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课标(实验稿)》和《义务教育音乐课程课标(2011年版)》颁布实施以来,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中存在的各种弊端也随之凸显出来,尤其是在艺术功利化教育思想驱使下出现的“应赛教育”重视舞台表演,轻视讲台实践,使音乐教育教学偏离培养目标,培养的学生综合文化素质低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严重缺失,难以胜任基础音乐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音乐本质上是中国人的“灵魂的语言”;伟大的音乐作品都是运用超越国界的音乐语言“向人类诉说”———这两点,是我读过刘再生教授的音乐文集《中国音乐的历史形态》(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之后,得到的关于音乐美学思想的突出印象。刘再生教授的论文善于从大处着眼,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势。如首篇《论中国音乐的历史形态》将中国几千年的音乐发展史,划分为以雅乐为代表的先秦乐舞阶段、以歌舞大曲为代表的中古伎乐阶段、以戏曲音乐为代表的近世俗乐阶段、以高度声乐化和高度器乐化形式为代表的现代专业音乐创作新音…  相似文献   

3.
一、审美哲学作为官方哲学“一元独尊”在美国,“作为审美教育的音乐教育”(musiceducatio-nasaes the ticseducation(本文简称为审美音乐教育哲学或审美哲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音乐教育的基本概念》(NelsonB.Henry主编,1958年)和《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原则》(CharlesLeonhard与RobertHouse合著,1959年)两本书的出版为标志。当时,处于二战、冷战之后的美国正进行着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所有学科都强调学科价值。音乐教育也不例外,在美国音乐教育全国大会的发起下,一些卓有影响的音乐教育家们达成共识,将审美作为音乐教育的哲学基础。所以,60年代美国的一些世人瞩目的音乐教育会议,几乎成为审美哲学理论的传播与普及途径。而1966年创刊的《审美教育杂志》(Jour-n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也为审美哲学提供了学术交流与研究的平台。而审美哲学发展真正进入体系化阶段,则是以1970年贝内特.雷默所出版的《音乐教育的哲学》为标志,本书成为美国审美音乐教育哲学的集大成之作。雷默是在莱昂哈德和豪斯等审美哲学先驱者的影响下...  相似文献   

4.
依据2001年7月《音乐课程标准》教育总目标,音乐美育教育为主干线,贯穿高师专业音乐教育的全过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课程的设置与架构一直是影响专业音乐教育总的进程与发展,改革课程教学对推动高师专业音乐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学人简介     
黄赐英教授黄赐英,女,1968年12月出生。1990年6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系,2006年6月获湖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学位,2002-2003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华东师范大学访学。2001年7月被评为副教授,2006年10月被评为教育心理专业教授,2006年确定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现为湖南工业大学师专校区教务处副处长、教务成教支部书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兼任湖南省心理学会理事。曾获湖南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光荣称号。黄赐英教授是一位勤于研究的学者,她发挥教育学科理论的专业优势,结合所从事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术研究。有《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论探讨》等20多篇论文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高教研究》、《中国教育学刊》等刊物上。获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2次,株洲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次,校级教学成果奖4次。主持省级和校级课题各2项,参与省级课题3项。撰写了(《当代西方教育发展论稿》、《教育实习概论》等著作。参编了《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教材。黄赐英教授系统讲授过《心...  相似文献   

6.
荆州市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于 2 0 0 1年 9月 2 0日在市委小礼堂举行颁奖大会 ,我院有 11项成果获得奖励。其中 ,王泽龙教授撰写的《三、四十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嬗变》和吴锡改教授撰写的《论青少年心理障碍》两文均获一等奖。武育香教授著《洪湖革命根据地史》、杨尧忠教授撰《教育模式转换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张黎夫副教授撰《科学家对技术的伦理责任 :三则安全的启示》、徐前权副教授撰《论我国仲裁监督体制》、宋善文副教授撰《“两极分化”是一个什么范畴》及王邦雄副研究员等撰《高等学校科研量化评估的理论与方法》等 6项…  相似文献   

7.
滕星,男,汉族,浙江省绍兴人,1953年12月出生于辽宁鞍山市。现任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系暨民族教育研究所教授,中国少数民族教育专业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湖北民族学院兼职教授和《教育人类学研究丛书》主编、《20世纪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经典著作丛书》编委。曾受聘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英国海外教育发展部、美国新闻总署、美国教育发展研究院、美国福特基金会、日本文部省等国际组织与政府组织担任项目顾问或专家,并主持和参与国内外10余项教育与少数民族教育课题…  相似文献   

8.
“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比“民族音乐教育”的提法更准确,内涵更广,立足更高。中华民族音乐母语应该是中国传统音乐,不包括中国新音乐。诗词吟诵音乐是中国传统人文音乐的要项,是实施音乐母语教育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教授简介     
钟林斌,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1937年出生于广东省龙川县。1957年从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考入辽宁大学中文系,1961年毕业留校任教。1983年晋升为副教授,1987年晋升为教授。历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学位委员会委员、系学位委员会主席、系学术委员会委员、系副主任、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主攻元明清文学,兼及中国现代文学。主要著述有《中国古典戏曲名著简论》(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关汉卿戏剧论稿》(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大学语文基础·中国古代文学编》(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元明文学作品译  相似文献   

