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试图从分析商品经济的本质出发,剖析当代大学生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思想特点,从而探索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加强大学生思想管理有效性的对策。一、引言在“从商品经济极不发达,人们的商品意识很低的状况”到“商品经济发达,人们商品意识趋强”的历史转变时期,新旧体制并存,人们的思想观念纷呈复杂,大学生更是如此。伴随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下长期形成的一些传统观念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价值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时间观念、效率观念、信息观念、人才观念等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在大学生的思想上逐步树立和加强起来。但由于传统思维定势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作出的科学概括。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就必须树立商品经济意识。商品经济意识包括一系列的商品经济观念。没有这些观念就不可能很好地发展商品经济。这些观念不是头脑里固有的,而是在发展商品经济的实践中形成的。建国以来,由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对商品经济的排斥,由于千年根深蒂固的小农经济观念作祟,人们的商品经济观念淡薄,常把正当的商品经济观念与资产阶级思想划上等号。不改变这种偏见,不更新这些传统观念,势必对商品经济的发展形成思想阻力。更新旧观念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商品经济的不可逾越性决定了观念更新的历史必然性。观念更新不是人为的,是商品经济发  相似文献   

3.
在改革和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的今天,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必然受到商品经济观念的冲击,呈现出新的特色。因此,研究和探讨商品经济观念对大学生的影响这一课题,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拟就此谈点自己的想法,以求教于大家。 马克思主义认为,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直接建成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实现由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换,由封闭式经营向世界经济的开放,就更  相似文献   

4.
<正> 商品经济是相对于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而言的,新秩序是相对于旧秩序而言的。我们过去搞产品经济,有一套适应产品经济运行的旧观念、旧体制、旧秩序;今天,我们要发展商品经济,同样要建设一个与商品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观念、新体制、新秩序。商品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是一个与商品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上层建筑改造、改革和完善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它应该包括:商的观念、商的行为规范、商的市场环境和商的约束机制建立和建设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理论界对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的讨论持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市场经济就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同商品经济本来是同义词……这两个名词本来难得分开,因为商品本来是为市场而生产、在市场上交换的产品”;第二种观点认为,“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两个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是分别从不同角度来界定同一类型的经济”;第三种观点认为,“应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分析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广义地说,市场经济就是商品经济,商品是为了市场交换的产品,商品经济就是由市场来联系、协调经济活动的。狭义地说,市场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充分发育、形成了完备的市场体系、市场机制的调节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力量的商品经济”。以上三种观点虽然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密切关系,但我认为,仅有这些认识还不够,还应进一步从四个层次上来认识和明确:①市场经济同商品经济具有内在的同一性;②市场经济同商品经济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性;③市场经济同商品经济具有时间上的继起性;④市场经济同初、中级商品经济比较具有运作上的成熟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社会主义劳动保障体系,培育统一市场的步伐明显加快。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来自市场的压力也逐渐增大,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站稳脚跟。赢得主动权,必须强化市场观念,  相似文献   

7.
我国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市场是商品经济运行的基础。商品经济,说到底,是一个市场问题。列宁指出:“商品经济,也就是通过市场而彼此联系起来的单独生产者的生产。”“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哪里就有‘市场’。市场量和社会分工专业化的程度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列宁的这些话,揭示了市场与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我国商品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也集中地表现在市场的变化上。市场——作为联系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连结点,其波动必然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转。市场疲软使众多  相似文献   

