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现代汉语中,“以”可用作介词、连词。作介词用时,表示方式、状态;作连词用时,连接词、词组和句子。在古代汉语中,“以”除用作介词、连词外,还可用作动词、名词和副词。 一、用作介词,一般可译为“在”、“用”、“把”、“凭着”、“依靠”、“因为”、“由于”等。 1、表示时间,相当现代的介词“在”。  相似文献   

2.
汉语中同一层次平列的、非动词性的表起迄范围的复合结构中其迄点词“至”、“到”词性为介词 ;其起点介词与迄点介词各自形成了起点介词聚合与迄点介词聚合 ;起点介词结构与迄点介词结构组合形式多样 ;在起、迄介词聚合中有很明显的同步引申现象  相似文献   

3.
古代汉语书面语单音词比较多。古代汉语也有复音词。在古代汉语的复音词中,有的是合成词,有的是单纯词(包括联绵字和叠音词)。不过,两相比较,单音词居多则是明显的事实。从古代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有的单音词仍继续存在,特别是那些属于基本词汇的词,仍是现代汉语词汇中稳定而活跃的因素;有的单音词,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消失;有的单音词则不能独立使用,只作为构成复音词的词素存在,而同意义与之相关的词(或词素)组合为复音词。本文试  相似文献   

4.
在古代汉语中,“以”字是一个多性词。无论就词性的复杂而言,还是就使用的灵活性来说,“以”字都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词。“以”字的实词用法是用作动词和名词。“以”字主要作虚词用,即用作介词和连词,相对来讲,用得比较广泛而又复杂的应是介词。而且作为虚词“以”  相似文献   

5.
"及"是古汉语中一个重要的兼类词,它兼有动词、介词、连词三种词性,探讨其词义演变规律对了解汉语实词虚化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而探明其早期应用情况尤其如此.两周金文所代表的正是古代汉语早期的情况,其中"及" 字的应用很具代表性:一是其三种词性并现,二是在出现时间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6.
《山东师大学报》哲社版1983年第1期许进先生《疑问句句尾“为”的词性》(以下简称《疑》)把关于“何以……为?”句尾的“为”的词性的意见归纳为三种:1.语气词,此说见于杨树达《词诠》、刘淇《助字辨略》、王引之《经传释词》、杨伯峻《古汉语虚词》、王力《古代汉语》(1962年版)等等;2.介词(介字)、语气词(作为“哉”字  相似文献   

7.
英语尾置前置词一般由不及物动词加上一个或几个必要的介词组成。这种带介词的不定式短语在句中通常作定语成分。有些词既可用作介词,也可以用作副词小品词;有些词只能用作介词;还有些词只有副词小品词的功用,而没有介词的功用。  相似文献   

8.
在古代汉语语法里,根据词的意义和词的语法特点,把词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类别,叫作词类。不同词类的词,有着不同的语法功能。象名词,一般都能充当句中的主语、宾语,可以受数量词、形容词修饰。象动词,一般都能充当句中的谓语,可以受副词修饰,有些动词作谓语还能带宾语。象形容词,一般都能充当句中的谓语和定语,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象副词,主要是充当句中的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别的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在古代汉语里,某一个词一般都属于一个比  相似文献   

9.
介词短语就是由介词同其他词或短语组成的语言单位。它的前一组成部分8一个介词充当,后一组成部分由一个别的词或短语充当,二者组合成为一个整体,在语句中作一个句子成份。一般语法论著作称之为“介词(宾)短语”或“介词(宾)结构”,有的语法论著叫它“介词词组”.关于  相似文献   

10.
古代汉语的词以单音节为主,一个字往往就是一个词,如“山”、“跑”、“美”等。这类字本身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但古代汉语中也有一类字,它本身不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需要和其它字组合在一起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才可以称作词,这类字所组成的词中有传统上称作联绵词的一类,如“傍徨”、“徘徊”、“匍匐”等。联绵词按其声韵又可分双声、叠韵、非双声非叠韵三种情况。 《诗经·周南·卷耳》中有这样一句话:“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查阅几部典籍,笔者发现以下几种对“玄黄”一词的注  相似文献   