10.
涉外学人     
正杨云萍教授杨云萍,1967年出生,湖南永州人,教育学博士,中国语言文学教授。现任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文法学院中文系主任,湖南省语文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理事,民盟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支部主委。长期从事语文教育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中国教育学刊》、《课程·教材·教法》、《求索》、《湖南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相似文献   

11.
深大学人     
李臣教授1965年9月生,笔名李臣之,四川巴中人,硕士生导师,深圳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1995年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1996年分配到深圳大学,1998年晋升副教授,2003年晋升教授。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课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活动课程与活动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广东省课程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广东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主持教育部、省、市教育(社科)规划(重点)课题6项,参与国家级“九五”、“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3项。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等出版学…  相似文献   

12.
《肇庆学院学报》2014,(3):F0002-F0002
肇庆学院音乐学院地方音乐文化研究团队组建于2006年,由范晓君教授、平黎明教授、齐柏平教授(博士)、孙家国副教授、李琳副教授、陈国庆副教授及王伽娜、陈林君、余洁芬、陈华丽、黄春媛、李田田等6名讲师组成,音乐学院范晓君教授为负责人。该团队组建当年,即成功申报了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学科共建项目《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的粤西传统音乐文化研究》(06GR-04)并于2009年完成;2009年12月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一般项目《中国“采茶”音乐文化研究》(09YJA760046)和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一般项目《广东“采茶”音乐文化研究》(09R-01)的立项,并分别于2013年完成;2013年12月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之地方历史文化特色项目《粤西“八音”史研究》(GD13DL10)的立项。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个民族的电影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色,并且这种特色愈鲜明,愈强烈,愈有世界性。87年在法国的一次国际动画片电影节上,我国参赛的三部美术片都被淘汰,评委们的理由是:“这不是中国文化了。”片中音乐“既不是中国音乐也不是外国音乐”,许多造型和舞蹈动作也“不是中国的,有许多非洲的东西。”(《电影评介》1987年9期)这一事实本身就足以反驳那种认为电影无所谓“民族化”的说法。1987年10月,吴天明的《老井》在第二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这是国际影联认可的与戛纳、威尼斯、西柏林等国际电影节相等的亚太地区最大的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影片奖”、“最佳男演员奖”、“评委会特别奖”、“东京都知事奖”四项大奖,意味着中国电影打入了世界第一流水平的行列。而这部在中国电影史上可以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老井》之所以获奖,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因为它是一部具有浓厚中国民族特色的影片。  相似文献   

14.
音乐“宁波帮”对中国专业音乐教育初创所产生的推动力和影响力是持续而深刻的,文章以几位较具代表性的宁波籍音乐家为例,阐述这一群体在我国专业音乐院校的筹建、现代音乐教育思想的确立等方面所作的开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在音乐教育专业课,如《歌曲写作与分析》、《视唱练耳》、《中国近代音乐史》、《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与欣赏》等教学过程中,遴选一些有代表性的、政治教育意义较强、音乐性较好的井冈山红色音乐素材渗透于教学之中,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  相似文献   

16.
张文贤 ,男 ,1938年 11月生 ,上海市人。1961年毕业于上海社会科学院。 1989年 5月晋升为教授 ,现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兼任国际劳工组织 (ILO)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会计教授会理事、上海会计学会理事等。张文贤教授主要从事会计学、国际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和人口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效率学的研究 ,并开始形成人力资源开发“三部曲”(“人口论—人手论—效率论”)的理论体系。主要著作有 :《现代经济管理》、《人口经济学》、《改革与效率》、《人力资源的开…  相似文献   

17.
《宿州学院学报》2013,(8):F0002-F0002
陈新凤,女,1969年3月生。毕业于中国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福建师范大学海峡两岸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兼职研究员、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音乐研究》、《人民音乐》、《中国戏剧》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合作出版译著《民族音乐学》、教材《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专著《闽调台腔一一闽台歌仔戏音乐研究》等。  相似文献   

18.
魏建教授 ,1958年 12月生于山东省青岛市 ,1988年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毕业 ,获硕士学位。现任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兼任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理事、山东省郭沫若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被评为“山东省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魏建教授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15年 ,出版学术专著 3部 ,主编学术著作 5部 ,与他人合著学术著作 9部。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学术杂志发表论文 70余篇。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5项 ,获“刘勰文艺评论奖”、“跨世纪文学评…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 由东南大学文学院陶思炎教授主持完成的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应用民俗学》于1999年6月通过专家鉴定。该项目旨在开辟民俗学的分支学科,构建其基本理论框架,并对移风易俗、社会教育、商品开发、民俗旅游、企业文化、文艺创作、社区建设等实践活动作出引导。成果包括“绪论”、“应用对象论”、“应用功能论”、“应用资源论”、“移风易俗论”、“当代应用概说”、“应用前景论”等章节,总字数18万。张道一、梁白泉、萧兵等著名教授、专家参予了评审鉴定工作。张道一教授评价道:“《应用民俗学》的意义在于,它不但将…  相似文献   

20.
高师音乐专业是基础音乐教育师资的培养基地,改革开放以来,高师音乐专业教育教学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广泛而深入的改革,使高师音乐专业教育在“师范性”的办学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其改革还局限于音乐及音乐教育本体,还缺乏与社会及基础音乐教育之需要与发展的紧密结舍,其教育教学依然存在着与基础音乐教育不相适应的状况。本文即通过对导致这种现状之原因的探讨,谈谈笔者对高师音乐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