8.
理论界在探讨我国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原因时,不少同志认为,封建社会的长期闭关锁国、重义轻利等保守的传统观念的束缚,是中国商品经济不发达的重要原因。我认为对这一问题的探讨,需要作历史的、具体的分析和研究,不能作出简单的结论。封建社会的主要经济形式是自然经济,但是也存在着商品经济(主要是小商品经济),这是大家都能接受的观点和事实。但是,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是否存在与自然经济观念并存的商品经济观念和商品经济则往往不被人们重视。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封建社会不仅存在着与自然经济观念并存的商品经济观念,而且在封建社会的初期和中期,有些最高封建统治者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不少有所作为的君主都是重视封建社会小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对外贸易的,从而促进了我国小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的经济是计划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我国经济特点的实质所在,也是计划与市场如何结合的理论基础。由于计划与市场在有计划商品经济中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共同着力点在于经济利益,它们调节作用的发生和调节目标的实现都以经济利益关系为转移,由于有计划商品经济中的利益分配也必须通过市场和计划来实现。因此,通过综合配套的利益分配体制改革,建立一种符合有计划商品经济本质规定要求的利益分配体制及其机制,才有可能形成计划与市场这两种资源配置方式有效结合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商品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商品经济的确立和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思维观念。商品经济原则的客观存在,必然反映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里,必然对民主观念和民主思想产生巨大的冲击。从而带来人们民主观念的日益深化,民主思想的范围日益扩大,民主的意识不断提高。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表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定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总要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反映和服务。所以,民主观念的深入和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大表现。要发展商品经济,就必须清除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对民主观念的严重影响和束缚,使民主观念和民主思想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的商品经济思想来源于现实 ,是对汉初经济生活的现实反映 ,有着深厚的社会根源与思想根源 ;司马迁的商品经济思想超越现实 ,具有划时代的创新性与超前性。其主要创新点为提出了自由、开放、竞争的商品经济运行模式。因此 ,对二千多年前司马迁的思想应予以重视 ,它反映了我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与丰富多彩的古典经济思想 ,其影响与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两种经济思想比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早提出国家干预思想的是春秋初期的政治家管仲;而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则是第一个提出经济活动最好让其自由发展、国家不应干预的思想。这两种经济思想在西汉时期争论最为激烈,也发展得最成熟。应该注意将宏观调控与适度的自由发展结合起来,注意借鉴古代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吸取司马迁的自由放任经济思想中的有益成分,努力建立起适应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与汉代经学之间有着复杂关系。汉代经学对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天人政治观、经学历史观、经学伦理观等层面。“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著述动机,集中反映出司马迁对汉代经学的整体性超越。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是在历史著作中专章谈经济问题的第一人 ,从《史记·货殖列传》与《史记·平准书》中 ,我们可以读出司马迁在经济思想上的“一家之言”。在司马迁的经济思想体系中 ,其主要特点是反传统。他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旗帜鲜明地提出反传统的经济思想 ,重视商品经济发展是其经济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内容。“重商论”也是司马迁反传统经济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5.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与中国侠文化负面批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之侠从<韩非子>最初为其命名起,就有明显的组织、经济、行为、危害性等"四大特征"而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相似.但韩非显然遮蔽了侠的历史合理性和进步性,因此司马迁曾致力于以"仁"、"义"重新塑造侠的道德形象,使侠在文化和审美理想的层面上表现出先进性来.但在具体的历史现实中,侠在西汉就已经完成了从义侠到黑道的堕落蜕变,从此在现实和想象层面沿着不同的道路发展,并随时纠结在一起.今天的打黑除恶专项斗争表现,对于深深植根于传统的中国侠文化,亦应一分为二,作两面观.  相似文献   

16.
西汉前、中期,整个社会笼罩着一股天人感应神学思潮。作为史学家兼思想家的司马迁,也以“究天人之际”为其撰写《史记》的宗旨,这自然引起后人对他的天人观的关注。纵观《史记》一书,无论是谈论王朝更替的历史大势,还是叙述具体人物的成功与失败,司马迁都充分肯定人为的作用,体现了一种重人事的思想。《史记》在一些篇章中,还对天道进行了质问,肯定占星活动与时代战乱密切相关,并对统治者求仙长生的荒唐行为做了揭露和刺讥,如此等等,都反映了司马迁具有较为明显的天人相分的思想。但是,司马迁重人事,疑天道,却从未否定过天命的存在。《史记》鼓吹的“圣人无父感天而生”的王权先天注定论和圣王同祖于黄帝的“报德”思想,肯定灾异之变与人事的密切关系,以及对怪诞故事的记载等等,都充分说明司马迁对天命王权和天人感应思想是做了一定程度的宣扬的。因此,我们对司马迁的天道观要有一个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在肯定其重人事思想之积极内蕴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他还没有完全摆脱这种天人感应时代神学思潮的束缚。  相似文献   

17.
郑樵说班固<汉书>"尽窃(司马)迁书”,与事实不符.实际上,班固"断汉为史”,创造了新的著史格局,对<史记>五体进行了新的调整和改造,使孔子创始、司马迁奠基的中国传统史学最终确立.<汉书>在<史记>的基础上增写了大量内容,并提出了一些新看法,具有重要的创新思想.  相似文献   

18.
《史记·西南夷列传》描绘了西南地区内部各民族的独特特点,追溯了西南各族人民与内地交往的历史,重点讲述了汉武帝三次通西南夷的情况,表现了司马迁进步的民族史观;将复杂繁乱的历史问题叙述得条理分明,体现了司马迁高超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9.
“班马”的辞赋观与汉代赋学思想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赋学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支配其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一是汉代的经学思想,一是辞赋的创作实践。司马迁引入汉儒《诗》学标准,首创辞赋“讽谏说”,开启了汉代赋学以政治实用性价值为标准的核心精神;班固则在此基础上加以扩充,提出“讽谕”与“颂美”并重的辞赋观,并且透过《诗》与赋之间的关系,对辞赋发展进行了史的勾勒和风格流派的划分,具有总汉代赋学之大成的意义。通过他们的辞赋观可以看出,汉代赋学思想的演进历程即表现为经学致用观和辞赋艺术精神由对立隔膜到渗透融会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詹子庆先生在其主编的《中国古代史》一书中提到夏桀时期的公刘为周人始祖后稷的四世孙,这种提法显然不符合从尧舜至夏朝末年五百多年的史实。詹氏失误之源头应追溯到汉代司马迁之记载。对于司马迁的这个失误,唐代就已经有学者指出过。通过对中国每一百年平均在位帝王的计算,我们大致推算出从后稷至公刘,周人先祖至少经历了十七八个王的统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