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各类政府支出项目的基本功能,可将其划分为公共福利支出和非公共福利支出两大类,在现阶段,政府财政的公共福利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互补效应,而非公共福利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替代效应,并且前者明显强于后者.为了探析公共福利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互补效应的内在原因,我们根据行为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假设居民的心理安全是决定其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而公共福利支出又是影响心理安全的重要因素,并通过检验发现,当公共福利支出满足居民心理安全需求的能力下降时,居民的消费增长对收入增长的反应系数显著变小.上述结论的政策含义是,通过对政府支出的内部结构进行调整,即一方面增强公共福利支出的供给力度,以维持居民的心理安全;另一方面适当缩减非公共福利支出中的"臃肿"部分,以达到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刺激居民消费增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考察财政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是衡量积极财政政策有效性的重要部分。从理论上分析,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可支配收入、居民预期来影响居民消费。考虑到我国城乡的差异,本文将居民区分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利用1978—2010年数据考察财政政策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发现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平均水平、政府财政支出、未来收入不确定性和未来支出不确定性是制约居民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根据各回归系数可知,影响居民消费最主要的因素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而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关键因素是税收和政府的财政政策;国家财政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传导效应仍有限。  相似文献   

3.
利用分税制改革以来的年度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中国财政收支结构与居民消费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投资率、转移性支出率和净出口依存度对居民消费率有正向影响作用;购买性支出率、税收负担率和间接税比例对居民消费率有负面影响作用。为提高居民消费率,更好发挥财政政策功能,合理确定税收负担水平、调整和优化财政收支结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中国社会收入分配的现状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虽然市场经济的框架已经基本确立,但发展市场经济必不可少的利益均衡机制却没有相应地建立起来。中国基尼系数近年来一直在0·4以上变动,收入分配总体状况继续强化“尖帽型”阶段特征,中国已经成为收入差距超过国际警戒线水平的国家和地区之一。1·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正在快速拉大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1979年为0·33,1988年上升到0·382,1994年上升到0·434,2000年达到0·458,不仅已达…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家庭资产选择问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把信任这个主观感受作为一个可以量化的变量,将户主的主观信任感受进行分类,并分别运用Probit和Tobit统计模型,在控制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收入等变量的基础上,分析不同主体信任感受与家庭股票市场参与率(家庭是否参与股票投资)关系的差异性,以及信任对于家庭股票市场参与度(家庭资产投资于股票的比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调查数据分析贵阳市老年人家庭代际关系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老年人的居住方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3个客观变量和收入满意度、生活照料满意度2个主观变量对老年人家庭代际关系产生显著性正向影响,且具有稳定性。经济收入、健康状况和住房条件变量尽管对老年人家庭代际关系也有较强的正向影响,但在加入老年人个人特征变量和主观变量后,影响强度减弱,最后不具有显著性,说明这些变量的影响力不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规则与政府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0多年前,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亚当·斯密在其巨《国富论》(1776年)里谈到市场经济和政府的关系。他认为,政府的收入来源是税收,政府和纳税人的  相似文献   

8.
劳动力转移、产业结构变迁以及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城市化推进、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研究三者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利用1978~2015年的年度时间序列数据,将劳动力转移、产业结构和城乡收入差距作为内生变量,将城市化率作为外生变量建立VAR模型,并依次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的实证分析,旨在探讨以上变量的相互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针对城市化进程中有效促进劳动力有效转移、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以及缩减城乡居民收入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转摘报刊及方式日 期被转摘文章题目作 者刊 期责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 2 0 0 3·1P12 0 地方政府行政审批程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姜晓萍李文星 2 0 0 2·4田卫平《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 2 0 0 3·1P12 2重新评价农民战争的历史价值邓京力 2 0 0 2·4田卫平《社会科学报》摘要《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复印2 0 0 3.1.9③2 0 0 3·2P73论民办教育的改革效应 赖德胜李亚琪 2 0 0 2·6王改弟《文摘报》摘要《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文汇读书周报》摘要《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摘要《新华文摘》辑目2 0 0 3.1.2 6⑥…  相似文献   

10.
关注的报刊及方式日 期被关注文章题目作 者刊 期责任编辑《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复印 2 0 0 2·1论范文澜在 2 0世纪中国史学中的地位陈其泰 2 0 0 1·5田卫平《新华文摘》辑目 2 0 0 2·1宋仁宗朝缓解财政危机的失败王晓薇 2 0 0 1·5田卫平《新华文摘》转载 2 0 0 2·1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命运 (专题讨论 ) 朱寿桐丁亚芳 2 0 0 1·5孙秀荣《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工业经济》复印 2 0 0 2·1日本工业的系列化特点及其启示祝晓光 2 0 0 1·6王改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复印 2 0 0 2·2全球化与中国经济伦理学的发展周中之…  相似文献   

