题、农村稳定问题 ,归根到底是农民增收问题 ,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战略性调整阶段 ,分析和研究当前中国农民增收问题 ,对于保持农村稳定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