11.
非成分实词     
在组合中,部分“量词”、部分“方位名词”同相关方面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但不能作任何句法成分,它们应该视为特殊的实词。现代汉语实词与虚词的划分标准应该随之调整:可以成为“关系组合”一方的词为实词,不能成为“关系组合”一方的词为虚词。实词可以分为成分实词与非成分实词两类。因为明显相似,介词应该划入非成分实词范围。非成分实词只能同相关方面分别合成数量短语、方位短语、介词短语,不能直接出现于句子。  相似文献   

12.
小品词包括介词和副词。介词包括简单介词和复杂介词,是表示词语之间语义关系的词类。副词是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和介词等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等意义的词。本文依据意象图示、Lakoff的隐喻等理论来探讨含off的动词短语语义范畴由基本义向外拓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是”在上古语,言环境中是一个组合能力很强的词。它不仅和实词(名词、代词、形容词、动词、数词)组合;而且也常和虚词(介词、副词、连词、语气语)组合,作句中成分,达到构句目的,或者表达一定的关系。是研究古汉语语法、阅读古代作品应加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何谓介词?“介”是什么意思?与表意明确的词类名称不同,“介词”的命名理据,字面很难看出。及物,是指动词的控制、处置、管辖能落到对象事物上,可直接带宾语;而动词不及物,与名词无法直接组合,就需要中介。介词就是介绍之词,“介”为“引介”之意,把动词无法管控的非价语义格引进来,介绍给动词,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处所、方式、原因、依据、目的、对象等等。介宾短语常做状语,少数可略去介词,变成名词做状语。  相似文献   

15.
在英语中,动词按其构成可分为单词动词和多词动词,前者占绝大多数,这里只就多词动词谈一点体会。多词动词就是指由动词加上介词或副词构成的动词,它们可分为短语动词(即由动词加副词构成)、介词动词(即由动词加介语构成)和短语介词动词(即由动词加副词再加介词构成)。在区别多词动词内部的这三种结构之前,先简单地区别一下多词动词与动词加上一个作状语的副词或介词词组这些结构。  相似文献   

16.
“词类活用”说之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词类活用”说是古代汉语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语法理论,倡导者是陈承泽。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的常见现象,它不同于词的兼类;使动用法固然可以用使成式词语解释,但也不能因之否定它的存在。分析词类活用现象应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综合考虑,不可偏执一端  相似文献   

17.
介词     
《阅读与作文》2007,(5):33-38
一、介词的定义 介词是一类虚词,用于名词或名词词组前,表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系。介词在句子中一般不重读。  相似文献   

18.
“But”是一个十分常用的词 ,它既可以作连词、介词、副词及代词 ,又可以和其它词组合构成短语来表示许许多多的意思。由于其用法比较复杂 ,给我们的翻译及正确运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里根据本词的功能从四个方面较为深入的论述其用法及其翻译。  相似文献   

19.
所字结构在现代汉语中多有使用,但无论在句法结构还是语用功能上都体现出与古代汉语中的所字结构不一样的特征。“所”在现代汉语中具有指别性、总括性和主观评价的语用功能。“所”后的动词最常见的是心理动词、感官动词、获取义动词、经历义动词以及生成义动词。所字结构作主语和宾语时,句中谓语动词常常是系动词,其作介词宾语时,介词常常是比较义介词和处置义介词。这些特征都是与所字结构的语用功能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20.
词义和句法过去是分开研究的,最近开始关注两者的关系.对者两者的关系进行探讨,认为词义的变化会影响词的句法组合,反过来,句法也会影响词义的变化,还有的是词义和句法组合同时发生变化.着重讨论“语境吸收”和古代汉语的使动句式(构式)对词义变化的影响,并以“谓”和“言”为例分析了词的语义要素变化和词的句法组合变化对词义派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