11.
赵跃杰 《理论界》2010,(1):51-52
居民消费需求不足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国政府将刺激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消费结构是研究居民消费的基础,本文在分别分析我国城镇居民以及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各自特点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消费支出选择相应的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发现,我国不同收入阶层居民的消费结构有着较大的不同,并且发现我国近年来的医疗、住房等改革对不同收入阶层消费结构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2.
关注的报刊及方式日 期被关注的文章题目作 者刊期 (以页为序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摘要 2 0 0 4·1P14 9数字化时代 :人类感性方式的第三次革命齐 鹏 2 0 0 3·5P4 5— 4 8《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复印 2 0 0 4·1P3— 12中国古代设馆修史功过得失略论陈其泰 2 0 0 3·5P15 7— 16 6《光明日报》摘要 2 0 0 4 3 2B③人格缺陷与韩信之死刘玲娣 2 0 0 3·5P195— 197《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复印报刊资料·新思路》摘要《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复印《新华文摘》辑目2 0 0 4·1P2 0— 2 22 0 0 4·1P33— 342 0 0 4·1P…  相似文献   

13.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现代历史,乃至世界现代历史上具有转折点性质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一直是我国史学工作者关注和着力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自1976至1990年末,据不完全统计,共发表文章200篇以上,专著与专题资料(包括台湾李云汉先生编:《九·一八事变史料》,1977年出版)10余部。现将研究状况及其成果简述如下。一、“九·一八”事变的起因及其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国1997年-2008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考察收入性质对全体居民、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收入增长性、收入永久性和收入不确定性三种收入性质对居民消费有不同的影响,即使同一收入性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也不同。就收入性质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而言,城镇与农村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15.
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但我国居民消费需求长期低迷,如果消费需求得不到提振,我国经济增长将缺乏持久动力。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是体制性障碍,包括收入分配体制、投资体制、政府官员考评体制机制以及社会保障体制和反腐倡廉体制等,所以,启动居民消费需求的根本途径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健全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6.
根据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可以将劳动者收入划分为持久性收入与暂时性收入两种类型。两种不同收入类型对于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当前我国劳动者持久性收入过低以及持久性收入的不稳定性、预防性特征抑制了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劳动者暂时性收入的不确定性特征降低了居民的消费需求。为此,应在提高我国劳动者持久性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方面做出以下努力:大幅度提高工资性收入比重,稳定劳动者收入预期;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劳动者的转移性收入;建立严格的金融监管市场,创新金融工具,让劳动者拥有更多金融投资理财产品,提高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2年第1季度——2010年第1季度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模型,对居民资产的财富效应进行度量.检验结果表明:收入水平是决定居民消费的关键因素,股票和房地产资产与居民消费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是财富效应微弱.股票资产的财富效应大于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债券资产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负向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家庭中的亲子关系与养老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亲子关系是家庭中父母与子女间因血缘而形成的一种关系 ,它与婚姻关系是形成家庭的两种基本动力。美国社会学家W·古德曾指出 :如果说“家庭是由父亲、母亲和孩子组成的一个社会单位 ,那么成年人与其子女间有着亲子关系是形成家庭的一个条件。”① 亲子关系作为家庭关系的纽带 ,对养老方式的选择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西方 ,196 3年 ,社会学家威廉·J·Good就指出现代化的大背景下 ,家庭的核心关系是夫妻关系 ,亲子关系存在相对弱化的趋势。与此相适应 ,因为技术改革和人口方面的变革使家庭规模越来越小 ,还由于出生率的下降 ,老年…  相似文献   

19.
国际组织税负报告的每一次发布,都在我国各界激起强烈反响,并引发税负高低的激烈争论。由于出自不同的目的而使用了不同的测算方法,众多测算宏观税负和政府收入的结果存在很大差异,由此得出的结论和提出的政策建议截然不同。实际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了完整的政府收入统计口径和测算方法。依据这一方法,本文提供了1978-2008年政府收入规模完整的时间序列数据。测算结果表明:1978-2008年,我国政府收入规模总体上下降了10.35个百分点,但自1995年以来逐步增长,并于2003年突破30%。政府收入规模过大挤压了居民福利和企业的生存空间,已影响了经济的长期发展。控制政府收入规模,必须大规模减税,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税收政策,调整优化公共支出结构,加大与民生有关的政府支出比例。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4,(7):58-63
2010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达到4260美元,步入世界银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进入一个只有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新阶段。我国长期粗放型发展,造成需求结构、城乡结构、产业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失衡。矫正结构失衡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突破口和关键点。对我国经济增长与经济转型升级关系的实证研究发现,提高居民消费率、城镇化率和现代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能够拉动经济增长,而基尼系数则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因此,必须通过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来推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最终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