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德育面临的挑战(一 )社会的不断发展 ,各种传媒的出现 ,使原先的“大学围墙”开始倒塌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国际互联网的出现 ,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人们在享受经济迅速发展和物质不断丰富的同时 ,也受到西方思想的冲击 ,使得原来的一元化思想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信息来源的多元化以及多元信息的相互冲突 ,使得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出现多元化以及道德判断标准的模糊化等现象。从早些年在大学生中出现的关于张华救老农的价值讨论问题 ,直到现在出现的大学生傍大款、外出经商…  相似文献   

2.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与当代高校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道德教育是中国道德教育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有关道德教育的思想理论和具体实践是我国道德教育历史中的宝贵财富,至今仍值得我们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并加以借鉴.本文针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试图从孔子道德教育观的仁爱、忠志、信义内容和内省自律、学与思并重、亲身躬行方法中提炼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剖析影响高校道德教育实际效果的意识性因素基础上,阐述了增强高校道德教育实效性的人性基础和社会性基础。  相似文献   

4.
民族精神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占有基础性地位。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文化等多种环节在高校中大力弘扬与培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对于提高青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为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作贡献的责任感、使命感均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关于“德育”与“道德教育”关系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与道德教育在外延和内涵的界定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区别。但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得知,我国目前对道德教育的研究大部分都避开道德教育和德育,对其论证,或者对其论证不明确,造成了理解上的障碍。因此试从德与道德的历史与现实角度来对德育与道德教育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6.
对高校道德教育中道德内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大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是德育工作的中心。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是要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的道德意识,并进一步稳定为个人的道德行为。本文分析高校德育过程中道德内化的特点,依此为理论基点,促使教育者转变德育观念,以大学生为主体施教,促进大学生道德内化。  相似文献   

7.
跨越道德与知识的鸿沟--关于高校德育现状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高校德育状况并不能令人满意,这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大气候的影响,存在着智育至上的功利化倾向,导致高校德育处于弱势地位;另一方面,高校德育客观上存在着重(道德)知识传授,轻道德行为实践的倾向,导致“知”与“行”相脱节。转变教育观念,倡导德育改革,跨越“知识”与“道德”的鸿沟是走出高校德育困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当前生态危机日益严重,传统的以研究人与人关系为主要内容的"人际德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生态道德教育应运而生.生态道德教育是德育的时代课题,是德育价值的新发展.各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在生态道德教育思想和智慧方面有着深广而优秀的历史积淀,这一传统资源的有效融入,对进一步完善生态道德教育理论及构建和谐德育体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从德育政策、学生网络行为、教育引导等角度阐述了高校校园的网络文化及网络道德危机,并阐述了从理论和技术上正确引导学生网络行为,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和网络道德秩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先进文化,它对中国历史前进和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要加强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而增强高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高校德育内容的时代性要求,本文就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两点看法:高校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高校的基本任务,是高校德育的时代内涵,也是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高校德育创新是指高校德育工作者观念的创新,德育内容的创新,以及德育教育手段、途径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高校德育与民族精神的弘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必须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高校德育无论从其工作性质还是从自身业务优势来看,都应该承担重要的职责,起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要对学生宽容”的呼声中,宽容如今已成为一个极“时髦”的词,但由于对宽容本身概念的不确定性和使用的芜杂性,实践中往往会出现由于难以把握宽容的分寸,使宽容变成了漠视、姑息甚至放纵的问题。由此,大学德育教育工作者对宽容要作理性思考,掌握实施宽容的边界,充分发挥宽容在德育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个体道德需要问题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和社会生活所要求的,但不能因此而否定个体道德的存在。道德需要是人所独有的,是人的最本质的需要之一,是道德之由外在的他律转化为其内在的自律的依据。个体道德需要是来源于一般需要又高于一般需要的高级需要,是个体成其为完整和谐之人的必然要求,是人获得幸福生活的手段和条件。道德教育应关注个体的道德需要,走出“规范式德育”的误区,提升受教育的需求层次,培养个体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6.
人类社会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的国际化、社会的网络信息化,国际交往日益增加,各国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模式也在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这些复杂变化给高校道德教育提出了新课题和新挑战,而高校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引领社会道德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构建公民道德体系的重要枢纽。因此,面对机遇和挑战,探讨高校道德教育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前高校德育工作有效性被弱化,主要是以往德育的理想主义和泛政治化色彩太浓,学校德育模式普遍滞后,德育"知行不一",高校德育工作者素质偏低、队伍不稳等历史和现实因素造成。要改变这种状况,须在德育中加强和渗透人文教育,德育模式改封闭为开放、从单渠道转多渠道,并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探索德育的有效手段,加快德育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8.
社会变革要求道德教育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的改革带来了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深刻变化,这些变化自然会引起反映社会经济、政治关系的道德变化.道德教育如何适应改革开放出现的新情况、新要求,成为时代的新课题.分析了传统道德教育中存在的"左”的思想的影响,即将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混为一谈;道德教育脱离实际等问题,并比较了传统道德教育与社会现实、特别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时代迅速到来的网络道德要求之差异,以及所表现出的滞后和不和谐,指出道德教育必须直面社会现实和网络技术的挑战,在突出道德主体性本质的同时,积极改进道德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加入WTO ,高校的德育工作会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因此有必要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创新性 ;培养大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 ,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 ,开展法制教育 ,培养大学生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高校德育教育与图书馆的德育教育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的德育教育 ,是高校实现培养“四有”新人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 ,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 ,是大学直接为社会培养“四有”新人的知识摇篮 ,其本身具有德育教育的功能 ,对配合、扶持、推动高校德育活动能起到潜移默化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